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幾個快速入靜的方法

中醫世界首頁

作者:陳毓照

第一節__概論

靜為定的先驅,定為靜之鵠的;不靜無以言定,不定無以言靜,故定靜兩者,固互相為用之催化劑也。然入靜之先,尚有一個如何能促使快速高效入靜的問題。也是一個初學丹道的人,急欲解決的問題。

現在就我個人的體會,和有關書籍介紹的經驗,約分四個節次,分別介紹於下。然本派功法的總體概念,仍不外乎“心息相依,同定於虛”。所謂快速入靜之法,亦不過作誘導或輔助的催化劑而已。

 

第二節__全封閉快速入靜法

所謂全封閉者,是無着真宗,先天大法的根本方法。此功法最適合於童真未破,根基深厚的人,還有一些志向高,決烈性強的人亦可試為之。

大家都知道,入靜之先,必先無念,所以修丹道的人,不但要提得起,也要能放得下,而且要做到說放下就放下的要求。是故丹功界有句口頭禪,叫“念起是病,不續是藥”。佛家有兩句話叫做“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狂心一歇,即是菩提”。孫大聖之所以能一斛斗打出十萬八千里,這不僅說明了心猿的本性,一息千變,不可捉摸;也說明了意念力的巨大,有感斯應,快逾光速。所以呂祖說:“自心為息,一息一生持;今心為念,一念一生持”(《太一金華宗旨》)。所謂一息一念者,無第二第三息念持續之謂也,就是上文“放下屠刀”、“一歇永歇”,再不繼續起念生息之意。呂祖之解云“何謂無念,千休千處得;何謂生念,一念一生持。此念乃正念,與平日念不同。今心(合之)為念,念者現在心也。此心即光即藥。凡人視物,任眼前一一照去,不及分別,此為性光,如鏡之無心而照也,如水之無心而鑒也”(《太乙金華宗旨》)。又呂祖“息”字之解云:“息者自心也;自心(合而)為息。元神也,元氣也,元精也。升降離合,悉從息起,有無虛實,咸在念中。一息一生持,何止百日,然百日亦一息也”(《太乙金華宗旨》)。可見此“念”、此“息”,實是無念之念,無息之息,也就是正念真息(或稱胎息),即人之元神元氣元精元性也。故無念即是歇狂心也,排雜念也;生念就是證菩提也,立正念也。此為成仙佛降魔鬼的成敗關鍵和分水嶺,不能不辨,故附論之。我在本節中定之為全封閉快速入靜,是最直截最了當的根本大法。

談到功法,實甚簡單,除坐好姿勢放鬆肢體外,其次就是注視外物(如一杯水、一朵花、一棵樹、一支香、一盞燈,只要像射箭一樣有個瞄準的紅心就可),一兩分鐘或三五分鐘,讓思想逐漸安定下來。接著便是心息相依,把息念同定在虛無零環○土釜之中。含眼光,凝耳韻,緘舌氣,調鼻息,做到六門(眼耳鼻舌身意)緊閉,一心不亂,四大皆空,同時還要做到身不動、心不動、意不動,並把口鼻稍加意念封閉,使之完成六門緊閉,全身不動,無息無念的全封閉狀態。

到此地步,惟餘心息二者,相依相戀,使神氣與空洞無涯之氣混融在一起,而進入於無何有之鄉,就再也不可能有產生雜念的間隙。有如膠漆相融固結而不可解。根基深進步快的人,三五個呼吸便可進入定境,也可在一二個呼吸後便可當即進入定境的。

這個方法,不但道家用,佛家也用。如舉世聞名的觀音大士,做的就是這步功夫。《觀音自陳圓通說》:“彼佛教我,從聞思修,入三摩地。初於聞中,入流亡所”(《楞嚴經》)。從這幾句話中,就可看出,觀音修煉是從聞性悟人的,是間接心息相依的修煉法。他說,開始時用耳根的聞性去聽息,把意念放在虛空○環之中,進入與呼吸流動之息結合,不久便把時間、地點、身體全都忘掉了。話不多,卻體現出心息相依,逕入虛無的全旨,做法效驗,全都躍然紙上。

南宗張紫陽云:“真土擒真鉛,真鉛制真汞;鉛汞歸真土,身心寂不動”(《金丹四百字》)。這幾句話從字義上說,“真土”即先天一氣戊己二土之結合體也,即中央真空的虛無土母,亦即無極零環之地也。真鉛,即先天真一之氣,隱藏於人身呼吸之間,即人身之真陽是也,清劉悟元稱它是“真知”。真汞,即我人之真意,隱藏於人身識念之間,即人身之真陰是也,劉悟元稱它是“靈知”。三家本是一家,一家分作三家,只有在中宮土釜的分金爐中經火煅煉,方能各返本真。故真汞、真鉛、真土三者,即“心息虛”之稱呼也,亦即上藥三品之真料,是天命之為性的本體的肢解和分稱。去礦存金,自然能還其本來面目。講到功法,仍舊只是一個“心息相依,定神於虛”而已。鉛汞歸真土,身心寂不動,非即如是乎!豈不至簡至易?

可見佛道兩家於功法的講法雖不同,而其實質無有二致。全受全歸的全封閉之旨,亦可於此中見之。

 

第三節__開放型快速入靜法

所謂開放型者,因為人身機體本來就是開放的巨系統,人身是天地的小宇宙,宇宙是人身的大天地,天地人三才本就互相貫通,年年日日時時刻刻不斷交換著資訊,不能頃刻閉塞。

方法仍然不外一個“心息依虛”。只是把自身的整個形體放鬆,陶融於虛空的大自然中,渾然一氣,能和宇宙同化而已。

做功的第一步,就是天人混融,先把四肢百體徹底放鬆,意想全身氣機本來通暢,周身的每個汗毛孔竅都能自呼自吸,用體感呼吸代替口鼻呼吸。這個基礎,我們在煉動靜相濟功時就已談到了,並已打下了扎實的根基。也就是說口鼻呼吸可以不用了。意念中只覺得周身虛明晃朗,通體雪亮,眼前一片虛白。這時心息相依,與虛空的白光陶融在一起。同時意念不斷地想著,“虛空即我,我即虛空,我與虛空合成一體了。忘了忘了,身體沒有了,呼吸沒有了,時空也沒有了,什麼都沒有了。已看到眼前有一個月亮升起,我已變成一個月亮了。”

就這樣不斷地想,不斷地念,反覆地想,反覆地念,到於忘形忘物,息念雙消,真正體現如盤月亮一輪獨露,至於大靜大寂而後已。

 

第四節__催眠快速入靜法

我們既然承認快速入靜法是誘導入靜的輔助方法和催化劑,所以J用催眠術作為初學丹道者的入靜階梯,是最好也沒有了。我在《定與睡之關係》中就已談到過:“睡為定之號嚆矢,定在睡中產生。”本章也說了:“靜為定的先驅,定為靜之鵠的。”可見睡、靜、定三者,有兩相知之妙義,是相互轉化的統一體。以催眠入睡作為入靜初階也就自然名正言順了。茲即摘錄一個《自己催眠法》最見效的速法如下:

做功者盤坐榻上(原句“術者仰臥榻上”),耳中無人聲刺激,目中無光線射入,兩手置小腹前(原句“兩手置身畔”),雙拳握緊,兩腳伸直四五分鐘,拳足慢慢(原句“徐徐”)放鬆,使筋肉舒適,旋又握緊伸長,鼻中並行深呼吸,默計其數,自一至百周而復始,反覆(思想數次或)十五分鐘,再將兩腳盤攏坐好(原書無此句),故行靜呼吸(即自然呼吸),不必計數,心中起一種血液由頭部下降到腳跟,有精神漸歸沉靜的觀念,反覆思想數次,手足徐覺不動,呼吸漸覺緩弱,於是心中無念無想,專心集中在鼻息上(這就是我們的“心息相依”了)。默計呼吸之數,到極端沉靜至於混忘為止(原句為“旋自陷在催眠狀態中了”)。

本篇摘自《世界催眠術大全》,改句都已說明,功法均保持原書風貌。惟坐臥的姿勢不同,故略作調整。如採用臥式煉功者,便可全部照搬矣。下面一段,是介紹本節功法效用的申述,與氣功態效應極相似,故亦錄之,以供觀賞。

“凡修養功夫極深的催眠家,於自己深催眠程度中,可和遠地的親友晤談,能得千里眼的能力。透視遠地的風景,家庭的近況,並能自己覺醒。此皆潛在精神作用,醒時不宜太驟,須依自己醒覺法,按步而行。惟實驗此法,有應注意的要點三:(一)宜於沐浴後行;(二)施術室宜遠離市喧,避去光線照射;(三)本人宜有堅決自信力。”

附:自己暗示醒覺法(這是套用對別人暗示醒覺法的臨時採用)

催眠後醒覺的方法,也是用暗示傳達,當催眠結束(即丹功收功)的時候,施術者就自我暗示說:“我的精神漸漸恢復了,我已漸漸醒覺了,我是多麼快樂健康啊!”這個暗示發出後,可以用手揉按自己的髮額,約十數次,又暗示說:“我已醒覺了。”過一息又說:“我全醒覺了。”於是便漸漸醒覺了。但在醒覺以後,切不可即時做過烈運動,並過飽飲食。

 

第五節__以念止念入靜法

此功法對雜念過多的人行之較有效。“以念止念入靜法”基本精神是,把一個單一或整體的意念去代替複雜多變層出不窮的雜念或妄念,使起到一念代萬念的作用。我們雖然準備採用它,而且羅列起來,供各人自行選擇於自己比較適宜的一種。但我們“心息相依,同定於虛”的基本原則,卻是絕對不可更動的。沒有這個主心骨,就等於煎藥沒有藥料,煮飯不用米和水,是永遠煎不出藥汁、煮不成熟飯的。所以我們入靜前的坐姿、放鬆與入靜開始時的J“心息相依”等都與本章第一節的要求基本相同,不管用哪一種止念法都一樣,先此講明一下,希望大家自己掌握。茲列舉三種類型的多個方法提供給大家作參考:

 

一、默念詞句催助入靜法

可以默念一句佛號,通常都念“南無阿彌陀佛”。為一般僧尼居士所常用,稱之為禪淨雙修。他如念一句咒語,可兼作避邪壯膽用,如“唵嘛呢叭咪吽”的六字真言。“太陽之精,太陰之靈,聚吾面目,使吾忘形,吾今持誦,信奉太清,吾奉九侯呂祖真人急急如律令次敕”的桃花咒,能起到辟邪、助氣、止念等多重作用。也可以念誦呂祖寶誥、張三豐寶誥、李涵虛祖師寶誥等。現將李涵虛祖師寶誥錄於下,以供參考。《涵虛祖師真誥):“至心皈命禮,西天神相,蜀國異士,道源純陽之玄宗,派合隱仙乎秘旨。遊峨眉而得道,歸長乙兮修真。大江東去,傳西派之秘法,海闊天空,願大道之克繼。大悲大願,大忠大孝,三教宗師,人間普渡聖者,通微顯化天尊,李涵虛祖師。”

又如念一組促虛促靜之吉詞:“心如止水,身如浮雲,絕慮忘憂,常清常靜。”如嫌太複雜,亦可默念一二個單詞,如鬆、靜、虛靜、我要虛靜、莫念莫想之類。這樣反覆地念,不斷地念,自然沒有產生雜念的機會,久久不息,及念到內想不出外想不入,念而無念,自然就進入高度靜態了。

二、觀想境界入靜法

可觀想祖師像,李祖涵虛童顏鶴髮,笑容滿面,如在目前。也可觀想一尊佛,一個仙,如彌勒佛、濟公佛、觀音菩薩、純陽呂祖,或你所最敬愛丹道師。要想清每個人的形象特點,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也可觀想一個境界,一個佛國,或一個洞天福地。可設想四周佈滿蓮台,某佛坐某位,某仙坐某位,自已坐在滿堂仙佛之中,可以設想坐在荷花之心,或彩雲之上,飄飄欲仙,都要編造得生動活潑,宛然與真仙真佛無異。

亦可觀想大地山河、星辰日月,歷歷在目;城市鄉村、千村萬落,櫛比如鱗,星羅棋佈;人物車馬花鳥,熙熙攘攘,栩栩如生;再觀自己,超然物外,與世無爭,與物無累,有飄飄欲仙之概。

三、數息止念法

可謂以念止念最理想的方法。雖說意念的重點在數,但畢竟與呼吸直接聯繫,默數之久,自然便能與呼吸混合在一起,與聽息、依息一樣,最終可成為必然的統一體。希望西派學員,多試採用。

入靜的方法就介紹到這裡。在採用過程中還是要靈活運用。即從我自己來說,也不固定一式與執定一法的。如開始一進人“心息相依”,便把口鼻呼吸用意念封閉掉,把六門(眼耳鼻舌身意)全都關鎖得嚴嚴實實。而另一方面,又是把全身的肢體包括皮毛筋骨肉全都徹底放鬆,感到通明雪亮。所有周身汗毛孔竅息息與天地之氣相通,不但進來之氣全部向虛無結集,出去之氣散遍全宇宙每一角落;而且此身似乎已與大自然混合、融化在一起,從而進人忘形忘物的境界。所以古人說:莫執一法,法無定法。”我所以作詳細的分別介紹,亦不過僅供參考而已。希望廣大學者,在實踐過程中,慢慢摸索,逐步地去體驗,去認識,去提高。若功力未到,硬去閉息,只能造成呼吸緊張和氣急。所以說萬事都不可一概而論。比如要登百尺高樓,樓梯總得一格一格走上去。做任何一件事情,都必須循序漸進。但也不能說沒有任何捷徑。


站長補充:

  • 本文摘自《天樂丹訣》--陳毓照--江西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