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肌無力

中醫世界首頁

重症肌無力(MG)是乙酰膽鹼受體抗體(AchR-Ab)介導的,細胞免疫依賴及補體參與的神經-肌肉接頭(NMJ)處傳遞障礙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病變主要累及NMJ突觸後膜上乙酰膽鹼受體(AchR)。臨床特徵為部分或全身骨骼肌易疲勞,呈波動性肌無力,具有活動後加重、休息後減輕和晨輕暮重等特點。

MG在一般人群中的發病率為8~20/10萬,患病率約為50/10萬。估計我國有60萬名MG患者,南方發病率較高。任何年齡組均可發病,常見於20~40歲,40歲以前女性患病率為男性的2~3倍;中年以上發病者以男性居多,胸腺瘤多見於50~60歲中、老年患者;10歲以前發病者僅點10%。家族性病例少見。

研究表明,血清中的抗AchR抗體的增高和突觸後膜上的沉積所引起的有效AchR數目的減少,是本病發生的主要原岡。而胸腺是AchR抗體產生的主要場所,因此,本病的發生一般與胸腺有密切的關係。所以,調節人體AchR,使之數目增多,化解突觸後膜上的沉積,抑制抗AchR抗體的產生是治癒本病的關鍵。

本病隱襲起病,眼外肌麻痹常為首發症狀,出現非對稱性眼肌麻痹和上瞼下垂,斜視和複視,嚴重者眼球運動明顯受限,甚至眼球固定,瞳孔光反射不受影響。10歲以下患兒眼肌受累更常見。臨床特徵是受累肌肉呈病態疲勞,症狀多於下午或傍晚勞累後加重,早晨和休息後減輕,呈規律的晨輕暮重波動性變化。受累肌肉明顯的局限於某一組,90%以上的病例可見眼外肌麻痹;面積受累表現面部皺紋減少、表情困難、閉眼和示齒無力;咀嚼肌受累使連續咀嚼困難,引起進食經常中斷;延髓肌受累導致飲水嗆、吞咽困難、聲音嘶啞或講話鼻音;頸肌受累時抬頭困難。嚴重時發展為肢體無力,但很少單獨出現,一般上肢重於下肢,近端重於遠端。呼吸肌、膈肌受累出現咳嗽無力、呼吸困難,重症可因呼吸肌麻痹或繼發吸入性肺炎導致死亡。偶有心肌受累引起突然死亡,平滑肌和膀胱括約肌一般不受累。感染、妊娠和月經前常導致病情惡化,精神創傷,過度疲勞等可為誘因。

 

辨證論治

根據重症肌無力的臨床表現,總體可屬於中醫的“痿證”,指肢體筋脈遲緩,軟弱無力,甚者出現手無力握物,足無力任身,病情遷延漸發生肌肉萎縮,不能隨意運動的一類病證。單純眼瞼下垂型,稱為上胞下垂,又名雎目、侵風、目瞼下垂、瞼廢。中醫認為脾主肌肉,脾虛運化失調,肌肉失養而出現乏力。中氣不足則出現咀嚼無力,言語不清,甚至呼吸困難。脾陽靠腎陽溫養,所以腎陽不足亦可導致脾陽虛,運化失司。臨床上主要表現氣虛為主,其病變主要在脾、腎二臟。

 

1.中氣不足

症見眼瞼下垂,早輕晚重,常伴有複視,最後眼球肌可完全固定,談話時間較長後聲音低啞,構音不清,並帶鼻音,吞咽困難,咀嚼無力,四肢無力,抬頭無力,倦怠乏力,少氣懶言,舌質淡,苔薄白,脈細弱。治以補中益氣,佐以補腎。常用補中益氣湯(《內外傷辨惑論》)加減。由黃芪、甘草、人參、升麻、柴胡、橘皮、當歸身、白朮組成。

2.胃陰不足

症見倦怠乏力,神疲懶言,咀嚼無力,胸悶氣短,飲水發嗆,肢軟無力,下肢較重,口燥咽乾,心煩納呆,舌紅少苔,或有薄黃苔,脈細數。治以益胃養陰。常用玉女煎(《景岳全書》)加減。由石膏、熟地黃、麥冬、知母、牛膝組成。

3.肝腎虧損,氣血兩虛

症見眼瞼下垂,視物成雙,朝輕暮重,甚至眼球固定,吞咽困難,咀嚼無力,發音不清,四肢無力,抬頭無力,呼吸困難,腰酸耳鳴,少寐多夢,目乾而澀,口燥咽乾,舌紅少苔或舌質淡,苔薄,脈細數。治以滋腎養肝,益氣養血。常用杞菊地黃湯(《麻疹全書》)合八珍湯(《瑞竹堂經驗方》)加減。杞菊地黃湯由枸杞子、菊花、熟地黃、山茱萸、山藥、澤瀉、丹皮、茯苓組成;八珍湯由當歸、白芍、熟地黃、白芍、人參、甘草、茯苓、白朮組成。

4.脾腎氣虛

症見全身無力,眼瞼下垂,常伴複視。口齒不清,言語不利,飲食嗆咳,咀嚼無力,講話時間久後易疲勞,少氣懶言,活動後氣短加重,畏寒肢冷,腰膝酸軟,夜尿頻,便溏或五更瀉,舌體胖,舌質淡,苔白或薄白,脈沉細無力。治以溫補脾腎。常用右歸飲(《景岳全書》)加減。由熟地黃、山藥、山萸肉、枸杞子、杜仲、甘草、附子、肉桂組成。

 

驗方妙用

1.補中益氣湯

【藥物組成】黃芪10g,黨參,白朮10g,甘草6g,當歸9g,陳皮9g,升麻5g,柴胡10g。

【加減運用】

若痰多胸悶,頭身困重,加蒼朮、枳實、厚朴、羌活祛弘除濕。

偏熱者,加黃芩、竹茹。

偏寒者,加白芥子、乾薑。若脾虛生濕化熱,症見口苦、舌紅,苔黃膩者,加茵陳、槴子、藿香、黃柏等。

熱結便秘者,加少許大黃。

若食少納呆,運化失健為主者,加穀麥芽、砂仁、白豆蔻、山楂以助中運。

若表氣不固,多汗者,加浮小麥、麻黃根、煆牡蠣固表止汗。

若損及脾陽,兼見畏寒肢冷,苔白滑,脈沉遲者,可與理中丸加減。

【用藥方法】水煎服,每日1劑。

【適用病證】眼肌型重症肌無力(脾氣虛弱型)。症見眼瞼下垂,四肢乏力,面色萎黃,形體消瘦,語聲低微,食少納呆,腹脹喜按,大便溏瀉,舌質淡或淡胖,舌苔薄白,脈弱無力。

【病案舉例】楊某,女,12歲。因感冒發熱後,突然出現左眼瞼無力,沈重不欲睜開,晨輕晚重,繼之左眼瞼下垂,並雙眼複視。近1個月來,經常頭痛頭暈,神疲體倦,納差便溏。X片:胸腺不增大,新斯的明試驗陽性。診斷眼肌型重症肌無力。曾用抗膽鹼脂酶治療效果不顯。藥用:黃芪、黨參、白朮各10g,蔓荊子、當歸、橘絡各9g,炙甘草6g,升麻5g,生薑3片,大棗3枚。服5劑,眼瞼已能眨動,精神亦覺振奮,又在原方基礎上加羌活、防風、白僵蠶各9g,木瓜、茯神、遠志各6g,山楂10g。治療3周後,左眼瞼下垂痊癒,諸症消失,隨訪至今,未再復發。

【驗方來源】遼寧中醫雜誌,1987,(5)

【臨證闡釋】本方證乃脾主肌肉,眼瞼屬脾,脾氣不足,消氣不升所致。治宜補脾益氣升陽。方中黃芪甘微溫,入脾肺經,補中益氣,升陽固表,黨參、白朮、甘草補氣健脾,配黃芪以增補中益氣之功,當歸養血和營,助參、芪以補氣養血,陳皮理氣和胃,使諸藥補而不滯,升麻、柴胡升陽舉陷,助君藥以升提下陷之中氣,全方共奏補中益氣,升陽舉陷之效。

 

2.保元湯

【藥物組成】黨參12g,黃芪18g,柴胡7g,升麻7g,乾薑6g,肉桂6g,防風8g,生甘草8g,赤芍10g,白芍10g,地龍10g。

【加減運用】

畏光、流淚、納呆者,加羌活、蒼朮。

複視、斜視、眼球活動受限者,加川芎、全蠍、蜈蚣。

面色晃白、活動乏力者,紅參易黨參。

病程長,反覆發作,四肢欠溫者,加熟附片、鹿角霜。

煩熱口渴,舌質紅苔黃者,去防風、乾薑,加仙鶴草、旱蓮草。

【用藥方法】水煎服,每日1劑,分3次溫服。

【適用病證】眼肌型重症肌無力(脾腎陽虛型)。眼瞼下垂不能上抬,伴畏光,活動後乏力,精神不振,食欲減少,舌質淡紅,舌苔薄白,脈細緩。

【病案舉例】胡某,2歲。患兒半年前,突起雙眼瞼下垂,伴畏光、頭部右斜,活動後易乏力,精神不振,食欲減少。患兒面色蒼黃,目光少神,表情欠佳,頭部右斜45∘,雙眼裂下垂。檢查:脈紋淡紅,舌質淡紅,苔薄白。眼裂:左0.4cm,右0.6cm。中醫診斷:瞼廢症。由於久病體弱,脾腎陽虛,致使中氣不足,升舉無力。治療當溫陽健脾,振奮中土,益氣升提。以基本方去防風、地龍,加蒼朮7g,熟附片6g,羌活7g,雞內金10g,蜈蚣1條,每日1劑,分3次服,服方10劑,眼瞼下垂明顯上抬,眼瞼左、右均為0.8cm,早、晚無變化。精神,食納好轉,面色漸漸紅潤,惟頭部右斜不見好轉。複診時,考慮患兒久病,元氣不足,督脈失養,治療仍在原方基礎上加鹿角霜、狗脊各10g,補腎填精,強筋壯骨。繼進中藥5劑,病情好轉,雙眼瞼恢復正常,眼裂在1厘米以上,頭部右斜明顯減輕,治療月餘,患兒活潑如常。

【驗方來源】湖北中醫雜誌,1988,(4)

【臨證闡釋】本方證乃久病體弱,脾腎陽虛,致使中氣不足,升舉無力所致。黨參、黃芪、甘草、柴胡、升麻益氣和中,升提脾氣;肉桂溫煦元陽,兼顧脾腎;乾薑溫腎暖脾,振奮中宮,恢復臟腑功能,促進氣血生長;白芍養陰補血;地龍通經絡;防風祛風止痙。全方共奏溫陽健脾,振奮中土,益氣升提。

 

3.強肌健力飲

【藥物組成】黃芪20g,五爪龍15g,黨參15g,白朮15g,當歸10g,升麻5g,柴胡10g,陳皮10g,甘草5g。

【加減運用】

複視斜視者,可加何首烏以養肝血,或加枸杞子、山茱萸同補肝腎。

抬勁無力或腰脊酸軟者,加枸杞子、狗脊以補腎壯骨。

腰酸、夜尿多者,加杜仲、桑螵蛸固腎縮泉。

畏寒肢冷者,加巴戟天、淫羊藿以溫腎壯陽。

吞咽困難者,以枳殼易陳皮,加桔梗一升一降,以調氣機。

口乾、舌苔花剝者,加石斛以養胃陰。

舌苔內厚或內濁,加茯苓、薏苡仁以化濕。

咳嗽多痰者,加紫菀、百部、橘絡以化痰。

夜寐多夢,心煩失眠者,加熟棗仁、夜交藤養心寧神。

【用藥方法】每日1劑,每日2次口服。

【適用病證】重症肌無力(脾胃虛損型)。眼瞼下垂,四肢倦怠乏力,吞咽困難,納差便溏,少氣懶言,舌淡嫩,齒印,舌苔薄白或濁厚,脈虛大或弱。

【病案舉例】榮某,男,71歲。患者於1989年11月因眼瞼下垂,吞咽困難,全身肌肉無力就診,診斷為重症肌無力,陳舊性腦梗死,腦萎縮住院治療。1990年7月,發展為呼吸肌無力,連續2次出現呼吸、心跳驟停,經氣管切開、輸血等搶救緩解。於1990年11月24日出現黃沉,肝功異常,HBsAg陽性,診斷急性黃疸型肝炎。經治療後肝功正常。肌無力症狀靠呼吸機及吡啶斯的明(早90mg,午90mg,晚75mg,0時75mg)維持。1991年3月給予強肌健力飲加巴戟天、枸杞子、吉林參(另燉對服)。每日1劑。1個月後,頸肌無力情況明顯改善,但咀嚼及吞咽仍費力,進食時嗆咳。以後數月增加浙貝母、茯苓、何首烏、薏苡仁、枳殼、雞血藤、淫羊霍等藥2~3味加減治療。1991年12月20日來信告知,患者病情穩定,全身狀況及肌力逐漸恢復,能自行走50m左右,每天堅持戶外活動1小時以上。1992年4月14日拔除氣管插管。7月9日告知,患者體重增加,食欲好,四肢肌力增加,每天戶外活動3小時左右,自行走200m。

【驗方來源】中國醫藥學報,1993,(2)

【臨證闡釋】本方證乃肌肉在五臟屬脾所主,脾為生化之源,脾虛則生化無權,氣血不足,致肌肉無力。方中重用黃芪,甘溫大補脾氣,以作君藥。五爪龍粵人稱之為“南芪”,與黃芪南北呼應,功能補脾益肺,生氣而不助火,與黨參、白朮同助黃芪,加強補氣之功;因血為氣母,故用當歸以養血生氣,以上3味藥共助黃芪為臣,脾虛氣陷,故用升麻、柴胡司升陽舉陷之職;脾虛失運,且重用補氣之品,則需防氣滯,故用陳皮以反佐,達理氣消滯之目的,與升柴共為佐藥,甘草和中,調和諸藥,任使藥之職。全方共奏補脾益肺,益氣強肌之功。

 

4.八珍湯

【藥物組成】黨參10g,茯苓10g,白朮10g,炙甘草3g,川芎3g,當歸10g,白芍10g,生地15g。

【加減運用】

若見眼瞼下垂,抬頭無力,便溏,脫肛者,加黃芪、升麻、柴胡、葛根等升陽舉陷。

若肢體麻木,手足蠕動,屬血虛生風者,加桑枝、雞血藤、天麻、木瓜養血祛風。

若失眠多夢,加生龍齒、炒棗仁、遠志等養血安神。

若氣不行血,血脈瘀阻,症見面色晦黯,口唇青紫,青筋顯露,舌黯有瘀斑,脈細澀或沉澀,可加川芎、桃仁、紅花、丹參,以赤芍易白芍,共奏活血化瘀之功。

【用藥方法】水煎服,每日1劑,每日2次口服。

【適用病證】重症肌元力(氣血兩虛型)。症見肌無力,伴面黃或蒼白,瘦弱,飲食無味,食少神疲,聲低氣短,頭暈,貧血乏力。舌淡嫩、苔薄白,脈軟弱或沉細沉弱。

【病案舉例】(療效觀察)陳氏辨證分3型:肝腎陰虛型、脾腎氣虛型、氣血兩虧型,並分別給予六味地黃湯、六君子湯、八珍湯。臨床共治療371例重症肌無力患者,其中眼肌型243例,軀幹型93例,全身型34例,延髓肌型1例。用上述3種方法治療後,眼肌型痊癒145例,基癒24例,好轉9例,無效65例,總有效率73%;全身型痊癒13例,基癒2例,好轉4例,無效15例,總有效率55%;延髓肌型1例,無效。治癒病例有44例復發,經再次治療絕大多數仍治癒。

【驗方來源】浙江中醫雜誌,1988,⑵

【臨證闡釋】本方證乃先天不足,病後失調,久病失治而致氣血不足,機體失養所致肌無力。治以益氣補血。方中黨參、熟地益氣養血,白朮、茯苓健脾滲濕,助黨參益氣補脾,當歸、白芍養血和營,助熟地補益陰血,川芎活血行氣,使之補而不滯,炙甘草益氣和中,調和諸藥。全方共奏益氣養血之功。

 

5.補肝強肌湯

【藥物組成】鉤藤10g,僵蠶10g、牡蠣20g,佛手10g,珍珠母20g,熟地10g、牛膝15g,菖蒲10g,伸筋草15g,山茱萸15g。

【加減運用】

兼痰者,加膽星10g,薑黃10g,陳皮10g。

兼瘀者,加桃仁10g,丹參12g。

兼氣虛者,加黨參15g,黃芪15g。

兼血虛者,加當歸14g,炒棗仁20g。

【用藥方法】上方煎2次混合後每日1劑,3次/日,150ml/次,兒童藥量減半。

【適用病證】眼肌型重症肌無力。

【病案舉例】李某,女,6歲,病歷號:41574,於1990年11月22日入院。患兒於1989年7月無明顯誘因出現雙側眼瞼下垂,在白求恩醫科大學附屬醫院診治,經作新斯的明試驗及其他有關檢查,診斷為:重症肌無力,給予吡啶斯的明治療,症狀基本消失。3個月後無明顯誘因,患兒雙側眼瞼下垂再度復發,並且雙側眼瞼下垂症狀交替加重伴有複視及輕度抬頸無力。當地醫院再予吡啶斯的明治療,療效不顯,又加用激素進行治療仍不顯效。以後又在當地醫院服用中藥數劑,病情一直沒有改善。1990年7月,患兒父親來我院求洽,詳敘病情(患兒當時未來),據其父所述病情,並詳細參考了白求恩醫科大學附屬醫院的有關檢查,給予復肌寧片及復肌寧Ⅰ號方帶回去給患兒服用,服藥1個月後,患兒病情好轉,雙眼瞼下垂交替加重的現象明顯減輕,眼瞼下垂基本固定在右眼上,複視基本消失,抬頸有力接近正常,於當年11月22日來我院再次治療。據證於1990年11月22日收入我院兒科病房住院。

入院體檢:

(1)雙側眼瞼下垂,以右眼為重,眼裂減小:(雙目上視時,測量上、下瞼緣間最大距離即為眼裂)左眼6mm,右眼4mm。

(2)右眼球活動受限:右眼外展露白2mm,內收露內2mm(正常人外展內收均不露白),左眼球活動尚可,無複視。

(3)四肢肌力正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4)頸肌正常,無吞咽困難及咀嚼無力現象,呼吸均勻,言語清晰,面部肌肉正常。

實驗室檢查:

(1)免疫球蛋白測定:IgG=8.26mg/ml(正常值=6.05~10.41mg/ml),IgA=1.36mg/ml(正常值=0.7~1.38mg/ml),IgM=1.36mg/m1(正常值=0.77~1.37mg/ml)。

(2)補體3巳測定:1.26U/ml。

(3)AchR.Ab未測。

入院時全身情況:雙側眼瞼下垂,以右眼為重,右眼眼球活動受限,面色晃白,動則汗出,時有盜汗,食欲不振,且有偏食習慣,二便尚可,舌質暗紅,苔薄白脈細弱。

入院診斷:重症肌無力(眼肌型)。

中醫病名:睢目。

辨證:肝脾腎俱虧,肝風內動,風痰阻絡。

治則:鎮肝熄風,健脾化痰通絡。

處方:膽星3g,菖蒲6g,麥冬10g,伸筋草10g,牡蠣10g,珍珠母10g,赤芍6g,僵蠶6g,牛膝6g,龍齒6g,雲苓10g,佛手6g,黃芪10g,黨參6g,桃仁6g,鉤藤10g,薑夏6g,陳皮6g,升麻3g,內金5g(炒),焦三仙各10g,炙甘草3g。

入院前及入院後服藥2個月,患兒左眼基本恢復正常,右眼瞼在勞累及睡眠不足情況下仍有輕度下垂,但雙側眼瞼接近正常大(7mm)。右眼眼球活動受限較入院時明顯減輕,右眼外展露白由入院時2mm成為1mm,右眼內收基本不露白。全身其他情況良好,病情顯著好轉,准予出院。

【驗方來源】尚爾壽。神經肌肉疾病臨證精華。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1994,147~156

 

6.柔肝潤筋湯(歐陽錡)

【藥物組成】白芍15g,蟬蛻3g,葛根12g,絲瓜絡10g。

【加減運用】

若陰虧明顯者,加制首烏、桑椹。

陽亢明顯者,加石決明、天麻、鉤藤。

目疾者,加菊花、谷精草。

盜汗者,加煆牡蠣。

便結者,加草決明。

關節僵硬疼痛者,加木瓜、薏苡仁。

【用藥方法】每日1劑,水煎2次分服。

【適用病證】柔肝潤筋,治療重症肌無力證屬肝不主筋者,表現為陰虛,偏於熱,症見口乾,便結,舌質紅。須與脾虛氣陷者相鑒別,表現氣虛,略偏於寒,症見口中和,大便溏,舌質淡。

【病案舉例】陳某,女,4歲。雙瞼下垂半個月,伴白眼時翻,磨牙,夜寐不安;盜汗,口乾,舌紅,乃肝陽上亢化熱所致;夜寐不安、盜汗,乃因肝經虛熱,熱迫陰液外出;磨牙、白眼時翻,為陽亢而欲動內風之象,治宜平肝以熄其風,清熱以通其絡,升津以潤其燥。藥用:白芍9g,蟬衣3個,葛根7g,絲瓜絡1.5g,煆石決明6g,煆牡蠣6g,菊花3g,,谷精草3g,天麻0.5g,桔梗3g。服14劑後眼瞼下垂已不明顯,諸症亦明顯減輕,守上法,加甘草0.3g以善後。

【驗方來源】米一鶚。首批國家級名老中醫效驗秘方精選.北京:今日中國出版社,1999,207

【臨證闡釋】重症肌無力的病機一般認為脾虛氣陷為主,主張用補中益氣湯加減以升陽舉陷。歐陽錡研究員積50餘年的臨床經驗,認為本病病機除脾虛氣陷這一方面外,肝不主筋亦是重病肌無力的重要病機。肝主藏血,“主身之筋膜”(《素問•痿論》),而筋膜附於骨而聚於關節,直接聯結關節、肌肉,影響著肌肉的收縮弛張、關節的屈伸轉側,故《素問•五臟生成篇》稱之為“諸筋者,皆屬於節”。因此,肝之血液充盈,筋得其養,則筋強而能主其用,肌腱而運動有力;如果肝之氣血衰少,筋膜失於濡養,則筋軟失用而肌萎無力矣。正因為肝與肢體的動關係密切,因此《素問•六節茂象論》稱肝為“罷極之本”而《素問•上古真論》也謂之“肝氣衰,筋不能動”,因之認為肝不主筋是重症肌無力的重要病機。同時,肝主疏泄,具有主升、主的生理特點,直接調節氣機的升降出入,對脾胃之升清降濁也起著協調平衡作用,如果肝之疏泄功能異常,則可使脾之升清功能受到影響,從而出現胞瞼下垂等現象。因而重視柔肝潤筋。方中白芍柔肝緩急,蟬衣熄風,葛根升津潤燥,絲瓜絡疏肝通絡。

 

7.溫腎培中湯(閻卓如)

【藥物組成】百合31g,生地15g,麥冬12g,石斛10g,牛膝12g,黑附子18g,炒知母10g,山萸10g,炒白朮10g,黨參25g,粳米31g。

【用藥方法】每日1劑,水煎2次,各取150ml混合後2次溫服。

【適用病證】重症肌無力。

【病案舉例】蘭某,男,42歲。患“重症肌無力”行“胸腺瘤”手術後5月。現兩眼下垂,視物偶有斜視,語言滯澀且僅能說短語,吞咽不利,每日僅能吃稀飯250g左右,偶有作嗆,伴有呼吸困難,四肢無力,不能持重抬舉。臂抬起隨之垂下,握力尚可,自己不能上樓,便溏、尿頻。苔白、舌淡粉紅。脈沉弦緩。予溫腎培中湯連服半年,黑附子由18g逐漸增至30g,症狀明顯改善。後又以原方加金匱腎氣丸方、陳皮、黃柏製成蜜丸,每丸重10g,日服二三次,每次1丸,用粳米煎水送服。繼服半年後複查體徵,一切正常,行走穩健有力,兩臂抬舉自如,能持八磅之重物。

【驗方來源】米一鶚。首批國家級名老中醫效驗秘方精選.北京:今日中國出版社,1999,208

【臨證闡釋】“重症肌無力”屬神經肌肉間傳遞功能障礙所致。其病因尚無專門論述,治療正在實踐中摸索,中醫認為“命門”是生命的根本,對於人的生命關係十分重要,若命門火衰不能溫煦臟器,則影響臟器的功能而發病。“脾主肌肉”,脾虛則肉失其溫煦無力;“肺主治節”,肺氣虛則影響呼吸,排痰不利可引起窒息;肝主筋為罷極之本,肝不得溫煦則疲倦元力,亦有“久病無不損其命門”之說。因此,本方取填補命門真陰真陽的培本之法,以平調陰陽。避免有所偏衰之弊,因純補津液,必耗傷陽氣;純補陽氣,必耗傷津液,故採取平調之法。在療程上“眼肌型”需用l~2個月,“全身型”往往經年方能收效。方中百合配生地,益心肺之陰;麥冬,石斛滋陰以養肝;石斛配牛膝為健足之劑;山萸平補肝腎;黨參、白朮健脾益氣;黑附子補命門真陽;炒知母苦寒,以濟附子之大熱;粳米益胃生津而保胃氣。共奏補腎之真陰真陽,補屮益氣健脾之功。

 

8.強肌健力飲(鄧鐵濤)

【藥物組成】黃芪30g,五爪龍15g,黨參15g,白朮15g,當歸10g,升麻10g,柴胡6g,陳皮10g,甘草5g。

【用藥方法】

複視斜視者,可加首烏以養肝血,或加枸杞子、山茱萸同補肝腎。

抬頸無力或腰脊酸軟者,加枸杞子、狗脊以補腎壯骨、腰酸。

夜尿多者,加杜仲、桑蛸固腎縮泉。

畏寒肢冷者,加巴戟天、淫羊藿以溫壯腎陽。

吞咽困難者,以枳殼易陳皮,加桔梗一升一降,以調氣機。

口乾、舌苔花剝者,加石斛以養胃陰。

苔白厚或白濁者,加雲苓、薏苡仁以化濕。

咳嗽多痰者,加紫菀、百部、橘絡以化痰。

夜寐多夢,心煩失眠者,加熟棗仁、夜交藤養心寧神。

【用藥方法】每日1劑,水煎2次,早、晚分服。

【適用病證】重症肌無力。其主證為脾胃虛損,證見眼瞼下垂,四肢倦怠乏力,吞咽困難,納差便溏,少氣懶言,舌胖嫩,齒印,苔薄白或濁厚,脈虛大或弱。

【病案舉例】胡某,女,23歲,未婚,護士。周身軟弱無力,極易疲勞,不能梳頭穿衣,下蹲無力站起吞咽困難,上眼瞼下垂,複視9個月,關節疼痛4年。舌紅少苔,脈尺沉寸弱。診斷為:①全身型重症肌無力,②類風濕性關節炎(緩解期)。辨證為氣陰兩虛,脾腎不足。給予強肌健力飲,選加紫河車、石斛、生地、杞子、首烏、雲苓、山萸肉等二三味隨症加減。每日1劑,服藥20天後,能自己梳頭,下蹲能立起。服藥4個月後生活完全自理,囑其繼續服中藥鞏固療效。

【驗方來源】米一鶚。首批國家級名老中醫效驗秘方精選.北京:今日中國出版社,1999,210

【臨證闡釋】鄧師擬本方治療重症肌無力旨在抓住脾胃虛損這個主要矛盾,顧及五臟兼證,以一方統冶,隨症加減。並強調,因虛損難復,故本病纏綿難癒,容易反覆,亦易再發,治療不要隨便更弦換轍,即使臨床治癒後,還需堅持服中藥2年左右,方能根治。這對臨床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方中重用黃芪,甘溫大補脾氣,以作君藥;五爪龍粵人稱之為“南芪”,與黃芪南北呼應,功能補脾益肺,生氣而不助火。與黨參、白朮,同助黃芪,加強補氣之功;據“血為氣經”之理,用當歸以養氣血生,與上3藥共助黃芪為臣,脾虛氣陷,故用陳皮以反佐,達理氣消滯之日的,與升柴共為佐藥;甘草和中,調和諸藥,任使藥之職。本方源於李東垣之補中益氣湯,但又異於原方,東垣用藥偏輕,意在升發脾陽,以達補益中氣,健運脾胃;老師之強肌健力飲中參、芪、朮之用量較大,針對脾胃虛損而設,雖只增五爪龍1味。其益氣強肌之力倍增。


站長補充:

  • 本文摘自《神經系統疾病驗方妙用》--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請踴躍購買!

  • 久病成良醫,請購買患友寫的《重症肌無力中醫實踐錄》--李廣文--人民衛生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