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二部位(手掌部位)

中醫世界首頁

作者:楊維傑

【重子穴】穴位圖

部位:虎口下約一寸,即大指掌骨與食指掌骨之間。

解剖:(血管)指腹側及背側動、靜脈血管網。(肌肉)對掌拇肌、屈拇短肌,肌腹之間,外展拇指腹內。(神經)正中及橈神經之表淺支。正中神經之末梢支。(有橈骨神經之分佈與橈骨動脈,肺分支神經。)

主治:背痛、肺炎(有特效)、感冒、咳嗽、氣喘(小孩最有效)。

取穴:手心向上,在大指掌骨與食指掌骨之間,虎口下約一寸處是穴位。


【重仙穴】穴位圖

部位:在大指骨與食指骨夾縫間,離虎口兩寸、與手背靈骨穴正對相通。

解剖:(血管)指腹側及背側動、靜脈血管網。(肌肉)對掌姆肌、屈姆短肌、肌腹之間,外展姆指腹內。(神經)正中及橈神經之表淺枝。正中神經之末梢枝。(有橈骨神經之分佈及橈骨動脈,肺分支神經、心細分支神經。)

主治:背痛、肺炎、退燒、心跳、膝蓋痛。

取穴:當大指骨與食指骨之間,距虎口兩寸處是穴。

手術:一寸半針,針深一寸,一般針一針(重子)即可,二針齊針成倒馬針,效果更佳。

說明及發揮:

※五指併攏,陰掌食指之中央線(圖之C線)之延長線,與大姆指本節高骨做一重直線之交叉點,即重子穴。自重子穴與掌緣平行斜下一寸即重仙穴,兩穴單用均治背痛(對膝痛效果亦佳),並用效果更為速捷,尤其治療膏育穴部位之疼痛,效果更是較一般穴位高出許多。

※重子、重仙兩穴同時下針,為治背痛之特效針。治療肩痛亦極有效,治療頸痛亦有效。

※余二十年來以此穴治療落枕患者不下百例,均有立竿見影之效,配承漿穴效果更佳。

※本穴治療書痙亦極有效,余曾治市府某局主任秘書因喝酒後,手指拘攣不伸,針對側重子、重仙立即見效。如病久者可在患側尺澤瀉針加強效果更佳。本穴也可治療半身不遂

※本穴接近肺經魚際穴,對肺炎、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痰稠不易咳出,針之有效。

※本穴治療子宮瘤、卵巢炎亦有效。


【上白穴】穴位圖

部位:在手背面,大指與食指叉骨之間,距指骨與掌骨接合處下五分。

解剖:(肌肉)伸指肌、骨間肌、蚓狀肌。(血管)橈、尺動靜脈之表皮分支形成之血管網。(神經)橈骨神經、正中神經之末梢枝。(肺與心細分支神經交錯)

主治:眼角發紅,坐骨神經痛、胸下(心側)痛。

取穴:手背向上。距指骨與掌骨接合處下五分,食指骨與中指骨之間是穴。

手術:一寸針,針深三分至五分。

說明及發揮:

※本穴治腰連背痛有效。

※本穴治眼角發紅配耳背刺血效更佳。配三黃穴可治眼 癢頗效。

※本穴治手腕橈側扭傷有效(針患側)。治療頸痛(雙側並針)亦有效。尚可治腳無力。(針健側)


【大白穴】穴位圖

部位:在手背面,大指與食指叉骨間陷中,即第一掌骨與第二掌骨中間之凹處。

解剖:(肌肉)在食指橈側,第二掌骨小頭後方,有第一骨間背側肌,內收拇肌。(血管)有手背靜脈網,指掌側固有動脈。(神經)佈有橈側神經淺支。(此處為第一手背側骨間筋,有橈骨動脈、橈骨神經、肺支神經。)

主洽:小兒氣喘、發高燒(特效)、坐骨神經痛。

取穴:拳手取穴〈拇指彎曲抵食指第一節握拳),當虎口底外開五分處取之。

手術:用一寸半針,針五分至一寸深,治坐骨神經痛;用三棱針治小兒氣喘、發高燒及急性肺炎(特效)。注意:孕婦禁針

說明及發揮:

※大白穴即大腸經三間穴,很少單獨應用,除用三棱針治療小兒氣喘、發高燒及急性肺炎處,大多為靈骨之倒馬針,兩穴配合應用效果奇佳。

※三棱針點刺,視大白附近之青筋(血管),點刺出血即可。


【靈骨穴】穴位圖

部位:在手背拇指與食指叉骨間,第一掌骨與第二掌骨接合處,與重仙穴相通。

解剖:(肌肉)在第一掌骨和第二掌骨之間,第一骨間背側肌中,深層有內收拇肌橫頭。(血管)有手背靜脈網為頭靜脈的起部,穴位近側正當橈動脈從手背穿向手掌之處。(神經)佈有橈神經淺支的手背側神經,深部有正中神經的指掌側固有神經。(第一手背側骨間筋,有橈骨動脈、橈骨神經、肺支神經)

主治:坐骨神經痛、腰痛、腳痛、半面神經麻痹、半身不遂、骨骼脹大、婦女經脈不調、經閉、難產、背痛、耳鳴、耳聾、偏頭痛、經痛、腸痛、頭昏腦脹。

取穴:拳手取穴,在拇指食指叉骨間,第一掌骨與第二掌骨接合處,距大白穴一寸二分。與重仙穴相通。

手術:用一寸五分至二寸針,針深可透過重仙穴(過量針)。

注意:孕婦禁針。

說明及發揮:

※本穴日人稱為澤田合谷,但澤田僅用治偷針眼,而董師則用之治全身許多大病,由是可知澤田與董師之差何以道理計。

本穴調氣補氣溫陽作用極強,以靈骨為主,大白為輔的倒馬針為治癒高棉前總統朗諾半身不遂之主穴。臨床治癒數十例半身不遂,皆L靈骨大白為主(針健側),或配風市或配腎關,間以背部五嶺穴點刺,效果非十四經正穴所能比擬。

※本穴有活腦部血氣之功。針頭針後再針本穴(久留針),可使頭針之效果加強甚多。依臨床經驗,絕對勝過朱氏之抽氣法、進氣法或焦氏之快速捻針之效力。

※靈骨配大白治療坐骨神經痛亦極特效。治腳難舉抬(無力)、腹脹、小便不節(次數過多),小便痛亦極有效。

※靈骨穴單用治時痛、鼠蹊脹痛、頭暈等症有特效。

※靈骨穴單用尚可治肩痛不舉、食欲不振、脫肛、背痛、膝痛、腰痛、脊椎痛、耳鳴(聽不足)等,效果亦頗好。


【中白穴】(又名鬼門穴)穴位圖

部位:在手背小指掌骨與無名指掌骨之間,距指骨與掌骨接連處五分。

解剖:(肌肉)在無名指尺側,第四掌骨小頭後方有第四骨間肌。(血管)有手背靜脈網分佈於其下周圍及第四骨間指背動脈。(神經)佈有來自尺神經的掌背神經。(腎分支神經)

主治:腎臟病之腰痛、腰酸、背痛、頭暈、眼散光、疲勞、坐骨神經痛、足外踝痛、四肢浮腫。

取穴:拳手取穴,在小指掌骨與無名指掌骨之間,距指骨與掌骨接連處五分是穴。

手術:針三分至五分。

說明及發揮:

※中白穴位於三焦經之中渚穴後五分處,董師最常應用於起坐之際腰痛之症。

※本穴治腎虧之各種病變,效果甚好,除上述作用外,尚可治療脊椎骨刺

※本穴亦可治血壓高前頭痛


【下白穴】穴位圖

部位:在手背小指掌骨與無名指掌骨之間,距指骨與掌骨接連處一寸五分。

解剖:(肌肉)在無名指尺側,第四掌骨小頭後方有第四骨間肌。(血管)有手背靜脈網分佈於其下周圍及第四骨間指背動脈。(神經)佈有來自尺神經的掌背神經。(腎肝分支交錯神經,心 脾神經)

主治:牙齒酸、肝微痛、以及中白穴主治各症。

取穴:拳手取穴,當小指掌與無名指掌骨之間,距指骨一寸五分(即中白穴後一寸)是穴。

手術:針深3分至5分。

說明及發揮:

※下白穴位於中白穴下一寸,為中白之倒馬針,兩針一起配合應用。

※中白、下白倒馬並用,主治前述腎虧各病,療效極佳。

※中白、下白倒馬並用尚可治少陽經走向之坐骨神經痛頗效。


【腕順一穴】穴位圖

部位:小指掌骨外側,距手腕橫紋二寸五分。

解剖:(肌肉)在小指尺側,第五掌骨小頭後方,當外展小指肌指點外緣。(血管)有指動脈、靜脈、手背靜脈網。(神經)佈有掌背神經,尺神經分支。(此處為小指外轉筋,有腕骨背側動脈,尺骨神經,腎分支神 經。)

主治:腎虧之頭痛、眼花、坐骨神經痛、疲勞、腎臟炎、四肢骨腫、重性腰兩邊痛、背痛。(女人用之 效更大,兩手不宜同時用)

取穴:在小指掌骨外側,距手腕橫紋二寸五分是穴。

手術:針一寸至一寸半。

說明及發揮:

※腕順一穴位於小腸經之後溪後5分處,治療太陽 經之坐骨神經痛及腰椎痛、腿彎痛等有特效。配合腕順二,效果更佳。


【腕順二穴】穴位圖

主治:鼻出血以及腕順一穴主治各症。

取穴:當小指掌骨外側,距手橫紋一寸五分是穴,亦即在腕順一穴後一寸之處。

手術:針深一寸至一寸半。

注意:腕順一穴與二穴以1次用1穴為宜。

說明及發揮:

※原注1次用1穴為宜,臨床經驗二穴並無不宜。

※腕順一、二並用治療腎虧所致之各種病變及疼痛,療效甚好,腎虛之牙痛、眼痛亦有效。

※除前述各病外,董師尚用治耳鳴、重聽、廬腹脹、腰圍痛、、腿彎緊痛、療效亦佳。


【手解穴】穴位圖

部位:小指掌與無名指掌骨之間,握拳時小指尖觸及之處。

解剖:(肌肉)在四、五掌骨間,有第四蚓狀肌,屈指淺深肌腱,深部為骨間肌。(血管)有指掌側總動、靜脈。(神經)為第四指掌側總神經(尺神經分支)分佈處 。(腎臟敏感神經)

主治:主解暈針與下針後引起之麻木感及氣血錯亂之刺痛。

取穴:手心向上,在小指掌骨與無名指掌骨之間,握拳時小指尖觸及掌處是穴。

手術:針深三分至五分,停針十至廿分鐘即解,或以三棱針出血即解。

說明及發揮:

手解即心經之少府滎穴,少府為心經滎穴當然有效,暈針時首當強心,又《內經》曰:「病變於色取之於滎。」暈針時臉色必變,針必經 滎穴當然有效,所以手解能治暈針。


【土水穴】穴位圖

部位:在拇指第一掌骨之內側。

解剖:(肌肉)有外展拇短肌和拇對掌肌。(血管)當拇指頭靜脈回流支。(神經)佈有前臂外側皮神經和橈神經淺支混合支。(拇指對掌肌、橈神經、脾分神經、腎支神經。)

主治:胃炎、久年胃病。

取穴:在拇指第一掌骨之內側、距掌骨小頭一寸處一穴,後五分一穴,再後五分一穴,共三穴。

手術:貼骨針深五分至一寸。

說明及發揮:

土水穴計有三個穴位,均位於手魚部位;中央之土水二穴即魚際穴,自魚際至大指本節之中央點為土水一穴,自魚際至手腕橫紋之中央為土水三穴 。

※據《內經》所載,手魚部位能診斷腸胃疾病,又據經絡關係而言,此處為肺經所經之處,肺經起於中焦,下絡太腸 ,還循胃口,與腸胃有直接關係,因此本穴之洽療胃病應無疑議。

※又本穴除治胃病、胃痛外,尚可治手指痛、手掌痛、手骨痛。治療原則,左痛治右,右痛治左。


 


站長補充:

  • 本文出自《董氏奇穴針灸學》--楊維傑--中醫古籍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