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

 

回到首頁

肥瘦之間的差別

 

肥瘦之間的差別是,瘦的人能消耗庫存脂肪,胖的人無法消耗庫存脂肪。其中的關鍵就在於胰島素。

胰島素的特色是儲存,只要胰島素上來,身體就開始儲存能源,同時強迫關閉脂肪燃燒的工作。 

 

【胰島素分泌量】

瘦子:少

胖子:多 

 

【胰島素上升的速度】

瘦子:快

胖子:快 

 

【胰島素的巔峰濃度】

瘦子:正常

胖子:高20% 

 

【胰島素下降的速度】

瘦子:快

胖子:慢 

 

換句話說,瘦子對胰島素比較敏感,分泌量相對較少,而且來得快,去得也快。每當胰島素降下時,瘦的人就開始燃燒脂肪。相反地。胖子對胰島素比較遲鈍(胰島素抗阻),分泌量相對較多,雖然來得也快,但去得超慢,始終居高不下,導致長時間關閉了脂肪燃燒工作。 

胖子可比喻是一個無法提領存款的億萬富翁(存款=脂肪),因為胰島素只允許他存款,不允許他提款。所以,胖子若要減肥,一定要先解決胰島素的問題,避免攝取升高胰島素的食物,而且也要延長空腹時間,好讓胰島素有機會降下來,不能頻頻用餐。 

 

【胰島素的指標】

腰圍(或腰臀比例)與胰島素水平呈正向關係。腰圍越大,胰島素水平也越高。反之亦然。

肥胖與空腹胰島素與呈正向關係。越肥胖,空腹胰島素越高。反之亦然。

  • 【空腹胰島素】與BMI或肚圍成正比,也就是BMI越高或肚圍越大,【空腹胰島素】也會越高。肚圍很大的人,他的【空腹胰島素】有時候甚至比正常人的【飯後胰島素】還要高,難怪空腹時正常人已經開始燃燒體脂了,肚圍很大的人仍然無法燃燒體脂。(參考圖表)

     

  • 不管空腹胰島素的基準水平是高或低,飯後一小時的胰島素都會飆升到空腹胰島素的5~7倍。(參考圖表)

     

  • 胖子的空腹胰島素比瘦子高,二者相差還不算多,但是飯後胰島素經過5~7倍的放大後,二者的差距就非常大了。(參考圖表)

告訴大家一個秘訣,盡量做到過午不食,保證睡覺時胰島素會降下來,整夜都在燃燒脂肪到天亮。或是,晚餐不去碰澱粉水果,同時蛋白質也限量,這樣也能燃燒脂肪到天亮。關鍵都是在胰島素。胰島素升高,燃燒脂肪的功能就被關閉了。 

但是,身體也有一套因應方法,所以通常減肥都會面臨停滯期,因為身體會自動調節新陳代謝率,調低它,讓我們再也瘦不下去。這時候就要打破規律性,實施不規則斷食,例如一天吃多,一天吃少,這樣身體才不會一直維持超低的新陳代謝率。這種方法很像原始人類的處境,有一餐沒一餐的日子。另外,還要做肌肉鍛鍊,例如重量訓練,來增加肌肉,讓新陳代謝不至於過低。


【低醣+高脂】 Vs 【高醣+高脂】

 

低醣+高脂→脂肪會被燃燒掉

高醣+高脂→脂肪會被儲存

 

關鍵仍然是胰島素,醣類決定胰島素的高低,胰島素的高低決定脂肪是燃燒或儲存,因為胰島素是主導能源儲存的荷爾蒙,胰島素升高會儲存脂肪。同時禁止脂肪燃燒。簡單說:
高胰島素→
脂肪儲存
低胰島素→脂肪燃燒

 

所以,同樣吃奶油,有時候會發胖,有時候不會發胖,就看搭配的食物是否會讓胰島素飆高而定。


低卡飲食減重必然失敗

 

身體是一部很精良的機器,為了應付能源危機,身體會進行一些調整。

短期而言:分解各種能源來應急,包括分解肝醣、蛋白質與脂肪。
長期而言,

1.調低新陳代謝率來節省總能源的消耗。
2.刺激食慾,增加飢餓感,逼迫你進食。
3.拼命儲存脂肪,以應付下一波能源危機:把新攝取的食物或多餘的血糖都轉化為脂肪儲存起來,甚至連儲備的肝醣、蛋白質也轉化為脂肪,進行所謂的【能源濃縮】工作。因為1克葡萄糖或蛋白質只有4卡路里,1克脂肪卻高達9卡路里。這也是為何實施低卡路里減肥者,每少掉1磅肌肉(肝醣+蛋白質),會回填3磅脂肪的原因。

 

很多人為了減重而採取低卡飲食,初期的確會減掉一些體重,但是時間一久,減去的體重會全部回填,甚至還額外增加幾公斤。

實施低卡飲食後,身體為了生存,必須調低新陳代謝率來節省能源消耗,否則持續下去必然死亡。由於代謝率下降,體重的下降也會越來越少,最後達到收支平衡,體重不再減少。(這種情形可比喻為收支關係,收入減少,開銷自然也要減少,否則一定會破產。收入=攝取的卡路里,支出=代謝掉的卡路里,破產=死亡。)

雖然調低新陳代謝率能免強維持生命,但還是會出現一些後遺症,例如:手腳冰冷、無精打采、注意力無法集中、荷爾蒙失調、停經、不孕…等。於是醫師建議把減少的卡路里補回來,於是患者開始增加食量。

照理來說,卡路里減少,身體會調降新陳代謝率,反之,卡路里增加,新陳代謝率應該也要跟著調高以維持恆定才對!可惜真相是,新陳代謝率一旦下降,短期內很難恢復,導致回補的卡路里無法代謝掉,都儲存為體脂,於是體重開始回升。更諷刺的是,低卡飲食會升高飢餓感,導致患者逮到機會就湖吞海塞,加速體重的回升,一下子就追平了紀錄,甚至打破舊紀錄,締造出新紀錄。

最糟糕的是,過程中所減去的體重還包括了一部份的肌肉組織(被犧牲去當能源),而所回升的體重卻都是體脂,肌肉並沒有長回來,為什麼?因為身體要選擇最佳能源儲存方式去應付下一波的能源危機。沒錯,那就是全部儲存為脂肪,因為脂肪1克=9卡,而葡萄糖與蛋白質1克才4卡而已。

 

【影響減肥的因素】

飲食佔95%

運動佔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