慾望

回到《人性相對論》

快速索引

慾望三部曲

慾望之洞與填塞物

支配慾

佔有慾

 

回到快速索引

慾望三部曲:

  1. 第一部曲(渴望曲):慾望是一種需求,一種期望被實現、被滿足的需求。在慾望未獲得實現或滿足前,內心會一直渴望,行為也會自動配合來完成這項任務。換言之,慾望是動力的根源,是誘發行動力的誘因;沒有了慾望,動力也會隨之消失。

  2. 第二部曲(更滿足曲):等到慾望獲得滿足後就會想要一直保持或擁有那份滿足感。但是滿足感祇能維持一陣子而已,它會隨著經驗的次數而逐漸消退,不久就無法感受到同樣的快樂了。如果想要獲得同樣的滿足感,就必須給予更多更好的東西才行。換句話說,慾望之洞變大變深了,必須要有更多更好的東西才能填滿。

  3. 第三部曲(失望曲):如果慾望的滿足感消退了,人們就會感到失望。而一旦失望,負面情緒就會接踵而至,例如:鬱悶、沮喪、憤怒、忌妒、、等等。

回到快速索引

慾望之洞與填塞物:

  • 慾望可比是一個洞,而用來滿足慾望的東西就好像是填塞洞穴的填塞物。

  • 慾望是活的,它會擴張,所以當慾望之洞擴張後,如果填塞物不跟著擴張,那麼慾望之洞就會產生空隙。反之,如果填塞物也能跟著擴張,那麼慾望之洞就可以一直維持填滿的狀態。

  • 什麼填塞物可以跟著擴張,可以一直填滿慾望之洞?死的東西是肯定不行的。因為死的東西不會再成長了,所以首先我們要找活的東西才行。只有活的東西才可能有成長壯大的現象。但是活的東西也可能因為營養不良而萎縮變小,所以我們還要去滋養它才行!

  • 以愛情為例:假設慾望之洞=愛與被愛慾,填塞物=所愛的人。那麼,如果你不去活化填塞物(不再輸出更多的愛給對方),填塞物就會萎縮(對方的愛意會越來越淡),最後,慾望之洞就出現了空隙(愛與被愛慾無法獲得滿足)。相反的,如果你活化了填塞物(用更多的愛去灌溉對方的心),那麼填塞物就會日益膨脹(對方回饋給你更多的愛),最後,慾望之洞還是維持填實的狀態(愛與被愛慾望繼續獲得滿足)。

  • 以興趣嗜好為例:興趣是需要培養的,你投入越多心血,你越能從中獲得樂趣!

  • 在追求真善美的過程中,我們偶而會獲得至寶,經驗到無比的狂喜!到達這種境界後,會面臨二個後遺症。第一是,如果無法再次達到同樣的境界,心裡就會有失落感!如果長期都達不到,就長期處於失落中!俗話說:“爬得越高,摔得越重!”這是相對的!第二是,即使再次達到同樣的境界,滿足感也會隨著經驗次數的增加而遞減,最後習以為常了。例如:吃過極致美食後,人會變得很挑嘴,次級食品再也無法得到滿足!即使再次吃到相同的美食,滿足感還是會差一些!又例如:宗教上的狂喜也有同樣的後遺症,而且還可能會對世俗生活不屑一顧,或乾脆離群索居,不聞世事!

  • 即使知道慾望的後遺症,還是無法阻擋人們去尋求更大的滿足感!

回到快速索引

支配慾:

  • 人性有支配慾,在情勢許可下,喜歡強迫別人做出與自己相同軌跡的運動。這種強迫同化的作用力總是相對地會伴隨著反作用力而造成兩者對抗排斥的現象。如果同化作用力非常強勢,那麼被壓迫的反作用力只好濃縮轉型而蓄勢待發,等到累積足夠的能量時就會反過來壓迫強迫同化的作用力而造成角色互換。

  • 在反作用力尚未成熟時,支配者還不必面臨得失的抉擇,所以,支配者不會放棄既得的利益而主動讓步。只有當支配者必須面臨得失的抉擇時,他才可能釋出部分既得的利益來保住其他剩餘的利益。

  • 如果想要避免反作用力帶來的痛苦,就得自己先放棄強迫同化的方式而改成採取漸進互動的方式才會順利,也就是說,同化中要相對地揉入被同化的成份。就利益分配而言,想要避免反作用力帶來的痛苦就必須把利益作適當的分配。

  • 對雙方關係的認定沒有持平等的看法時就會形成支配者與被支配者。例如:父母把小孩當作財產,先生把太太當作財產,老闆把員工當作奴隸、、等等。

  • 握有利益分配權的人容易變成支配者,尤其是握有壟斷利益的人。例如:領導人、老闆、主管、家長、、等等。

  • 人是很難控制的動物,人際關係也很容易發生不如己意的狀況。所以,有些人寧可選擇與植物相處(至少植物不會頂嘴),或者養寵物來滿足潛藏的支配慾。這些規避人際關係的人會選擇把學習成長過程中不可或缺的管道(也就是人群)硬生生地截斷,結果會很容易形成封閉的性格。(參考章節---封閉的行為

回到快速索引

佔有慾:擁有慾

  • 人性有佔有慾,因為佔有可以帶來滿足感。而且佔有物的價值越高,滿足感就越大。

  • 不管自己是否有能力去控制或支配想佔有的東西,人們仍然傾向於選擇佔有而不願意分享。也就是說,不管是支配者或被支配者都想獲得佔有的滿足感。

  • 佔有的滿足感會因人因物而異。

  • 就不同的人而言,同樣的佔有物會因每個人的價值觀而產生不同程度的滿足感。

  • 就同一個人而言,不同的佔有物會產生不同的滿足感。

  • 就滿足感而言,每個人都想透過佔有來獲得最大的滿足感。但是由於每個人的價值觀不同,所以,每個人最鍾愛的佔有物就可能截然不同。例如:甲愛金錢勝過一切,只有財富才能帶給他最大的快樂。乙愛家人勝過一切,只有親情才能帶給他最大的滿足。丙愛古董勝過一切、、、等等。

  • 有佔有就會相對地有失去的風險。佔有慾越強,失去時的打擊也越大。反之,佔有慾越淡,失去時的打擊就越小。不去佔有就不會有失去的苦惱。

  • 長期擁有是要具備相當條件的,如果不去配合條件或者根本不知道條件是什麼而一廂情願地想去佔有的話,反而容易因為盲目急躁而做出與條件相反的行動,結果不但得不到,還會製造脫離佔有的反作用力。例如:良好人際關係的長久維持是建立在平等互惠的基礎上,如果沒有平等互惠的觀念而想去控制對方的話,反而會產生反作用力逼走對方,結果雙方的距離就越來越遠了。

  • 試問:必須具備哪些條件才能長期擁有您想要的東西?例如:長期的健康。

回到快速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