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談“盤腿”

中醫世界首頁

作者:李謹伯

講到現在,我們了解了修道的幾個要點。《洗髓經》裡的方法,對於健身養神,對於治病防病都有一定效果,但是要長壽,那就達不到了。怎樣才能長壽,並且開發人的潛能?那我們必須了解盤腿靜坐的道理。修道、修佛為什麼要盤坐,盤坐有什麼好處?特別是雙盤有什麼好處?為什麼道家的道士和佛家的和尚,他們都要打坐練功呢?他們為什麼要盤腿?這種盤腿的姿式多達十二種。

盤腿,它的首要目的,就是防止漏精。精氣想要不外泄,必須盤腿。盤腿一定得功夫?不一定,好多出家人老了一身病,因為姿勢不正確照樣出毛病。那麼盤腿的關鍵在哪兒呢?不在腿,在腰,在頸。坐勢不正確,坐得久了,屁股尖會疼,腿當然也疼。為什麼?痛是不通,對吧?通則不痛,痛則不通。盤腿痛,首先是哪兒不通呢?是腰和頸不通。這時候應該怎麼坐呢?南懷瑾老先生提倡屁股底下墊高坐,屁股墊高自然腰直。以前的古人還用一種方法叫“晃海”,就是這樣,上身轉圈。平時盤坐腿痛,就要練這個什什麼叫“晃海”?海呢,就是海底,具體說就是肛門的前口,就是陰竅。以它為中心,跟畫冰淇淋蛋捲似的(繞圓圈)。手要這樣往後,手往後一背,就能打開中丹田竅接人氣。

初步練盤腿坐,我們要練這個“晃海”。人的會陰竅是海底輪,要練這個晃海畫圈。要越慢越好,越柔和越好,不要用力,要慢,要圓。先晃海熱熱身,然後盤坐的時候有個竅門,這個竅門就是我們坐的時候,把上半身的重心往前放,而不是端著個架子往後。我們多數人打坐是這樣坐的,就是垂直90度,那麼重心在哪兒呢?重心在屁股尖上,坐久了屁股尖當然疼。佛家道家真會打坐的,他們是先伸直了腰,往前伏一下,完了以後上半身起來,下半身不動。然後重心落在中間,而不是後邊。這樣一來,並不是90度,而是往前的,這才叫“蓮花座”。上半身的重量主要靠兩股承擔,而不是屁股尖。

盤腿的目的,第一是防漏,防止漏精氣,第二是溫暖腳心。我們心臟的血液流通,每15分鐘一個循環,靠心臟的泵壓來完成。腳心是動脈和靜脈交匯的地方,網狀的,腳離心臟又最遠,所以喝烈性酒喝多了,腳心就血脈不通。所以白酒少喝,有好處,一喝多腳就發涼了,而且年紀一大腳心就老是涼的、麻的、木的,因為血液循環不好。因此老年人天天要散步,千萬別老蹲在家裡不走,慢慢就不能走路了。

醫生跟我說過,像我這個年齡一天要走三個小時(作者2008年演講時是88歲)。我在蘇州住的時候,一天出去走三公里,回來走三公里,在湖邊練功一小時。散步跟盤坐一樣,溫暖腳心,保持腿腳的氣血,是一個非常好的運動。但是散步腰要直,身體要挺直,不能彎腰走路。老年人天天要散步,因為人老先老腿,年歲大了,骨質鈣化,越來越走不動了,一走就腿疼,尤其上台階,上不動了。所以我們老年人一定要練走路,走路的時候要配合呼吸。

這是老年人,修道的人一定要盤坐。盤有十二種姿勢,不是只有一種,就好像站樁,站樁有三十六種姿勢。盤腿有十二種,這種叫散盤,也叫銅盤。這種叫單盤,也叫銀盤。先以右腳壓左股上,後以左腳壓右股上,這樣的雙盤法,叫降魔坐。先以左腳壓右股上,後以右腳壓左股上,叫吉祥坐,所有的佛都這麼盤坐,這是最高等的。那麼盤坐法還有很多,比如這種坐法叫騎鶴坐,農村老太太都是這這麼坐的。

雲岡石窟裡面的壁畫裡也有許多盤腿的方法。也有跪著的,跪著的是腳跟壓著屁股尖,日本人習慣於這種盤法。日本武士習慣拿著個小馬紮似的工具,把腿這麼放,坐在上面,這是日本的習慣。年輕一點的人,最好坐一個椅子的前半部分,坐直了別坐滿。為什麼呢?坐滿會影響下肢,氣就不通。這樣半坐氣才容易通,不過這有缺點,就是容易滑下來,年輕人可以這麼坐,年老的不可以了。

此外,我還要講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就是腳平吸、接地氣的問題。我們習慣於坐椅子上腳丫子不著地,或者蹺著二郎腿只有一個腳著地。修道的人他這兩個腳心,要像吸盤一樣吸住地。為什麼?因為我們身體裡的病氣都是從腳心排出的,其次是腋窩。我們的病氣是從腳心排出的,所以我們坐的時候雙腳要著地。不管這椅子是高是低,一定要腳吸住地,叫做”腳平吸”,因為腳平吸才幫助我們把病氣排出去。不知大家聽懂這意思沒有?武術家練功,有一種叫摩擦步。他走路的時候,好像這個腳沒離開地在摩擦似的。修道的人,走路的時候,坐的時候,都要腳好像張開似的,實際上腳丫子怎麼能張開呢,只是意念上微微張開一點兒,就好像吸盤要吸住地,不要用力,這樣的話你的病氣就可以往下排。

今天我們講正身,講調整姿勢。在修道裡面有“正身四綱”,即四個要點,其一就是”腳平吸”,其二是肱要圓,其後意誠,三是腰要直,其四是頭要正。


站長補充:

  • 本篇文章出自《呼吸之間•李謹伯談靜坐與修道》--深圳報業集團出版社。建議大家買回來細細閱讀!

  • 本書根據2008年2月9日至13日李老師在山西講授內丹修道之學的錄音稿整理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