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氏奇穴及其學術思想淺探(導讀一)

中醫世界首頁

作者:楊維傑

1981年2月25日於三軍總醫院針灸科演講講稿

各位先生,大家好,今天個人能在此地再度與諸位談談董師景昌的奇穴及學術思想,非常榮幸而愉快,3年前,也曾在這裡講過二個多月的董氏奇穴,但那時只是穴位的介紹及應用的說明,3年來,由於更多的臨床體會,對於董師的治療精神有更深的認識,經過較為係統的整理及歸類,此次希望能藉由不同的角度,為大家從另一個層面略作剖析,以冀各位能更深人了解董氏奇穴的精神內涵及實質意義。

董師景昌,山東省平度縣人,生於1916年,逝於1975年,臨床40年,臨診40萬人次,其中包括對軍公教及貧困民眾之義診,即達10萬人次,曾數度榮膺好人母事代表。並於1971年至1974年間五度前往高棉為朗諾總統治癒半身不遂,功在邦交,而榮獲頒贈最高榮譽狀,為中醫界獲得此項殊榮之第一人。

董師除對奇穴頗多發明夫,對於臨床應用各家學說亦多發揮,恩師學問精深,學生雖窮數年心力,但所能領悟者僅其十之一二,願就所知內容盡量述介於後:

 

一、董氏奇穴之穴位分布

董氏奇穴係董師紹衍祖學,研究發展,自成一派的一家之學,內容計有七百四十餘穴,分別散布於手、臂、足、腿、耳及頭面等處,雖不若十二經絡之循環不斷,相接無端,但亦有一定脈絡可尋,規律而簡單,例如手指部稱「一一部位」,手掌部稱「二二部位」,小臂部稱「三三部位」,大臂部稱「四四部位」,足趾部稱「五五部位」。足掌部稱「六六部位」,小腿部稱「七七部位」,大腿部稱「八八部位」,耳朵部稱「九九部位」,頭面部稱「十十部位」,另有「前胸部位」及「後背部位」。也是十二個部位,並不難於找尋。同時,這些穴位的分布,在效用方面和十二經穴亦有一定的聯繫,比如肝門能治急性肝炎,位於小腸經上,腕骨能退黃亦在小腸經上,這是認識到小腸為分水之官,能清利濕熱的應用。又如心門與小海相近而治心臟病變,其門其正其角在大腸經上能治痔瘡,解穴能治氣血錯亂與梁丘相近等等,便都足以說明董師對經絡及臟象學說有深刻認識,才能創見這麼多新穴。

此外董師對神經學說的應用,也有特別的發揮。神經解剖學知識指出,人體各部在大腦皮層上的投射代表區的大小,與該部功能繁簡成正比,手是勞動器宮,足是運動器官,功能都很複雜,它們在大腦皮層上的投射代表區也就較人體其它部位為大,如此,在大腦皮層上與其聯繫的神經元數量也就較多,其主要機能就較大,而有利於臨床的應用,董氏奇穴大部分布於肘膝以下,就是此一原理的發揮。還有在手上腳上,拇指、拇趾的功能都比其它的指趾複雜,療效當然更為廣泛,這也就是董師何以樂用大敦、隱白、太衝等穴並在拇指附近研創婦科、制污、止涎、五虎、靈骨等穴的原因。

 

二、董氏奇穴之命名

董師雖然創見奇穴甚多,但從無一穴以自己姓名命名,他認為醫學為救人之利器,為社會之所需,不應私秘而主張公開,編寫奇穴之匯,亦無一絲名利之圖,其偉大精神令人欽佩,反觀時下偶有一見,尚未定論,恐或為別人所據,即迅速冠以某某合谷,某某血海,某某三陰交者,又豈可以道理計。至於那些剽竊別人創見將穴改名,企圖偷天換日之人,則又豈能不覺愧恥。

在董師感召之下,個人多年來雖亦發現數十奇穴,亦不敢冠以維傑某某穴,仍從恩師命名之法,命定穴名。

董氏奇穴之命名有以部位名命者,如正筋、靈骨、正會、肩中、側三里、四花中、外穴等。有以效用命名者,這一類比例極大,又分以五行命名者如土水、木穴、水金、木火、木斗、木留等。以臟象命名者如明黃、天黃、肺心、心膝穴等。或逕以主治所在直名者,如婦科、脾腫、眼黃、肝門、腸門等。也有以部位與效用結合命名者如手解、指腎等。還有以穴位之數字命名者如三重、三江、雙河、七星、五嶺等。了解了董氏奇穴命名的方法,不但對奇穴的位置易於控制,對於其應用更能掌握。

 

三、董氏奇穴之針法

董氏奇穴施針手術簡便,僅用「正刺」、「斜刺」、「淺刺」、「深刺」、「皮下刺」與「留針」各種手法即可達到所期望之治效。不採「彈」、「搖」、「撚」、「擺」等手法,可減輕患者之痛苦,減少暈針的情況,亦不必拘泥於「補」、「瀉」等理論。

由於不拘泥於補瀉,董師研究創出另一套平補平瀉的特殊針法,即「動氣針法」與「倒馬針法」。

他認為人體有自然抗能,並有相對平衡點,所以常採用「交經巨刺」以遠處穴道疏導配以動氣針法,療效驚人。尤其對於疼痛性病證,往往能立即止痛,例如:三叉神經痛,董師針健側側三里,側下三里兩穴,並令患者咬牙或動顎,可立即止痛。坐骨神經痛,針健側靈骨,大白兩穴,並令患者腰腿活動,亦可立即止痛。雖說奇穴有奇用,但是動氣針法的功效也是不可忽視的。動氣針法不只限於奇穴有效,更適合於十四經穴,不但適用於止痛,用於內科,亦有著效。

動氣針法具體操作如下:

(一)先決定針刺穴道。

(二)進針後有酸麻脹等感覺時,即為得氣現象,然後一面撚針一面令患者患部稍微活動,病痛便可立即減輕,表示針穴與患處之氣已經相引,達到疏導及平衡作用,可停止撚針,視情況留針或出針。

(三)如病程較久,可留針稍久中間必須撚針數次以行氣,可令病患再活動患部引氣,或不動亦可。

(四)如病在胸腹部,不能活動,可用按摩或深呼吸,使針與患處之氣相引,疏導病邪,例如治胸悶胸痛,針內關,然後令患者深呼吸,可立刻舒暢。

動氣針法簡單實用,卻在不明虛實症狀前亦可使用,但必須能使病痛部位自由活動或易於按摩,因此必須在遠隔穴位施針,依個人經驗,僅就五輸原絡,俞募郄會等特定穴位,靈活運用即可,值得推廣應用。

倒馬針法係董師所創用之一種特殊針法,係利用兩針或三針並列之方式,加強療效的一種特殊針法,奇穴與十四經穴均可利用此一針法,此一針法亦常與動氣針法結合使用,療效顯著。

具體操作是:

(一)先在某一穴位施針(如內關)。

(二)然後取同經鄰近穴位再刺一針(如間使或大陵),這樣就形成了所謂的倒馬針。

(三)在倒馬針的基礎上可用補瀉法,也可用動氣針法與之配合,加強療效。

這種鄰近兩針同時並列的針法,較之散列的多針的效果,是來的較大而確實的,在內關取穴施針之效果如果等於一分,加取間使穴使成並列之倒馬針,則其效果並不只是二分的增加,而可能是三分或五分,究其原因,可能是有互助合作,一鼓作氣的強化作用。

全身有很多的地方都可使用倒馬針以增強療效,如內庭、陷谷合用對腸胃病有很大效用,針內關、間使心臟病有特效,支溝、外關脇痛、小腿痛、坐骨神經痛手三里、曲池頭暈、鼻炎、肩臂痛、腰膝痛,其它如合谷、三間倒馬針,復溜、太溪倒馬、申脈、金門之倒馬等不勝枚舉,可以推廣使用。

在個人多年的臨床經驗中,復根據動氣針法的基礎研究創出「牽引針法」,效果之佳,較動氣針法尤有過之而無不及,詳細內容可參看拙著之《針灸經緯》。

 

四、治療注重五行及臟象學說之應用

董師在治療方面極為重視五行之調和及臟象學之應用,其穴位以五行及臟象命名者,便有類似相關之治療效用,例如水金穴就有金水相通之義,能治療肺不肅降、腎不受納之金水不通病變,諸如咳嗽、氣喘、打呃、腹脹、嘔吐、乾霍亂等皆有特效,又例如駟馬中、上、下三穴能治療肺病,中醫理論肺主氣,又主皮膚,因此本穴治療鼻炎、牛皮癬、青春痘均有特效,對於各類皮膚病效果亦佳,另外透過五行生剋、尚能治療結膜炎,(使火不克金)甲狀腺腫(使金能制木)亦有卓效。天黃、明黃,其黃三穴能治療肝硬化、肝炎,也能治眼昏、眼痛通關、通山、通天能治心臟病、風濕性心臟病,也能治膝蓋痛,下肢浮腫通腎、通胃、通背能治療腎臟炎、全身浮腫、四肢浮腫,也能治口乾、喉痛腎關為補腎要穴,對於腎虧所引起之坐骨神經痛、背痛、頭痛、腰酸皆有顯效,這些便都是透過臟象學說發揮應用的著例。另外透過五行學說及預防思想,這種治法可以運用的更靈活,例如治咳喘,遵古說:「發則治肺,平時治腎」在發作期常針水金配合尺澤、三士,平時則針下三皇等,此類治例真是多不勝舉。

 

五、治療重視脾胃學說

董師對於李東垣之脾胃學說有深刻的研究,臨床治療對於調理脾胃有很多發明,認為若能使脾胃升降失調導致正常,則許多病便能治癒。其治療心肺兩經之病多從胃經著手,例如常用之駟馬上中下穴,及通關、通山、通天穴位置均與胃經有交迭關係(土水穴能治胃病,位於肺經,也是此一原理的反面應用),其治療腎病多從脾經論治,認為崇土可以制水,所以通腎、通胃、通背三穴皆在脾經之上。對於脾腎兩虛之病認為補腎不如補脾,先宜調後天,其樂用之下三皇(天皇副、人皇、地皇)名曰補腎,實亦皆在脾經路徑上,這些就都反應了董師的創穴用針是其源有自,深合理論根據的。

 

六、治療注重活血化瘀善用棱針點刺

運用三棱針放血治病,可謂董師之拿手絕活,余從董師學習多年隨侍老師之側,常見董師應用三棱針治療,數年大病往往霍然而癒,劇烈疼痛亦可止於傾刻,其效果真是令人難以思議,董師刺絡用穴之範圍不受古書所限,除一般醫師常用之肘窩、膝膕、側額、舌下、十二井、十宣、耳背等部位、董氏善用愛用並有發明外,至於下臂、下腿、腳踝、腳背、肩峰等幾乎無處不能放血,尤其是腰背部,董師更是以之靈活運用治療全身病變。

董師對於歷代有關活血化瘀文獻多所涉獵,對於《內經》「病久入深,營衛之行澀,經絡時疏,故不通」、「有所墮墜」、「惡血留內」、「寒氣客則脈不通」等瘀血學說及葉天士「久病入絡」之說頗有認識。主張師「宛陳則除之」及「治風宜治血,血行風自滅」之法,運用棱針點刺廣泛治療多種病變,例如以委中坐骨神經痛、腰痛、項強、下肢風濕痛,痔瘡尺澤胸悶、氣喘、五十肩足三里胃病、腸胃炎;以太陽穴(相當於頷厭穴部位)治偏頭痛、頭暈、結膜炎三金穴膝痛金林穴大腿痛精枝穴小腿痛雙鳳穴手腳麻三江穴婦科病總樞小兒高燒、嘔吐等,所涉範圍可謂內、外、婦、兒、傷科全部包括在內。

董師之刺絡針法最大特點在於取穴多半遠離患處,正合平古法正統之「瀉絡遠針」,效果卓著而確實,反觀時下點刺放血多取「阿是」或鄰近穴位,效果未必突出,與董師相較,益見董師針術之高超。

 

七、治療重視節氣之配合

時間治療學(Chronotherapeutics)雖是新近崛起的一門臨床科學,但遠在二千年前的中醫古籍《內經)中,卻早已有較多的篇幅論述時間治療學的要則,並提出了一些因時施治的方法,例如在季節治律方面曾說:「春刺滎,夏刺俞,秋刺合、冬刺井」,又說:「肝主春,心主夏,脾主長夏,肺主秋,腎主冬」董師深體《內經》之意在面對全身泛發性的疾病時,常在與主旺之臟腑有關經穴施針,春日針三黃,夏季針通關、通山,秋天針駟馬,冬天針下三皇等,都在臨床常見,對於病久體虛病患,又常配合季節針其母經有關穴位,以收補虛之功,臨床治療痹症,極為重視季節與症狀之關連性,春日風勝多見行痹,冬日寒勝多見痛痹,夏秋濕令多見著痹,治療或以肝為主,或以脾腎為主,各以該季當旺之臟為主,再結合其它有關臟腑治療,收效至為宏速。此外亦常配合《內經》一日四時分刺法治療多類疾病,例如治療咳嗽,先針奇穴水金,再按《內經》「朝刺滎,午刺俞,夕刺合,夜刺井」原則,加針魚際、太淵或尺澤等穴,每次僅取二穴,用針少卻效果顯著。至於子午流注,董師雖未明言其重要,但卻認為於下午3~5時(申時)點刺出血,對膀胱經之病變(例如於委中點刺治療痔瘡)可收平時之加倍效果,其實這就是子午流注之納子法的應用,這就說明了董師對於時間治療學亦有相當的認識。

 

八、活用十四經穴

董師由於研究奇穴的突出,以致竟有些人對其在十t四經穴的成就懵然不知,這的確是一件可惜的事,殊不知董師因為對十四經穴的深入與擴大,才有數百奇穴的發明,而董師在十四經穴之應用方面確也有許多發前人所未發之處,例如以髀關治感冒,以伏兔治心悸、心臟病,犢鼻治唇生瘡,公孫治腰痛、手麻,三陰交治腰痛、落枕,陰陵泉治前頭痛,腕骨治眼病,肩外俞治小腿痛,膏肓棱針點刺治膝痛,承扶治瘰病,風市治肩痛、脇痛、半身不遂,陷谷治偏頭痛、腹瀉,風府點刺治嘔吐等等,真是不勝枚舉,其著眼點重視辯證論治之掌握,因此臨床效果甚高而其用功治學之精神尤令門生難忘,猶記當年隨師學習之際,常見董師在臨病之餘,酷喜於自己之診室內沉思,偶有一得即召學生入內,告知所思心得,並立刻施術於病人以求驗證,總是期望能於最短期限以最少針穴治癒病人,董師此種無時無刻不在為病患設想之仁者風範,確是令人心仰手追,而自歎弗如。

九、結語

學習中醫,尤其是針灸,能具備深厚的現代醫學知識,當然更為有利,但設若脫離中醫的理論,亦決不可能產生好的成績,因此深入了解掌握中醫原理將有助於針灸臨床的更大發揮,董師的學術成就及臨床效果,就是此一事實的明證。

無可置疑的,30年來,台灣針灸界雖然是百家爭鳴,各有發揮,但由於董師景昌的出現,及董氏奇穴的發明風行,才使這些成果顯得更為突出。針灸界必須珍惜這份既有成果,也希望各位能以既有的條件,從更廣更深的角度來研究董氏奇穴,相信必能作出輝煌的成就與貢獻。


站長補充:

  • 本文出自《董氏奇穴針灸學》--楊維傑--中醫古籍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