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絡導引養生功

中醫世界首頁

作者:賀普仁

每一位國醫大師都有自己的養生訣竅,作為一名針灸專家,賀老的養生訣竅與經絡有關,那就是他自創的“經絡導引養生功”。這是一套祛病健身的功法,是賀老根據氣功原理,在經絡循行的基礎上自創的,功效非常卓著。1976年,賀老在赴非洲執行援外醫療任務時患上高血壓和心肌梗死,但由於堅持練習經絡導引養生功,至今身強體健,精力充沛。

賀老的經絡導引養生功把小周天和大周天結分起來,能起到通經活絡、通暢氣血、引氣歸元的作用,使元精、元氣、元神充沛,達到有病祛病、無病健身延年的目的。賀老認為,這套功法最適合無暇鍛煉的人和活動不便的患者。因為它不受場地、時間的限制,只需坐姿即可,時間1~5分鐘,可根據個人情況而定。

經絡導引養生功共分為六步。

第一步:練功前的準備,採取端坐式,項挺直,目向前平視,閉口、舌抵上顎,全身放鬆,思想安靜、灑脫,自然呼吸,氣要均勻。

第二步:以意領氣,先由會陰(在肛門與外生殖器之間)開始往上,沿任脈的關元、神闕、膻中、天突、廉泉到頭頂;沿督脈由頭頂下行至風府、大椎、至陽、命門至尾閭骨(即尾骨),歸會陰,再上入小腹。

第三步:由小腹向左行至氣沖、髀關,沿足陽明經直下到內庭(足背第二、三趾間縫紋端),走足心湧泉,再從足三陰(大腿的內側)由下向上行經陰廉(氣沖穴直下二寸,大腿根部)到氣沖穴,右側循行路線與左側運行方向相同。

第四步:由氣沖穴到任脈的曲骨穴經關元、氣海、神闕、中脘、膻中到天突。

第五步:由天突向左經腧府、中府到肩井、巨骨、肩髃穴,沿手陽明向下到陽池,再分別下行至大、食、中、無名、小指之後,從手三陰由下向上到極泉(在腋窩頂點,腋動脈搏動處),經中府、腧府,到天突穴,再向右行與左側運行路線相同。

第六步:由天突向上到廉泉穴,因舌抵上顎,使任督相通,經氣到頭頂,再向下到風府,沿督脈直下至尾閭,回歸會陰,再上行至丹田到終止。

 

五穴按摩養生功

經絡保健是中醫傳統的養生方法之一,這裡我們再為大家介紹一種五穴按摩養生功,配合賀老的經絡導引養生功,保健效果會更好。具體方法如下:

1.氣海穴按摩法

氣海穴,即道家所稱的丹田部分,為全身的重心,位於臍下一寸半。按摩此穴,可促使腸胃蠕動,使氣血順暢,強化肝臟及消化道功能。

方法:先以右掌心緊貼於氣海穴的位置,按照順時針方向分小圈、中圈、大圈按摩100~200次。再用左掌心,以逆時針方向,如前法按摩100~200次,按摩至有熱感,即有效果。

2.命門及腎腧按摩法

命門穴位於第二腰椎下方。腎腧穴位於第二腰椎下旁開1.5寸凹陷中。經常按摩命門及腎腧二穴,對心、肝、肺、脾、胃、腎和生殖功能,以及循環系統與血壓等均有極大益處。

方法:將兩掌心相對搓至發熱,貼著後背第二腰椎下及兩旁1.5寸部位,用力上下摩擦。每做50下,再將兩手心搓熱繼續摩擦。做4次,共計200下,則周身發熱,並有微汗。

 

3.足三里穴按摩法

足三里穴位於左右兩側外膝眼直下三寸約四橫指處,經常按摩此穴能增強體力、緩解疲勞、健脾健胃,預防多種疾病。

方法:分別以左右大拇指對兩膝足三里穴各按摩100~200次。

4.湧泉穴按摩法

湧泉穴位於腳掌底中央稍前三分之一處,按摩此穴,對大腦皮質神經是一種良好的刺激,能夠通過神經反射,使人感到輕鬆舒適,防治神經衰弱與失眠。

方法:端做,先將右腳架在左腿上,以右手握著腳趾,再用左手掌摩擦右腳心湧泉穴,不計數,以腳心發熱為止。再將左腳架在右腿上,以左手掌摩擦右腳心湧泉穴,也是以腳心發熱為止。


站長補充:

  • 本文摘自《大國醫》--簡體版--王耀堂、焦亮編著--新世界出版社。

  • 循行路線可以簡化為:會陰→下丹田→任脈→都督→下丹田→足三陽經→足三陰經→下丹田→任脈→天突→手三陽經→手三陰經→天突→任脈→督脈→會陰→下丹田→.......重複。

  • 循行經過幾個大穴時,可以稍微停留一下,以滋潤營養附近的部位,就好像火車停靠大站一樣,把重要補給品卸下來。例如:會陰、關元、神闕、中脘、膻中、天突、印堂、百會、風府、大椎、命門、足三里、湧泉、三陰交、 肩井、曲池、勞宮、內關....。

  • 任督二脈是上下隔開的。舌底上顎可以接通上面的缺口,收縮肛門可以接通下面的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