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對付感冒?

中醫世界首頁

作者:羅大倫

 

銀翹解毒丸的應用

吳鞠通在《溫病條辨》這部書裡為我們留下了很多方子,這些方子現在在臨床中應用頻率較高,其中知名度最高的,應該就是這個銀翹散了,現在我們進行了改進,在藥店裡賣的叫銀翹解毒丸,或者稍微加減,添上了羚羊角,叫羚翹解毒丸。

我今天和各位聊聊這個藥,實際上,我們聊的話題的實質是:如何對付感冒?

您可甭小瞧了感冒,不管是通常我們所患的傷風感冒,還是大規模流行的流行性感冒,都是讓人比較頭疼的問題。有很多人一感冒發燒就到醫院輸液,現在抗生素的級別越來越高,費用也越來越貴,很多人幾天輸液下來小一千元人民幣就花進去了,可病卻沒怎麼見好,這樣的患者實在是太多了。

有的人說感冒挺一挺就過去了,但是,您要知道,感冒會引起腎炎、心肌炎等若干嚴重的疾病,很多人患這些病就是因為感冒後硬挺著不去治療,現在腎炎、腎衰的患病人群越來越多,有很多都是年輕人,不能不說遺憾啊!

每次流感來臨,一個城市裡到處都可以聽到咳嗽的聲音,一講話大家都是帶著重重的鼻音。我估計每次大規模的流感來襲時,一個大型城市裡的患病人群都會超過百萬。其實這病是可以預防的,但這事兒似乎沒有人在意,結果每次我都眼看著街上感冒的人越來越多,最終身邊的人全部感染。

那麼,怎麼辦呢?我們自己有什麼辦法嗎?如何處理感冒這個小病呢?中醫對此有什麼好的建議嗎?

其實,中醫是最擅長治療感冒的了,只不過大家還不太善於使用它而已。

在中醫裡,感冒屬於外感病,對於這種病的治療,由於中醫理論派別的關係,正確的治療方法被耽誤了很久,此事說來話長,我慢慢地和各位聊吧。

在漢朝的時候,我們的醫聖張仲景因為家裡很多人患外感病死去,因此他發誓要搞清楚這種病。他收集了當時很多的醫書,結合自己的經驗,寫出了《傷寒論》。在這本書裡,張仲景把人體的防衛系統分成了六個層次,他論述的是當寒邪來襲的時候,這六個防衛系統會出現的問題,並談了應該如何解決。我客觀地評價這個事情,張仲景分出的這六個防衛層次是非常恰當的,現在我們說,這是一種系統論的劃分方法。而且,張仲景開出的方子也非常精闢,應該說,這些方子只要用得對症了,其效果經常讓開出方子的醫生自己都瞠目結舌,這是實話,搞中醫的人都有感受。

因為來襲的是寒邪,因此張仲景在治病的開始,選擇了用辛溫發散的藥物(麻黃、桂枝等)來治療,也就是說,讓大家出出汗,把寒邪從體表給發散出去。

如果寒邪在體表這第一道防線沒有被發散出去,沒關係,後面還有五道防線呢。

這種方法一直使用,到了清代的時候(其實清代之前就開始了),人們發現辛溫發散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有的人一用麻黃等藥病情就重了,於是就出現了溫病學派。溫病學派認為襲擊人體的不光是寒邪,還有溫邪,這個溫邪有自己的特點,應該用辛涼解表的方法來治療(吳鞠通就是這派的),不要用麻黃,要用連翹、金銀花等涼藥來治療,最終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從此,中醫歷史上的寒溫之爭就開始了,傷寒學派說溫病學派是胡說八道,溫病學派說死套傷寒學派的方法那是害人,總之爭鬥十分激烈,規模蔚為壯觀,各位翻開醫書,可以看到很多有關當時論戰的記載。

現在各位看中醫的教材上,在感冒的部分,還是分為外感風寒、外感風熱等部分,這都是寒溫學派分裂的結果。

可是按照這個寒、溫的分法,治療感冒靈嗎?效果好嗎?實事求是地講吧,療效一般,有的患者好,有的患者不好。如果效果都好,那麼控制流感的任務早就放在中醫的身上了,就是因為忽好忽不好,所以上面的領導也感到很狐疑:中醫治療感冒到底行嗎?

我自己就有切身體會,剛學中醫那會兒,甭說別人了,就是自己患了感冒,也要仔細地分析,這是傷寒還是溫病?用哪一派的方子?那個時候我自己拿自己做試驗,熬藥喝,經常搞錯,但也慢慢積累了經驗。

等到學中醫學得深入了,才豁然開朗,這些人都爭什麼啊,分什麼傷寒、溫病,其實就是一回事兒嘛!

您該問了,什麼?傷寒和溫病是一回事兒?

是的,其實都是外感病裡的各種狀態,是不同的階段,被人為地給分開了,所以用哪個學派的治療方法療效都不是百分之百。

我來給各位分析一下吧,現在我們對微生物也了解了,我們可以給病毒分一下類,哪一類病毒是風寒感冒的病毒,哪一類病毒是風熱感冒的病毒。中醫的外邪還有風、暑、濕、燥邪,您把感冒病毒給分一下,和這些邪氣對一下號吧!

這個任務會讓人發狂的,因為實在是沒有辦法對號。我們現在知道主要導致流感的病毒為正黏液病毒,分為甲、乙、丙三種類型,我們感染以甲型為主,有多種變異。那麼,到底和寒、溫等外邪如何對應呢?答案是:根本就沒有辦法對應。

所以,我們不能說外界的病毒和細菌是有風、寒、暑、濕、燥、火等性質的,因為一個流感病毒,就可以讓你這次感冒冷得發抖,下次感冒熱得發狂。

那麼,中醫說的外界的風、寒、暑、濕、燥、火六個邪氣又是指什麼呢?

原來,這六個邪氣並不是真的邪氣,而是指外界天氣、周圍濕度等等生存的條件,如果這些條件發生了異常變化,出現了這六種特徵,就是六個邪氣了,其實它們都只是大自然的變化,之所以把它叫邪氣,是因為它們能夠引起人體相應的不正常的變化。古代中醫把這些身體不正常的變化給分成了六大類,如此而已。

人體在正常的狀態下,對這些外界微生物是有抵抗作用的,比如家人感冒了,您卻什麼事兒沒有,這就是例子。而一旦外界的變化引起了您身體的相應變化,比如外面冰天雪地你卻只穿了件單衣出門,結果感冒了,不是那個分類到“寒”的感冒病毒侵襲了你,而是氣候的“寒”打亂了你身體的正常狀態,出現了相應的反應,結果感冒病毒來了。

古代中醫不知道感冒病毒是什麼,所以乾脆明智地用天氣異常給歸類了,現在我們知道了,應該把這話說明白了,否則還是瞎嚷嚷計麼“寒邪”,這寒邪在哪兒放著呢?您倒是拿出來看看啊?沒有。

所以,患感冒的過程都有一個模式,外邪(現在叫感冒病毒)侵襲了人體,引起了人體的反抗。

這個模式,由於外界環境的條件,或者我們自身體內狀態(陰虛、陽虛、痰、瘀等)的不同,會在進展的節奏上有所變化。

至於全球範圍的流感大爆發,則是感冒病毒在某種外界條件下產生變異,出現了一個人體感覺特陌生的變種,結果就爆發了,這有更深層次的氣候原因,和當地的小氣候關係就不大了。但感冒病毒侵襲人體的模式還是一樣的。

 

現在,該講感冒的解決辦法了。

感冒首先是對身體造成了一定的抑制狀態,我們最明顯的表現是體表發冷,有的時候還流清鼻涕、打噴嚏,傷寒學派說這是外邪襲擊了體表,溫病學說語焉不詳。

這個階段有的時候長點兒,可能持續幾天(甚至會發高燒,中醫說有裡熱了),有的時候則特別短,甚至幾個小時或半天就過去了,因為它太短了,所以溫病學家沒有給予足夠的關注,認為此病上來就表現為熱證呢。

各位,這個感到體表發冷的階段太重要了,這個時候病邪還沒有深入,身體的抵抗機能還有能力一下把它清除出去,因此一定要抓住這個時機啊!

怎麼辦呢?方法其實很簡單,任何能夠刺激身體機能的食物飲料都可以,有的時候,甚至一杯熱水都可以。通常,中醫治療的方法,是用我們做菜用的大蔥的白色根部,切一下,加幾片生薑(也是做菜用的),在水裡稍微熬一下,注意,一開鍋就好,不要久熬,因為要的就是它那種刺激的成分,用吳鞠通的話說是:“香氣大出,即取服,勿過煎,肺藥取輕清,過煮則味厚入中焦矣”(他在熬銀翹散時說的)。

我還經常讓人用蘇葉,也叫紫蘇葉,藥店有賣乾的,各位可以在辦公室裡準備一小包,等到別人感冒了或你的身上突然發冷時,立刻用開水泡一把,六七分鐘後,就可以喝了。

古代的時候是用麻黃、桂枝等藥來解決這個問題的,現在不大用了。但是如果真是冷得渾身發抖,一點汗都沒有,那還是要用《傷寒論》中的麻黃湯的,等到身上熱了,不再發冷,就可以了,最好是微微出點汗,不要出大汗,更不要馬上就去風口那兒站著。

這個階段,中醫叫外寒階段。

如果您在這個階段沒有注意,那麼,病邪繼續深入,很快,就會到裡熱階段。

什麼叫裡熱階段呢?就是外邪深入,體內的抵抗力量開始和外邪展開激烈的鬥爭,你身體的很多地方都成了戰場,此時的表現是:一派熱證,咽紅、咽痛、發燒、身體骨節酸痛、咳嗽等。這個階段張仲景在《傷寒論》裡也有論述,比如白虎湯證等,但由於那個時代可以使用的藥物不多,所以論述得比較簡單。後世到了清朝,可用的藥物多了,溫病學家在此增加了很多內容,很好,但增加多了他們就覺得這是自己發明的了,不是張仲景論述過的,於是就另立山頭,創立了溫病理論,實際上就是張仲景論述的裡熱的這個階段,只是溫病學家又在此處根據不同的坐標體系,增加了衛、氣、營、血幾個層次而已。

這個階段怎麼辦呢?扁桃體開始發炎,開始咳嗽,這些症狀都讓人無比的難受啊!

此時可採用溫病學家們的清裡熱的方法。

一個簡單的藥物組合是:雙黃連口服液(各個藥店都有賣的),就是雙花(金銀花的別稱)、黃芩、連翹,簡稱雙黃連。

但是,這個還不夠豐富,另一個比較好的組合是,我們吳鞠通開發研製的:銀翹解毒丸。

好嘛,這才繞到主題上,銀翹散的方子我在講吳鞠通的故事時已經給大家分析了,它可以清熱解表、散結消腫等,但是這個方子現在有一定的問題,就是它在製成藥丸的時候加入了蜂蜜,而蜂蜜是可以減緩藥性的,因此它的作用沒有原來的藥末好,而且藥量也小了點。其實我倒是建議各位,如果您方便,可以自己去藥店買來草藥,自已熬一下,基本的方子也就是銀翹散的方子:雙花15克、連翹15克、防風6克、荊芥3克丶竹葉6克、白僵蠶10克(搗)、公英10克丶射干6克、蘇葉6克(蘇葉要熬好藥閉火時後下,泡十分鐘就可以)。

如果咳嗽、痰黃可以加上浙貝母。

這個方子裡面的白僵蠶是後加的,對治療咽喉疼痛效果非常好。

是熱證,為什麼要加上解表的蘇葉呢?這是我的經驗。感冒基本上沒有純粹的熱證,在裡熱的同時,一定有各種程度的外寒,一定要配合解表,否則效果不好,如果真的全部都是裡熱證了,那個病一定是極其也嚴重了。

在發高燒時,可以在方子的裡面放入生石膏30克,如果身體不壯實,同時加入黨參10克。

總之,在感冒的問題上(不包括其他傳染病),我認為傷寒和溫病是一回事兒,結合起來應用,在感冒的治療上就方便得多了。


站長補充:

  • 本文摘自《中醫祖傳的那點兒東西》(1)--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有興趣者,可以購買回來細細品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