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中益氣丸

中醫世界首頁

作者:佟彤

 

無名低熱時該用的補藥

最早出處:金代《脾胃論》

使用歷史:980年

主要成分:黃芪、甘草、白朮、人參、當歸、升麻、柴胡、橘皮

整體藥性:

功能主治:補中益氣,升陽舉陷。用於脾胃虛弱,中氣下陷所致的體倦乏力,食少腹脹,便溏久瀉,肛門下墜

典型癥象:面黃肌瘦,手無縛雞之力


補中益氣丸是由“補中益氣湯”衍生過來的丸劑,後者是金元時期的名醫、中醫脾胃論創始人-----李東垣的代表方子。李東垣之所以特別重視脾胃,乃至創立“脾胃論”,因為他當時身處金元戰亂時期。我們看過的很多史書或武俠片,都是記錄那個時代的動蕩,百姓生活不安穩,顛沛流離,大多數人饑飽無常、居無定所,每個人都感到危機重重,這種背景之下,脾胃病就成了當時發病率最高的一種疾病。

中醫講,“火生土”,屬於火的心,是屬於土的脾胃的母親、“母親”生病了,一定會殃及“孩子”。動蕩的年代中,人們的情緒肯定不穩定,就是中醫裡的“心”出了問題,因為中醫的“心”和情緒有關。一個人心情好的時候,食欲、消化都會好,當一個人萬念俱灰、哀莫大於心死的時候,他肯定是茶飯不思的。

 

“文弱書生”常備的藥物

生活只要一動蕩,身體中最先受影響的就是脾胃。脾胃就是西醫講的消化系統,它對情緒的反應比身體裡的任何器官都敏感,因此,醫學上甚至有“腹腦”的概念,這個理論提示著,人體的胃腸可以敏感到和大腦相比的程度!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解剖學和細胞生物學教授邁克爾•格肖恩在他的論著《第二大腦》中提出:每個人都有第二個大腦,負責“消化”食物、信息、外界刺激、聲音和顏色,這個腹腦就是位於胃腸壁的神經叢。

在一次手術中,中國的一位腦外科醫生王錫寧發現,人體的腦組織外觀上的皺褶,竟然與腸組織外觀的皺褶驚人地相似....凡此種種都證實了消化系統,也就是中醫說的脾胃是最容易受情緒、心理影響的。

比如我們已經坐在餐桌前了,突然聽到一件悲傷的事情或緊張的消息,就算面前擺的是你最喜歡吃的菜,你也肯定胃口全無,這也是俗話說的“添堵”吧。試想一下,這只是一頓飯,如果好幾年的時閉,人始終處於這種緊張的、悲傷的、不安定的狀態中,他的脾胃肯定要受到嚴重的傷害了。李東垣就目睹了當時的不安定生後對時人脾胃之氣的影響,所以“補中益氣湯”也就應運而生。

由此可見,適合吃補中益氣丸的人,平時勞心勞神的比較多,長年的用腦影響了脾胃的功能,所以補中益氣丸應該也是“文弱書生”常備的藥物。

俗話說,“醫如其人”,意思是醫生看病開方的風格和醫生的個性很相像。古籍上記載,李東垣為人周全,自律性強。有人不相信他的操守,一次請客時特意讓妓女挑逗他,李哪受得了這個?把被妓女拽過的衣服扔掉之後憤然離席,恪守他的嚴謹氣質。

他的方子也很像他本人,都開得穩健、周全、縝密,作為長期調養服用往往是安全的,如果要通過補中益氣湯改善脾氣虛的體質,要服用一兩個月,因為脾氣的傷害虛損也是“冰凍三尺”之寒,是漫長的動蕩生活的惡果。

但是,如果僅僅按照補中益氣丸藥品說明書上的主治去使用,比如僅僅用這個藥治療胃下垂之類的因為消瘦導致的器官下垂,就損失了這個經典名方的珍貴價值。因為李東垣在《脾胃論》中,對這個方的注釋是,“氣高而喘,身熱而煩,其脈洪大而頭痛,或渴不止,其皮膚不任風寒而生寒熱”,如果能理解這一點,很多難治病都可以用這個老藥解決了。

 

不退的高熱被補藥治好了

“氣高而喘,身熱而煩,其脈洪大而頭痛,或渴不止,其皮膚不任風寒而生寒熱”,這就意味著,“補中益氣丸”還能治療發熱、心煩、口渴。大家會覺得,發熱、心煩哪是虛的症狀,分明是“上火”時才有的呀!

我舉個與此相關的病例:有個離休老幹部病了,發高燒,體溫達到40℃,十幾天不退,各種高級的消炎藥都吃了,犀角之類昂貴的中藥吃了,作用最大的清熱退燒藥也吃了,效果最好的時候也只退下去,第二天肯定又得燒回來。最後只能請各方中西醫會診,其中有個老中醫,他就觀察病人的舉動,發現病人很喜歡喝水,發熱喝水很正常呀,但是,他每次喝的水都是直接從暖壺裡倒出來,而且馬上就喝下去。老中醫一開始以為暖壺不保溫呢,用手一摸,水是開的、燙手的,病人居然要喝燙手的開水?就這一點,再結合之前各種清熱去火藥都不能退熱的教訓,老中醫判斷,他的高熱不是因為體內有熱,而是虛火所致,而且已經虛到了極點。他給這個病人開的藥把在場的人都嚇了一跳:附子、乾薑、肉桂。

這三味藥的熱性作用遠大於補中益氣丸,也是在病人元氣衰微到已經非常危險的時候才用的藥物,它們組成的方劑叫“四逆湯”。所謂“四逆”,是指病人的元氣已經弱到了不能運抵手腳末端,導致四肢末端發涼的狀態,中醫稱之為“四肢逆冷”。但就是這麼一個熱性極大的藥物,卻真的把一直不退的高熱退下去了。至此,會診的醫生才意識到,病人久用清熱藥物退熱,內裡其實是寒的,只是所有的醫生都只看到了他發熱這麼一個癥象,沒有仔細觀察。事實上,一個有內熱的人,肯定本能上是要喝冰水解渴的,不可能咽下還燙手的開水,這也是中醫“胃喜為補”的真實含義。

大家都知道“胃喜為補”的說法,很多人的解釋是“饞什麼就是體內缺什麼”,絕對不是這個意思。問個女孩子,她可能永遠想吃冰淇淋,難道她的身體永遠需要這種寒涼的東西?“胃喜為補”的真實含義是:身體會本能地選擇它內裡缺少的東西。關鍵是怎麼理解這個“本能”,這個人去喝開水就是一種本能,至於喜歡吃冰淇淋,那不是真正的饑餓的本能需求,僅僅是饞而已。喜歡喝開水這個細節已經暴露病人內寒嚴重的實質,有了這樣的實質,才敢用附子、乾薑、肉桂,也只有用了附子、乾薑、肉桂,才能驅散蓄積已久的大寒,至於病人的高熱,就是被這種大寒逼迫出來的虛熱。

之所以說到“四逆湯”,是因為補中益氣湯在李東垣手中的價值,也絕對不是常規的補脾胃之氣,它還可以治療類似上面那種發熱的病症。

我有一個朋友,做網絡的,很累、壓力很大,人也很瘦弱,基本上符合補中益氣丸主治的面黃肌瘦的特點。有一段時間她總是在下午發熱,兩三點鐘就開始了,體溫會在38℃上下,心裡也覺得很煩,想喝水。一開始,她以為是辦公樓的密閉環境引起的燥熱,但是還不敢站在窗邊,有點涼風就覺得發冷,本能上很怕風吹。很多女性都有這個現象,嚴重的可以幾年內都持續低熱,一開始還很緊張,擔心是血液病之類的疾病,但到醫院檢查了各種指標都沒發現問題,可是一到下午就開始發熱、頭痛,人也被燒得很疲憊 。

和上面那個高熱的離休幹部的情況類似,都是因為脾虛、氣虛導致了發熱。你去問這樣的人,如果哪天不忙,休息得好一點,體溫可能就低一點,越累越容易發熱,這更符合氣虛的特點,就是李東垣所說的“身熱而煩,其皮膚不任風寒而生寒熱”。結果,她就是吃了半年的補中益氣丸,無名的低熱真的就消失了。

為什麼想喝水?你細問的話他們想喝的一般也都是熱水,因為脾氣不能運化,不能把喝進去的水轉為身體所用,所以往往是一邊喝水,一邊還繼續渴,這就是脾氣虛導致的“津不化氣”,因為本質不是熱,所以他們是不會想喝涼水的。

為什麼發熱?也是因為脾氣虛,中氣不足以達到體表,郁在裡面出不去,所以就發熱。他們的發熱和感冒發熱不一樣,不是整天的,而是一陣陣的,有“煩勞則張”的特點。“張”就是浮越在外的意思,活動之後、疲勞之後氣更虛了,固不住了,熱就浮越在外了,發熱就加重。李東垣對此的解釋是:“脾胃之氣下流,使榖氣不得升浮,是生長之令不行,則無陽以護其榮衛,不任風寒,乃生寒熱,皆脾胃之氣不足所致也。”

為什麼頭痛?這種頭痛有個特點,一個是早上起來就痛,因為早上是陽氣剛升的時候,頭是“諸陽之會”呀,必須有陽氣的供養才能耳聰目明、頭腦清新,這種氣虛的人,,本身就虛的陽氣在早上能供給頭腦的就更少,所以往往是早上起來就開始頭痛,特別是起得猛、起得快的人,會痛、會暈,等活動一會兒就減輕了,因為陽氣逐漸強大了,頭痛就會好一點。但是到了下午,活動多了,又耗氣了,陽氣供養再次不足,頭痛的問題又出現了。

所以,李東垣創立補中益氣湯的時候,是指望它能“甘溫除熱”的,就是通過補藥來退無名的低熱,這一點是李東垣,也是這個方子最有價值的一點。

所謂“甘溫”藥一般是指補藥。“去火”藥一般都是性質苦寒的,如黃連、黃芩、龍膽草,它們能去的熱、能清的火一定是實火,這種實熱引起的發熱一般是我們常說的急性炎症,比如上呼吸道炎症,一邊發熱一邊想喝冷水降火。如果把這種苦寒藥無論是開給前面那個離休幹部,還是開給網站的女白領,他們的發熱問題都解決不了,甚至會越來越嚴重,因為苦寒的藥會更加折傷本來就虛弱的脾氣,他們適合用的就是補中益氣丸這樣性質甘溫的補藥。

這種查不出原因的低熱之所以在很多人身上遷延多年,即便他們知道是功能問題,也找了中醫調理,但也很難治癒,就是因為不是所有的中醫都能體會到補中益氣湯中深一層的原理,也就更不敢在發熱的時候開補藥。所以,辨別一個中醫的水平,可以靠兩張方子,一個是能不能用補中益氣丸治療發熱,一個是能不能用“五苓散”治療口渴,如果可以,就說明這個醫生基本掌握了古典名方的真諦。

 

命中欠“土”的人會罹患重病

很多“面黃肌瘦”、“手無縛雞之力”的人,即便飯量和正常人一樣,甚至比正常人吃得還多,但還是壯實不起來,或者索性是吃得多拉得也多,因為脾虛不能把吃進去的食物轉化為營養被身體吸收,所以食物只是穿腸過罷了。

脾胃被中醫認定是“後天之本”,這是僅次於和我們很難改變的“先天之本”的腎的位置。因為“脾氣一虛,百病叢生”,脾氣虛引起的問題絕對不侷限在消化系統,不僅僅是不長肉的問題,還可以殃及全身,由消化問題累及生命問題。這不是危言聳聽,否則中國人在造字時候,不會將“土”字用在形容命運不濟的“坎”字裡,而“土”就是中醫裡的“脾”。“坎”是六十四卦之一,從“坎”字的結構上就可以看出寓意:“坎”就是“欠土”,是土不足。因為土不足,地下的石頭就要顯出來,路就會變得不平,才多了被稱為“坎坷”的“絆腳石”,人走在這樣的路上,稍不留神就要摔跟頭。

中醫的“脾”和土相對應,所以中醫又稱“脾土”。身體上的坎坷,其實最大的可能就是脾胃氣虛,“後天之本”不足,“絆腳石”因此就要露出來絆腳了,很多原本可以避免的疾病就會發生。

比如,一場流感傳來,同居一室的人,有的人患病,有的人無恙。再比如,幾個人得了同樣的癌症,治療方法也大同小異,但有的人復發,有的人就不復發。有的人復發得早,有的人復發得晚,為什麼?我們很容易想到的就是自身抵抗力的問題,這個抵抗力就是中醫的脾氣。

中醫的心、肝、脾、肺、腎五臟,分別是有“職稱”的,心是“君主之官”,就是全身的統領,而脾,則是“諫議之官”,專門監視異己、外敵,並向統領匯報的,相當於“紀檢委”、“審計署”。之所以有的人被流感傳上了,有的人癌症復發了,就是因為他們的“審計署”失職了,也就是牌氣虛了、欠土了,不能識別異己和外敵,所以就遇到了小到流感,大到癌症的“坎坷”。

韓國明星裴勇俊在2009年的時候,:為了拍一本攝影集,親自掌鏡、捉刀,走遍韓國,終於推出了一本用他的背影做封面的旅游指南。等攝影集出版,他在發布會上公開露面時,所有人都嚇了一跳。身高一米八的他體重只有130斤,居然暴瘦了20斤!

很快就傳出了他病倒的消息。先是因為敗血病昏倒在韓國,又因為低血壓、低血糖,連在日本的訪問也因病中止。回韓國恢復一個半月後,再次爽約某音樂會,原因是體弱的裴勇俊正是“甲型流感”的侵襲對象,他的主洽醫生囑其深居簡出。

裴勇俊算是韓國娛樂圈的奇跡了,成名後一帆風順,唯獨這次遇到了“坎”,這個“坎”就和他的暴瘦有關。因為脾主肌肉,肌肉的突然消瘦就是對脾氣的打擊,脾氣會因為異常的消瘦而虛弱。我們聽到過很多吃了減肥藥之後先暴瘦,後暴亡的例子,年紀輕輕因為吃減肥藥得了血液病或者癌症,大家都把責任推給了減肥藥,其實,就算藥物是假的、偽劣的,但癌症不會在吃藥的兩個月裡突然出現呀,為什麼會這樣?就是因為始終潛伏在體內,被“審計署”監管的癌細胞,終於等到了脾氣虛、“審計署”失職的時候,於是馬上伺機作亂。癌症也好,感染沒有控制好的敗血症也好,正好趁虛形成,如果這個時候脾氣還發有及時補上,人就真有可能邁不過這個“坎”了。,此時,補中益氣湯就有了用武之地,把脾氣補足相當於我們常說的“從自己做起”。

脾氣虛的人有兩個特點,一種是從來胃口就不好,飯量也很小,稍微吃多點胃就難受,這是因為氣虛,消化功能弱。一種是胃口很好,很能吃,但就是不長肉,這種人的苦惱不亞於減肥減不下的胖子,他們是因為吸收功能弱,不能把食物轉化為己用。後面這種情況的治療比前面的還困難,是一個漫長的改變體質的過程,要養成每天服用補中益氣丸的習慣,可能肉沒長上去,但你會發現抵抗力上去了,至少沒以前那麼容易生病了。

 

體弱的孩子吃“兒童版”補中益氣丸

孩子的體形很有特點,特別是嬰幼兒,一般都是肚子大,因為肚子那個位置是脾經巡行的地方,脾是主肌肉的,孩子的肚子之所以大,因為脾氣還不強健,被脾所主的肌肉無力,不能約束腹腔中的內臟,所以肚子就是膨出的。

如果孩子的肚子出奇地大,周身卻很瘦,這時候可能就有“疳積”了。“疳積”是中醫的名詞,“疳”有兩個意思,一個是多食甘,也就是吃了過於甜膩、不好消化的東西另一個意思是得了“疳積”之後,孩子變得很乾、很瘦。總而言之都是消化不良導致營養不良,和脾氣有直接關係。

生活水平低的時候,人們常常饑飽不均,對小兒餵哺不足,那時侯的脾胃內虧而生的“疳積”,多由營養不良而引起。但現在,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再出現的“疳積”不是因為缺營養,餵養不足,而是因為缺乏營養知識,餵養失衡,但由它帶來的“疳積”並不比以前的輕。

有“疳積”的孩子,肚子會更顯得大,和周身的消瘦狀態形成反差,這就更說明是脾氣虛。除了肚子大,孩子的面色也是發黃的,沒有光澤,因為脾的病色是黃的,面黃肌瘦是脾氣虛的最典型症狀。

有個“兒童版”的補中益氣丸,就是《啟脾丸》,在治療小兒疳積上功不可沒。我有個同事,他的女兒不到三歲,總是感冒,吃得也少。大便總是稀的,很少正常的時候,哪天突然胃口好了他們也不敢多餵,一多吃就有食積,大便馬上變得很臭。那孩子就是明顯的面黃肌瘦,頭髮也稀疏發黃,好像營養不良似的。我建議她吃啟脾丸,結果吃了一個月後,孩子真從小黃臉變成小紅臉了,吃得也多了,這個變化他們小區的人發現了,都過來問為什麼,知道是吃了啟脾丸之後全都去給孩子買,啟脾丸成了小區的主打藥了。

過去有句話是“有病沒病至寶錠”,意思是孩子可以用《至寶錠》來日常保健。其實至寶錠遠沒有啟脾丸安全,而且適合服用至寶錠的時候,往往是小問題已經有了燎原之勢。至寶錠裡除了有健脾的藥,還有朱砂、琥珀、冰片之類清熱安神的藥,最適合治療的是乳食停滯、感染風寒引起的發熱流涕、咳嗽痰多、噁心嘔吐、大便乾燥,其中的那幾味藥不是和平時期能常吃的。

但是啟脾丸就沒這個問題,因為它重在補脾,對孩子來講,之所以愛感冒、總生病是因為他們肺氣虛,但肺氣虛的根還在於脾氣虛,所謂“培土生金”是中醫的治法之一,說的就是通過補脾氣而使肺氣強健。

京兒童醫院經常收治頻繁感冒的孩子,他們被稱為“復感兒”,就是一年之中患三四次氣管炎、肺炎的孩子,這種孩子必須通過補脾氣來強肺氣,減少感染的發生,啟脾丸最合適了。這個藥除了健脾,還有消食的作用,孩子在餵養的過程中,食積是很難避免的,要及時清除,否則就要化熱,食積化熱是孩子生病的主要原因。所以說,啟脾丸是孩子的第一道,也是最常規的防線,起的是保養作用,到了該用至寶錠的時候,就到了疾病階段,所以那句話應該換成“有病沒病啟脾丸”。

這個“兒童版”的補中益氣丸,始見於宋代的《增補內經拾遺方論》,有著漫長的使用歷史。是在最常用的補氣藥《四君子湯》的基礎上,加了幾味既是藥物又是食物的藥:山藥、山楂、蓮子肉、陳皮,所以這個藥孩子們一般都喜歡吃,因為味道酸甜,不像其他的大丸藥,而且消食健脾是日常的事,要經常服用,所以說,這個啟脾丸是可以當零食吃的保健藥。

 

服用方法

藥店裡能買的補中益氣丸,現在主要是水丸,一般一次服用6克。如果是為了改善體質作保養用,可以每天早上起來空腹吃一次,晚上臨睡時再吃一次,如果需要用它退低熱,可以中午再增加一次。

有的人胃不好,吃硬東西不好消化,可以用開水沖泡水丸,等溶化後當湯藥喝,可以減輕胃腸負擔。如果舌苔很乾淨,可以在服用的時候加一點蜂蜜,增加滋補效果。

 

作用類似的中成藥

《四君子丸》

這個藥主治的症狀和補中益氣丸最接近,都是通過補中氣來解決問題,但具體到氣虛引起的症狀,四君子丸主要改善的是有氣無力的虛弱,而補中益氣丸因為含有很多的甘溫之品,所以還能祛除氣虛引起的低燒。

般情況下,氣虛發熱的還是少數,如果是,往往都是屢治無效的疑難病。相比來說,四君子丸和補中益氣丸用在常規氣虛t的機會更多,也可以互換,只要你是“手無縛雞之力”、“面黃肌瘦”的體質,容易腹瀉,容易消化不良,這個藥就可以長期吃,以此培補後天之本。

 

《香砂六君子丸》

這個藥在四君子丸的基礎上增加木香和砂仁,適應脾胃氣虛表現在消化系統上的問題,比如腹瀉,吃了東西之後胃裡堵悶脹滿。和補中益氣丸相比,這個藥治療的氣虛病人往往間雜了消化不良,所以不是一種單純的補氣藥,它的目標還是通過補氣助消化,把因為氣虛導致的飲食積滯推出去,是氣虛人專用的消食藥。如果脾氣不虛,僅僅因為貪吃而“吃飽了撐著”了,可以直接吃《香砂枳朮丸》或《加味保和丸》,專門消食導滯。

 

《參苓白朮丸》

很多脾氣虛的人總問我,,怎麼才能胖起來,他們往往是消化功能很差,吃得不舒服就要瀉肚,而且常年地大便不成形,且大便的質地很糟,中醫形容是“完穀不化”,就是吃什麼拉什麼,整吃整拉。這種人想胖起來,想消化好,必須補足脾氣,參苓白朮丸就是首選。這個藥裡,除了人參和白朮之外,都是可以補脾的食物,如山藥、薏苡仁、蓮子、扁豆,所以是一個非常溫和的補脾藥,很多原來有慢性腸炎,甚至慢性腎炎的人堅持每天吃這個藥,養成習慣,結果真的把自己吃胖了,也吃壯了,慢性病也好了,因為脾氣補上了。

 

《補肺丸》

這個藥雖然叫補肺丸,但其中包括了黨參、黃芪這兩種補脾藥,所以也是通過補脾而補肺,其中還有入肺經的桑白皮、紫菀、五味子,一般用在肺的問題比較明顯的時候,如氣短、咳嗽,而且咳嗽的聲音很低弱,屬於慢性的,痰少且咽乾舌燥。

肺氣虛的人除了比其他人更容易疲勞以外,說話時還有個特點,一種是說多了會咳嗽,一種是最後一個字咬不清楚,造成這兩個現象的原因都是因為氣虛、功能弱,支撐不到最後,沒有氣力支撐著他把最後的字說清楚了。

我見過一個病人,是慢性肝病,面色很黃,是那種沒有光澤的萎黃,西醫說是黃疸造成的,但是就算他的黃疽指標下來時,面色還是黃,為什麼?因為他的黃是脾的顏色,是脾氣虛的標誌,只要脾虛不改變,黃疸都消除了也還是黃。

他有個症狀,話說多了就要咳嗽,而且咳嗽的聲音都不大,很短促,很多醫生當慢性咽炎、氣管炎治過,都無效,後來他發現,只要吃上有黃芪的方子,咳嗽就好點,這就是典型的氣虛咳嗽。說話是很耗氣的,氣虛的人說話之後氣會更虛,氣虛不能維持正常氣息流通,就出現咳嗽了,所以這個病人一直吃的是以“補中益氣湯”為基礎的方子,其中的黃芪用到了100克。

 

《玉屏風散》

如果你在具備了面黃肌瘦、手無縛雞之力症狀的同時,還有個特別愛感冒的毛病,可以用一個比補中益氣湯更有針對性的的方子,叫玉屏風散。它是從補中益氣丸精化而來的,就三味補脾的藥:黃芪、白朮、防風。

補中益氣丸針對的是脾胃之氣,也就是消化系統加免疫系統,而玉屏風散針對的是脾肺之氣,也就是呼吸系統加免疫系統。如果在體弱的同時消化不好,適合吃補中益氣丸,如果是體弱的同時總在呼吸系統上出問題,總是感冒,還特別愛出汗,就適合吃《玉屏風散》了,雖然最後的落點有差異,但都是以補脾作為根基的。

 

《人參健脾丸》

孩子脾氣虛可以用啟脾丸長期保養,成人的脾氣虛可以長年用人參健脾丸保養,它的成分中,除了人參、白朮、當歸之外,基本上都是消食導滯的可以上餐桌的食物,比如山藥丶蓮子、白扁豆、豆蔻、陳皮、青皮、六神曲、穀芽、山楂、芡實丶薏苡仁,所以是種很溫和的補脾藥,那些很容易出現消化不良,同時長年食欲很差、體弱倦怠的人,適合長期服用,借此改變脾氣虛的體質。


站長補充:

回到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