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腎氣丸(濟生腎氣丸)

中醫世界首頁

【組成】附子二個(15g),白茯苓、澤瀉、山茱萸取肉、山藥、車前子酒蒸、牡丹皮去木各一兩(各30g),官桂不見火、牛膝去蘆、酒浸、熟地黃各半兩(各15g)

【用法】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70丸,空心米飲送下。亦可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減。

【功用】溫補腎陽,利水消腫。

【主治】腎陽不足,水濕內停證。水腫,小便不利。

【病機分析】

「腎者水臟,主津液」(《素問•逆調論)),其主管水液代謝功能的正常發揮全賴腎中陽氣的作用。若腎陽不足,溫化推動無力,每致水液瀦留;若外溢肌膚,則周身浮腫,腰以下尤甚;腎與膀胱相表裡,腎陽虛弱,則膀胱氣化無權,水濕停蓄,以致小便不利,甚者發為癃閉。

【配伍意義】

本方是為腎陽不足,水濕內停之證而設,故以溫腎助陽,利水消腫為法。方中重用大辛大熱之附子,溫腎助陽而消陰翳,用為君藥。官桂辛熱純陽,溫腎補火,善「治沉寒痼冷」(《本草彙言》卷5),並助膀胱之氣化,與附子同用則溫陽補腎之功相得益彰;澤瀉、車前子功擅利水滲濕,為治水腫、小便不利之良藥,合桂、附可溫陽利水,標本兼治,共為臣藥。茯苓、山藥益氣健脾,崇土制水;熟地黃為滋腎填精要藥,既可協桂、附而奏「陰中求陽」之功,又能藉其柔潤而制桂、附溫燥之偏;山茱萸酸溫質潤,功擅補精助陽,為益腎之上品,合熟地可增其滋潤之功,伍桂、附可助其溫腎之力;牛膝益肝腎而滑利下行,配合澤、車、苓則利水消腫之效益佳;丹皮寒涼清泄,亦制桂、附之過於溫燥,俱為佐藥。諸藥配伍,補而不滯,利而不峻,使腎陽復而水濕化,腫脹消則諸症差。

本方配伍特點有二:一是以溫補腎陽與利水滲濕之品相伍,標本並治,補瀉兼施,補不礙邪,瀉不傷正;二是補陽藥中配伍補陰之品,「陰中求陽」則補腎之效益佳。

本方由《金匱要略》腎氣丸加車前子、牛膝而成,故名加味腎氣丸。

【類方比較】本方與腎氣丸均可用於治療腎中陽氣不足之水腫證。但本方較之腎氣丸增加了牛膝和車前子兩味藥,並且在藥量方面亦有較大的變動。如腎氣丸重用熟地等滋陰之品,配伍少量溫陽藥物,二者之比約為八比一;而本方則將原方中滋陰藥物的用量大大減少,特別是熟地由八兩減至半兩,而溫陽之品的劑量顯著增加,如附子用為二枚,肉桂改為官桂,其量亦倍於熟地,與萸、藥等同,均明顯超出常用量,全方溫陽藥與滋陰藥之比重大致相同。所以,腎氣丸乃寓桂、附於大隊滋陰藥中,意在「少火生氣」,宜於多種腎氣虛弱之證;而本方則重用附子為君,助陽破陰,又加車前子利水,牛膝導下,故專於溫陽利水,適宜於水濕泛溢,陰盛陽微之證。正如汪紱所概括的:「此臣佐分兩輕重,皆與前有不同,以主於治濕故也」(《醫林纂要探源》卷6)。

【臨床運用】

  1. 證治要點
    本方為治療腎陽不足,水濕內停之水腫證的常用方,臨床以腰膝酸軟,浮腫,小便不利,畏寒肢冷為證治要點。

  2. 加減法
    陽氣虛弱,畏寒肢冷較甚者,宜去丹皮之寒,或再加葫蘆巴、巴戟天以助溫陽之力;水腫腹水,腹脹喘滿者,加大腹皮、厚朴以行氣除滿,俾氣行則濕有去路;腎不納氣,動則氣喘,加五味子、沉香以助納氣歸腎;精神委靡,納差便溏者,加黨參、白术以脾腎雙補。

  3. 本方現代常用於治療慢性腎炎、肝硬化、醛固酮增多症等辨證屬腎陽不足,水濕泛溢,水腫尿少者。

【使用注意】

本方重在溫腎利水,脾陽虛之水腫或腎陽虛衰而無水濕者不宜使用。方中牛膝滑利下行,故腎虛遺精者亦不宜使用。


站長補充:

  • 本文摘自《方劑學》人民衛生出版社

回到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