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祕《易經》預測觀中的養生智慧 |
||
作者:楊力 |
||
古人為什麼能從一個小的局部悟出整體的信息,並能從一個小的斷層預卜歷史和未來呢?因為見微知著的全息預測,正是《易經》的精髓,當然,對於我們預防疾病、養生保健的直接指導意義更是不言而喻.... 其實,預感和預測只是一個事物的兩個階段,人在語言之前是靠第六感官生存的,語言誕生後,第六感官才退化了....
預測,是《易經》最神秘的部分,也是《易經》最智慧的內容。不解開這個秘密,算不上了解《易經》。其實,《易經》的預測強調「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的智慧,而不是去算某個人的命運,更不是去迷信算命先生。而全息的原理,是《易經》預測的基本原理。 什麼叫全息?全息是《易經》預測原理的物質基礎。全息是認識事物的一種方法,就是說一個小的局部包含著一個大的整體,一個大的整體包含著若干小的局部。 那麼,什麼叫全息預測?任何事物都可以從它的一個斷層面,或者一個小的局部窺測出它的過去、現在和將來,這就叫全息預測。 「一葉而知秋」,就是說在秋分時刻,看見風吹落一片葉子,就應知道這意味著秋風將掃落葉,令大片葉子落光的秋天即將來臨。全息預測在《易經》裡早已涉及,坤卦的「履霜堅冰至」就是最早的全息原理,意思是你的腳剛踩著霜,就意味著冰天雪地的日子將要來到,這也叫「見微知著」。 《易經》的八卦中也蘊含著全息原理,一個卦辭就好比一個信息窗,通過這些信息窗就可以了解某事物的過去和將來,這個信息窗猶如一葉知秋,就是說從事物的一個斷層可以預測它的過去和將來。這個信息窗還蘊藏著一個小的局部,蘊含著一個大的全面信息,所以叫全息。 「易道廣矣,大矣....以言乎天地之間則備矣。」就是說《易經》無所不包,萬物俱備。《易經》為什麼能包羅萬象?為什麼能觸類旁通?原因就在於《易經》是一部大全息書,六t四卦辭、三百八十六爻辭都是一個個小全息窗口,《易經》貯備著中國五六千年文明史的前半部,也就是說濃縮著中國古代三千年文化史的全部信息。所以,每一個卦又是一個全息元,包含著整體全息的縮影。比如乾卦、坤卦就濃縮著《易經》的兩大主要精髓:天與地,健與順,剛與柔。 有許多人問我,為什麼《易經》算卦「準」?這就是因為《易經》的卦、爻辭具有捕捉把握全息信息的作用,所以能觸類旁通,所以能一葉而知秋。哦!原來《易經》的算卦是這個原理,只要聽我講後,大家就會明白了。自己都會算自己的「命」了,何必到路邊去聽那些根本不懂《易經》的人瞎扯呢?
《易經》「見微知著」中的養生智慧 其實早在《易經》成書的商代,當時的人們在預測思維的影響下,也都很善於預知,下面我講一個歷史故事:商紂王時期,箕子見紂王命工匠琢象牙筷子,歎道:象牙筷子必然配不上土瓦器,那就要配白玉琢的杯;有了玉杯肯定不能配粗茶淡飯,而要吃山珍觀海味;吃了山珍海味就不願再穿粗布葛衣,穿了錦繡衣服自然又想再住茅草陋室,而要配高樓廣室,乘華貴的車子,要滿足這樣的願望就必須去征伐各國的珍寶.....。果然,紂王為滿足他的貪欲,竟動用上千萬勞力為他修建鹿台瓊室,並修建肉林酒池,掏諫官比干的心,用銅柱烙死給他提反對意見的人。箕子善於預見,於是裝瘋而躲過一劫。這是大臣測君王的故事。 《易經》這個見微知著的原理在養生防病上有重大意義。疾病都是由小到大、由微漸著的,所以要有善於早發現疾病、早治療、早養生的觀念。比如許多人都有脾胃虛寒這個病,開始時只有吃冷飯後肚子不舒服,不注意調養,漸漸地就會出現苔白、腹瀉,發展下去,就會五更泄(天剛亮時)、畏寒、遇冷即洞瀉、冬天尤重.....養生就要有「履霜堅冰至」的預測理念,及早服溫補散寒藥,如理中丸;如出現寒瀉,就應服溫脾方;發展至脾腎陽虛五更瀉,就應服桂附理中丸或附子理中湯。 「履霜堅冰至」不僅用在寒涼性疾病,同樣用在火熱性疾病,如有些人好吃熱性食物,如喝酒時食炸羊肉串或炸雞、還放了不少辣椒,又不吃蔬菜,起初只是口舌生瘡,繼之則便秘、口臭,發展下去則急性闌尾炎。所以養生就要注意見微知著,調整飲食寒熱,少吃點熱性的,多吃點涼性的菜如蒿子稈、油麥菜、青蘿蔔.... 我舉個例子,老年人如出現健忘、手指麻木或手抖,就應考慮腦動脈硬化、腦供血不足,這也叫做中風的遠期信號。如果此時趕快就醫、通血脈,問題就不大,發展下去出現短暫的眼發蒙(視力不清)、舌不利索、腿不利索,這就是中風的中期信號,意味著腦血管可能已被堵八九成了。如果還缺乏見微知著的理念,發展下去出現嗜睡、迷糊那就是中風的近期信號了,危險已經近在眼前。 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都表明養生防病要有《易經》「履霜堅冰至」,然後防微杜漸的觀念才行。 陰陽觀是《易經》的核心,前面我已講過,寒熱是陰陽的內延,陽極必陰,陰極必陽,陽虛則寒,陰虛則熱,這是陰陽變化的基本規律。在養生防病中,要預知陰陽寒熱的轉化,才不致被動。 比如有些急性熱病如菌痢,高熱不退,卻出現畏寒、手足厥冷,貌似寒證,但重按腹部卻愈按愈熱,這是熱極似寒、陽極必陰,也叫內真熱、外假寒,應立即就醫,切不可妄用溫補,以免火上加油。 反之,有些疾病如久病傷寒,陰寒已極,卻出現怕熱、掀被子、口乾的情況,這是寒極似陰、陰極必陽,也叫內真寒、外假熱,更應就醫,切不可妄用清熱藥,以免雪上加霜。
全息原理可以預測疾病 我們知道了《易經》的全息原理,就可以領悟《易經》的預測理論。三千多年前的《易經》就已把八卦和人體臟器相對應,如說:「乾為首(頭),坤為腹,震為足,巽為股,坎為耳,離為目,艮為手,兌為口。」(《易經•說卦》) 兩千多年前的《黃帝內經》也指出,人的面部包含著人體五臟的全息:「明堂骨高以起,平以直,五臟次於中央,六腑挾其兩側,首面上於闕庭,王宮在於下極,五臟安於胸中。」 事物的規律叫做「有諸內者,必形諸外」,就是說事物內部有什麼變化,就會在外部表現出徵兆,那麼根據這個徵兆去預測事物的趨勢和發展,就叫預兆預測。 預兆預測方法在疾病預測中應用很多。如中醫的面診、舌診、脈診,就是通過舌象、面象、脈象判斷疾病。另外,占卜中的面相法,就是能通過觀象進行預測,也叫觀相取象預測。在養生防病方面,要善於應用預兆預測,就是說要善於從一個小的局部,比如面診、脈診,發現五臟六腑的信息。比如人的臉,這個小小的局部卻分布著五臟六腑的信息。 兩眉之間看肺,如發現印堂這個地方蒼白無澤,結合病人常氣短,就可預測肺氣不足。 兩眼之間看心,如果這個地方青晦或蒼白,結合病人常感心慌,就要考慮心臟可能有問題。(站長補充:兩眼間鼻根處有橫紋,代表心臟有問題,要小心心机梗塞。) 鼻頭屬脾胃,鼻頭發紅或長癤,結合病人大便秘結,就應考慮脾胃有熱,當服生大黃通大便以去熱;反之,鼻色發黃無光澤,結合病人腹痛便溏,就應考慮脾胃虛寒,當服溫補藥,如桂附理中丸之類 。 鼻翼兩側看肝膽,如發青或發黃都要檢查相應的肝膽疾患; 而頤部(兩顴骨下部)發暗,又出現神憊乏力、腰酸頭暈、尿多、腰以下發涼等症,就應考慮腎氣不足。 再如切脈寸關尺,左手心肝腎,右手肺脾腎,都可預知五臟疾病。比如寸口脈(看心)數而無力(脈快而弱),結合病人心慌氣短,就應考慮心氣虛等疾病。再如尺脈沉遲無力,要考慮腎氣不足,肝脈弦應考慮肝陽上亢。 其餘手診、足診、耳診等均可參照,因為全息原理不僅指一個小的局部包含著一個大的整體,同時也包括一個大的整體包含著若干小的局部。所以應合診、合參,不可孤立看問題。 應用全息原理預測疾病豐富精彩,我在《楊力講疾病早發現》中已有全面講述,於此不贅述。
人體的全息元特區 根據全息元理論,就是一個小單位包含著一個大單位的信息,也就是一個局部包含著一個大的整體的特殊部位。 根據太極陰陽宇宙全息原理,人體是一個大太極全息元,人體的各個部分又是一個小太極全息元。小太極陰陽包含著整體陰陽的全息,就是說,人的任何一個部位,都存在著陰陽全息。不僅每個部位都存在著陰陽全息,而且從人體發出的所有信息都包含著整體的陰陽全息。如人體表現的神態、色澤、聲音、脈動,分泌出來的液體、濁物....都無一不包含著整體陰陽的全息。所以明代大醫家景岳說:「醫道雖繁,而可以一言蔽之本,曰陰陽而已,故證有陰陽、脈有陰陽、藥有陰陽......一切都是陰陽的全息。 藏,指體內的內臟;象,指表現於外的生理,即藏居於內,形見於外,名曰藏象。這是中醫「有諸內者,必形於外」的理論。人體每一個小全息單元都包含著一個藏象全息,如寸口脈象這個小全息元,就包含著一個五臟的全息,這就是診脈的理論基礎。正常的脈象,應該是柔中有剛,剛中有柔,不軟不硬,不快不慢,每分鐘在60∼85次之間。 頭面五官也是人體的重要全息元特區。如口周、鼻周、眼周,都分布著人體的五臟信息。手部、耳部、臍部、足底,同樣分布著人體的五臟信息。 經絡系統同樣包含著人體的全息信息,就是說每一個穴位就像是一個窗口,或多或少都包含著整體的信息。尤其人中部位、山根部位、口周部位的信息就顯得更重要。所以人中可以救命,人中可以看子宮。口周發青尤其小兒是脾胃虛寒,要趕快注意。山根青,是心臟不好,更要注意。四肢八溪之處(肘、腋、髀、膕)是經絡的會聚之處,就要多拍打,以利經氣流通。
《易經》對死亡的預測 生與死是生命過程中的一對矛盾統一體。有生必有死,死,是不可避免的。《易經》對於死亡的預測,也有很多精彩的闡述,我們可以從中汲取寶貴的養生智慧。 比如,《易經》八卦人中,離卦人、巽卦人易暴死、猝死,而坎卦人、坤卦入、乾卦人則發生暴死的機率要小得多,因此在養生中,離卦人、巽卦人要尤其加以防範,這一點將在本書第八講中做深入的分析。 我們知道,太極圖是陰陽運動規律的高度濃縮。生命的過程是陰陽消長轉化的過程,陰消陽長,意味著生;陽消陰長,則預告著死。太極圖的陽魚,象徵著生與長;陰魚,則象徵著老與亡。 太極生命鐘提示:陰極一陽生,陽極一陰長,衰老起步於陽極,生命終止於陰極,距陰極越近,表示衰老的程度越重,離死亡的時間也越快了,這也提示陰極是自然壽終的標志。孔子說「五十而知天命」,因為人生到了五十,陰分明顯加重,衰老大踏步來臨了。陽消陰盛意味著衰老的到來,那麼,延緩陰盛的進程以抗衰老是我們養生的重要目標。 事實上,隨著年齡的增長,由於陽氣運化的不力,人體的陰分物質逐漸滯留體內,堵塞氣血的運行,妨礙生命的正常運轉。因此,對於中年人,要注意益氣消陰,通過飲食、運動乃至藥物手段,延緩陰盛的進程,才能有效地延緩衰老,推遲死亡。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