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湯 |
|||
作者:李靜 |
|||
論經方之魁桂枝湯,辨證選方其效可彰 師非名醫徒非在行,話說感冒結為同行 2004年夏在深圳遇一許姓老者,說李醫生我想考驗一下你的中醫功夫行不?我老婆感冒,不許你用西藥,只許用中藥,而且只許開一劑,如能治好我老婆的感冒,我就佩服你的中醫功夫。我說只能試試,萬一不行你可千萬別見怪。許老者說可以,但要煩請你到我家,因為我老婆腳扭傷一年有餘,如能治好她的感冒,我便讓你治她的傷腳,還有我的高血壓病,我兒子的前列腺炎。我老婆她已經一年多未曾下樓了。 至其家住四樓,老婦年已60歲,極消瘦,面色蒼白,一派虛寒之象。察其舌質淡,苔薄白潤而滑,脈浮緩,頭痛發熱不甚,汗出,微惡風寒,食少納呆。診畢告知此病一劑中藥可癒,但必須服藥後服熱粥一碗方能一劑治癒。老者說可以。乃處以桂枝湯原方。許老者是廣東潮汕人,說以前在老家感冒服西藥不效,需服中藥才行,故試一下你的功夫。照方服用一劑而癒,藥費兩元錢。許姓老者視為珍寶,說我老家的中醫處方有10多味,不像你此方只有數味,將方抄下保存,說日後再有感冒仍服此方。從此交為朋友,其本人高血壓,子孫及家人有病均求為診治。並廣為傳說。後為其治腳扭傷腫脹疼痛此是後話。 桂枝湯方:桂枝三兩去皮,芍藥三兩,炙甘草二兩,生薑三兩,大棗十二枚擘。上五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渣,適寒溫,服一升。服已須臾,服熱稀粥一升餘,以助藥力。溫覆令一時許,遍體漐漐(音執,微汗之意)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淋漓,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瘥,癒也,停後服。不必盡劑。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後服當小促其間,半日許,令三服盡。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時觀之。服一劑盡,病證猶在者,更作服。若不汗出者,乃服至二三劑。禁生冷,黏滑、肉麵,五辛,酒酪,臭惡等物。 桂枝湯為仲景《傷寒論》的第一方。現代人感冒一般不願服用中藥,一是麻煩需煎藥,二是認為中藥效果來得慢,沒有西醫輸液打針服藥來得快,只是用西藥數日不癒者方才想服用中藥,習俗如此,實難更改也。近觀不少患者,感冒發熱咳嗽咽痛,服用西藥,輸液,發熱退速而咳不止者多矣。桂枝湯為治太陽中風之效方,非治感冒之必效方也。醫所盡知麻黃湯解寒邪之表,桂枝湯解風邪之表,三仁湯解濕溫之表,六一散解暑邪之表,銀翹散解溫邪之表。此解表方之常規用方。 有人認為桂枝湯服藥後服熱粥比較麻煩,但不服熱粥則效果不佳。《醫學衷中參西錄》中張氏創加味桂枝代粥湯,桂枝湯原方加生黃芪10克,知母10克,防風6克以之代粥很有效果。並倡服後不出汗者可加用阿司匹林1克以助其發汗,我在臨床亦常用之。又倡桂枝湯證屢用屢效之簡便方,較用桂枝湯更為省事,方用生山藥細末一兩半或一兩,涼水調和煮成稀粥一碗,加白糖令適口,送服西藥阿司匹林1克,得汗即癒。又曰:桂枝湯證之出汁,不過間有出汗之時,非時時皆出汗也。故必用藥再發其汗,始能將外感之風邪逐出。然風邪去後,又慮其自汗之病不癒,故方中山藥與阿司匹林並用,一發汗,一止汗也。至於發汗與止汗之藥並用而藥力兩不相妨者,此中原有深義。蓋藥性之入人臟腑,其流行之遲速原迥異,阿司匹林發汗最速,而山藥止汗之力奏效稍遲,是以二藥雖一時並用,而其藥力之行則一先一後,分毫不相礙也。 畢竟現代人習俗用西醫西藥,謂之西藥快,中藥慢,實屬無可奈何之事也。中醫所治感冒之人服用中藥大多為年老體虛,或者是妊娠婦女,間或屢用西藥屢屢感冒者,小兒病屢用西藥不癒方能服用中藥。蒲輔周老前輩治習慣性感冒擅用玉屏風散為粗末,水煎每日服10克,堅持3個月效果很好,岳美中老師倡之,我在臨床上用之亦效。凡辨證診斷為氣虛陽虛患者用之當效,但若陰虛火旺之人則不宜用之。 李洪波來電詢,說其子由其母帶去游泳後,晚上即咳不止,現在一直在咳,不能睡。服一般感冒之維C銀翹片等止咳藥無效,來電詢之,說以往感冒服此藥有效,此次又是夏日為何不效?告知此次與以往不同,乃游泳所致,肺氣為涼水所約束,中醫認為需宣肺方可。宜肺者,逐寒邪外出,發表也,囑服安乃近半片。並服些熱粥以助其發汗。次日來電說服後即咳止能睡矣。詢之何以半片藥能有此良效。答之曰,此即發表宣肺之意也,中藥當服麻黃湯、三拗湯、小青龍湯。 朋友鄭女士之子年方一歲多,發高熱而咳,疏方三拗湯,即麻黃、杏仁、炙甘草,加貝母丶羚羊角、白茅根,次早在網上回說此方神也,服藥後一會兒即止咳,至天明熱即退淨了。 俞姓朋友之子年9歲,發高熱輸注頭孢類消炎及退熱藥熱退後,次日又發熱,現已4日。來電詢問,問其發熱時間,是一直發熱還是間斷發熱。答之說每至下午即高熱。我回之曰此乃胃腸型感冒,也就是說胃腸有食積又加上受涼感冒而致的發熱。中醫用表裡雙解法,可服麻黃湯合調胃承氣湯一劑,西藥改用慶大黴素輸注,次日來電話說中藥未服,只改用了西藥即不再發熱。說李醫生你神了。 西醫江植成、周進友問:老師,為何此3例小兒感胃,還都是你朋友的小孩,都是夏天感冒,為何那個李洪波的小孩服半片安乃近加上熱粥即好了?姓鄭的一歲多的小孩發高熱而咳服一劑中藥也是咳止熱退,為何不用西藥退熱藥?姓俞的小孩為什麼用慶大黴素,沒用退熱藥,也沒用中藥,也是一次即好了呢?我回答說,小江,你是學西醫的,西醫治這3個小孩感冒,換上你,應該怎麼治呢?小江說,第一個姓李的小孩不發熱,只是以咳為主,要給止咳的,消炎類,但不會給發汗藥。第二個姓鄭的小孩發高熱,需先驗血常規,然後給消炎、退熱、抗病毒藥一起用。第三個姓俞的小孩發熱4日,輸注頭孢類熱不退,要給換抗生素了。但像老師您只是在電話上問了一下發熱的時間,一聽說是午後發熱即回答說是腸胃型感冒,改用慶大黴素我是不行的。 李靜答曰:此3例均是感冒,西醫都是對症治療,而中醫則需辨證施治。 李的小孩是受涼而致,咳不止,雖無惡寒發熱,亦當為太陽傷寒。當用三拗湯、小青龍湯。其咳為主症是水氣射肺,湯頭歌訣上說小青龍湯治水氣,用之可一劑而癒之。未用者,病始得之,服簡便方汗之可也,如不效,當用小青龍湯、三拗湯。 鄭的小孩年紀只一歲多,人家是李洪波介紹,開車從幾十里路外來看,是用西藥效不佳,專門來找我用中藥的。故不能再與人家用西藥。其病孩發熱與咳並重,中醫說還是太陽病,方用麻黃杏仁甘草宣肺發表,貝母止咳,加羚羊角治其內熱。藥性賦上歌曰:羚羊清乎肺肝。此所以咳止熱退之速也。 俞的小孩已9歲,西藥頭孢類消炎藥用之4日,熱退復熱,再又問之是午後高熱,中醫當是太陽與陽明合病也。西藥頭孢不效者,是頭孢類藥治呼吸道感染有效,治胃腸道不效之故。中醫當太陽與陽明合治,故中藥處麻黃湯合調胃承氣湯。《經方實驗錄》書中論之甚詳。其用西藥數日,表證已退,改用慶大黴素治其胃腸,所以用之即癒。我向俞姓朋友說了,他的孩子先有胃腸食積又加受寒感冒,才會是下午發熱,中醫說是潮熱,如潮水一樣的有規律的發熱。 小江又說:同是感冒,西醫是對證處理,有熱退熱,有病毒用抗病毒。中醫卻用六經辨證、傷寒、溫病的不同治法。中醫真是深奧無比。 李靜答之曰:中醫的精髓在於辨證論治。故而學辨證不難,難在從捨。或捨脈從舌,或捨舌從脈。如果捨從不慎,往往毫厘之差,千里之謬。比如惡寒發熱看似易辨,實則難辨。中風、傷寒、溫病丶熱病、濕病都有發熱,這就要從其同異之間區別了。 惡寒則中風、傷寒可見,熱病可見,唯溫病則不惡寒。但 中風的惡寒發熱,伴有汗出; 傷寒的惡寒發熱伴有無汗而喘; 熱病的惡寒發熱,是汗出口渴,脈洪大。 口渴是熱。但假熱也有口渴。要在其脈象洪大中辨其有力是真熱,無力是假熱;無力中有時有力是真熱,有力中有時無力是假熱。 口渴辨其飲多喜冷是真熱,飲多惡冷是假熱;喜熱不多是假,喜冷不多也是假。有但寒不熱、但熱不寒的;有表寒裡熱、表熱裡寒的;有上寒下熱、上熱下寒的;有先寒後熱、先熱後寒的;有寒多熱少、熱多寒少的;有寒輕熱重、熱輕寒重的;有寒熱往來、發作無常的;有真寒假熱、真熱假寒的。 小江又問:老師您對感冒病是如何辨的,如何確定用方用藥的呢? 李靜答:作為現代中醫,我一直在走中西醫結合之路。受近代名醫張錫純之啟發,得益良多。臨證先用中醫傳統之四診望聞問切來辨證。 怕冷一看便知是惡寒,發熱可結合體溫計。辨其發熱有無惡寒、鼻塞、頭痛、身痛,有惡寒則不是風熱感冒。 問其有無咽痛不適,如有不適則視其咽部有無紅腫。無惡寒有咽紅腫痛,則風熱感冒也。 風寒風熱皆可有咳,然咳而有稀痰是為風寒,痰黃稠黏是為風熱。而惡寒發熱不重,咳而痰少或無,咽癢而乾痛者,則又為風燥感冒也。又有發熱惡寒咳痰咽痛諸證不明顯,有困倦無力者,是為傷濕感冒也。 傷風感冒前已論過,汗出惡風,寒熱不明顯,桂枝湯證是也。我的經驗是驗舌脈,你不是看了嗎,每診病人先看舌,診後再看,仔細看,讓病人伸出時自然些才能看準確。 舌質淡苔白潤滑者是為寒,舌質紅紫苔黃或白膩乾燥者是為熱。 舌質淡苔厚膩潤滑者是為寒濕,苔膩而黃且乾者是為濕熱。 舌質紅紫苔薄或無苔光剝者是為陰虛內燥。 脈緊為寒,脈數為熱。其他的脈不至發大熱也。高熱而舌紫赤者必非一般感冒,為邪熱入 裡之溫病,入於營血分也,則不能稱之為感冒也。 辨證以後,用方用藥,有是證用是方。證為太陽病麻黃湯證,則用麻黃湯,簡易方可用西藥發汗退熱類藥。傷風與傷濕感冒用方,傷風用桂枝湯,傷濕證頗多,需辨其為風濕、濕熱而後選方,可細讀《醫學衷中參西錄》。風溫風熱風燥證屬溫病,是用衛氣營血辨證,用銀翹散桑菊飲類方,風燥證合用增液湯,此為常見感冒之辨證用方用藥也。 我的經驗是諸病感冒皆可用西藥發汗退熱類藥,唯陰虛者不可屢用之,傷其津液也。陰虛內燥之人或陽虛中風之體,用西醫輸液療法與中醫之增液湯和參芪類扶正益氣之治,並無區別,異曲同工也。 而且我的經驗是西醫診斷為炎症需用抗生素者,中醫往往也需用黃連、黃芩、大黃類藥,如葛根芩連湯,白虎湯,或諸承氣湯。然而其病已不能稱之為單純感冒了。故而有許多患者說感冒數日不好,證明他的病不是簡單的感冒,尤其不是單純的風寒風熱傷風感冒。必是有兼證或是病邪已入裡而致。非在六經之太陽陽明少陽,衛氣營血之衛分氣分。傷寒溫病均可有之。現代醫學之檢驗及診斷方法可以用之辨病,中醫則可既辨病又辨證。不能受西醫診斷為炎症之影響,病毒也好,細菌也好,一定要用中醫的傳統、四診、八綱、六經辨證,溫病則用衛氣營血來辨證,有是證用是方,才是真正的中醫。 江植成:難怪您老看小兒發熱腹瀉,服中藥一劑見效,治孕婦感冒也是一劑見效。中醫有水平了用中藥治感冒比西醫西藥還快,而且還省畢。人少受罪,看小孩輸液有時紮血管是多麼難啊! 李靜說:中藥治小兒病,以前沒有西醫西藥,不一直都是用中醫中藥嗎?現在有了西醫西藥,因此用中醫中藥的少了。因為藥苦,中藥對小兒確實是難了一點。我現在治的都是病家主動找來用中藥的,首先家長要有耐心,再者中醫也要考慮到這個問題。古人說「藥無難代之品,有不善代之人」。可以考慮用不太苦的來組方藥。像生石膏、滑石、生山藥、羚羊角、白芍、麻黃、桂枝、杏仁、甘草、蟬蛻、貝母、桑葉、金銀花等,都不是太苦的藥,也可讓病家加糖服用。現在有許多成品藥,不是都含有糖的嗎?小孩服用的感冒沖劑類,顆粒類的藥不是有很多嗎?要說服家長,成品的藥,不一定正好對證。我常說,如果都學日本人,將中藥方劑製成成品藥,那還要醫生做什麼?都去藥廠好了。要知人的病情是不斷地在變化的,每個人的體質也是不同的,服藥過後的反應也是不一樣的。古人說,病有千變,藥有萬變才行。 小江小周醫生說:我們一直在找一位好的中醫,能帶我們,像您老這樣的,毫無保留地親傳口授,我們一定能學好中醫。從今以後,我們也望戌為中醫一分子,我們就是同行了。 李靜說:我也不是什麼有名望的中醫,只能算是民間中醫而已。而且說不好聽的,我是土八路。英語我就沒學過,現代中醫不會外語是上不了檯面的。我只是在中醫臨床方面的經驗多了一點罷了,你們還年青,大有可為的。願意跟我學,我很高興,就叫我老中醫李靜吧。我不忍心看中醫後繼乏人啊!今後我們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共同為振興中醫盡欣盡力吧! 回頭再說桂枝湯。柯韻伯在《古今名醫方論》之中論桂枝湯說:「此為仲景群方之魁,乃滋陰和陽,調和營衛,解肌發汗之總方也。桂枝湯唯以脈弱自汗為主耳。粗工妄謂桂枝湯專治中風,印定後人耳目。而所謂中風者又與此方不和,故置之不用。愚常以此湯治自汗盜汗虛瘧虛痢,隨手而癒。」 李靜按:臨床實驗證明,凡是應用抗生素和感冒藥而感冒仍不癒者,在臨證時要詳加辨證,做到有是證,用是方。臨床上不論外感內傷,只要出現頭痛發熱,汗出惡風等證,便是桂枝湯證。如不加辨證,氣血俱虛陰陽俱弱之人如何能癒。西醫治此類病人如果不加辨證,用發汗解表藥和抗生素效果必然差,須加補液和能量類藥與激素方可取效。 經驗認為,凡桂枝湯適應證多為素體氣虛陽虛營衛不和之人。古人云:「桂枝下咽,陽盛則斃。」則知凡陽亢之人不可用桂枝湯也。桂湯證患者之舌質必淡,苔薄白而潤,脈緩。如脈弦滑有力,舌紅紫苔黃者絕不可用。桂枝雖無發汗作用,但有通陽活血之功,也就是說能擴張血管,特別能擴張體表的血管。能溫振心陽,有鎮靜、鎮痛與安眠的作用。 張姓婦,年62歲,自汗多年,整日汗出如洗。視其舌淡紫苔薄白,脈弦緩。問其有心悸胸悶,失眠多夢全身乏力否?答曰諸證均有。服過虛汗停、玉屏風等藥,也曾服過許多中藥不效。此證雖為氣陽兩虛,榮衛失和,然其氣血瘀滯之徵甚明。故囑之說此病治之不難,但若要根治需疏通氣血方可。先處以桂枝加龍骨牡蠣湯,再加山萸肉、桑葉、桑椹以滋其陰液。服一周即大效,又服兩周汗全止。患者甚喜,為處衡通散囑服3月。一年後隨訪病未再發。 桂枝湯加瓜蔞即為瓜蔞桂枝湯,加黃芪即為桂枝加黃芪湯。桂枝湯去甘草加黃芪,即為黃芪桂枝五物湯,加龍骨牡蠣即為桂枝加龍骨牡蠣 湯,加黃芩即為陽旦湯;汗出多,惡寒身疼者,加附子,名桂枝加附子湯。加人參,名新加湯。桂枝加量即為桂枝加桂湯。白芍加倍量,即是小建中湯。桂枝湯的加減運用很多,可見桂枝湯是仲景和後世醫家的常用方,有較廣泛的使用範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