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不留一分毒---讓便秘從此絕根的五種穴位療法

中醫世界首頁

作者:蕭言生

大家對便秘都不陌生,而且很多人都被此症狀折磨過,去請教一般醫書時會發現,幾乎都把大便的頻率作為一個標準來看,其實這是不對的。因為每個人的體質不一樣,每天大便的次數肯定不一樣。是否便秘應該掌握住一點:大便困難,自己感覺不舒服,這才是真正的標準,而不應該是具體的數字。

我有一個同道,習武之人,身體非常好,但是每天至少大便3次以上,而且大便都成形,難道能說他是腹瀉嗎?

一代中醫大家蒲輔周曾經說過,他認識一個人70多歲了,每週才大便一次,但是身體非常健康,而且他本人從沒有感覺到一點不舒服,據說,此人年輕時要20多天才大便一次。若不是親眼看見蒲老經驗集裡面的記載,恐伯誰都不會相信。

現在治療便秘的藥太多,電視、報紙上的廣告都在宣傳,但他們在向人們介紹便秘危害的同時,也給大家造成了不小的恐慌,因為這些廣告都太誇大事實了。確實,便秘能夠導致一些毒素在體內堆積,對身體也能造成一些危害,但是,並非所有人的便秘都可用一種藥解決掉。而這些藥之所以敢說對所有的人都見效,原因只有一個:裡面含有大量的瀉藥。

但是瀉藥只能解決表面現象,也就是我們說的「治標」,只有瞭解便秘的真正原因,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胃腸蠕動減慢是所有便秘的共同特點,所以每天摩腹和按揉兩側天樞應該是最重要的。摩腹的作用我在前面已經說過,每頓飯後40分鐘左右開始順時針摩腹,每次10分鐘。

天樞是足陽明胃經的穴位,同時也是大腸的募穴,是大腸經的經氣在腹部的聚集處。而且天樞的位置向內對應的就是大腸,所以每天按揉它可以很好地改善胃腸蠕動。

每天吃過飯摩腹之後,開始用手指按揉兩側天樞,每穴3分鐘。

但這只是針對所有便秘者的共用方法,而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特點,所以在此基礎上再加上一些對症的方法才能真正根治便秘。

 

我大致分5種情況來談:陰虛、血虛、陽虛、腸胃燥熱、血熱。

 

陰虛:

這種人經常感覺到口乾舌燥,小便多。其實喝水也不少,但是真正吸收的水分並不多,中年婦女尤其是更年期的婦女這樣的比較多。這是因為「人過四十,陰氣自半」,陰津少了,腸道內比較乾燥,所以會大便困難,這個年齡的婦女,血也相對地虛,就像《內經)裡面說的「陽明脈衰」了,陽明是多氣多血的經脈,它都衰了,證明全身的氣血都在走下坡路。所以這個年齡段的婦女除了每天按揉兩側天樞之外,還應該加一些藥物來維持,以補充自身氣血的不足。六味地黃丸、逍遙丸,這兩種藥在藥店裡面都能買到,要一起吃,每天照說明的藥量服用就可以了。過一段時間你就會發現,不但便秘好了,臉色也好了,變得有光澤了,不再是原來那個「黃臉婆」了。

同時還要多吃一些潤腸的東西,多吃水果,吃梨不要削皮,可以潤肺,增強肺宣發肅降的作用,從廣義上講,肺的肅降也包括胃腸道的向下運動,因為肺主管一身之氣,而大便的下行也是靠氣推動的。還要適當地鍛煉,因為鍛煉也可以增加胃腸蠕動,但是飯後不要做劇烈的運動,那樣對身體有害。

 

血虛便秘:

主要是產後婦女,大手術後的病人,久病的人以及年老體衰的人容易出現。他們便秘是因為失血多,身體的氣血虧虛從而造成腸道沒有足夠的氣血來滋養,所以腸道的功能會下降,導致便秘。

這個時候除了摩腹和按揉兩側天樞以外,還要加上足三 里三陰交補充氣血。

足三里的作用在前面我已經詳細說過了,所以按揉兩側足三里是針對血虛這個「本」來找的,而三陰交是肝脾腎三條陰經的交會穴,脾生血,肝藏血,腎藏精,精血互生,所以按揉兩側三陰交可以同時調整三條經的經氣,進而對三臟進行調理。內臟功能正常了,氣血足了,便秘自然就能解決了。

血虛便秘的人在生活上還可以從多方面來調節臟腑的功能,像要多吃一些補血的食品,比如紫米粥、烏雞湯、菠菜、雞蛋、瘦肉、紅棗、龍眼肉等。

還要買一些補中益氣丸或者歸脾丸來補益氣血。現在藥店裡面有賣阿膠粉的,也可以買整塊的阿膠打成粉末,然後每次飯後用開水沖兩勺喝,效果非常好。阿膠是專門補血的,品質當然還是以山東東阿生產的最好。如果便秘比較嚴重的話可以買一些五仁丸吃,裡面有幾種果仁和陳皮以及蜂蜜,潤腸通便效果很好,非常適合老年人和產後血虛的人服用。

但是有一點要注意:人身體比較虛弱時,吃藥和補充氣血的食物時一定要慢慢來,千萬不能猛補,那樣對身體反而有害,因為「虛不受補」,過猛過多會導致這些東西在身體裡面堆積,反而會加重便秘症狀。另外燉湯時也應該清淡一些,熬粥時不要熬得太稠。

 

陽虛:

這種情況下的便秘有幾個很明顯的伴隨症狀,怕冷怕涼,小便清長。此狀以老年人最為多見,因為老年人腎氣虛弱,尤其是腎陽虛弱,陽主動,主溫養,所以虛弱了才會感覺怕冷,陽氣虛弱推動無力,所以會便秘。

這時一定要以溫補陽氣為主,除了上面所說的按揉天樞、足三里、三陰交3分鐘以外,每天晚上睡前一個小時要在兩側腎俞上拔罐10分鐘,起罐之後再按揉2分鐘。腎俞的位置和作用在前面已經仔細談過,這裡就不再多說。

在飲食上要吃一些溫熱補腎陽的東西,比如說羊肉、狗肉、韭菜等,但是要注意一點,羊肉、狗肉這些都是純補陽氣的,做的時候不妨和枸杞子放在一起做,滋陰補陽,陰中求陽,就像張景岳說的那樣,「善補陰者,必於陰中求陽,則陽得陰助而生化無窮」。大家都知道,在爐火最旺的時候如果稍微潑上一點水,火苗會一下竄得更高。大量的補陽藥裡加一點補陰藥也是這個道理。

另外,還要吃一些金匱腎氣丸,每種丸劑都可以,按照上面說明的藥量吃就行了。

 

腸胃燥熱:

其實就是腸胃裡面有熱,有火,大部分是因為吃燥性食物過多、飲酒過多造成的。雖然有人說喜歡吃什麼就是體內缺什麼,但是這也要有一個「度」,超過了就會對身體有害,而且這和個人的飲食習慣以及地方飲食特色有關。但不管怎麼說,一旦超過了身體能夠承受的限度,就會導致生病。這種人一般都覺得自已的胃口很好,不過很多人會有口臭。

喜歡吃燥性食物的朋友和那些外出應酬比較多的人,平時就要多做一些日常的保健來預防便秘,已經有症狀的就要有針對性地來消除體內過多的「火氣」。這時,除了選用天樞、足三里、三陰交外,還要加上曲池、內庭來消陽明(胃腸)的火氣。

曲池是手陽明大腸經的合穴,前面我講過,它可以清熱祛火;而內庭是胃經的滎穴,「滎主身熱」,它可以去胃經的熱。曲池可以隨時按揉,兩側都要按,每次3分鐘;內庭在2、3腳趾縫處,每天晚上泡過腳之後再刺激。由於內庭穴這個地方肌肉比較薄,所以按揉的時候酸脹感不太明顯,不妨從後往前推,沿著胃經的循行線,就是沿著腳趾後的骨縫大概兩指的距離,單方向向著內庭方向推,反復進行3分鐘的時間。

還可以去買一些麻子仁丸來吃,這是《傷寒論》裡面的方子,專門針對腸胃燥熱導致的便秘。也可以買一些番瀉葉泡水喝,既可以降火也可以通便。這個藥的作用可以緩也可以猛,1.5∼3克的量泡水作用比較緩和,一般晚上睡覺前喝,第二天早上起效;5克以上的時候作用比較猛一些,起效會比較快。這個要根據自己的情況來定。這種藥不能長期服用,否則會產生依賴作用,而且如果用上一段時間停止的話,反而會便秘得更加厲害。另外,女性月經期和懷孕的時候不能用。

 

血熱便秘:

有此症狀的人普遍都脾氣比較急,在這類人中,未婚的居多。很多未婚的女性朋友都便秘,尤其是每次月經前都會便秘加重,然後就會痛經。但很多人都把注意力放到了痛經上面,卻沒有注意到便秘,其實便秘才是導致痛經的「真凶」,而血熱就是「垂簾聽政」的「慈禧」。

也許有人會問,前面你不是說「血得寒則凝,得溫則行」嗎?是,但是這裡的熱已經不是簡單的熱,不是溫,而是超過身體正常需要的「熱邪」,是過量的熱,而且進入了血裡。熱邪總是會消耗陰津的,腸道失去了足夠陰津的濡養,經血的質地也因為熱邪的侵入發生了改變,經血變稠,顏色變紅,排除不暢,因此才會痛經。而且便秘會導致這些垃圾在體內堆積,會更進一步消耗,身體的陰津,更會加重陰津的不足。陰津越少,熱邪的牽制力量就越大,各種症狀就越明顯,所以這時去掉血中的熱才是最根本的辦法。

穴位選用太衝三陰交比較好。太衝是肝經的合穴,肝主藏血,而「女子以血為本」,所以太衝對血熱有很好的排泄作用;三陰交是肝脾腎三經的交會穴,和血的關係非常密切。

三陰交每次按揉3分鐘,每天不拘次數,太衝的刺激方法也是每次按揉3分鐘,晚上泡腳之後從後往前推。

女性朋友起碼要在月經前一周開始按揉這些穴位,每天都要做:飯後摩腹、按揉兩側天樞、三陰交,推按太衝。

平時多飲菊花茶,多吃一些涼血的食品,如鴨肉、冬瓜、薺菜、綠豆等,少吃熱性的食品。

還可以買一些藥物。三黃片、加味逍遙丸就行。三黃片是專門清熱的藥物,作用範圍比較廣,清熱的力量也比較強;加味道遙丸又叫丹桅逍遙丸,是舒肝解鬱、補血的藥物,其中加入了丹皮和梔子兩味清熱的藥物,專門清血中之熱。


站長補充:

  • 本篇文章出自蕭言生醫師的《特效穴位使用手冊》,建議大家買回來細細閱讀!

  • 不方便用艾灸,或是不喜歡艾草的菸味的人,可以用吹風機對著穴位吹熱風來取代。

  • 相關資料→腸胃疾病專欄

回到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