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膽相照

中醫世界首頁

口述:胡維勤
整理:正清和

宋朝大文豪范仲淹官居宰相,他有一句名言:「不為良相,願為良醫。」良相治理的是國家,良醫治理的是身體,職業雖然不同,道理卻是相通的。

就拿肝(經)和膽(經)來說吧。大家都知道「肝膽相照」這一成語,比喻以真心相見。其實這在中醫裡也是有講究的,《內經》中說:「肝者,將軍之官,謀慮出焉。膽者,中正之官,決斷出焉。」足厥陰肝經在裡,負責謀慮;足少陽膽經在表,負責決斷。只有肝經和膽經相表裡,肝膽相照,一個人的健康才有保證。同理,一個國家要想興盛發達,也需要「肝」(謀略之才)和「膽」(決斷之才)相表裡,肝膽相照。大家都知道歷史上「房謀杜斷」的故事。房玄齡好比是大唐的肝,他善謀略,精於管理日常政務;杜如晦好比是大唐的膽,才成就了繼往開來的「貞觀之治」。

一些人肯定會問:「負責謀慮和決斷的不是心嗎?怎麼又說是肝和膽呢?」其實,這就相當於一個單位有個一把手總攬全局,還有一些副手負責具體事務一樣。心是「君主之官」,負責全局,具體的工作則交給肝和膽。肝和膽的謀慮和決斷又不同於心。前面我們講過中醫的心包括心和腦,心和腦的謀慮和決斷主要在思維和意識之中,它是理性的;而肝與膽的謀慮和決斷主要在潛意識中,它是感性的,是本能的。人膽小就是膽小,你很難讓他通過理性思考變得膽大起來。但如果你讓他的肝和膽發生一點變化,他的膽子就會本能地大起來。

大家如果不信大可以去看一看身邊那些喝酒的人。一個平時膽小如鼠的人,喝了酒之後,膽子立馬就大了起來,以前不敢說的話,也敢說了,以前不敢幹的事,他敢幹了,而且變得從容決斷。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酒精進入人體之後,首先影響的是肝,肝與膽相表裡,肝又影響到膽,肝與膽發生了變化,人的謀慮和決斷自然會發生變化。常言道「酒壯人膽」,這是非常符合中醫理論的。

改變肝膽會影響人的謀慮和決斷;反之,人的謀慮和決斷也會對肝和膽造成影響。一個人長期謀慮不決,就會使肝膽受損,這也成為某些疾病的誘因。

一天,來了一位五十歲左右的病人,他說最近一段時間經常眼睛發花,走路頭暈,口中也發苦。聽完他的介紹,我已猜著幾分。為了驗證我的判斷,我問病人具體從事什麼工作,最近是否思想負擔太重,有什麼事情拿不定主意?他告訴我,他是國務院某機關的司長,從事政策法規的研究,近來的確遇上了一件事,令他很傷腦筋----組織上欲調他去某省任市長,他一直不能決定去還是不去。

聽完這些之後,我立刻辨證得出結論,這位患者就是「膽癉」。我們中醫就是這樣,看病不僅要問病人的病情,還要問病人的職業、性格、心情和所思所想,這就是中醫的整體觀。西醫是看一個人的病,中醫是看一個有病的人;西醫重視的是病,中醫重視的是人。

口苦是膽癉的典型症狀,《內經》裡寫得清清楚楚,「有病口苦....病名曰膽癉」。那為什麼這位病人還感覺目眩呢?因為膽癉是由「謀慮不決、肝失疏泄、移熱於膽」而導致的疾病,肝經與膽經相表裡,肝又通竅於目,肝風盛而逆上,致使人目眩頭暈,這就是《內經》中說的「諸風掉眩,皆屬於肝」。所以,這位病人一說口苦和目眩,我就猜測他可能是肝膽出了問題,一把脈,果不其然。我給他開了一些天麻、鉤藤、菊花等「熄風」之藥;並告訴他,每天多按摩膽經上的日月穴和風池穴。不到一個星期,他就痊癒了。

最後,我簡單介紹一下為什麼要按摩這兩個穴位。日月穴在乳頭之下,人的第七根肋骨間隙,它是膽經上的募穴,足少陽經、足太陰經在這裡交會,按摩它可起到疏肝利膽的功效。風池穴在頸部耳後髮際下凹窩內,它是足少陽經與陽維脈的交會穴,按摩它可以疏風清熱、明目開竅。


站長補充:

回到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