胰島素負擔
回到首頁
假設每一種食物都對應一個胰島素的需求量,有些食物需要多一點的胰島素去進行儲存,例如:醣類、蛋白質。有些則需要少一點,例如:脂肪。 假設我們吃了一餐需要100單位胰島素的食物,再假設身體是健康的,沒有胰島素抗阻,這時,身體只要分泌100單位胰島素就能完成這一餐食物的儲存工作,不會有過多的葡萄糖或脂肪酸或酮體在血液中等待儲存。 問題來了,某人基於某種因素產生了胰島素抗阻,假設是60%的抗阻,也就是他所分泌的胰島素只有40%被細胞接受,其他60%被拒絕了,這種抗阻就好像是磨擦的阻力一樣,你推出100的力道,被阻力抵銷了60,實質只剩下40的力道在作用。 假設這個人也吃了一頓需要100單位胰島素的食物,那他必須分泌多少胰島素才能完成儲存任務呢?答案不是100單位胰島素,而是250單位胰島素,也就是250X40%=100。 問題又來了,這個人的胰島素分泌量在短時間內是有極限的,也就是他在短時間內只能分泌200單位,200X40%=80,他能產生作用的胰島素只有80單位,其他都無法發揮作用。於是,這一餐吃下來他還短缺了20單位的胰島素來完成任務。怎辦?已經是極限了呀! 解決辦法之一就是只吃低於80單位的食物,讓他的胰島素足以完成儲存任務,否則,未儲存的葡萄糖就會積留在血液中,造成血糖過高。未儲存的脂肪酸就會積留在血液中,造成血脂過高。
所以,我們要盡力攝取身體能夠處理的食物,盡量吃所謂的【低胰島素負擔】的食物。
統計上,醣類(扣除纖維)的胰島素指數是100%,蛋白質是56%,脂肪是10%。所以,換算如下: 胰島素總需求量=胰島素負擔=(醣類-纖維)X100%+蛋白質X56%+脂肪X10%
補充:
【胰島素指數】與【胰島素負擔】是不一樣的。胰島素指數(FII=Food insulin index)是用一百萬焦耳 (約239Kcal)的食物給正常人吃,然後測量3小時的胰島素分泌量,再跟吃同樣一百萬焦耳的白麵包相比。以該食物的胰島素分泌量當分子,白麵包所產生的胰島素分泌量當分母,得出該食物的胰島素指數百分比。
胰島素抗阻會帶來一連串的後遺症,因為身體組織對胰島素的抗阻有個別差異,所以那些無法發揮作用的胰島素,仍然會作用在比較不會產生抗阻的細胞,例如血管內皮細胞,造成血管壁增厚,直接造成阻塞,間接造成硬化與破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