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人類不滅,中醫不休 |
|||
口述:胡維勤 |
|||
不知不覺,我從北京中南海門診部退休已有二十個年頭。原本想閑雲野鶴般度過餘生,萬萬沒想到賦閑後找上門來的病人如此之多,不是這個企業的總裁、總經理,就是那個部門的領導,要不就是某位明星....整日把脈問病,忙個不停,難得浮生半日閑。好在我長期靠中醫養生,身體極好,現在仍能棘步如飛,差是換了別人,,恐怕早就撐不住了: 前不久,一些人四處揚言要求取消中醫,其勢洶洶,仿佛中醫是萬惡之源。我有點坐不住了,想出來說幾句話。我要說的第一句話就是:人類不滅,中醫不休! 我和中醫有著很深的淵源,說來話長。我最早學的並不是中醫,而是西醫。1961年,從上海第二醫科大學醫療系畢業,分配到上海第一人民醫院後,我有幸成為樂文照教授的助手。學醫的人都知道,樂文照教授是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的博士,精通西醫,對心血管、消化道、內分泌代謝、腎臟病等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是當時全國最著名的醫生之一。跟著樂[文照教授學西醫,我受益匪淺。 然而,這一切並沒有降低我對中醫的濃厚興趣。西醫看病要通過量血壓、做心電圖、化驗.....而中醫只需望、聞、問、切,短短幾分鐘就可以診斷出疾病。你說,這能不讓人感到神奇嗎?記得還是很小的時候,鄰居家的一個小孩患麻疹發熱,已經奄奄一息,她母親請來一位中醫,診脈後開了三劑中藥,第一劑中藥灌服後就退燒了,三劑藥還沒服完,人就好起來。這件事引起了我極大的好奇心,我想弄清楚為什麼醫生的手一摸就知道你得的是什麼病,為什麼幾劑中藥就可以救回一條命。後來,我父親患了重病,臥床不起,望著日漸消瘦的父親,我急得直掉眼淚。母親請來一位中醫,給父親號脈開方,父親喝下藥後第二天就退燒下了床。從那時起,我就暗下決心長大後一定要做一名好醫生。 1971年9月16日是我一生中最難忘的日子,這一天我有幸進入北京中南海,成為了一名保健醫生。保健醫生的工作就是將疾病消除在形成之前,《內經》上說「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如何才能在疾病形成前就做出診斷呢?西醫的體檢遠遠不夠。為保證德高望重的老人們的身體健康,組織上特意安排我跟祝湛予先生學習中醫。祝諶予是北京最著名的老中醫,他學貫中西。關於祝老有許多傳奇故事。祝老十九歲時母親重病,家裡請來許多中西醫的名醫,中醫沒給看好,西醫連是什麼病也診斷不出來。就在萬般無奈之時,來了一位老中醫,他氣度不凡、儒雅而灑脫,吃了他開的藥後,祝母的病終於出現了轉機。原來這位中醫就是當時北京的四大名醫之一施今墨。「西安事變」前,他曾給楊虎城將軍診脈看病,藥到病除,留下了一段佳話。但遺憾的是,後來施今墨去了南京,祝母的病復發,沒能治好,離開了人世。母親的死使祝諶予悲痛萬分,他放棄了考大學的機會,立志學習中醫。 祝諶予托人找到施今墨。第一次見面,施老問祝諶予:「你為什麼想學醫?」祝諶予將母親病故的經歷和自己的心情全道了出來。施老聽後感慨萬分,就這樣,祝諶予不僅成了施今墨的第一弟子,還做了他的乘龍快婿。後來,祝諶予又東渡日本學習西醫,成為了全國少有的學貫中西醫的人才。 我前後師從祝老學習中醫五年之久。祝老曾對我說:「一些絕招我是不肯輕易傳給別人的,你就不一樣了,你是上面派來的,學會這些絕招之後,可以派上大用場。」記得有一次,祝老的一位學生從東北來京,祝老就立刻打電話叫我過去,原來這位學生會用抖動的方法來按摩穴位,治療糖尿病。祝老對我說,這個抖動法你學會了,回頭就可以給首長治病。這個方法使用起來要費很大的力氣,很累,但卻能起到針灸撚針的效果。我認真地學習了一段時間,並總結出了一些有降血糖作用的穴位,我發現按摩這些穴位對治療糖尿病有很好的療效。 師從祝諶予,我學到了不少中醫治病的經驗,祝老比較擅長用活血化瘀的藥,而且擅長用中藥的「對藥」。如黃芪配當歸補血活血,女貞子配旱蓮草滋陰,天麻配鉤藤治頭暈,枸杞子配菊花補肝腎明目等。對付一些疑難雜症,他提出了兩個絕招,一是從「瘀」論治,二是從」痰」論治。大多數的慢性病,多有氣滯血瘀的現象,即西醫講的微循環不良,血黏度增高,氧自由基多,酸性體質等;「痰濕」也就是西醫所說的體內有廢物、毒物、垃圾、重金屬等。祝老從這兩方面入手,在治療疑難雜症上獲得了極大的成功。最令人高興的是我從祝老那裡學會了治療糖尿病的絕活兒,經過多年的努力,我在臨床上也取得了比較豐富的經驗。這些年來,我治好的糖尿病患者不計其數,有的甚至已經停藥十多年了。而這些都是西醫不可能做到的,西醫一停藥,病情就復發。所以,除非人類滅亡了,否則,中醫就會永遠存在下去! 一些人主張取締中醫,那是因為他們不了解中醫,他們是以西醫的眼光來看中醫,全不懂中醫的思維方式和精髓。所以,我要說的第二句話就是:西醫是一門科學,中醫是一門哲學;西醫是一門技術,中醫是一門藝術;西醫很強大,但中醫更偉大! 前幾天,聽一位朋友說網易的總裁丁磊就在浙江中醫學院學習中醫,我甚感欣慰;又聽說國務院副總理吳儀表示自己退休後將潛心研究中醫,我感覺到中醫振興的日子已不遠了。 真誠地希望本書能激發出讀者朋友對中醫的興趣,將中醫發揚光大!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