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狀疱疹的治療

中醫世界首頁

作者:劉有緣

帶狀疱疹係由疱疹病毒引起的疱疹樣皮膚病。中醫稱“纏腰火丹”,“蛇串瘡”。發病前患者常有怕冷、低熱、乏力、納差等全身症狀,局部皮膚有灼熱和刺痛感,繼之出現紅斑,上面密集成群的針頭至綠豆大丘疹,很快變成水泡。皮疹沿著一定的外圍神經分布,呈帶狀排列,常為一側,偶爾呈對稱。以胸部肋間神經分布區,腹部和面部三叉神經分布區為多,少數患者在皮疹消退後有後遺症神經痛。筆者治療此病,常用下面幾種內服外敷、針刺方法治療,效果非常顯著。

 

清熱解毒劑

【方藥組成】

金銀花30克、連翹30克、蒲公英30克、板藍根30克、紫花地丁15克、生地15克、丹皮10克、白茅根30克、赤芍10克、滑石12克、赤茯苓15克、全瓜蔞30克、甘草5克。

水煎服。一日一劑,二次分服。

【臨證加減】

(1)顏色鮮紅者加紫草15克,加大丹皮、赤芍、生地用量。

(2)面部有疹者加野菊花10克。

(3)胸部有疹者加柴胡10克,龍膽草10克。

(4)有水泡者加生薏苡仁30克、澤瀉15克、車前子15克。

(【臨證加減】係筆者依據臨證時表現,常使用的加減法,僅供參考。)

【病案舉例】胡XX,男,45歲,於1976年11月1日初診。

主症:帶狀疱疹五天之久,疼痛較甚,口苦,大便乾。舌苔白黃而膩,脈象沉弦。

證屬:濕熱內蘊。

治則:清熱、解毒、利濕,兼通大便。

處丸:金銀花30克、連翹30克、蒲公英30克、板藍根30克、紫花地丁15克、生地15克、丹皮9克、白茅根30克、赤芍9克、滑石12克、赤茯苓15克、瓜蔞30克、甘草3克。

3劑,水煎服,一日二次。

二診:疼痛減輕,大便乾已癒。舌苔由黃膩轉薄白。此濕去熱減,邪去大半。依上法減量繼服。

處方:金銀花24克、連翹24克、蒲公英30克、板藍根24克、紫花地丁15克、槴子9克、丹皮9克、竹葉9克、生地15克、赤芍9克、桔梗6克、甘草6克。7劑,水煎服。

三診:上方服七劑,疼痛已減,並且局部已有癢感。此乃病趨痊癒之症。但近日納食不佳,苔轉黃厚,恐食積內傷,餘邪復燃,故治療仍以大劑量清熱丶利濕兼和胃、消積以善其後。

處方:金銀花30克、連翹30克、蒲公英30克、板藍根30克、紫花地丁15克、山梔9克、丹皮9克、薏苡仁12克、茯苓12克、白芷3克、神曲12克、穀芽麥芽各12克、雞內金9克、陳皮9克、甘草3克。3劑,水煎服。

【來源】《臨證醫案醫方》一書。

【按】本方為河南省著名老中醫孫一民主任醫師治療帶狀疱疹醫案中一個良方。十幾年來,筆者運用孫老的良方加減,治癒帶狀疱疹患者數十例,認為此方清熱、解毒、止痛作用迅速,療效顯著。筆者在治療帶狀疱疹時,不僅內服清熱解毒藥,同時還採用放血、針刺、外敷藥幾種方法結合治療,療效更快,往往幾次就能治癒。

 

龍膽瀉肝湯加減

【方藥組成】

柴胡6克、龍膽草9克、板藍根30克、生甘草3克、荊芥6克、白芍9克、赤芍9克、車前子9克、炒牛蒡子9克、青黛3克。

水煎服,每日一劑。

【病案舉例】朱XX,女,56歲,1980年2月6日初診。

三天前感覺形寒微熱,繼見從腹中線右側起有帶狀紅暈,伴有刺癢劇痛,昨日起有乾性疱疹出現,痛且加劇難忍,以致影響食欲與睡眠。口乾,便秘,尿黃赤,舌質紅,苔厚膩。用龍膽瀉肝湯加味,並配合外用藥(青黛9克,生石膏20克,寒水石20克,共研細末,加雞蛋清調和,搽患處,日數次)。

服藥三劑後,劇痛顯減,共計服藥六劑痛止,疹見桔蔞,紅暈消失。

【來源】《千家妙方》一書。本方為上海名醫孫冀真主任醫師治帶狀疱疹經驗良方。

【按】採用龍膽瀉肝湯加減治療帶狀疱疹,各家醫書和醫學雜誌上屢見報導。這說明龍膽瀉肝湯加減已成為臨床治療帶狀疱疹的特效方藥。

筆者在臨床上善用下面的龍膽瀉肝湯加減。

【方藥組成】

金銀花30克、蒲公英30克、連翹15克、龍膽草10克、柴胡10克、梔子12克、丹皮15克、赤芍20克、元胡20克、黃芩15克、當歸10克、生地20克、板藍根30克、全瓜蔞40克。

水煎服。

【臨證加減】

(1)疱疹出現大水泡者加生薏苡仁30克、車前子75克,澤瀉20克。

(2)顏色鮮紅者加紫草15克。

(3)面部有疹者加野菊花10克。

(4)疼痛甚者加制乳香6克、制沒藥6克。

上方內服,若能再配合下面介紹的外敷藥,治療效果更佳。

【病案舉例】孫XX,男,71歲,2004年10月23日初診。

患有帶狀疱疹7天以後來診。初起皮膚發紅,繼而出現皮疹,疼痛難忍,影響食欲和睡眠,曾在幾家醫院治療,都確診為帶狀疱疹。服中西藥物,外搽雄黃膏,疼痛仍不止,並有加劇之勢。

檢查:疱疹從前胸延到後背部,疹色鮮紅,大面積成群簇集大小水疱,疱液清亮,部分混濁,帶有血色,疼痛劇烈,灼熱難忍,兼見顏面發紅,心胸煩悶,小便黃赤,大便稍乾,舌質邊紅,蒼黃膩,脈弦而數。

證屬:肝膽濕熱,毒邪壅滯肌膚。

治則:清肝瀉火,涼血解毒。

方用龍膽瀉肝湯加減:金銀花20克、連翹20克、蒲公英30克、紫花地丁15克、龍膽草10克、柴胡10克、梔子15克、丹皮20克、赤芍20克、醋元胡20克、黃芩20克、車前子30克、澤瀉20克、生地30克、生甘草10克、紫草15克、生薏苡仁30克、瓜蔞40克。

3劑,水煎服,一日一劑。服藥期間忌食辛辣魚腥之類食物。

同時針刺龍眼穴放血,局部外敷藥膏。

二診:自訴服完上藥三劑,疼痛已明顯減輕,飲食、睡眠都有好轉,查看大面積疱疹巳見乾枯,部分已脫痂,沒有起新疹。舌質偏紅,苔稍黃膩,脈弦滑。效不更方,繼服上方三劑,病痊癒。

 

清熱解毒飲

【方藥組成】

生石膏30克、紫花地丁30克、連翹15克、金銀花30克、金銀花藤30克、赤小豆30克、丹皮10克、黃連6克、大青葉15克、黃柏10克、知母10克、制乳香5克、制沒藥5克、脆蠶砂10克、蟬蛻5克、山槴子10克、滑石12克、大黃6克。

【臨證加減】

(1)如潰爛流水者,加白蘚皮30克。

(2)癢甚者,加蒼耳子6克,地膚子30克。

(3)疹紅赤較甚者,加桃仁10克,茜草10克。

(4)脈不洪大者,去生石膏。

【來源】本方選自《肘後積餘集》。是天津名醫王季儒主任醫師治療帶狀疱疹專用方,是王老積累50餘年臨床經驗而總結的秘方。

王老在治療帶狀疱疹內服上方藥,同時還配合王老自製的外用良方。處方:煆石膏30克、輕粉30克、海蛤粉30克、青黛10克、冰片2克。

共研細末,涼水調搽患處,乾後再塗。或用香油調塗亦可,或將水疱用針穿破,用藥粉乾搽亦可。此藥塗後有立刻覺清涼止痛之效。

【病案舉例】

崔XX,男,67歲。左腰肋部起有疱疹已有六七天,疼痛異常,經用各種抗菌素未能緩解。西醫診斷為帶狀疱疹。

用上方清熱解毒飲三劑,外搽石膏輕粉散,疼痛之勢大減,水泡已呈蔞縮。原方去生石膏、大黃,連服7劑而癒。

 

瓜蔞青芍湯

【方藥組成】

瓜蔞100克、赤芍15克、青皮10克、連翹15克、蒲公英15克。水煎服。

【來源】《中醫臨證五十年心得錄》一書。本方為已故山西名老中醫李翰卿治療帶狀疱疹經驗良方。

主治帶狀疱疹,症見疱疹密集成片,灼熱疼痛,皮膚紅赤,對脈弦或弦滑者有特效,若能外用配合雄黃、白礬各等份,研細,入冰片少許,茶水調塗,或用新鮮馬齒莧搗爛外搽,1日數次,效果更佳。

瓜蔞用量以30~100克為宜,量小則無明顯效果。

【按】大劑量用瓜蔞治療帶狀疱疹,古方中就有運用。如明代孫一奎《醫旨緒餘》一書中。就有用大栝蔞1~2兩、甘草2錢、紅花5分治蛇丹瘡的記載。

今人何紹奇主任醫師發表在《中國中醫藥報》“紹奇談醫”中,就用孫一奎的古方為基礎方,酌加大青葉、板藍根丶僵蠶、桑寄生、金銀花,清熱解毒。加赤芍、白芍、元胡、丹參、七厘散(吞),活血止痛。多年以來,經治數十例患者,多能在幾劑藥內止痛,疱疹亦隨之消失。病延日久,則要從久痛入絡考慮,酌加桃仁、當歸、全蟲、蜈蚣。

【病案舉例1】

黃X,男,87歲。

因患帶狀疱疹住院五天,疼痛一直未止,入夜更甚,通宵無眠,用過多種止痛藥、抗病毒藥無效。患者曾多次向家人表示不願活下去了。其女打電話詢問有什麼辦法,我即口授一方。處方:瓜蔞30克、赤芍10克、白芍10克、元胡10克、僵蠶10克、紅花6克、板藍根20克、桑寄生20克、浙貝母10克、川貝母10克 。

服一劑即痛減,服至第二劑痛即全止。

【病案舉例2】朱X,女,70歲,患帶狀疱疹近兩月。曾用過多種抗病毒藥、鎮痛藥(可待因),痛仍不止,或暫止1~2天,又復疼痛,不堪其苦。疱疹在後腰位,隱伏不現,舌紅,脈弦數。何老用瓜蔞丶紅花、丹參、薏苡仁、川貝母、浙貝母、桔梗、僵蠶、赤芍、白芍、甘草,配吞服七厘散,一周而癒。

另據《山東中醫雜誌》1993年第6期報導,治療帶狀疱疹用瓜蔞100克,紅花10克,水煎2次,共取汁300~500毫升,分2~3次服。每日一劑,服藥4~5劑,共治54例,結果全部治癒。個別患者初服藥大便溏泄,繼服則轉正常。一般服藥2劑,疼痛得到緩解。隨訪無一例後遺神經痛。

中醫認為帶狀疱疹是由肝經火毒引起。瓜蔞能疏肝鬱、潤肝燥、平肝逆、緩肝急,功有獨擅(《臨證本草》語)。

西醫認為帶狀疱疹是由病毒引起。瓜蔞能直接入肺經,宣發肺氣、消癰腫疱毒,使病毒更能透發於外(《臨證本草》語)。

大劑量瓜蔞,配以對症中藥,治療帶狀疱疹療效卓著。瓜蔞青芍湯是一副治療帶狀疱疹(早期)難得的經驗良方。


針灸治療帶狀疱疹

1.龍眼穴

取穴:龍眼穴位於手小指尺側,彎曲手指時,穴由小指尖向手掌方向數第二紋頭盡處。

治法:取患側位,每日一次,用三棱針放血3~5滴。

【按】龍眼穴是針灸大師王樂亭治療帶狀疱疹特效經驗穴。此穴放血,可達到清熱、利濕、活血、化淤、止痛功效。

中國中醫研究院北京廣安門醫院高立山主任醫師,在治療帶狀疱疹時必用穴。臨床體驗到此穴有較好止痛作用,有些患者疼痛難忍,坐臥不安,雖然所患不是帶狀疱疹,用此穴也有止痛作用。

 

2.蛇眼穴

取穴:蛇眼穴位於大骨空穴兩旁,即大拇指指背中關節兩骨突處。

治法:常規消毒後,用細三棱針刺入該穴約3分深,使針尖沿骨縫刺入關節腔內,略行撚轉,立即出針。然後擠壓,便有黃色黏液冒出,每穴2滴。第一次針患側,第二次針對側,每日一次。

該穴是經驗取穴,對治療帶狀疱疹有良好解毒、鎮痛作用。

 

3.龍頭、龍體、龍尾穴

取穴:

龍頭穴:帶狀疱疹位於人體前部端點叫龍頭。

龍尾穴:位於人體後部端點叫龍尾穴。

龍體穴:龍頭、龍尾的中間處叫龍體中部穴。

治法:在龍頭穴前或龍尾穴後約2cm處,以三棱針快速點刺,再給予拔罐放血。然後在龍中處尋找正常皮膚按上法施治。若龍中處無正常皮膚,可在龍體中部的上、下約2cm處實施上法。點刺深度約0.5分。有大水泡者,三棱針消毒後,將其點破,液體流出後,用乾棉球拭淨,外塗龍膽紫,再敷以消毒紗布。帶狀疱疹痂脫,癒合後留有後遺痛者,用火針散刺或用毫針圍刺痛處。

【按】龍頭、龍體、龍尾三穴是北京名醫,被譽為“針灸泰斗”的賀普仁主任醫師治療帶狀疱疹的經驗效穴。也是賀氏三通法之一,具有良好鎮痛作用。

帶狀疱疹給患者帶來最大痛苦是局部疼痛,疼痛發生皆因經脈閉塞不通所致。於龍頭、龍中、龍尾三段均勻取穴,有斬頭、斷尾、去中之意。

三棱針挑刺於病部,可以直接迫病血外出,清除毒邪,疏泄淤滯,調理氣血,疏通經脈,達到痛去病除之目的。

帶狀疱疹一病西醫無特效療法。以三棱針點刺龍頭、龍中、龍尾法治療本病。選穴少,易操作,止痛作用明顯,並能阻止病情發展。

【來源】《針灸三通法操作圖解》一書。

 

4.蜘蛛穴

取穴:奇穴。患者正坐,醫者站在其背後,取細線一根測量出患者頭圍大小,將剩餘的線除去。然後用測量的線由前向後經頸部繞1圈,再將兩線端對齊,沿胸椎正中線向背後下稍拉緊,合攏線端所達之處,即是本穴。

治療方法:應用灸療法。在蜘蛛穴處施艾柱灸,1壯即可。

應用本法治療帶狀疱疹,一般一壯即可。灸後數小時內疼痛大減,1~2天後紅腫、刺痛消失,3天後脫痂痊癒。

【病案舉例】

何XX,男,21歲。

右側背部發生數片疱疹,紅腫、灼熱、刺痛難忍已5天,服藥數副未效。

檢查:患者右背部下側有密集、大小不等水疱團,呈帶狀分布,沿頸項部方向蔓延,有少量膿性分泌物。應用本法治療,3日後疱疹結痂,4~5日後脫痂痊癒。

【來源】《中國針灸獨穴療法》一書。

【按】蜘蛛穴是何學平氏師輩所秘傳,因該穴治療帶狀疱疹效果明顯而得名,帶狀疱疹在祖國醫學屬“蛇丹瘡”、“蜘蛛瘡”等範疇,故名“蜘蛛穴”。

據臨床驗證,不論帶狀疱疹患在何處,只需在蜘蛛穴上灸1壯即可,一般灸後數小時疼痛大減,l~2日後紅腫、刺痛消失,3天後脫痂痊癒。

灸時應注意:將圓錐形艾炷置於穴位點燃,然後患者感覺有輕度灼痛為度拿下,不可時間過長,以免灼傷皮膚。

 

5.棉灸法

治療方法:患者將患部充分暴露,取薄薄一層醫用脫脂棉,按病區大小,覆蓋在患者疱疹上,待一切就緒,令患者閉目,醫者用火柴點燃棉片一端灸之。此時棉片一過性燃完(此句看不懂意思),患者一般感覺有輕微燒灼感痛,無須任何處理。多數患者第二天疱疹顏色變暗而縮小或消失,疼痛減輕,不需用灸燒而癒。

如不癒,可按原方法再灸燒1次,每日灸1次,最多灸4次而癒。

注意:棉片越薄越好,不要人為地將原棉壓成薄片,薄片中均勻有洞眼和空隙,以免燒灸影響療效。

如面積過大,可分數次灸完。不能用打火機或其他物品點燃棉花片,以免燒灼傷皮膚,造成患者恐懼感。灸前應做好患者的解釋工作,一般無痛感,僅有灼熱感。

棉灸方法簡單實用,療效頗佳,一般患者1~3次即癒。

【病案舉例】

張XX,男,28歲,1986年5月14日初診。

主訴:右胸肋群集性小水疱,劇痛3日。

現病史:患者於1周前突感到右側胸部約第5肋間隙處痛,陣發,微咳,胸部拍片無陽性發現,疑為神經痛。服止痛片後痛可緩解,但不久又發作,睡眠不安。3日前局部開始發生大片紅斑小疱逐漸蔓延至右側背部,疼痛加重,服止痛片不解,遂來診。

檢查:當時症見患者右胸肋約第5肋間隙為主,發生群集性黃豆大小水疱,疱液清亮或混濁,基底處乃周圍潮紅,皮疹呈帶狀分布,右側背部亦可見到,左側胸背未見有皮疹。

西醫診斷:帶狀疱疹。

中醫辨證:蛇盤瘡。證屬濕熱蘊結、經絡阻遏。

治則:瀉熱除濕,通絡止痛。

處方:棉花灸法,灸後予2%甲紫溶液外搽1次,以防感染。

結果:第一次灸治後,局部潮紅明顯減退,水疱見枯萎,疼痛明顯減輕。第二日再予棉花灸1次,疼痛基本止住,未見有新發疹,小疱逐漸乾涸,局部已不紅。隔一日後,再予第三次灸治,局部已不痛,水疱部分已結痂。

以後未再行灸治,約在7日後局部乾燥結痂而癒。1992年隨訪,患者述自癒後一直未再復發。

【來源】《疑難頑怪病論治》一書。


外敷療法治療帶狀疱疹

※※※大黃五倍子膏

【方藥組成】

生大黃2份、黃柏2份、五倍子1份、芒硝1份。

共研細末,加凡士林調成30%的軟膏備用。

【用法】常規皮膚消毒,將藥膏平攤於紗布或麻紙上約0.2cm厚,貼敷患處,隔日換藥一次。

本方是西安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喬成林醫師經驗方。

本藥膏治療帶狀疱疹,不但療效滿意,療程短,且無後遺神經痛,是一種理想而簡便治療方法。喬氏用此方治療帶狀疱疹150例,全部治癒,最多用藥4次。

【來源】《實用皮膚病性病驗方精選》。

筆者治療帶狀疱疹時,首選外敷藥膏,經驗證,療效令人淚意。病情嚴重者一般配服上面提到的內服中藥,療效更捷。

 

三黃二香散

【方藥組成】

生大黃30克、黃柏30克、黃連30克、制乳香15克、制沒藥15克。

上藥共研細末,用細茶葉泡濃汁適量調成糊狀,外敷患處,乾則易之。

功效:清熱、瀉火、解毒、消腫生肌、活血止痛。

【病案舉例】

徐X,女,21歲,學生,1979年7月21日初診。

五天前右腰部突然出現成批集簇水泡,漸次增多,刺痛甚劇。寢食不安,經校醫診為帶狀疱疹。用抗生素治療無效,經人介紹來診。

右腰(腰椎1~2節段處)、右腹部及背後可見大片成簇密集水疱,皮膚灼紅疼痛,不敢碰觸,舌絳,苔淨,脈細。

用三黃二香散60克外用試敷患處,即日痛止眠安,2天後結痂,4天水泡全消而癒。

本方是吳鞠通《溫病條辨》方。用治帶狀疱疹,一般1~2日結痂,疼痛消失,4~6日痊癒。

【來源】《新中醫》1987年第2期。

 

四黃五香散

【方藥組成】

生大黃2份、生黃柏2份、黃芩2份、黃連2份、制乳香1份、制沒藥1份、五倍子1份。

上藥共研細末,備用。

用時用細茶濃調成糊狀,外敷患處,乾則易之。4~5次後,1芝麻油調敷。

【按】本方與三黃二香散大同小異,是清熱解毒的藥物,五倍子外用有解毒消腫,去濕斂瘡作用,諸藥合用,治療帶狀疱疹療效更佳、更迅速。

【來源】《陝西中醫)1991年第11期。

 

複方雄黃酊

【方藥組成】

雄黃50克、冰片2克。

以75%酒精100毫升浸泡。

【用法】用棉簽沾藥液外塗患處,每日3~5次。

【病案舉例】

王X,女,36歲,工人。

前天右脇肋部覺有灼熱、刺痛感。昨日出現成片紅斑,並有密集成群之丘疹,水疱呈帶狀分布,如火燎。皮膚科診為帶狀疱疹。

予複方雄黃酊外塗,次日即覺疼痛減輕,3日後腫消痛除,逐漸結痂而癒。

【按】此為民間治療蛇串瘡的驗方。吳氏在原方內加入冰片製成酊劑塗搽,治療10餘例帶狀疱疹,效果更為顯著。

【來源】《中醫內病外治》一書。

 

蜈蚣雄黃粉

蜈蚣6條(研成細末)、雄黃20克。

用70%乙醇100毫升,5%利多卡因20毫升配製藥液,外塗患處。

本方因有利多卡因,止痛效果立竿見影。

【來源】《疑難頑怪病論治》一書。


偏方、單方

1.馬齒莧治帶狀疱疹

將新鮮馬齒莧洗淨後,用刀切碎,放入蒜臼內搗爛成糊狀,外搽患處。日換2次,一般用此法2天即可痊癒,無不良反應。

此方為民間流傳治帶狀疱疹的偏方,藥物隨手就得,藥簡效宏。

 

2.蚯蚓液治帶狀疱疹

挖取韭菜地蚯蚓適量,在冷水中浸泡,讓蚯蚓游動2小時,使蚯蚓排出腹內泥土,洗淨後放入清潔碗內,加入白糖適量,數小時後,蚯蚓全部溶化。

取蚯蚓液塗抹患處,每日5~6次。

 

3.桑螵蛸治帶狀疱疹

取桑螵蛸(不拘多少,蛹未出更好),放小火燒焦,研成細末,加香油適量調勻,用羽毛沾藥糊塗患處,每日3~4次,一般搽藥1~2天即癒。

 

4.菟絲子治帶狀疱疹

取菟絲子100克,文火焙黃,研成細末,加香油(菜子油、胡麻油、豆油均可)適量,調至稀糊狀,外搽患處,每天早晚各搽一攻,一殷用藥1~3天即可痊癒。

 

5.王不留行治帶狀疱疹

取王不留行適量,放入鐵鍋內炒爆,炒至爆出白花,取出研成細粉,用雞蛋調糊狀,外敷患處,厚約0.5厘米,蓋上紗布固定。每日換藥2次。一般用藥3~7天即癒。

 

6.青蛙液治帶狀疱疹

取青蛙3~5隻,用清水洗淨後放入廣口瓶中,將白糖100克,食鹽30克放入瓶中攪拌勻,放24小時後備用。

患處充分暴露,以消毒棉球將藥液均勻塗於患處。每日3~6次,5日為一個療程。

 

7.李德勝蛇藥治帶狀疱疹

取南通製藥廠生產的李德勝蛇藥6~8片碾碎,用水調成糊狀,塗於患處,每日2次,至結痂為止。本方消腫、止痛、解毒,治療帶狀疱疹有較好療效。


站長補充:

  • 本文摘自《疼痛妙方絕技精粹》--山西科學技術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