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芪建中湯

中醫世界首頁

【組成】芍藥六兩酒炒(18g)、桂枝三兩去皮(9g )、炙甘草二兩(6g)、生薑三兩(9g )、大棗十二枚(4枚)、飴糖一升(30g )黃芪一兩半(9g)。

【用法】以上七味,以水七升,先煮六味,去滓,內飴糖,更上微火消解。[溫服一升,日三服。

【功用】溫中補氣,和裡緩急。

【主治】虛勞病,陰陽氣血俱虛證。裡急腹痛,喜溫喜按,形體羸瘦,面色無華,心悸氣短,自汗盜汗。

【病機分析】

脾胃為後天之本,營衛氣血生化之源。今中焦虛寒,納運無力,生化不足,則致陰陽氣血俱虛。中氣虛寒,不得溫養,故裡急腹痛,喜溫喜按;氣血生化不,足,機體失於溫養,故形體羸瘦,面色無華;氣血虛無以養心,心失所養,則心悸氣短;營衛不足,表虛不固,則自汗盜汗。以上諸症皆因中焦虛寒,化源不足所致。

【配伍意義】

本方為小建中湯加黃芪而成,以溫中補虛立法,是治療虛勞的著名方劑。方中黃芪甘溫入肺,健脾益氣;飴糖甘溫補虛,緩急止痛,共為方中君藥。桂枝助陽,芍藥益陰,二藥相合,調和陰陽,化生氣血為臣。生薑、大棗辛甘相合,健脾益胃,調和營衛,為佐藥。炙甘草益氣健脾,調和諸藥為使。且炙甘草味甘,與桂枝、飴糖相配「辛甘化陽」,合芍藥「酸甘化陰」。諸藥相合,益氣建中,方可化源足,氣血生,營衛調,諸症平。

【臨床運用】

  1. 證治要點
    本方為益氣溫中的常用方,臨床以裡急腹痛,喜溫喜按,形體羸瘦,面色無華,心悸氣短,或自汗盜汗,舌淡紅,脈沉弱為證治要點。

  2. 加減法
    同小建中湯。

  3. 本方現代常用於治療胃、十二指腸潰瘍,神經衰弱,慢性腹膜炎,慢性胃炎等辨證屬中氣虛寒,陰陽氣血俱虛的多種疾病。

【使用注意】陰虛火旺者,嘔家及中滿者,均忌用本方。


站長補充:

  • 本文摘自《方劑學》人民衛生出版社

回到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