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間醫學對癌症的認識

中醫世界首頁

作者:郭志辰

 

第一節--癌症的形成

空間能量場性濃

細胞輻射難流通

上堵下方無力推

小瘀大則癌病成

中醫講營行脈中,瘤是營氣之聚,是人體細胞內化合物質之聚,是經絡內化合物質之聚,因此其邊緣很清楚的。空間醫學認為衛行脈外,癌是衛氣之聚,是細胞外和經絡外的能量物質的集聚。它占據的是細胞與細胞之間的空間部分,沒有約束,哪裡有空間就往哪兒延伸,這就是瘤與癌的本質區別。它們都是氣之聚,又都具有一個共同的形態特徵,即病變部位都表現為腫大、脹滿、突出、硬化。但其外形上還是有區別的,邊緣形態有差異。癌症邊緣不規則,瘤的邊緣是規則的。癌症是高能量積聚,其濃度最大,能量最高。然而,它又是能量最簿弱的地方產生的,這是關鍵的關鍵。

 

第二節--癌症的特點

癌症姓瘀不姓毒

濕熱現象是表象

舌苔空間欠疏通

石尖舌根連接通

空間醫學提出人體沒有病氣之說,所以治療癌症不宜以毒攻毒,應調節人體的細胞,人體的衛氣和營血輸通,才是治療癌症的好方法。癌症病人的癌變部位能量場性非常強大,它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使人體其他部位的能量向一個區域集中,所以癌症病人消瘦得很快。由於癌症的能量非常高,在治療過程中,一定不要讓它在體內發揮作用,這部分能量對患者來說是多餘的,是廢品,而對別人來說是個寶物,是求之不得的能量,因為人體本身並沒有病氣,人之所以生病,是因為能量不均衡引起的,想盡一切辦法使人體內部能量達到相對均衡,這就是基本達到了治病的目的。

 

第三節--癌症影像與空閻

臨床中癌症的診斷都是通過影像學表現而確定,由於所有的能量信息都是波動,人體器官也一樣,所以只要出現異常,就可以用各種儀器檢測出來,人體的強弱盛衰都可以經由波動能得知,現在最流行的檢查儀器就是B超,彩超,CT、核磁共振等先進儀器,都是通過人體波的運動或密度來確定人體的疾病或部位,通常的表達是密度高回聲低,或密度低回聲高的說法來斷定疾病的嚴重程度或判斷良性或惡性的程度。

實際上遠在幾千年前,中國古人就已有經絡概念,發現經絡是能量和信息的載體,就已會運用望聞問切的方法來採集生命信息,其實中醫的脈診,就是經過寸關尺不同的部位,不同的經絡,通過用心體會不同經絡不通的波的震動,來診斷疾病的程度,方便用藥,但是這種方法比較抽象,而每個人的感覺不同,不方便總結其規律性,所以,思路不同,感覺不同,就產生不同程度的用藥,通過能量波的運動,來診斷疾病,正是中西醫在新的更高層次上的融合。

空間醫學在天人合一的理論基礎上繼承和發揚了傳統中醫的精髓,把複雜的中醫理論簡單化,讓更多的人去認識,了解和應用中醫,提出人體空間的重要性,人體空間污染是人體疾病的原因,提出製造空間,淨化空間,方便人體循環的暢通,創造一個良好的內環境,讓人體恢復自然的和諧和本能,提高人體本身的自癒力。

空間醫學認為,用「空間」來解釋密度,回聲和波動更能一目了然的發現人體的疾病,和傳統中西醫並不矛盾並能找出解決疾病的方法。

低密度是因為本部位周圍還有一定的疏散空間,病的程度還不是很嚴重,在腫瘤方面可斷定為良性,強回聲就是說明能量波的運動還有一定的動力,相反,高密度就是低回聲,因為周圍空間環境已經不允許本部位能量波的大量的運動,此時,疾病比較嚴重,腫瘤可斷定為惡性。而高分化(良性),低分化(惡性),是同樣的道理。

空間醫學利用人體的能量波運動和頻率的速度,來調整人體的疾病,是最簡單最有效的方法。所以在用藥上藥量越小越好,在按摩上講動作越少越好,越簡單越好,講以柔克剛。目的是恢復人體的正常的循環運動。

 

第四節--小方治病與癌症

千裡之堤,潰於蟻穴

小方小量,味氣淡薄

行走無阻,疏散頑淤

行至前方,能量撞擊

空間醫學對於癌症的治療,採用的是小方治病,經臨床實踐證明,「小方」能夠調整人體公轉,對於癌症的治療有著切實的效果。所謂「小方」,就是以獨活、公英、當歸、佩蘭、香附、桂枝六味藥為基礎,從中選取三四味,每味藥的用量在1克至7克之間,組成「小方」,促進和推動人體公轉的運行。

舉例來說,傳統本草認為,公英,具有清熱解毒、消癰散結、利濕通淋的作用,歸肝經、胃經。空間醫學認為公英的作用範圍,下起會陰,上至背部外焦區域,用量可以在1~7克之間。用量小,則味淡,可散,在人體內部無孔不入,是治療癌轉移的首選藥物。用量大,則味濃,可補,且補而不滯,無副作用,是補中的上品,勝於黨參與黃芪。癌症不宜用大方、解毒方攻下 。

大方者,動臟腑經絡,其味濃,動則力緩,其邪勝,動則乃塞其路,故而不通,大病難癒。小方者,以柔克剛,疏而散之,公轉化之,變廢為寶。補不留形,散不丟精,活不致滯,化滯為活。開路為綱,先天行之,後天補之,功能調之。

 

第五節--癌症不宜用大方

烏雲遮天難疏散

大方藥濃又加霜

急需小方來打眼

抽絲方能解其瘀

空間高能量的積聚形成癌症,能量的積聚程度決定癌症的嚴重程度,能量密度越大,癌症越重。解決的方法,疏散能量,降低密度,才能恢復細胞運動。疏散的過程中,要循序漸進,不可急於求成。大方,藥量大,藥味濃,氣味重,在人體內部空間走動緩慢,往往積聚在人體下部空間,易瘀滯,不易疏散,而影響下焦的通道,在散淤的過程中,下焦空間不能容納所疏散的能量物質,所以疾病難癒。小方,藥量小,藥味淡,氣味輕,在人體空間走動迅速,歸於公轉。公轉的過程,即是進行全身調整,是關鍵的關鍵。小方就是利用那點氣和味,氣味越淡在人體內走動越方便,走竄勁越快,就如同交通堵塞的地方,汽車過不去,而自行車能通過的道理,小方速度快,撞擊力大,細胞運動輻度越大,治療疾病效果好。

在公轉過程中,高能量在運行中自行參與混化、異化,自然得到消散。人體沒有邪氣,所謂的邪氣,是正氣之聚也,邪氣散開,就變為正氣,變廢為寶,也就是能量的再利用。所謂的「毒」,為濕勝、淤勝、熱勝或淤而不行。所謂的「滯」,可能是燥勝而無津,也可能是濕勝而阻經。「毒」和「滯」的問題都可以通過公轉加以解決。我們認識到癌症不宜應用大方解毒攻下,應用小方以和為貴,不直接針對病灶而是通過暢通公轉化解矛盾,化解能量的積聚。大方動臟腑經絡,其味濃,動則力緩,固而不通,大病難癒。小方以柔克剛,疏而散之,公轉化之,變廢為寶,補而不滯,散而不丟精華,活不致滯,化滯為活。

用藥之法,氣味而已。氣者,謂之兵也,柔能破堅但能流轉,清能速行芳香化濁。濃則已滯滯則不通,於小杯脾胃熱飲汗微生而四焦通矣,這其中體現了微觀致動的思想。即以小小的力能牽動很大的能量運動。這就好比分子結構,當動一個分子結構式,性質整個就變了。空間醫學也是應用這樣的方法,在運動過程中微觀上的變化能夠牽制到整體的變化。所以在吃藥的方法上,喝半口比吃一袋的效果要好。所以要逐漸地去理解微觀,用1克的藥要比用30克的效果好。不用解毒攻下方。傳統中醫認為:癌症是毒陷邪深,治療癌症必須攻毒祛邪、「以毒攻毒」。例如,蟾蜍、蜈蚣、毒蛇、硇砂製劑等都是癌症治療的要藥。但所有「攻毒」藥物都有相當毒性。例如,蟾蜍可引起心肌損害;硇砂製劑對食管、胃粘膜有破壞作用,可引起嘔吐、腹瀉或消化道出血,即使小量長期服用礦物類藥物,也有蓄積中毒之弊。植物類藥物則常導致胃腸功能受損,耗傷內液,使患者十分虛弱的身體雪上加霜。

 

第六節--火灸與癌症

淤隨熱象火能散

開合細胞立見功

內治外治加心治

癌症見我它發愁

火灸可利用藥的味與酒的熱同時借助按摩師的手法運用打開人體的能量出口,加速能量的啟動和發散運動。促進人體的公轉與小方的原理相同。

(站長補充:示範動作,請參考→http://www.dandelion-hk.net/page10.php)

 

第七節--隔膜以上的癌症

膈膜以上找出口

外焦命門到尾閭

舌根厚膩急清之

陰陽運行動力生

如肺癌,食道癌,開口在尾閭。膈膜以上疾病,其主要病因是外焦不通,三焦的能量不能越肩胛到達腎臟,公轉暢通受阻,造成四焦的瘀滯而致疾病。火炙尾閭,讓尾閭部能量至空,尾閭部空了,外焦能量就會從上而下的輸送,從尾間口輸散,開下口,下口開了能量的流動,使上焦高能量的積聚得到了榆散,公轉暢通,四焦循環正常運行,,則疾病得以治癒。

尾閭是治療五臟六腑疾病的出口,也是推動五臟六腑功能運動的動力,總能量的運動會促進局部能量的協調運動,就會促進五臟六腑的功能運動,恢復身體本來面貌。尾閭是五臟六腑疾病的反射點,身體內部疾病,在尾閭部都能夠找到不同於其它部位的不同點,這就是五臟六腑在尾閭部位的積聚,只有打開這個能量積聚之處,才能夠保證公轉路線通暢,保證臟腑功能正常運動,才能夠變廢為室。能量積聚在那都是寶,關鍵是怎麼開發運用,刺激會陰,通過會陰向前促進任脈能量向上運動,多餘能量儲藏在丹田,火灸主要是火增加酒的藥力滲透到尾闖,增加尾閭部位的能源開發,細胞之間撞擊運動,尾閭部能量才能運動,這也就是好多癌症的中晚期做火灸尾閭的目的,是為了存正氣,促督任相交,是扶正的最好方法。

第八節--隔膜以下的癌症

頭與上焦是出路

膻中能量是先鋒

虛極中焦與腹部

至實至虛才協調

如結腸癌,宮頸癌等,開口在頭部。膈膜以下的疾病病因多是上焦瘀滯,可以通過火灸頭,火灸頭部,可以打開頭部關竅,疏通頭部空間通道,使頭部清亮,為臟腑能量的疏通打開通道,起一個提壺揭蓋的作用。上焦多餘的能量通過火灸頭疏散開,達到至虛的目的,中焦的能量就會向上運行,下焦的高能量積聚就會有了空間,只有創造空間才能使能量產生流動,如古人所說的流水不腐,戶樞不蠹。火灸頭部,是開上口,這是治療癌症的關鍵,只有上口開了,才會給高能量一個出路,體內的積聚能量得到疏通解決,公轉暢通,使疾病得以治療。當然臨床中也會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根據患者自身情況,舌苔病情變化的不同,採取不同的治療部位,總的來講,是為了達到在公轉暢通的基礎上體內能量的重新分配,使能量達到平衡態,從而治療疾病。

癌症後期除了應用小方以外,還可以輔助其他療法和手段。艾灸神閥穴,可以調整人體的脾胃,增加小腸的蠕動,促進消化吸收,啟動腎臟及命門的動力,補充人體的元氣。如晃足療法,利用簡單的動作,只從足部入手對全身的疾病都有比較好的效果。而且在晃足的過程中,動作幅度越小效果越好,以柔克剛,巧力破千金的作用。癌症要徹底消散是不容易的,可是從微觀上入手,逐漸就發生變化了。微觀必須把物質轉化為能量,這是必備的條件,就是實體物質必須轉化為能量物質,把細胞內部的物質遷移到空間,在空間發生變化。還有靜養療法,治療上應用了微觀致動,外不動內微觀在動效果好,使平時不運動的細胞運動起來,在應用小方治療癌症的過程中空間醫學還提出了一些獨特的觀點和方法。

 

第九節--正確認識癌症的轉移

癌症轉移不可怕

尋找病因是出路

五行順走是吉象

逆著五行危象成

癌症的轉移並不可怕,空間醫學認為癌症的轉移不是癌細胞的轉移,而是高能量的輻射。這種高能量的輻射導致了其他部位的癌變,同時在臨床實踐過程中發現,癌症的轉移有一定的規律,這種規律性與癌症的特點密切相關,人體內部能量總是從高到低的運動,傳統中醫五行之相生相剋的關係,都與能量運動的特點有密切關係,同時人體能量的總體運行遵循公轉癌症的轉移與公轉的方向一致。都是向本部位能量運行的出口方向轉移,臨床可見直腸癌轉肝的,胃癌轉肺的,肺癌轉胸椎的,多發性腫瘤轉移也都是遵循著這一規律,而少有逆向性的轉移。癌症的原發部位能量的運動出口是癌症的轉移之地。即四焦的循環轉移,所以癌症轉移並不可怕,轉移與否治療方法是一致的。不手術、不介入、不化療,小方治病是傳統中醫的整體觀,人體是一個整體,癌也是生命有機體的組成,宜善待之轉化之疏導之。如果從物質的角度入手實施化療或手術切除,有形部位得到根除之後雖可以解決暫時的問題,但容易復發和轉移,因為空間的高能量的積聚得不到疏散,無形的能量沒有得到根本的解決,無形的能量仍將改變有形的物質實體,所以很多癌症患者,在手術之後仍然出現不斷轉移。而且手術、化療不但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還引起了一系列的連鎖反應,破壞了人體固有的精華物質。

空間醫學認為,要想治病必須轉移。首先是氣血暢通,這就是轉移,暢通疏散都是轉移。但要人為有計畫的轉移,進行能量搬家。主張小搬家,零碎搬家,全部轉移到公轉路線上,轉移到人體四海中,化廢為寶。疾病要分流,能量要分流,改變疾病的性質,改變病灶的性質。如傳統醫學講的五行:水生木丶木即是水的出口處;木生火,火即是木的出口處;土生金,金是土的出口處;若土的能量大了,則用金的能量改變。這就是為什麼要去掉病名,只注重症狀,注重能量出口處的原因。能量的更新,就是物質,能量的轉換就是細胞內部的物質更新。這是調整治療疾病的訣竅。

 

第十節--治療中的有利與不利因素

癌症治療不宜急

選擇方法看草醫

要知病因在何處

下手治療方為功

放化療三四個周期以下的癌症患者,未經過手術的癌症患者,都給治療留出時間,因為未經過手術,就沒有破壞人體的元氣,或放化療周期短者,對人體正氣的損傷還比較小,都可以及時治療,疾病有望緩解,好轉或全癒。如果放化療四個周期以上的,或已經做了手術的癌症患者,及中晚期癌症已大量胸腹水並累及心臟,人體空間能量損傷過多,正氣已衰,臟器逆行轉移者,在治療當中是非常不容易再逆轉了。

 

第十一節--西醫治療與空間醫學用藥

化療不如活療穩

開闊心胸忘舊情

要知化療後遺症

三思而後拿主意

化療:化療能損傷空間裡的能量,空間裡的能量少了,能量高向撞低的疏散,但是損傷了空間的能量,能量不足導致人體的正氣不足,這也可以說是在消耗人體正氣基礎上的能量重新分配,能量的重新分配是能量的高度集中,所以化療之後仍有重新復發的。

空間醫學講點、散、統一、聚、變,能量運動起來,細胞啟動起來產生能量輻射,耍把能量統一起來集中起來,只有統一量變才能達到質變,只有讓質量變達到高度的統一,才能達到聚變,只有聚變身體才能有變化。所以化療是對整體陽氣的損傷,臨床給病人用藥時應用公英7克,目的是要增加人體的動力,固本培源,增加元氣。

介入:

細胞內部刷了油

開合輻射不自由

要想揭開胞中密

桂枝疏通屬第一

介入是通過打入介入液;如:肝癌晚期做介入,其實就是肝動脈栓塞加化療藥注入。其原理就是希望把肝臟的動脈血管堵塞不讓血液通過不給腫瘤供養,也就是想把腫瘤餓死,達到治療效果。介入對人體的細胞壁內部損傷,是細胞壁開合發生問題了,對於癌症做介入的病人,可少量的應用桂枝來化解細胞內壁的細胞運動,傷寒論強調桂枝調和營衛,現代來講就是調節細胞內外,細胞壁空間運動失調了桂枝主治,介入破壞了細胞壁使細胞內的能量不能向外輻射,是局部的壟斷,不能使細胞正常的消化吸收,所以疾病還會加劇。

輸液:

液體療法是好事

水存腹中醫要知

高滲等滲要心明

細胞滿後動力虧

現代醫學講滲透,輸液用藥有等滲,高滲液體。等滲液能使細胞內液向外部滲透,因此可解決缺水,虛脫等症狀。高滲液能使細胞外的能量物質向細胞內回收。因此細胞外向內滲透,可解決浮腫。輸液也是改變細胞內外壓力,均衡細胞內外液體,促使細胞開合,空間醫學研究用中草藥來開合人體的細胞,均衡細胞內外壓力。要使人體健康,必須使細胞開合正常、

輸液要考慮進補,進多少要出來多少,輸液的目的增加細胞的滲透力,增加細胞的回收,增加腎臟的濾過率,輸進的液體量大於輸出的液體量就麻煩了,要掌握量,過量持續輸液,會引起心臟負荷加重。癌症後期不提倡液體療法,人體要有充分的動力,才能使細胞消化吸收,新陳代謝才能正常。應保障患者後期人體的動力,努力挽救生命。

 

小結

臨床上常常可以看到某些晚期腫瘤患者採用以中醫為主的中西醫結合治療後,雖然瘤體縮小得不理想,但是患者生活質量較好,帶瘤生存或與瘤細胞和平共處多年,不能說這些病例治療無效。這從某種程度上印證了腫瘤的治療有時並不需要瘤體完全縮小與消除的說法是正確的,說機體對治療的反應是最重要的。臨床上也發現很多的癌症患者在手術放療後身體極度虛弱,這就是人體固有精華物質遭到破壞。人體的空間是細胞開合所輻射出來的精微能量物質,當手術以後空間的精微物質就消散了,人體的免疫系統能增強免疫力,免疫系統的物質就是空間精微物質的運動。免疫物質疏散消失,所以手術以後再補多少液、多少氣,患者也是沒勁了,人體空間的精微物質,是人體空間的細胞上萬次的吞吐才得到的精華,所以當受到破壞再恢復這些精華是不容易的。這就是人體固有精華物質的破壞,癌症患者手術後的連鎖反應會接連出現。如子宮癌的術後會臟腑下垂,腰部不適等。為什麼呢,子宮切除後人體的原動力遭到破壞,人體的臟腑缺乏向上的托力,所以出現上述症狀。

 

第十二節--胸水與腹水的形成

腹水右心收無力

胸水左心無力推

均是水症因不同

只管抽水促命期

癌症後期往往伴有胸、腹水的產生。胸、腹水是局限性水腫,是一種是過多的液體在胸、腹腔內積聚。正常的情況下,腹腔內有少量的液體約200毫升起潤滑作用。超過這個量即為腹水,是中晚期癌症的併發症之一。它的發展直接影響著患者的生活質量和生存期。嚴重的胸、腹水甚至可以危及生命。一般的利尿藥無效。外部的治療手段還有抽水,往往只是一時的讓患者舒服,會讓胸、腹水產生的更快更多,同時使機體丟失大量的營養物質(如蛋白質)。常規的西醫療法往往使患者的狀況更差,病情惡化,器官進一步衰竭。所以有效的控制癌症胸腹水,對於延長患者的生命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空間醫學認為腹水者乃水聚而不化,上無蒸發之處,下無助水之力,水瘀於腸胃之間而不化,抽水水再生,只有上有水蒸發之處,下有化水之力,腹水化矣。在臨床過程中,通過熏蒸頭部使積聚的水液重新參與氣化運行,大量腹水一個階段的腹瀉就是排水,大便恢復正常,水要蒸騰而上化氣為水,所以要蒸頭。這就是水在三焦運動變化形態,氣還要下來維持了水的循環,恢復運動到外焦到腎到尾閭到會陰形成周而復始的公轉路線。

 

第十三節--從大小循環解決胸腹水

心臟分為:左心房左心室,右心室右心房。傳統醫學重視左心室左心房,沒有強調右心室右心房。頭部腫,就是小循環的問題,足部腫是大循環的問題,空間醫學臨床發現人將死亡的時候,都是血液回流出現障礙,先是回流的停止,然後引起左心房動脈血停止輸出。人生下來,先是左心房的跳動推動右心房的跳動。這是空間醫學對左右心房的進一步研究,並重新認識了右心房的作用,認識到小循環和大循環。胸水要考慮動力,給肺部的動力,而且吸收胸部的水分,增加左心房左心室動脈血的輸出。腹水要考慮回流,增加右心房右心室的回流,以此促進門靜脈回流正常來治療腹水。空間醫學研究出大循環與小循環的功能,傳統醫學只提出人體的血液循環,並沒有提出根據大小循環及根據動脈靜脈如何用藥,雖然採取了擴張血管或收縮血管的藥物,同時動靜脈血管都擴張或都收縮,這是醫療上的弊病。空間醫學細分化了大小循環,以增加動脈血的輸出和靜脈血回流的方法選擇用藥,這樣給治療癌症帶來重要的新啟發。

無論腹水,胸水都是水,水化為氣,屬中下焦的氣機變化。上焦之水是雲霧之水,以分流為主,水的分流就是促進水分的吸收,重新分布到身體的其他部位,而吸收的過程,正好是回流的過程。增加回流,就是增加心臟的動脈射血量,也就是說,心臟的動脈射出血量越多越能減輕肺靜脈的壓力,就能增加肺動脈的輸出,增加上下腔靜脈的回流,增加了胸水的吸收。把吸收的水份通過左心室輸送到身體其他組織器官,實現水分重新分布,這就是治療胸水的方法。也是水的分流方法,分水就是分擔了水的客量,就能夠消除水的積蓄,這就是分水的方法,就能消除水的隱患。消除胸水,治療胸水的動力點在左心室,它的用藥動力在左心室的功能的增加,空間醫學研究出應用炒棗仁可增加主動脈的射血量,就減少肺靜脈的脈內壓力。同時增加細胞外向細胞內的吸收,促進上焦胸腔的水分吸收,可治療胸腔積液。所以炒棗仁治胸水,有南水北調的功效。水化為氣,佩蘭治療中焦之水,上焦之水還可以用降雨的方法,葶藶子能把上焦的水分直接輸送到下焦排出體外。雲苓能夠直接把腸間的水分通過小便排出,這就是治療水分的三種方法(分流、化氣、利水)。

肝癌伴腹水的病人,是門靜脈回流受阻引起的,所以要讓門脈回流正常。西醫內科著重於動脈血的回流,現在越來越發現回流血是非常重要的,所以癌症治療當中,應該適當運用血液循環。如膈膜以上是肺循環,是動脈血的問題,通過調整左心房左心室的來改變。膈膜以下包括遠端的腳腫是靜脈血回流的問題,是體循環的問題,用血液循環減少壓力來改變內部細胞運動。治療肺癌伴鎖骨上淋巴腫大,考慮左心房左心室去改變它,因為它調整的是人體的肺循環;遠端的腳腫靜脈血是讓右心室右心房增加回流,所以腹水空間醫學應用夜交藤能降低右心房、右心室外側空間的壓力,增強右心房、右心室的血液回流。由於右心房、右心室的血液回流增加,使全身的靜脈血以回流為主丶也有一定的提升作用,疏散了門靜脈的高壓,使門靜脈回流正常,使毛細血管濾過壓降低來治療腹水。

 

第十四節--癌症的治療原則

能量搬家

公轉暢通

製造空間

急下存津

保存實力

空間醫學認為清除水底之瘀是治癌的妙法,癌症患者往往會出現血沉於水的情況。傳統中醫講氣散則成風,氣聚則成形,一切物質積聚都與能量的集結有關,要化解物質的積聚,必須先化解能量的集結。化解能量的集結,空間醫學主張能量搬家。因為現在的物質生活水平提高了,各種各樣的營養品越來趟多,補得人體內的物質積聚,無法正常進行新陳代謝,補得上焦部位都擁塞無法運動。改變的唯一辦法就是能量搬家,傳統中醫講上病下取之,左病右取之,講五行運動,這些都是能量搬家的典範,能量搬家一定要保證下游的疏通,古老傳統文化指出了什麼是上游、什麼是下游,相生為上游,相剋為下游,水生木,所以水的下游是木,在臨床過程中掌握這種能量的變化,就是正常的搬家,人體能量的大循環能夠帶動人體整體的運動,公轉是人體風水的大運行,是淨化四大空間的方法,公轉正常,胞內外的能量物質轉化才正常,所以公轉是帶動能量搬家最有效的途徑。在搬家的過程中,不同的積聚會出現不同的反應,都要解放思想辯證的去看待問題,認識能量搬家,比如子宮肌瘤治療過程中增大,不能單純的看肌瘤的大小,還要看中間的密度,這是關健。只有宣起來才能有辦法運走,傳統中醫講氣血疏通,疏通就有可能發生轉移,只要是有計畫的轉移,有計畫的疏通,就是正常的治療。再比如治療膽結石,一開始是一個,後來變成泥沙狀,或是原來是圓的,後來變成了方的或扁的,實體發生了變化,要解放思想認識到本質,檄家必須是實體轉化為能量,傳統中醫講陰病治於陽,陽病治於陰,其實就是能量大搬家。

公轉暢通,人體任脈為諸陰經之匯,督脈為諸陽經之匯,空間醫學發現了人體的外焦空間,通過疏散或增加人體外焦空間的能量來調整人體的四焦,調整人體五臟六腑的功能運行,這也是陰病治於陽的實踐的典範。能量搬家是現代的名詞,其實傳統文化早已表達了這一思想,一切疾病都可以應用能量搬家法。在能量搬家的過程中,一定要掌握能量高的向能量低的轉換,從上而下疏散。在觀舌的過程中要掌握由舌根向舌尖的疏散,由發源地向大海運行,舌尖就好比入海口,要避免河流的堵塞就必須保證入海口的暢通,,所以洽療要先疏通舌尖,舌尖代表著三焦向外焦能量轉化的通道,三焦的能量只有越過肩胛達到外焦,與外焦能量混化、異化才能實現能量的大融合,才能實現公轉暢通。

傳統中醫只是強調了清升濁降,強調了氣血疏通,但是沒有認識到大融合的作用,所以直到現在高血壓、心腦血管、胃病解決不了。只有把三焦能量輸送到外焦,在外焦大市場融合進行混化異化,才能解決人體的諸多疾病,而外焦的能量撞擊腎部細胞,增強腎區能量才能增強人體的原動力,疏通舌尖的瘀滯。兩肋的能量要疏通,任脈的能量要疏通,疏通兩肋的能量可以用柴胡、桔梗、生麥芽,疏通中脈的能量可以用香附、浙貝,三條路線氣機暢通,很多疾病包括頑固的疾病都可治癒,所以治療舌根的不足,要以舌尖的能量下行,公英2克藥味淡,走竄力強,在人體的上焦空間發揮作用,上焦空間能量要清,水氣要清亮,可以採用宣的方法。中醫藏象學認為肺的生理功能是主宣發丶所謂的宣發是宣通發散之意,公英2克有助於能量越過肩胛向外焦運行,對破解舌尖的瘀滯有一定的幫助。若舌尖不足,只要運動下部的物質向上運動,公英7克可以啟動下焦部位的能量,推動能量向上運動,補充舌尖的不足,下焦空間的能量上行不容易,必須在下焦攪動,使能量運動起來,才能自行分化,實現清升濁降。公英7克在下焦空間進行攪動,通過攪動使細胞物質能量運動起來直線上升,實質一清與攪和是相互對應的,宣清為攪濁開闢了空間,攪濁能夠更好的達到宣清的目的,公莢7克適用於舌後方薄或者是舌後方厚都可應用,現在的醫療技術已經非常先進和發達,但疾病的種類也在不斷的增長丶所以醫學的科學技術,永遠跟不上疾病的發展。

癌的能量上轉則生,下轉則亡。比如說直腸轉肺,在公轉的運行路線上,肺位居直腸的上方,肺居於上焦,直腸居於下焦,下焦的能量要通過公轉向上焦運行。癌症是高能量的積聚,下焦的高能量在運行到上焦時,因為上焦到外焦的通道阻塞,而導致能量積聚於肺臟,在肺臟又形成了高能量,而此時形成了四焦循環的阻滯。循環受阻,所以說直腸癌轉肺,是能量上行到上焦時,因為外焦不通,所以造成能量積聚於肺,如果是肺癌轉腸,說明是上頭堵死了,下焦能量無法運行,淤積到了直腸,上焦和下焦都是高能量的積聚,也就是說上口和下口都堵住了,四焦瘀滯,如同圍城一樣,高能量在體內沒有出路,最終導鼓人體多臟器的衰竭。此時治療非常囪難,病之所在,下部必虛,至虛至空,才能解決病位,這就是整體的定位。所謂至實至虛,即應用了不平衡,不對稱,一鬆一緊,一虛一實的不協調關係。

至實,就是加大能量積聚部位的壓力。至虛,就是降低能量不足部位的壓力。這樣製造能量差,促進能量的自然流通,在流通過程中均衡壓力,保持動態均衡的分布。在這個過程中能量高的可以疏散,能量低的可以補充,能量在行中補泄,行中通散,傳統中醫八法也得到了實現。調整壓力時必須有推動力的輔佐,所以,要盡可能的使原發病灶肺癌,把肺部積聚的高能量輸散,上焦就有了空間,所以空間醫學治療癌症的方法就是人為的製造空間,只有製造空間才能使癌細跑的運動恢復正常。空間醫學是調節細胞內的濃度和細胞周圍的空間,只有人體空間暢通,細胞才能進行功能性的運動:消、化、吸、收。

細胞能量過剩是細胞缺氧性能量不均,所以一定要創造一個可以使能量流通的空間,如一瓶裝滿了水的瓶子,倒出去一些水,使瓶子中有了空間,水就可以流動開了。傳統中醫講要陰陽平衡,但要達到陰陽平衡太慢了。空間醫學講要急下存津,疏散積聚的能量就好比要推倒一座牆是非常困難的事,可以應用至虛至實,可以挖牆腳,不斷的挖,在牆腳掏了個大洞,有了空間再推牆,牆自然就倒塌了,這種方法是人為的製造壓力差,能量多向能量少的地方流動,最終也達到了能量的平衡。上焦的空,給中焦能量的運行創造了空間,中焦的空,給下焦的能量上行騰出了空間,從而使下焦的積聚能量得以流通和釋放,所以只有公轉暢通了,才形成了四焦的正常循環。所以說觀舌尖對治療癌症的轉移是有一定的臨床意義的 。

傳統中醫說肺朝百脈,主洽節。肺主全身的治理和調節,主張開上口,舌尖的瘀滯不通,使任督二脈不交接,就像正負極一樣,舌尖瘀滯,是督脈能量過盛,任脈能量不足以推動督脈,此時要把督脈能量降低,加大任脈的推動力,督脈能量大於任脈能量,則舌尖瘀滯,能量積聚。任脈能量大於督脈,壓力大於督脈,就衝破了舌尖的瘀滯,而達到了公轉暢通,所以空間醫學在觀舌診時,第一步是要看舌尖的高低,這是非常重要的。

癌症中晚期患者都會出現心律偏快,心包積液,這時一定要監測心功能,許多癌症病人放化療以後心律偏快,是一種衰竭性的,包括心包積液、心律偏快、多汗,這些都是非常關鍵的臨床指徵。尤其是在中晚期癌症病人當中,心臟功能的監測是非常重要的。因為癌症到了晚期,各臟器衰竭,而最後的動力就是心臟。所以放化療後病人要非常關注心臟情況,如果此時患者血壓突然大輻度下跌,說明血液動力系統衰竭了,非常危險。臨床觀察中晚期癌症病人最後衰竭在心臟上,癌症晚期的病人多數已久病必虛,正邪相爭之時,為了保存實力,一定要補充元氣。元氣有二條路線:一是湧泉,能量從這裡向上走,助長了元氣。二是命門動力,助長的元氣。所以治療時多數是做火灸足,加足療和火灸尾閭。癌症後期原動力不足,患者多表現為乏力,這兩項治療可推動細胞向上運動,只有增加向上的推動力,能量不斷撞擊病變部位,腫瘤才能變化,讓聚已成形的腫物消散,腫物動了才能促進能量搬家,不動就變化不了。

 

總結

隨著社會的進步發展,和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癌症是已呈現普遍發展的趨勢,各種癌症的發病年齡也越來越年輕化,癌症給人民帶來的危害,不只是一個生命體的消亡,也是對一個家庭的摧殘和家人心靈的傷害。好多癌症經過放化療及手術治療,花了大筆資金後最終瘤消人亡,落得人去財空。在治療癌症的方案中,中西醫經過多年努力,都在找一條捷徑,是要和平解決矛盾,不能以牙還牙。化療是近年來在腫瘤治療中進步最快的治療方法。但是化療藥物常「是非不分」、「敵我不分」,在殺傷腫瘤細胞的同時,也殺傷了人體正常細胞。臨床實踐證明,對中晚期病人進行大劑量放、化療,或對產生耐藥的患者再次進行化療,只能導致虛弱的生命更加垂危,加速了患者死亡。大量臨床常常可以見到,患者死因不是因為癌症本身造成,而是由於不科學、不恰當的殺傷性治療所致。如肝癌多次介入後出現腹水、黃疸等肝功衰竭而致死;肺癌胸水化療後導致呼吸衰竭而死亡;胃癌、腸癌化療後惡心、嘔吐,患者更加衰竭而死亡;白血球下降,患者感染而死亡等。而旦化療的副作用就使患者痛苦不堪,患者甚至有這樣的想法:就是病死也不化療了。對晚期癌症的治療更重要的是減輕痛苦,提高生活質量,控制病情,「穩中求進」,以便獲得「長期帶瘤生存」。現代中醫認識癌症為癌毒,用大量的毒性藥物,採用了以毒攻毒的治法,給人體也造成潛在的危害。

空間醫學應用的是「綠色療法」。在診斷方面,惟舌辯證,去掉癌症這恐怖的病名,不管是哪種癌症,根據患者自身具有的症狀看舌診找到真正的病因,也就是會造成此種疾病的根源所在。《內經》中講到:治病必求於本。也就是治病不治症,而是治引起此症的根源。正如天氣潮濕,屋內的牆壁會發黴,就算再重新粉刷牆壁也是枉然無用,不久牆壁還會發黴,因為致使發黴的環境天氣潮濕沒有解決,也就是病因沒有解決,所以病果無法根除。這也就是腫瘤切除還會不斷復發轉移的原因。西醫通過X線、CT、核磁等影像的儀器檢查手段,發現人體疾病部位。哪裡有病治哪裡。空間醫學根據公轉理論,能量運行理論,動力學的理論,四焦循環的理論,尋找病因和解決的方案。尋找舌的隆起,隆起就是能量的積聚,就是人的病理。即:物質應出胞而不出,疾病生焉;精髓應入胞而不入,疾病生焉。該出胞而不出,為積;該入胞而不入,為聚。積聚是治病之因。積為胞內之變,聚則空間問題,這是人的病理病機。疏散人體空間能量的積聚是解決疾病的關鍵。疏通公轉道路上的積聚,在積聚的前方疏散,達到至虛,前後形成壓力差,使後邊的高能量自然向前流動,補充了前部,降低了後部。癌症就是高能量的積聚,在治療以疏通為主,不應以毒攻毒,也不能把它視為敵人,採用格殺勿論的方法。傳統中醫定位在形體,走的是中庸之道,調整人體氣血的變化,進而達到人體的健康,調整陰陽,認為陰陽平衡是健康標誌。空間醫學講的是虛虛實實的極端之道,唯有應用極端的方法,即實者更實、虛者更虛,才能使虛實的壓差加大,加強空間的能量撞擊,刺激和推動細胞的運動;注重加強四大動力;促使能量運行通暢,四焦循環正常進行,採用了不平衡、不對稱的原理。而且能量在公轉的過程中,包含了傳統中醫的補瀉,包含了傳統治療八法。空間醫學在運動中實現補瀉,更強調發揮人體自身的調節機能,調功能,祛其疾。公轉暢通,人體氣血暢通,從而使人恢復健康。


站長補充:

  • 本文來自《空間醫學匯總》--郭志辰(內部資料,尚未出版,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