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五行食療養生總論
東方春木氣柔色青(綠)味酸主肝膽;南方夏火氣息色紅(赤)味苦主心、心包、三焦、小腸;西方秋金氣成色白味辛主肺、大腸;北方冬水氣堅色黑味鹹主腎、膀胱;中央長夏土氣充色黃味甜主脾胃。又肝氣涼惡風,心氣燥惡熱,肺氣熱惡寒,腎氣寒惡燥,脾氣溫惡濕。
凡酸性食物、綠色青色食物,養肝、膽、目、骨。肝造血,膽解毒,肝膽壯,血流充沛,目光明亮,骨壯。脂肪肝、膽結石、目澀、骨質疏鬆者、血管硬化者,多食綠色、青色食物、新鮮蔬菜、水果、粗纖維食物,如菠菜、芹菜、芥藍、豌豆、洋白菜、大白菜、荷蘭豆、薺菜、馬齒竟、蒲公英(早春的最好)、生菜、獼猴桃....為宜。柿子、香蕉,為鹼性、腐蝕性食物,食之易生膽結石。
凡苦性食物、紅色食物,養氣、血,通三焦,利小腸。小腸主吸收,心主血液流注,主新謝代謝,主體氣在經、絡、穴中循行。凡心腦血管硬化、冠心病、血脂高、膽醇高、頸動脈硬化、靜脈回流差、微循環差、心氣虧損、用腦勞心過度、睡覺不足、多夢、神經衰弱、因積勞成疾而植物神經紊亂者,不思飲食、胃脹飽者,舌尖紅赤、舌體上多紅色梅刺狀者,均應多食紅色食物、紅色蔬菜,例如紅棗(補氣血)、酸棗及酸棗麵(健腦益智安神,宜於神衰、健忘者)、柏仁、松果、花生(連衣食,炒花生上火)、山楂(開胃)、枸杞(養氣,可泡水喝)、紅蘿蔔、紅皮蘋果(酸、甜、脆者開胃補氣,補維生素E、C等)、紅醋(軟化血管)、紅豆、玉米、青玉米棒、玉米粥等。心火太盛者以陰性食物瀉,如綠豆、綠茶、紫蘿蔔、紅蘿蔔(凡在地下、地上陰面生的屬陰性食物)。宜保證子午睡眠。(補充:蓮子苦,補心氣)
凡辛性食物、白色食物,養筋入肺入大腸。如白大米(陰性)、白山芋不去皮帶皮上根鬚(刮肺,去肺炎症)、蔥白、薯片、蘆根、白蒜、白芝麻、白蘿蔔(通氣)、核桃、冰糖(去火)等,以及黃中白丶白中黃者(土生金),都利於呼吸系統、消化系統有炎症或慢性病者。
凡鹹性食物、黑色紫色食物,利於腎、膀胱、男女生殖器官、腰腿、骨骼等系統方面的健康,無病祛病,無病養生,如黑棗、黑芝麻(潤腸)、海帶、黑米、黑豆、紫米、章魚、紫菜、栗子、甲魚、龜等。金生水,所以白菜根莖煮水、冬瓜煮水、梨煮水喝,以及綠包白、黃包白、紅包白(蘋果)、黑包白(荸薺)等水果蔬菜,都有瀉火利尿、生肺水、腎水的功效。腎為真水(命水),肺為金水。肺為陽水,腎為陰水。可以相生相養。但過鹹的食物不利於心臟、血管,故以清淡為宜。腎為命門,氣海,滋養脈氣。腎陰足,則耳聰、骨堅、骨髓壯,並上濟心陽、滋養肺水、精力充沛。
凡甘甜食物、黃、桔黃色食物,養肉,利於脾胃消化吸收系統。如黃小米、黃豆、香蕉、桔、橙、紅薯、窩瓜(地瓜)、糖、菜花(黃)等,利於脾胃。脾氣惡濕、寒,所以濕寒之地人易患食滯、水滯、濕滯、胃寒諸病。宜暖胃,以紅辣椒開胃散寒祛濕,以紅山楂開胃生胃酸,以紅茶暖胃。因食肉過多積食或以肉食為主的地方(如牧民),則以紅茶、磚茶(北方)、綠茶(南方)消食,都是用木克土的方法。黃色桔、香蕉不宜多食,多食腸熱易便秘。黑芝麻可潤腸,是以水化燥,即水克火的方法。綠豆、糖薑水、薑片、蔥、蒜可去濕、寒、暑、暖胃,但會刺激胃,所以也要適量食用。
五色味食品,分別主養相對應的臟腑,又按五行生剋的宇宙原則相養相剋。按這樣的原則,安排飲食結構,身體需要什麼吃什麼,不需要就不吃。根據當時臟腑的功能狀態,如果多吃相剋的食品就對身體有害。一般而言,虛症就補,溫補為宜,慢慢來;實症就瀉,急症實症瀉得多一些。例如因勞思過度,心火引發實火,可以梨水飲之,或生吃幾個鴨梨即可瀉火,不必吃瀉火的藥物,如此等等。有人認為大肉大魚,生猛海鮮,雞蛋牛奶,才有營養,多食才健康,素食營養缺乏,這是一種偏見。飲食結構要按個人的命象需要安排才合宜,否則就會吃出病來。
在飲食方面,據中國人的歷史經驗,有飲食配伍禁忌,因為某種食物與另一種食物相配而同食,會因化合作用產生中毒現象,讀者應注意。
站長補充:
二、食物陰陽五行臟腑歸經表
陰 |
中 |
陽 |
負 |
0 |
正 |
水 |
金 |
土 |
木 |
火 |
冬 |
秋 |
長夏 |
春 |
夏 |
寒 |
涼 |
平 |
溫 |
熱 |
鹹 |
辛 |
甘 |
酸 |
苦 |
黑 |
紫黑 |
銀灰 |
白 |
淡黃 |
深黃
(橙) |
藍、青 |
綠 |
洋紅 |
大紅
紫紅 |
癸 |
壬 |
辛 |
庚 |
己 |
戊 |
甲 |
乙 |
丙 |
丁 |
-4 |
-3 |
-2 |
-1 |
-0 |
+0 |
+1 |
+2 |
+3 |
+4 |
腎、骨
耳、髓 |
膀胱 |
肺 |
大腸 |
脾 |
胃 |
膽 |
肝、目 |
小腸
三焦 |
心、腦
心包 |
黑豆 |
紅小豆 |
豆豉
白芸豆
紅小豆 |
刀豆
碗豆
紅小豆 |
扁豆
豇豆 |
黃豆
蠶豆 |
毛豆
扁刀豆
豆青豆 |
綠豆
豆芽 |
|
紅小豆
紅芸豆 |
紫米
黑米 |
紫米
小米 |
薏米
白糯米
白大米 |
小米
玉米
陳倉米 |
糜
糯米
黃小米 |
稷黍
玉米
梗米 |
粲米
梗米 |
陳倉米 |
|
紫米
高粱米 |
黑芝麻 |
燕麥 |
大麥
蕎麥 |
麥芽
淮小米 |
|
|
冬小麥
青稞麥 |
燕麥
淮小麥 |
淮小麥 |
|
苦瓜 |
西瓜、金瓜
冬瓜、黃瓜
葫蘆、菜瓜 |
黃瓜、冬瓜
絲瓜、金瓜
甜瓜 |
南瓜
西瓜
葫蘆 |
黃瓜
金瓜 |
北瓜
金瓜
甜瓜 |
|
冬瓜、南瓜
絲瓜、木瓜 |
黃瓜
西瓜
冬瓜 |
苦瓜
西瓜 |
馬鈴薯 |
荸薺
茭白
生藕 |
生藕
荸薺
白山藥
鮮蘆根
玉蘭片 |
荸薺
菱角
生山藥 |
甘薯
白薯
魔芋
馬鈴薯 |
甘薯
土豆
紅薯
菱角
炒山藥 |
芋頭
馬鈴薯
|
魔芋
芋頭
熟藕 |
|
紅薯
蓮子
菱角 |
|
淡豆豉 |
|
豆腐皮
豆腐 豆漿 |
豆腐乳 |
|
|
|
豆豉 |
|
-4 |
-3 |
-2 |
-1 |
-0 |
+0 |
+1 |
+2 |
+3 |
+4 |
腎、骨
耳、髓 |
膀胱 |
肺 |
大腸 |
脾 |
胃 |
膽 |
肝、目 |
小腸
三焦 |
心、腦
心包 |
黑瓜子 |
|
桃仁
松子 花生
白芥子 |
松子
桃仁 南瓜子
核桃仁 白西瓜子 |
杏仁
花生 |
花生
榧子 甜杏仁
茴香子 |
蓮子
桃仁 葵花子
生花生 |
栗
核桃仁 酸棗仁 |
花生衣
韭菜子 白芥子 |
蓮子
松子 核桃仁
苦杏仁 酸棗仁
柏子仁 |
|
黑棗 |
|
|
大棗 |
大棗 |
|
大棗
酸棗 烏梅 |
|
紅棗 |
黑桑椹
葡萄 |
柿
柚 栗子
李子 獼猴桃 |
梨
蘋果 橄欖
檸檬 白果
烏梅 無花果 |
桃
桔 白果
甘蔗 石榴
楊桃 荔枝 |
梨
椰 香蕉
芒果 桂圓
無花果 |
桔
橙 柿
栗 菠蘿
琵琶 |
青果
青葡萄 |
桔
杏 柑
石榴 檸檬
金桔 獼猴桃 |
荔枝
桂圓 龍眼
草莓 |
櫻桃
楊梅 山楂
紅葡萄 |
茄子
韭菜 髮菜
淡菜 圓白菜
雪裡紅 |
紫菜
萵苣 芹菜
甘蔗 空心菜 |
百合
茭白 大白菜
白蘿蔔 |
莧菜
薺菜 苜蓿
香椿 小白菜 |
八角
茴香 金針菜
黃花菜 |
甘蔗
檸檬 小茴香 |
油菜
萵筍 甘藍
胡蘿蔔 |
芹菜
萵苣 小茴
香莧 菠菜
薺菜 |
西紅柿 |
苦菜
香椿 紫菜
西紅柿 |
-4 |
-3 |
-2 |
-1 |
-0 |
+0 |
+1 |
+2 |
+3 |
+4 |
腎、骨
耳、髓 |
膀胱 |
肺 |
大腸 |
脾 |
胃 |
膽 |
肝、目 |
小腸
三焦 |
心、腦
心包 |
花椒
五香粉 |
洋蔥
胡椒 |
蔥白
生薑 |
薑
洋蔥 |
韭黃 |
生薑
大蔥 洋蔥
髮菜 金針類 |
小蔥 |
洋蔥
韭菜 |
大蒜
生薑 八角
茴香 薺菜
花椒 |
苜蓿
肉桂 胡椒
紅辣椒 |
黑木耳
黑蘑菇 |
黑靈芝 |
銀耳
白芝 白蘑菇 |
|
黃芝
香菇 |
金芝
香菇 |
蘑菇
青芝 |
銀耳
蒲公英 |
紅芝
馬齒莧 |
紫靈芝 |
海帶 |
海帶
海蜇 |
海蜇 |
海蔘 |
|
|
海蔘 |
海蜇 |
|
|
|
|
鵪鶉蛋 |
鴿蛋
鴨蛋 雞蛋白 |
|
雞蛋 |
雞蛋
鵝肉 鴿肉(蛋)
野雉肉 |
鵝蛋
鵪鶉蛋 雞蛋黃
雞肝(蛋) |
麻雀蛋(肉) |
鴿蛋 |
-4 |
-3 |
-2 |
-1 |
-0 |
+0 |
+1 |
+2 |
+3 |
+4 |
腎、骨
耳、髓 |
膀胱 |
肺 |
大腸 |
脾 |
胃 |
膽 |
肝、目 |
小腸
三焦 |
心、腦
心包 |
豬腎
羊肉 狗肉
鹿肉 豬排骨 |
|
|
兔肉
牛奶 驢肉
水牛肉 |
羊肉
兔肉 熊掌 |
牛乳
羊肉 熊掌 |
豬肉 |
牛肉
豬肝 豬蹄
羊肝 羊蹄
羊奶 馬肉 |
羊肉
熊掌 黃羊肉 |
狗肉
鹿肉 |
海蟹
海龜 甲魚
河蟹 |
鯉
對蝦 章魚
黑魚 烏賊
蝦仁 |
鮑
銀魚 鯉魚
泥鰍 鯊黃鱔 |
鰣
海鰻 橡皮魚 |
鰱
鯽 鯉
泥鰍 桂魚
橡皮魚 |
帶魚
鯊魚 草魚
黃魚 黃連 |
鰻
鯽 鯊
青魚 草魚
烏賊 武昌魚 |
鮑
鯉 鯽
鰱 帶魚
黃鱔 河蝦
帶魚 |
|
|
|
蚌
螺 蟶
蜆 蛤蜊 |
蛇肉
青蛙肉 牡蠣肉 |
龜
燕窩 |
燕窩 |
|
烏蛇肉 |
青蛙
牡蠣肉 |
|
|
-4 |
-3 |
-2 |
-1 |
-0 |
+0 |
+1 |
+2 |
+3 |
+4 |
腎、骨
耳、髓 |
膀胱 |
肺 |
大腸 |
脾 |
胃 |
膽 |
肝、目 |
小腸
三焦 |
心、腦
心包 |
|
|
綠茶
菊花茶 |
花茶 |
|
|
烏梅
烏龍茶 |
綠茶 |
|
紅茶 |
|
|
|
槐花蜜 |
蜂蜜 |
蜂蜜 |
棗花蜜 |
蜂王漿 |
|
|
芝麻油
芝麻醬 |
鹽 |
魚油 |
白糖
冰糖 香油
花生油 |
鹽
醬油 黃油 |
鹽
醬油 黃油 |
飴糖 |
醋
牛油 羊油 |
紅糖 |
醋
紅糖 |
|
蝦皮
魚鬆 |
|
|
|
黃酒 |
啤酒 |
葡萄酒 |
白酒 |
咖啡
巧克力 |
苦蔘
何首烏 兔絲子
生石膏 |
玄蔘
黃芩 連翹
金銀花 蒲公英
馬齒莧 |
柴胡
菊花 桂皮
丹蔘 白芍
茵陳 |
百合
麥冬 西洋蔘 |
茯苓 |
甘草 |
枸杞
青皮 藿香
黨蔘 五味子
何首烏 小茴香 |
人蔘
當歸 乾薑 |
附子
丹蔘 蒲公英
馬齒莧 |
枸杞子
苦蔘 |
五行食療臟腑歸經一覽表使用說明
-
人類的食物,是大自然生物進化自然選擇的結果,以此平衡人體的陰陽氣機。
-
大自然造物的原則是陰、平、陽,或陰、中、陽,此稱三生萬物,負陰抱陽。陰中陽生化為陰中陽(金)、陰中陰(水)、中平(土)丶陽中陰(木)、陽中陽(火),分別對應秋丶冬、長夏、春、夏五委。
水又分化為陽水(-3、壬)、陰水(-4、癸)
金又分化為陽金(-1、庚)、陰金(-2、辛)
土又分化出陰土(-0、己)、陽土(+0、戊)
木又分化出陰木(+1、甲)、陽木(+2、乙)
火又分化出陰火(+3、丙)、陽火(+4、丁)
其十部,合十天干,以定陰陽屬性,即:陰部有陰中陰,陰平,陰中陽。陽部有陽中陽、陽平、陽中陰。以此定陰陽正負值。
-
表中以中、0、土、長夏、平、甘、黃、戊已為中軸,向正負兩極左(負)右(正)展開。
左為逆時針先天黑洞積聚能量氣場食物譜系,右為順時針後天白洞噴發散耗能量氣場食物譜系。處在0兩側的正負值相等(例如+1與-1、+3與-3)的食物,在本位使用是入臟腑相生、相補、相養,相互易位使用是入臟腑相剋、相瀉。
將這一連續食譜鏈連續使用,即成「君、臣、佐、使」的食譜配伍關系,起到整體辨證施治的食療作用,起到整體功能平衡的作用,達到人體功能整體協調。
-
表中食物歸納為植物性食物與動物性食物兩大類。植物性食物有五穀(豆、米、麥、麻、稷等)、五蔬、野菜、水果、草藥、植物油等。動物性食物有五禽(家禽、野禽、蛋類)、五牲(家牲、野牲、野獸、奶類)、水產(海產、淡水產)、動物油、昆蟲、昆蟲花蜜等。
-
這些食物又分為先於人類產生的物種食物,我稱先天食物。與人類同步產生的物種食物,我稱後天食物。
-
先天食物:
10億年前遠古代的藻類、海帶、紫菜、發菜等。
5億年前原生代的苔菜、海蜇等。
3.5億年∼1.7億年前的古生代的真菌類蘑菇、香菇、黑木耳、銀耳、靈芝、伏苓等,以及水生動物牡蠣、蚌、蛤蜊、蜆、螺、海參、章魚、鮑、鰻、鯽、鰱、鰣、鯉、鯊、文昌魚、帶魚、桂魚、黃魚、蝦、蟹等;兩棲類蛙、螈、鯢、J蛇、魚、鱉等。
1.7億年∼7千萬年前中生代的鳥類雞、鴨、鵝、鴿、鵪鶉、雞雉等,裸子植物松子、柏子,單子葉被子植物茭白、黃花菜、韭菜、蒜、蔥,各種野生稻、糜、薏米、玉米、麥等。
6千萬年∼2.5萬年前新生代的哺乳類動物有豬、牛、羊、兔、鹿、狗,雙子單被子植物蘿蔔、芹菜、茄子、西紅柿、茴香、萵筍、油菜、白菜、各種瓜、各種豆、薯,以及各種水果等。
-
就保健養生和營養價值而言,古生代的魚類優於中生代的禽肉類,中生代的禽肉類優於新生代的哺乳類動物肉類,其所含蛋白質、不飽和脂肪酸及膽固醇的比例,更宜於保健。
-
地球上生物進化,水生期28億年,陸生期4億年,類人動物及人類產生6千萬年,則人類攝食的標準結構應為:穀類為主要食物,豆類是理想的蛋白質食物,陸生蔬菜、海生蔬菜,及各種水果是人類重要的食物。攝食動物應擇進化鏈上更為原始的類型。素食為主,肉食為輔,按需少量進食,則可長壽。
-
人類標準的膳食結構,為
植物性食物:動物性食物=7:1
穀物、豆類糧食:蔬菜水果:肉食=20:8:4=5:2:1
這是人類經上百萬年的自然選擇、進化形成的進食比例,以人類牙齒類型為其宇宙全息與生命全息的對應方式顯示。臼齒20顆(磨碎穀物豆類糧食):切齒8顆(切咬蔬菜水果):犬齒4顆(撕咬肉食)。
-
標準膳食每人每年糧食蔬菜400公斤:豆類18公斤:水果24公斤:蛋10公斤:奶15公斤:魚14公斤
植物性食物年攝食總量442公斤:動物性食物年攝食總量63公斤≒7:1
-
這種進食結構可以有效地防止亞健康狀態出現,防止現代「文明病」、「富貴病」----肥胖病、高血壓、冠心病、腦血栓、中風、糖尿病、脂肪肝、動脈硬化(小動脈硬化、動脈中層鈣化、動脈粥樣硬化)、高血脂等病。
進食量化最佳標準
鹼性食物:酸性食物=4:1
攝取脂肪
植物油:動物油=3:1
三大營養占總熱量的百分比
蛋白質=15%,脂肪=15%,碳水化合物=70%
-
水果、蔬菜、牛奶等乳類,海帶、茶葉、黃豆、小米,含鉀、鈉、鐵、鋅、錳、鉻、鈣、鎂等物質較多的食物,在體內最終代謝為鹼性物質,故為鹼性食物。
肉類、蛋、魚、白糖、酒,及大多數穀類,含硫、磷、氯等物質較多的食物,在體內最終代謝為酸性物質,故為酸性食物。
強陽性食物(+4、+3)肉與某些熱帶植物產酸。
強陰性食物(-4、-3)海鮮類產酸。
穀物含有磷酸化合物,歸為酸性食物。
弱陰弱陽食物乳類及大部分蔬菜為鹼性食物。
人類攝取鹼性食物:酸性食物=4:1
-
鹼性食物與酸性食物比例倒置,則患酸血症,形成偏酸體質,誘發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壓、結石症、痛風症、癌症。
-
鹼性食物與酸性食物的攝取比例失衡,會導致身體的偏酸性偏鹼性,會影響受孕生男生女的比例。
Y型精子耐鹼不耐酸,鹼性陰道宜生男;X型精子耐酸不耐鹼,酸性陰道宜生女。
熱帶、亞熱帶、赤道、濕熱、多水、酸性食物為主的,女性多於男性,女:男=3:1,故如泰國1夫可娶3妻,以此取得社會生態平衡。寒帶、極地則男多女少。溫帶男女比例基本相等,為1:1。參照(12)飲食結構可適當地控制生育性別。
-
陰虛之人應選擇陰性食物,陽虛之人應選擇陽性食物。陰陽平衡的健康人,應擇陰陽極性較弱的食物,或同時進食強陽強陰食物,使之對沖為中性。這種原則,適於其他類型食物歸經主治疾病、亞健康狀態。
-
天人合一養生五行食療,反對偏食,主張攝食的多樣、白然性(天然生長)、隨緣性(想吃什麼就吃什麼)、類比性(如吃肝補肝、吃心補心),達到全息性整體協調。
站長補充:
三、陰性陽性食物定性原則及功用
陰性食物特徵 |
陽性食物特徵 |
植物(各個地理分帶) |
動物(各個地理分帶、飛禽、走獸) |
熱帶植物為陰中陽,寒帶值物為陰中陰,溫帶植物為陰平。
生於濕窪地為陰中陰,生於乾燥地、沙漠為陰中陽。 |
熱帶動物為陽中陽,寒帶動物為陽中陰,溫帶動]物為陽平。
生於濕窪地為陽中陰,生於乾燥地、沙漠為陽中陽。 |
水生植物為陰中陰,陸生植物垂直向上為陰中陽,陸生植物貼近地面擴散生長為陰平。 |
飛禽為陽中陽,陸生動物為陽平,水生動物為陽中陰。 |
地下莖類食物為陰中陰,地上生果、仁、子為陰中陽。 |
動物臟腑、肉、脂肪為陽中陽,骨骼、皮毛為陽中陰。 |
生長於向陽山坡背水(北半球山南水北、山東水西)為陰中陽,背坡向水(北半球山北水南、山西水東)為陰中陰。 |
生長於向陽山坡背水(北半球山南水北,山東水西)為陽中陽,背坡向水(北半球山北水南、山西水東)為陽中陰。 |
葉脈氣旋順時針右旋為陰中陽,逆時針左旋為陰中陰。 |
毛髮、紋理、肌理、肢體氣旋順時針右旋為陽中陽,逆時針左旋為陽中陰。 |
通過光合作用產生葉綠素,富鎂,吸進二氧化碳,呼出氧氣。 |
通過生化作用產生血色素,富鐵,吸進氧氣,呼出二氧化碳。 |
植物體色紅、棕、紫紅為陰中陽,黑、玄、藍、青、綠為陰中陰,黃白為陰平。 |
動物體色紅、棕、紫紅為陽中陽,黑、玄、藍、青、綠為陽中陰,黃、白、透明為陽平。 |
果實根莖內外顏色相同者,屬性同上。 |
皮、肉、臟、腑、骨骼、血脈顏色,屬性同上。 |
果實根莖外黑紫、黑玄、青綠,內白黃紅為陰中陰。外紅、橙、棕、紫,內白黃紅為陰中陽。外白內黃或外黃內白為陰平。 |
肢體器官紅、棕、紫紅為陽中陽。黑紫、黑玄、青、綠為陽中陰,白、黃為陽平。 |
植株果實根莖生長快、高大、疏鬆、粗壯、多汁多水,耐濕熱為陰中陽。生長慢、堅實、緻密、剛硬、細小、短矮,耐乾寒,乾燥少水,為陰中陰。酥脆為陰平。 |
肢體器官生長快,疏鬆,柔軟,透明、高大,耐濕熱,多汁,體溫低,動作敏捷,喜動,為陽中陽。生長慢、堅實、緻密、剛硬、細小、短矮、耐乾寒、多脂,喜水喜冰雪,體溫高,喜靜,動作遲緩,為陽中陰。酥脆為陽平。 |
富含脂肪、蛋白質、含鉀與陰性元素較少,為陰中陽。富碳水化合物、礦物質,含鉀和陰性元素較多,為陰中陰。 |
富含脂肪、蛋白質,含鈉和其他陽性元素較多,為陽中陽。富含礦物質,含鈉和其他陽性元素較少,為陽中陰。 |
口味苦(堅)酸(收)為陰中陰。鹹(軟)辛(散)為陰中陽。甘甜(緩)為陰平。 |
味苦(堅)酸(收)為陽中陰。鹹(軟)辛(散)為陽中陽,甘甜(緩)為陽平。 |
酸性食物為陰。 |
鹼性食物為陽。 |
性溫熱植物為陰中陽,性涼寒微陰中陰,性平為陰平。 |
性溫熱動物為陽中陽,性涼寒為陽中陰,性平為陽平。 |
提示:
-
陰性陽性食物是相生相養的,又是相剋相扶的。對於健康的人來說兩類食物郡要屹,不能偏食,以相生相養保持陰陽平衡。於亞健康和患疾病的人來說,以相剋相扶來戰勝疾病,康復。
-
相剋相扶是用相反的食物五氣五性歸入患病的臟腑。如屬於溫症、熱症、實症、熱風、暑熱、濕熱、毒火、陽亢類疾病,則用寒涼性陰性食物,可以清熱丶瀉火、解毒、消炎、利尿、降低體溫、降低代謝水平。如屬於寒涼、風濕、風寒、濕帶、氣滯、水滯、陰虛、命門火衰等類疾病,就用溫熱陽性食物,有溫暖、散風寒、散風濕、去寒涼、舒氣活血的作用。增加体溫和代謝水平,對氣虛、氣不足、血寒、子宮寒、胃寒、手腳冰涼、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性心臟病等,都有明顯的食療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