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君子湯(白朮湯)

中醫世界首頁

【異名】白朮散(《朱氏集驗方》卷2)、四聖湯(《活幼口議》卷20)、人參散(《普濟方》卷394)、溫中湯(《古今圖書集成•醫部全錄》卷436)、四君湯(《文堂集驗方》卷4)。

【組成】人參去蘆、白朮、茯苓去皮(各9g)、甘草(6g)各等分。

【用法】上為細末。每服二錢(15g),水一盞,煎至七分,通口服,不拘時候;入鹽少許、白湯點亦得。

【功用】益氣健脾。

【主治】脾胃氣虛證。面色痿白,語聲低微,氣短乏力,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脈虛弱。

【病機分析】

《靈樞•營衛生會》說:「人受氣於穀,穀入於胃,以傳於肺,五臟六腑,皆以受氣。」由於脾主運化,胃主受納,五臟六腑四肢百骸皆賴其所消化轉輸的水穀精微以充養之,故被稱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若脾胃氣虛,健運失職,胃納不振,則飲食減少,大便溏薄;氣血生化不足,臟腑組織器官失於濡養,以致臟腑怯弱,營衛不足,則面色痿白,語聲低微;脾氣虧虛,肢體失養,則四肢倦怠,故《素問•太陰陽明論》說:「四肢皆稟氣於胃,......今脾病不能為胃行其津液,四肢不得稟水穀氣,氣日以衰,脈道不利,筋骨肌肉,皆無氣以生,故不用焉」。舌淡,苔薄白,脈虛弱,均為中焦脾胃氣虛之象。《醫方考》卷3云:「夫面色痿白,則望之而知其氣虛矣;言語輕微,則聞之而知其氣虛矣;四肢無力,則問之而知其氣虛矣;脈來虛弱,則切之而知其氣虛矣。」因此,脾胃氣虛,運化力弱,氣血乏源是本證的基本病機。

【配伍意義】

對於脾胃氣虛,運化無權之證,理當以補氣健脾為治。方中人參甘溫,《神農本草經》卷1謂其「主補五藏」,尤擅大補元氣,而且主入脾經,故本方用為君藥,以大補脾胃之虛;白朮甘溫而兼苦燥之性,甘溫補氣,苦燥健脾,與脾喜燥惡濕、以健運為本之性相合,故有「安脾胃之神品」(《本草經疏》卷6)以及「脾臟補氣第一要藥」之譽(《本草求真》卷1),與人參相協,益氣補脾之力益著,用為臣藥;茯苓甘淡,健脾滲濕,「去濕則逐水燥脾,補中健胃」(《景岳全書》卷49),與白朮相伍,前者補中健脾,守而不走,後者滲濕助運,走而不守,二者相輔相成,健脾助運之功益彰,以為佐藥;炙甘草甘溫益氣,合人參、白朮可加強益氣補中之力,又能調和方中諸藥,因而兼有佐使的雙重作用。本方組成雖僅四藥,但皆味甘入脾,且益氣之中有燥濕之功,補虛之中有運脾之力,諸藥相輔相成,配伍嚴謹,藥簡力專,頗合脾欲甘,喜燥惡濕,喜通惡滯自生理特性,體現了治療脾胃氣虛的基本大法。

本方配伍特點為:以益氣補脾為主,伍以祛濕助運之品,補中兼行,溫而不燥,為平補脾胃之良方。

因本方組成藥物甘溫平和,補而不滯,利而不峻,作用沖和平淡,「常服溫和脾胃,進益飲食,辟寒邪瘴霧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3),猶如寬厚平和之君子,故有「四君子湯」之名。

【類方比較】

本方與理中丸的藥物組成中均有人參、白朮、炙甘草三味,皆可益氣補中,治療脾虛之證。但四君子湯中三藥與茯苓相伍,且人參為君藥,故其功用重在益氣健脾,主治脾胃氣虛證;理中丸用三藥與乾薑相配,並以乾薑為君藥,故其功用重在溫中祛寒,適宜於中焦虛寒證。

【臨床運用】

  1. 證治要點
    本方是治療脾胃氣虛證的常用方,亦是補氣的基本方。臨床運用時應以面色痿白,食少神倦,四肢乏力,舌淡苔白,脈虛弱為使用要點。

  2. 加減法
    嘔吐者,加半夏、陳皮等以降逆止嘔;胸膈痞滿者,加枳殼、陳皮等以行氣寬胸;畏寒腹痛者,加乾薑、附子等以溫中散寒;心悸失眠者,加棗仁以寧心安神。

  3. 本方現代常用於治療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腸球部潰瘍等消化系統疾病屬脾胃氣虛證者;以及乙型肝炎、冠心病、慢性腎炎氮質血症、妊娠胎動不安、小兒感染後脾虛綜合徵、小兒低熱、小兒鼻衄等辨證屬脾胃氣虛的多種疾患。

【附方】

  1. 異功散--(《小兒藥證直訣》卷下)
    人參切、去頂、茯苓去皮、白朮、陳皮、甘草各等分(各6g)。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6g),水一盞,加生薑五片,大棗二個,同煎至七分,食前溫服,量多少與之。
    功用:益氣健脾,行氣化滯。
    主治:脾胃氣虛兼氣滯證。飲食減少,大便溏薄,胸脘痞悶不舒,或嘔吐泄瀉等。現用於小兒消化不良屬脾胃氣滯者。

  2. 保元湯--(《博愛心鑒》卷上)
    人參一錢(3g)、黃芪三錢(9g)、甘草一錢(3g)、肉桂五至七分(1.5∼2g),水煎服。
    功用:益氣溫陽。
    主治:虛損勞怯,元氣不足。倦怠乏力,少氣畏寒,以及小兒痘瘡,陽虛頂陷,不能發起灌漿者。
    異功散係四君子湯加陳皮行氣化滯,生薑、大棗調和脾胃而成,較之四君子湯更增行氣和胃之功,是方補氣而不滯氣,健脾和胃之力益佳,適宜於脾胃氣虛兼胸脘痞悶等氣滯徵象者。保元湯取四君子湯之人參、甘草,再加黃芪以助人參補氣之力,配以少量肉桂溫暖下元,鼓舞氣血生長,是方純補無瀉,溫補陽氣之功頗著,適用於虛損勞怯、元氣不足諸證。


站長補充:

  • 本文摘自《方劑學》人民衛生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