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身的鎂總重25克,血液中的鎂只佔1%,其他99%的鎂則是分布於骨頭與軟組織。
-
鎂的檢驗非常不可靠,因為血液中鎂的濃度一直維持恆定,稍有下降時,身體會自動把骨頭或軟組織的鎂抽調到血液中,所以僅憑血液檢驗很難斷定鎂
在體內的真實情況。
-
比較精準的鎂檢驗法是:1.採用舌下上皮細胞。2.採用肌肉組織的切片。3.注射或口服鎂劑後,收集尿液來測量鎂的排出量,排出越少,體內缺鎂越嚴重。4.檢驗紅血球。
-
鎂的主要儲存所不是細胞外,也不是細胞內的細胞質,而是細胞內的胞器,尤其是粒線體。
-
血清中的鎂濃度與紅血球的鎂都無法正確估算全身的鎂總量是否充足,因為血清的鎂是屬於細胞外的鎂,只佔總量的1%,而且經常維持正常值,即使總量
短缺,血清的鎂仍可獲得支援而維持正常值。臨床上的判讀:如果血清鎂長期處於低下,我們可以肯定鎂總量一定不足,但是血清鎂正常並無法保證鎂總量一定充足。至於檢驗紅血球的鎂也是有盲點,因為紅血球沒有粒線體,有可能其他細胞的粒線體已經出現鎂不足的情形,但是紅血球的鎂仍然是充足的。總而言之,細胞外的鎂,例如血液中的血清鎂,或是細胞內的鎂,例如紅血球內的鎂,都無法100%反映全身的鎂總量是否匱乏了。
-
單核球細胞是完整的細胞,有細胞核,有胞器,但是它是循環細胞,很容易吸收鎂,所以檢驗出來的鎂濃度會比固定不動的細胞來得高一些。
-
鎂濃度測量的洋蔥圈:
最外層:血清
第二層:不完整的細胞或細胞碎片,例如:紅血球(沒有細胞核)、血小板。
第三層:移動的完整細胞,例如:單核球細胞。
最內層:固定的完整細胞,例如:舌下上皮細胞、心肌、骨骼肌。
-
檢驗血清鎂的致命缺點:
有一種情況是心臟病發作的前期,血清鎂濃度正常甚至超標,但是心肌細胞內的鎂濃度卻是極度缺乏。血清鎂濃度之所以超標是因為身體知道心肌嚴重缺乏,正大量搬運全身各地的鎂去給心肌細胞使用,由於只檢驗血清鎂,數據上顯示正常甚至超標,所以永遠都不知道心臟已經陷入嚴重危機了!(血清是呈現運輸狀態,不一定能反映細胞狀態!)
-
細胞內鎂不足就無法把鈣送出去,導致細胞內鈣太多,而鈣太多意味著細胞老化硬化,瀕臨死亡邊緣。
-
細胞的30%能源是用於把細胞內的鈣送出細胞外。這是非常耗能的工作!(請參考→鈣與鎂的平衡)
-
https://www.gdx.net/product/cardio-ion-health-profile-nutritional-test-blood-ur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