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核氣 |
作者:鄭楊、常宇 |
梅核氣是指咽喉中有異常感覺,但不影響進食為特徵的病證。如梅核塞於咽喉,咯之不出,咽之不下,以時發時止為特徵的咽喉疾病。 相當於西醫的咽部神經官能症,或稱咽癔症、癔球。該病多發於壯年人,以女性居多。
消核散結湯配合膻中刺血拔罐療法 【主治】咽異感症。 【取穴】膻中。 【操作】局部行常規消毒,以三棱針快速刺入0.l~0.2寸,出針後迅速將玻璃火罐以閃火法吸附其處,並令患者做深呼吸動作5~7次,此時可見血液從針孔流出,當出血量達2ml左右時,即可將罐取下。輕者治療1次可獲效,重者每日或隔日治療1次,3次為1個療程。 消核散結湯:半夏10g,厚朴10g,陳皮12g,蘇梗10g,柴胡10g,香附12g,川楝子10g,白芥子10g,萊菔子12g,桔梗10g,遠志6g。 【加減】脾虛濕重者加白朮12g,砂仁6g。心神不安者加酸棗仁12g,朱茯神12g,陳膽星6g。心悸失眠者加靈磁石30g,煆龍骨20g,酥龜甲20g,石菖蒲10g,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 【來源】消核散結湯配合膻中刺血拔罐治療咽異感症158例。安景芝、張紅英。中國民間療法 ,1999年09期。 【體會】咽異物症屬中醫梅核氣範疇,多與情志失調有關,以肝鬱為最,肝氣失疏,則脾胃受侮,運化不健生痰,痰氣交阻,循衝脈之氣上逆,壅於咽中,結於咽喉而形成梅核,故治療當從疏利氣機、化痰降逆著手。方中厚朴、陳皮、蘇梗、柴胡、香附、川楝子疏肝理氣。半夏、白芥子、萊菔子化痰降逆。桔梗、遠志宣肺祛痰,二藥相伍,既可增強化痰之力,又可助白芥子消散痰結。諸藥合用,令肝木條達,脾胃升降有序,則氣行痰消,諸鬱不能為害。 膻中為任脈之脈氣所發,又為氣之會,具有寬胸利膈、調氣降逆之功,主治一切氣機不利的疾病。通過臨床觀察,發現膻中穴刺血拔罐對治療咽異感症取效較捷,一般在見到罐內有血液流出時即可收到開鬱散結之效,不僅能迅速減輕咽喉部症狀,使病人精神緊張焦慮的狀態得以緩解,且遠期療效較為滿意。 【小貼士】治療期間停服其他藥物,保持心情舒暢,避免精神刺激,禁食生冷油膩,忌煙酒。 【典型病例】劉某,女,34歲。患者4個月前與人口角後情緒不寧,夜不能寐,初起胸中痞塞,兩脇脹痛,逐漸出現咽中梗噎不適,如有球狀物阻塞,咯之不出,吞之不下,經纖維內窺鏡檢查,咽喉及胃部均無明顯異常。曾服中西藥物治療無效。診見苔白膩,脈弦滑,趁為咽異感症。治以消核散結湯加減:半夏10g,厚朴10g,陳皮12g,蘇梗10g,柴胡12g,杭芍15g,香附12g,白芥子10g,萊菔子12g,綠萼梅10g,八月札12g,旋覆花10g,姜竹茹12g,每日1劑水煎服,共5劑。就診當日予膻中刺血拔罐,起罐後即感胸宇寬暢,吞咽爽利,咽中梗阻感若失,囑其回家繼續服藥而癒,隨訪3年未復發。 |
站長補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