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問答(二)

中醫世界首頁

作者:李謹伯

學生:李老,您說《道藏》裡邊也收錄了佛家經典《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將《心經》看成是道家的經典,這個讓我很困惑,為什麼佛家的經典又成了道家的經呢?

李老:一般人非常樂意劃圈子,你的我的,你們家的我們家的,所以很在意佛家的、道家的、基督徒的、穆斯林的等,這可以說是全人類的通病。劃圈子、分家產,這種習性與真理無關,與我們這些凡夫俗子的不安全感有關。因為心裡感覺不安全,所以才會在意外在的這些東西,給自己圍起來武裝起來,然後覺得自己似乎安全一點,好過一點。真正的大佛大道是相通的,也不會把經典當財產來劃分。這個道理其實也很簡單,現象上分佛家道家,但真理只有一個,為什麼經典就不能通用呢 ?

同時,《道藏》有意把《心經》列進去,那是有很深的用意的,道家的高人借用這麼一部家喻戶曉的佛家經典,非常好地說明了道家煉丹成仙得道的整個修行過程。這部佛家經典在道家那裡,其實也成了一個很完備的系統,特別好,能夠完整地說明道家金丹大道成就的理論、方法以及程序。我們想想,這部經,只有短短的260個字,卻把佛家的、遣家的真正核心和秘密說清楚了,還很完備,這是何等的偉大!道家為什麼要囿於門戶之見,不去借鑒這麼好的東西呢 ?

道家煉內丹,用《心經》來說明,真是非常好,而且融會貫通。但這一次沒法詳細展開來給大家講了,那可就太長了,我們時間也不夠。等以後吧,趁我還健在,陸續把這些經典整理出來,再報告給大家吧。

學生:李老,煉內丹為什麼要打坐?一定要打坐才能煉成內丹嗎 ?

李老:對,完全如此。打坐盤腿第一要防漏,“天機不可外泄”,防止精氣外漏,這就要盤腿。採藥、煉丹,無不要求盤腿打坐。如果你只是希望健康就可以了,那你端坐著練練氣功也沒問題,不一定要打坐盤腿,但你要求長壽,就要修煉丹道了,因為築基功夫不合格,沒有練成“馬陰藏相”,是無法修得長壽的。所以,“馬陰藏相”也叫“馬陰長壽”。

學生:李老,我是練過太極拳的,您說內家拳是從丹道來的,我不是很理解。

李老:內家拳,就是要你練出內勁,要不叫什麼內家?真正中華武術的根基是丹道,是需要盤腿打坐煉丹的。煉丹有成後就產生外動外相,外動是自發的,不是人為的。現在不是,現在是太極舞、太極操,這都不是內家拳的本來。真正的太極拳是通過煉丹自動出來的。也就是說,太極拳是煉內丹的外動、外架,是自發的,不是人為的。

真正會打太極拳的人,哪裡用得著真跟人對打,你打我的時候,我根本不用接觸你,“應手即撲”,真正高手不需用手打人,對方撲來,不等近身,已經被內氣彈出丈外,所以叫“應手即撲”,撲就是撲倒在地。你還沒接觸到我,我的氣就把你蹦出去了,所以“應手即撲”是彈出去,不是打出去,所以對方並不受傷,但是人照樣倒,這種氣就是所謂內力、內勁、內功。以前,我坐公共汽車,公共汽車上人很多,後面有人擠,有人就拿手推我的背,然後原地蹦一下,好像被電著了似的,他就發牢騷,說你怎麼打我啊?我說我的背怎麼打你啊?其實修道的人自然習武,他周身的氣運行周轉,一有外力接觸,氣就集中在那一點起作用,會彈人的。高手能用這個氣把人推倒,不用挨著。

所以,兩個內家高手較量,可能根本不需要交手就定了勝負。真正內家高手過招,是先看眼睛,我看你的眼睛,你看我的眼睛,然後各占一邊走步轉圈,如果其中一個眼睛一眨巴,氣一散,那麼就甭打了,輸贏已定,不用交手了,這個就叫“聽拳”。太極拳高手楊露蟬和八卦掌高手董海川較量,兩個人在一起,走了三天的圈,互相聽拳聽了三天,但雙方都渾然一體,了無破綻,最後兩個人只好作罷,根本沒交手,就算打了個平手。這個,拿現代人肌肉運動式的“技擊”去套,完全沒法理解。因為內家拳源於丹道,所以真要有真氣,就可以通過兩眼和外架表現出來,誰高誰低一看就知道。

太極拳的創始人張三豐在《太極十三勢》中說:“想推用意終何在,益壽延年不老春。”不老春,這就是標準的煉內丹的語言。

當年,河北省獻縣有一個人叫郭雲深,他帶出了一批徒弟,最小的徒弟就是王薌齋,創立了“意拳”。意拳其實也是源於山西的心意六合拳,還有形意拳,李洛能就是形意拳的高手。近現代中國內家拳裡最重要的,一個是形意拳,一個是八卦掌,一個是太極拳,它們都是內家拳,是通過內丹練出來的。內丹怎麼煉法?我明後天給大家介紹。真正練內家拳的人,應該先煉內丹。如何通過內丹達到太極拳法的原理和練法,我整理了一本教程,這本教程我還沒有想好要發表,先內部用著吧,看機緣。通過這本教程,大家能實際驗證煉內丹能自動出現內家功夫。

學生:李老,那內家拳的內力和我們肌肉的力有什麼區別啊 ?

李老:自然是有區別的。孔子有一個說法,叫“中和之氣”,這是在形容內力。什麼叫做“中和之氣”呢?“中”就是引而未發。“和”呢,就是“發而皆中謂之和”。就像一張弓,拉開來要射未射,這個時候才有力量。我引而未發,那對方肯定害怕,我箭一放出去就沒有力了,所以你看太極拳沒有走直線的,直著這麼一伸拳,肌肉做功了,內氣反而放不出去了。所以在修煉的人來講,內力和肌肉發力是不一樣的,因為肌肉發力只好走直線,出去就沒有了。“力發於脊”,肌肉的力自脊柱出,其實就是後腰這麼一擰,好像全身力量就集中於這一點,內力不是,是旋轉的,發之於氣海,一般人說內力自下丹田產生,其實是氣海,這裡也叫“力竅”,也叫“勁竅”,也叫“勢竅”。勢竅是什麼意思?我將飛未飛,將跑未跑,這個叫“勢”,勢一展開,就會飛會沖,這也是孔子說的“中和之氣”,引而未發的階段。“發而皆中”,就是只要出手就不會落空,真有內力,會運用內力,那肯定是意到氣到,不會落空,像那種搞呀搞,半天打不到點子上,那是肌肉的力,不是內力。兩個內家拳高手對陣,往往同時擊中對方,看著慢吞吞,聲音卻劈雲裂帛,很不簡單的。

學生:開夾脊竅我知道了,那夾脊對應身體前面的中丹田竅怎麼開啊 ?

李老:打開這個竅的方法,就叫舒心,也叫開心,要笑臉常開,心胸開闊,那麼有煩惱紋都會平的。如果愁眉苦臉,天天煩,煩惱紋就出來了。所以我們人要心懷坦蕩,總是開心,心裡很美,然後平時雙手抱球,形如弓弦,兩中指間好像有根弓弦,這樣開肩又開心。

學生:修道怕風,那怎麼防呢?

李老:天熱的時候,你可以什麼都不穿,光屁股練功都可以,但膝蓋一定要蓋一層布,因為膝蓋最怕受風,受風了也不容易好。修煉的時候咳嗽了,這時候最好有人在你的背後給你蓋一塊毛巾,蓋到你脖子的這個地方,事先蓋也可以,蓋住了玉枕,就可以防風了。

學生:李老,您說我們牙齒平時要輕叩,這主要起什麼作用啊 ?

李老:牙齒一叩,就能關住我們的腎氣不外漏。要證明我的腎氣足,我筋強氣足,一定是牙齒一咬就有聲音的。年輕人腎氣足,早晨醒了以後,一咬牙就出聲音了。修金丹大道的人,採藥的時候,牙一定咬得非常緊,要多緊有多緊,別害怕。我們平常去小便,千萬要咬緊牙小便,為什麼?因為這樣子防止腎氣隨著尿排走,這種咬牙也是固齒、健齒的。所以我們平時不練功,雖然不咬緊牙齒,但是要輕叩,起一個健腎的作用。到了修丹道的時候,剛開始咬牙以咬槽牙為主,因為你咬不住門牙,到了高級階段是自動咬門牙。

學生:那我們平時就要牙齒叩住,舌頭捲住,對吧?

李老:說得好,是這樣。叩齒健腎,也能起思想集中的作用,為什麼?因為牙一咬,人的輸出神經就受到抑制了,思維比較不容易散亂。捲舌幫著咬牙,更能做到專心一致,舌為心之苗,它能幫人做到專心一致,這樣做事情都比較專心。捲舌還能“搭鵲橋”,讓任督二脈相通,捲舌還幫助我們產生大量的口水,口水裡面有多種酶,道書上叫“長生酒”,也叫“金津玉液”,還叫“神水”。將來大家要是練到了“玉液還丹”,那這個口水是從腦間滴下來,透明的,是甜的,像葡萄糖一樣甜,這個對煉內丹有大用。現在這麼一捲舌,口水幫助了我們的消化,我們吸收能力就強了。這個口水也叫“黃婆”,它是“真意”,所以我們要“飲刀圭”,然後它才能把情帶到下面,和性相交,叫“龍虎交媾,陰陽交泰”,它是不可缺少的媒介,太重要了。

學生:我記得有句話,叫“鼻拉臍,降火氣”,是這樣嗎?

李老:說得非常對。因為我們普通人的頭往前伸,鼻子往外翹,常年軀幹和頭部不那麼協調。我們修道以後,收頜,鼻子微收,和肚臍垂直,像是拉了一條豎線,這就把脈道打通了,脈通則氣通,氣就降下來了,不是浮著不下來。一收頜,你看,耳朵就對著肩,鼻子就對著臍了。假定我們很生氣,要跟人吵架,跟我的妻子,或者我的丈夫吵架,跟我的孩子要生氣,怎麼辦呢?只要這麼一收頜,鼻拉臍,就好像鼻尖到肚臍有一根線,這麼輕輕一拉,肝火立即下降,讓你生不起氣來,這叫“鼻拉臍,降火氣”。

學生:李老,練內家拳站樁,腳的要求您說得根詳細,那麼腿的要求是什麼 ?

李老:腿的要求叫“屈中有伸”。站樁明明是蹲的,但你要想你是站著的。隨著功夫的加深,你的意想就起作用。站樁裡的騎馬蹲檔,一站一個時辰,不累嗎?那個訓練起初是大跨度的,但它不是傻練、死吃苦。內家站樁的竅門就是“屈中有伸”。你往下蹲,這是屈,但意念中是伸,是挺,日子長了,自然不一樣。我們現在太平盛世,不需要練這個,但你要懂,要真懂中國文化的精華都是些什麼。

修金丹大道也有站樁的,姿勢大約有三十六種,最難的兩種,一種叫“降龍伏虎式”,一種叫“童子拜觀音”。邱處機邱長春有一個徒弟,叫郝大通,他煉丹站在海邊練“童子拜觀音”,一隻腳落地閉著眼睛站,能站九個小時。煉丹站樁,能修成金丹大道,其副產品就是內家拳,有武功了,就這麼回事。不修丹道只練武功的人,也知道不能漏精,漏了也得從頭再來,這不就說明內家拳的源流了嗎?就是練外家的,比如拳擊,他們在比賽以前,優秀的運動員也不敢有性生活,怕影響發揮。很多生理學家覺得可笑沒道理,但運動員自己知道有沒有道理。我們站的時候是“屈中有伸”,或者“曲中有挺”,但現在你站,最好不要讓膝蓋超過腳尖,就是別蹲太低。太極拳裡有往技擊實戰過渡的一門,叫“太極推手”,推手的時候丁八步,膝蓋不超出腳尖,過了就倒。當然,現在推手是表演,兩人“頂牛”頂上了,因為沒有內力只有肌肉力了。

學生:坐在椅子上練功,最理想的坐姿是什麼?

李老:要往前坐,坐在椅子前半部分,並且直腰拔背。如果這麼坐的話,這一塊氣不容易通。我們的屁股尖上有個穴位叫承府穴,《西遊原旨》裡說把孫悟空壓在了五指山下。這麼坐正以後,就只壓住了我的承府穴,就等於把孫悟空壓在了五指山下,幫助我們減少胡思亂想,它的好處是這樣的。

學生:李老,一直腰,肚子是鼓還是收啊?

李老:先收後放鬆,先吸氣收腹,然後再輕輕地放鬆,腰往前一送,挺腰,這就對了。太極拳裡管它叫“塌腰”。這麼一”塌腰”,你看我一坐直,好像是掉進井裡了,然後想出來,就得把身體拉長,往上拖,這麼一拖,肚子非收進去不可。開始練的時候肚子可以鼓,可以收,將來程度高了,肚子是收的。“虛心實腹”,肚子裡有氣,氣海充滿,所以是實的,而肚子是內收的。你們看佛像,除了彌勒是大肚皮以外,其他佛都是收肚子的。那麼你一收肚子會出現什麼現象呢?背就直了,並且三陰會自動提起,然後“鬆密處”,開海底的竅。

學生:李老,那內家拳的這個內氣,究竟是什麼氣?

李老:武術界有個說法,叫力發於丹田,其實就是從腹部的“氣海”發出來,這肯定是內力了。內氣的對外作用就叫“內力”,內力的能量基礎就是“內氣”。內氣周身流通,但主要儲存於氣海,所以氣海又叫“行竅”,它的名稱也很多。內氣是武術家的叫法,中醫認為它是經絡的氣,所以又叫“經氣”。它又是“經氣”,又是“榮氣”,其實是一個東西,只是叫法不一樣。榮氣,就是榮養的,所以它不只走經絡,也走血管,管人體的營養,潤澤五臟六腑。

我們現在開始修道,練的這個氣,還不是宇宙本源的“先天一氣”,這個叫“水穀精微”,半先天的。為什麼?它源於我們吃東西、喝水,所以o叫“衛氣”,這個衛氣不走血管走組織液,所以會在皮膚的真皮層流通,還走肌肉,所以它的名字也很多。我們開始練的氣,我們說氣通不通,就是指衛氣。為什麼叫衛氣呢?因為它保衛我們,不讓“外邪內干”,它在體表走真皮層,在體內走肌肉,肌肉在中醫裡叫“腠理之間”,是走肌肉的。衛氣有一大特點,就是它能被人的意念指揮,能夠“意到氣到”,剛開始我們的“意”還只能是後天的思維用意,談不上“神意”,所以練氣理氣的這個氣,就只是衛氣。

武術界所說的“混元氣”,其實古人叫內氣。這個比我們開始練的這個氣要高級點,不是衛氣,是榮氣,它全身都有,但儲存在氣海。榮氣和衛氣都是半先天的,一半靠吃飯,一半靠父母給我們。最開始的內家拳的氣,就是這麼個內氣,其實就是榮氣,榮養全身,所以練武能身強體健。榮氣走血管,所以往裡走潤澤臟腑,練武的人臟腑要比一般人強壯得多。榮氣走經絡,所以能外放表現為功用,表現為“內力”,這個就能夠用於技擊實戰了。而我們剛開始練,意念只能引領衛氣,衛氣走肌肉,所以有外力,內力要從經絡出,那是榮氣,所以現在我們的程度,只有外力沒有內力。

內力源於內氣,其實就是榮氣。那麼金丹大道要得“真氣”,不是得內氣就可以了,真氣要比內氣高級。真氣是先天的,不是後天的,也叫“真元之氣”,也叫“先天一氣”,是宇宙本體的那個動能。修道要修到“神意相會沖泥丸”,這就得了真氣了。然後它會自動在中脈裡會合,這個地方就是“玄關一竅”了。然後丹成結胎,脫胎,沐浴,出神,全在這裡了。這才算是丹道正宗,必定是以真氣為基礎。沒出真氣,沒出“先天一氣”,都是練氣功,或者練武功,不算修大道。那麼過去的古人還真就是這麼修煉的,他們先練氣功,有個健康的身體,然後練武功,強壯臟腑,可以保家衛國,最後修丹道,能夠長生得道。因為我們人哪,生而能知的聖人少,學而或知的凡人多,所以先從後天思維的意念引領開始練。我們人在放鬆靜守的時候,就可以引領並且強化這個衛氣了,衛氣居中外邪不侵,人的免疫功能大大加強,自然就健康起來了。現在的人也叫“生物電場”什麼的,其實就是練氣功。內家拳是“煉精化氣”,已經練榮氣了。榮氣能走經絡內臟,全身做功,也可以表現為外在的“內力”,這個力已經能夠發揮宇宙本體動能的一點作用了。所以,真有內家功夫,往那兒一站,你用後天肌肉的力量是推不動的。但這些都只是修大道的“學前班”,金丹大道是要奪那個宇宙本體生生不已的動能之“機”,達到“同於造化”、與天地同根的程度,就要求我們有大氣魄、大心胸。

修大道,不只為我們個人,也為繼承我們的傳統文化,更要為全人類的生命進化實證一條明路。曾子說:“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我們要像他一樣思考生命,思考人生的意義,才不會局限在一人、一族、一國的眼界,才能擴大到全人類世世代代的福扯上,這才是大道之大的本意。


站長補充:

  • 本篇文章出自《呼吸之間•李謹伯談靜坐與修道》--深圳報業集團出版社。建議大家買回來細細閱讀!

  • 本書根據2008年2月9日至13日李老師在山西講授內丹修道之學的錄音稿整理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