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   圓

中醫世界首頁

 

作者:王煥華

出處:《中華食物養生大全》

【來源】無患子科木本植物龍眼的果肉。

【別名】桂圓,亞荔枝,益智。

【性味】性溫,味甘。

【歸經】心經,脾經。

【功效】補血,安神,益腦力,養心脾。

【成分】含葡萄糖、蔗糖、酒石酸、蛋白質、多種氨基酸、脂肪、腺嘌吟、膽鹼、維哇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C、維生素P,以及鈣、磷、鐵等。

【食法】鮮食。泡茶,煮粥,熬膏。

【食養】適合貧血病人,或年老氣血不足,或產後體虛乏力,或營養不良者食用;適合心脾兩虛所致的神經衰弱、失眠、健忘、記憶力減退者食用;適合心臟神經官能症、心慌心悸、頭昏頭暈者食用。

【食忌】平素內有痰火,或陰虛火旺,以及痰濕偏重之人,切勿多食常食;氣滯腹脹、胸膈滿悶、舌苔厚膩者,勿食為妥;患有

痤瘡、外科癰腫疔瘡、炎性感染者切勿食用;糖尿病者勿食。

【配伍】神經衰弱、心慌心悸者、龍眼肉配伍蓮子肉食用;失眠盜汗健忘者,龍眼肉配伍酸棗仁煨湯服;氣血兩虛者,龍眼肉配伍西洋參熬膏食用;民間常用龍眼肉配伍枸杞子,或配伍雞蛋煮食以補氣養血。

【類比】古代醫家常以龍眼肉加入白糖熬製成「玉靈膏」,其大補氣血之力比中藥人參、黃芪的功效還好,所以叉稱之為「代參膏」。

【按語】由於龍眼肉中的有效成分能營養神經和腦組織,從而可以調整大腦皮層功能,改善甚至消除失眠和健忘,增強記憶力。此外,早在《神農本草經》中就有龍眼肉能「輕身不老」的記載,近代國內外科學家研究也證實龍眼肉確實有明顯的抗衰老作用。

【特別推薦】桂圓在我國南方各省以及台灣省均有分佈,尤以福建和廣東所產值量為佳,最著名的桂圓名品有福建莆田和雲霄的「虎眼」、廣東的「石硤龍眼」,歷來暢銷國內外。

回到頁首

 

作者:夏翔、施杞

出處:《中國食療大全》

【科屬與學名】為無患子科植物龍眼的果實。

【別名與產地】亞荔枝、木彈、海珠叢、桂圓、寶圓等。產於我國福建、臺灣、廣東、廣西等地。

【性味與功效】甘,溫。益心脾,補氣血,安神。

【臨床應用】失眠多夢,心悸,健忘,產後無力,貧血,以及水火燙傷,外傷出血,疝氣,濕疹。

  1. 龍眼肉500克,白糖500克,拌勻,隔水燉成膏即為桂圓膏,早晚1湯匙。功能健腦養心安神。適用於心悸,健忘,腦力衰退,失眠多夢。

  2. 龍眼肉15克,紅棗15克,紅糖30克,生薑6克,水煎服。功能益氣補血。適用於產後頭暈,浮腫,手足軟弱無力。

  3. 龍眼肉14個,生薑3片,水煎服。功能補益心脾。適用於脾虛泄瀉,口淡厭食。

  4. 龍眼肉20克,山藥20克,小甲魚1隻(洗淨),加水適量,隔水蒸熟,食肉喝湯。功能滋陰補血。適用於各種慢性病康復期體虛,心悸失眠,低熱盜汗,納減乏力。

  5. 桂圓酒:龍眼肉200克,首烏200克,紅花30克,白酒適量,浸1個月,晚飯後飲15~30毫升。功能益腎補血通絡。適用於貧血,關節痛,腰腿酸軟。

  6. 龍眼核、荔枝核、小茴香各等分,炒香研細末,每次3克,早晚2次,用溫開水或黃酒送服。功能理氣止痛。適用於疝氣墜脹疼痛。

【成分與營養】龍眼肉含有葡萄糖、蔗糖、酒石酸及蛋白質、多種氨基酸、脂肪等。此外,磷、鐵、鈣和維生素C、維生素B都很豐富。

研究發現,龍眼肉除對全身有補益作用外,對腦細胞特別有益,能增強記憶,消除疲勞。此外,龍眼水浸劑〈1:2〉在試管內對奧杜盎小芽孢癬菌有抑制作用,對癌細胞JTC-26也有抑制作用。

【文獻摘要】

  1. 《本經》:主五臟邪氣,安志、厭食,久服強魂魄,聰明。

  2. 《泉州本草》:壯陽益氣,補脾胃。治婦人產後浮腫,氣虛水腫,脾虛泄瀉。

  3. 《本草通玄》:潤肺止咳。

  4. 《藥品化義》:甘甜助火,亦能作痛。若心肺火盛,中滿嘔吐及氣膈鬱結者,皆宜忌用。

【按語】龍眼常吃可美顏色,潤肌膚,有補精益髓的功效。所以李時珍說:「食品以荔枝為貴,而資益則龍眼為良。」龍眼常烘乾製成桂圓乾,也可去殼、核而成桂圓肉,是著名的土特產。還可製成各種食品,如桂圓膏、桂圓酒是良好的滋補品。

龍眼具有益心脾,補氣血,安心神的作用,被中醫廣泛應用於治療貧血、神經衰弱、產後虛弱等病。龍眼核、根、葉、花也可作藥用。

凡內有痰火及濕滯、停飲者忌服。

【附錄】

  1. 龍眼葉:甘、淡,平。功能消腫解毒除蟲。適用於流感,感冒,療腫,痔瘡,瘧疾。

  2. 龍眼殼:甘,溫。功能祛風散邪。適用於心虛頭暈,煅灰存性外敷治水火燙傷。

  3. 龍眼花:功能清熱通淋。適用於各種淋證,下消。

  4. 龍眼核:澀。功能收斂止血,理氣定痛。適用於創傷出血,疝氣,瘰癧,疥癬,濕瘡。

  5. 龍眼根:苦、澀。功能祛濕殺蟲。適用於絲蟲病,白帶。

回到頁首

 

作者:張錫純

出處:《醫學衷中參西錄》

龍眼肉味甘,氣香,性平,液濃而潤,為心脾要藥。能滋生心血〈凡藥之色赤液濃而甘者,皆能生血〉,兼能保合心氣〈甘而且香者皆能助氣〉,能滋補脾血〈味甘歸脾〉,兼能強健胃〈氣香能醒脾〉,故能治思慮過度,心脾兩傷〈脾主思,過思則傷脾〉。或心虛怔忡,寢不成寐,或脾虛泄瀉,或脾虛不能統血,致二便下血。為其味甘能培補脾土,即能有益肺金〈土生金〉,故又治肺虛勞嗽,痰中帶血。食之甘香適口,以治小兒尤佳。

附案:一少年心中怔忡,夜不能寐,其脈弦硬微數,知其心脾血液短也,俾購龍眼肉,飯甑蒸熟,隨便當點心,食之至斤餘,病遂除根。

一六七歲童子,大便下血,數月不愈,服藥亦無效。亦俾蒸熟龍眼肉服之,約日服兩許,服旬日全癒。

一婦人年四十許,初因心中發熱,氣分不舒,醫者投以清火理氣之劑,遂泄瀉不止。更延他醫投以溫補之劑,初服稍輕,久服則瀉仍不止,一日夜四五次,遷延半載以為無藥可醫。後愚為診視,脈雖濡弱而無弦數之象,知猶可治。但瀉久身弱,虛汗淋漓,心中怔忡,飲食減少,躊躇再四,為擬方用龍眼肉、生山藥、炒白術各一兩,補脾兼補心腎,,數劑瀉止,而汗則加多。遂於方中加生龍骨、生牡蠣各六錢,兩劑汗止,又變為漫腫。蓋從前瀉時小便短少,瀉止後小便仍少,水氣下無出路,故蒸為汗,汗止又為漫腫也,斯非分利小便使水氣下行不可,特其平素常覺腰際涼甚,利小便之藥,涼者斷不可服,遂去龍育、牡蠣,加椒目三錢,連服十劑全癒。

回到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