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 楂 |
作者:王煥華 出處:《中華食物養生大全》 |
||
【來源】薔薇科木本植物山楂的果實。 【別名】山裡紅,紅果,酸楂等。 【性味】性微溫,味酸甘。 【歸經】脾經,胃經,肝經。 【功效】開胃消食,活血化瘀,降血脂。 【成分】山楂除含蛋白質、脂肪、鞣質、果糖外,還含大量多種有機酸,以及黃酮類、甙類、膽鹼、維生素B和維生素C、胡蘿蔔素、鈣、磷、鐵等。 【食法】鮮食,熬膏,泡茶,煮粥。 【食養】適合飽食傷胃、食積不化、腹滿胃脹、傷食瀉者食用,尤其是吃了過多肉類食物後引起消化不良之人,食之更為有益;適合中老年人心血管疾病,包括高脂血症、高血壓病、冠心病、動脈粥樣硬化、心律不齊等病人食用;適合癌症患者食用;適合婦女瘀血痛經或閉經、產後瘀血腹痛(又稱兒疹痛)惡露不淨者食用;適合小兒乳食積滯者食用;適合急性腸炎痢疾者食用;適合肥胖病、脂肪肝、病毒性肝炎、壞血病(又稱維生素C缺乏症)、絛蟲病人食用。 【食忌】古人云:「山楂,多食耗氣。」凡體弱氣虛者、不宜多食;糖尿病者勿食;胃及十二指腸潰瘍和胃酸過多者勿食;孕婦早期,尤其是有習慣性流產史的孕婦,切勿食用,以免傷胎墜胎。 【配伍】高脂血症,山楂配伍荷葉煎水代茶常飲,十分有效;婦人產後惡露不淨或兒枕痛者,山楂配伍紅糖煎服,非常有益。山植,不應同人參、西洋參、黨參等參類配伍食用。山楂味酸,含較多鞣質,故不應與高蛋白的甲魚、蝦蟹和海鮮食物配伍食用、否則鞣酸會與蛋白質相遇而凝固沉澱,形成不易消化的物質。 【類比】山楂中的維生素C含量多於蘋果、桃子、櫻桃和梅子、僅次於大棗。山楂中的維生素C能被其本身的酸性所保護,雖經加熱而不易破壞,這又是山楂的可貴之處。 【按語】據現代研究,山楂有顯著的降血脂和減肥功效,其原理是山楂所含的三萜類和黃酮成分能軟化血管、降低膽固醇和血壓、促進脂肪代謝,因此,對於心血管疾病如高脂血症、高血壓病、動脈硬化,以及單純性脂肪沉積和由內分泌紊亂而引起的肥胖病人,最為有益。 【食養秘訣】用於絛蟲病時,以鮮山楂500克,洗淨去核,下午3點開始零食,晚上10點吃完,晚飯進食,次晨用檳榔20克,加水煎至1茶杯,一次服完,臥床休息,有大便感覺時盡亮堅持一段時間後再大便,即可排出完整絛蟲,效果頗佳。 |
||
作者:夏翔、施杞 出處:《中國食療大全》 |
||
【科屬與學名】為薔薇科植物山楂的果實。 【別名與產地】山楂果、紅果、山裡紅、胭脂果等。我國各地有栽培,以雲南、廣西產的粗葉山楂為優。 【性味與功效】酸甘,微溫。化食消積,收斂止瀉,行氣散瘀。 【臨床應用】食積不化引起的腹脹、腹瀉、腹痛,高血脂、冠心病,壞血病,疝氣,凍瘡,皮膚過敏,產後腹痛以及關節痛。
【成分與營養】山楂含有果糖、蛋白質、脂肪、維生素B2、維生素C、胡蘿蔔素丶鈣、磷、鐵、山楂酸、酒石酸、檸檬酸、鞣質、黃酮類、三萜類內酯。其中維生素C、胡蘿蔔素、鈣的含量很高,對老人、小兒、孕婦具有良好的營養價值。 山楂酸有促進消化的作用,對志賀痢疾桿菌有較強的抗菌作用,對綠膿桿菌也有明顯的抑制作用。三萜類、黃酮類有緩慢而持久的擴張血管和降壓的作用,能加強和調節心肌運動。據報導,山楂還含有牡荊素成分,對癌腫有抑制作用。 【文獻摘要】
【按語】鮮山楂質地脆嫩,入口酸溜溜,回味甜津津。用山楂為原料可制成果凍、果醬、果糖、蜜餞和果汁、果飴、果酒等。 歷代許多方劑都採用山檀,以發揮其消食散結、行氣化痰、止瀉收斂的作用。現代用山楂降血脂、治療肥胖病已取得了明顯的療效。 凡實熱便秘、胃酸過多及消化性潰瘍者應慎食。 【附錄】山楂根:甘,平。功能消積,祛風止血。適用於食積痢疾,關節痛,咯血。 |
||
作者:張錫純 出處:《醫學衷中參西錄》 |
||
山楂味至酸微甘,性平,皮赤肉紅黃,故善入血分為化瘀血之藥。能除痃癖癥瘕,女子月閉,產後瘀血作疼(俗名,兒枕疼)。為其味酸而微甘,能補助胃中酸汁,故能消化飲食積聚,以治肉積尤效。其化瘀之力,更能蠲除腸中瘀滯,下痢膿血,且兼入氣分以開氣鬱痰結,療心腹疼痛。若以甘藥佐之(甘草、蔗糖之類,酸甘相合,有甲己化土之義),化瘀血而不傷新血,開鬱氣而不傷正氣,其性尤和平也。 女子至期月信不來,用山碴兩許煎湯,沖化紅蔗糖七八錢服之即通,此方屢試屢效。若月信數月不通者,多服幾次亦通下。 痢疾初得者,用山楂一兩,紅白蔗糖各五錢,好毛尖茶葉錢半,將山楂煎湯,沖糖與茶葉在蓋碗中,浸片時,飲之即愈。 《本草綱目》山楂後載有兩方,一方治腸風下血,若用涼藥、熱藥、補脾藥俱不效者,獨用於山楂為末,艾葉煎湯調下,應手即愈;一方治痘疹乾黑危困者,用山楂為末,紫草煎酒調服一錢,按:此二方皆有效驗,故附載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