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風(放血療法)

中醫世界首頁

作者:鄭楊、常宇

痛風又稱“高尿酸血症”,因嘌吟代謝障礙引起,屬於關節炎一種。痛風是人體內嘌呤的新陳代謝發生紊亂,尿酸的合成增加或排出減少,造成高尿酸血症,血尿酸濃度過高時,尿酸以鈉鹽的形式沉積在關節、軟骨和腎臟中,引起組織異物炎性反應,即痛風。痛風相當於中醫的“痛痹”、“歷節”等病。

 

治法1__放血配合艾灸療法

【主治】急性痛風性關節炎。

【取穴】雙側委中、阿是穴或腫痛關節處最腫脹的周圍。

【操作】放血:患者取舒適體位,選取阿是穴或腫痛關節處最腫脹的周圍給予皮膚常規消毒,在每個紅腫關節的皮膚周圍上下尋找暴露淺表的脈絡,最明顯處用三棱針快速點刺放血6~10滴。之後雙側委中放血 ,做法是:病人伸直膝關節,足跟用力著地,雙手扶於桌上或牆壁,術者以左手拍膕窩處靜脈讓其充分顯露後嚴格消毒,右手持三棱針刺於委中穴之顯露靜脈上,放出血液3~15ml(一般讓血液自行流出至自行停止,不用壓迫止血),後用生理鹽水棉球擦拭針孔附近血跡,再用碘伏消毒,最後用創可貼敷針孔。隔日1次,共2次。

艾條灸:採用回旋灸。即患者取坐位或臥位,點燃艾條,於皮膚腫脹最明顯或疼痛最明顯處用艾條距施灸。部位約3cm,均勻地向左右方向移動,使熱感滲透至 裡,當患者不能耐受熱度時,暫時移走艾條,每次灸30分鐘。每天1次,5次為1個療程。

西藥:小劑量秋水仙鹼0.5mg,每日2次口服,共5天。

【來源】放血配合艾條灸治療急性痛風性關節炎43例療效觀察。施萊,山西中醫,2010年06期

【體會】痛風屬中醫風濕熱痹範疇。病機為濕熱瘀阻關節經絡,氣血不暢。治當清熱除濕,通絡止痛。通過對關節附近穴位的放血,一方面能 明顯減輕腫脹關節的內壓,促進關節周圍炎症滲出物向外排泄。另一方面,可改善關節局部血液循環,促進局部尿酸的吸收。研究表明,刺絡療法可促進人體新陳代謝,刺激骨髓造血功能,使代謝加快,並有利於排除血中的有害物質,阻止炎症過度反應和促進炎症的恢復。放血還有很好的鎮痛作用。

艾灸治療痛風性關節炎的作用:艾葉中含有多種藥物成分及強烈的揮發物質,燃燒時藥力可透入體內,起到溫經通絡、行氣活血、祛濕除寒的效果。現代科學研究發現,艾灸可以升高局部溫度,緩解局部症狀,能提高機體的免疫、內分泌功能和自主神經功能,恢復失衡的機體 。艾灸可提高白細胞及淋巴細胞的活動率,增強人體細胞及體液免疫力。艾灸還可以刺激體液發生改變,有增強腎上腺皮質激素分泌及胸腺細胞活力的作用。

 

治法2__刺絡放血療法

【主治】足背熱毒壅滯。

【取穴】足背血絡瘀滯浮現明顯處及痛點最明顯處。

【操作】三棱針快速點刺放血。

【來源】刺絡放血療法臨床應用集驗。周江寧,針灸臨床雜誌,2005年09期。

【典型病例】陳某某,男,37歲,駕駛員。右踝關節紅腫熱痛,痛連足背,右足不能沾地已3天,拄拐前來就診。其右足背皮色黯紅,灼熱燙手,以手觸之,連連叫痛。伴 口苦口臭,口乾不欲飲,小便黃赤,舌紅苔黃厚膩,脈滑數。患者年盛體壯,素喜飲酒,發病前曾與朋友一起吃海鮮喝啤酒,當天半夜痛即大作,曾自服“芬必得”等止痛藥, 藥後痛稍減而後復如故。血液檢查血尿酸明顯增高。

中醫診為:飲食不節,濕熱內生,流注下焦,瘀結絡脈。“血實宜決之”,故予刺絡放血治之。取臥位,患側在上,在足背血絡瘀滯浮現明顯處及痛點最明顯處 ,常規消毒後,用三棱針快速點刺放血3~4處,其中有一處血流向上直沖約5~6cm,任血自流而止。此時患者自覺痛減過半,再取踝關節局部周圍 穴位昆侖、足臨泣、太沖、照海,行快速提插、快速撚轉針刺手法後即刻出針,“刺諸熱者如以手探湯”。且出針時搖大其孔,以瀉其氣,並讓血盡量多流出來些。第2天再診時 ,患者告之痛減熱退,不用拄拐而可自己走來。每天1次,連續針刺5次,且隔天放血1次,共放血3次而癒。

 

治法3__針灸配合放血療法

【主治】痛風性關節炎。

【取穴】主穴取疼痛關節側太溪、昆侖、隱白、太沖、三陰交、足三里、豐隆、阿是穴 等。

【操作】針灸:患者取仰臥位或端坐位,局部皮膚常規消毒。用0.30mmX40mm毫針快速進針,阿是穴用毫針以30°角向疼痛中心圍刺,以3~4根針為宜,針刺穴位使之得氣,即酸、麻、脹、痛,強度以患者能耐受為度,留針30分 鐘。每日1次,1次為1個療程。

痛點放血:針灸治療完畢後,拔針,用醫用三棱針常規皮膚及針具消毒,在圍刺中心腫痛點,快速進出針,自然放血1~5分鐘,後用無菌棉球和低敏透氣貼貼敷針孔處。囑患者放血部位24小時不沾水,24小時後摘掉棉球和透氣貼。腫痛點放血隔日1次。

同時口服別嘌吟醇0.1g,每天口服2次。痛舒膠囊,每天3次,每次4顆。

【來源】針灸配合放血療法洽療痛風性關節炎臨床觀察。閻濱,昆明醫學院學報,2009年12期

【體會】在內服藥的基礎上加用針灸放血,可有效降低血尿酸,減輕關節腫脹、疼痛、活動障礙等症狀,有較好的臨床療效,此法使用方便,可保證患者良好的依從性。

 

治法4__刺絡放血加中藥療法

【主治】急性痛風性關節炎。

【取穴】陽陵泉、陰陵泉、三陰交、太沖、局部阿是穴。

【操作】刺絡放血:患者坐位或臥位,皮膚嚴格消毒後,用無菌三棱針點刺穴位,然後用小火罐放血,使每穴出血量達到1~2ml。施術後嚴格消毒,囑患者48小時內保持針孔清潔 乾燥,以防感染。該療法隔日治療1次,治療5次後觀察治療效果。

中藥組成:生石膏、梔子、苦參、桃仁、紅花、川芎、白芷、甘草。水煎服,每天1劑,共服5劑。

【來源】刺絡放血加中藥治療急性痛風性關節炎。楊怡,中國實用醫藥,2008年14期。

【體會】痛風性關節炎急性發作主要在於臟腑蘊毒積熱,熱毒之氣從內至外,發於四末,治療上應以清熱利濕、排毒化瘀、通絡止痛為主。 採用刺絡放血療法符合“菀陳則除之”之意。其中陰陵泉配三陰交可降脾經濕濁,陽陵泉配太沖瀉肝膽經火毒,加上局部刺絡放血,起到清熱活血、通絡、解毒消腫的作用。在內服中藥方中,以生石膏、梔子、苦參清熱燥濕,清泄臟腑熱毒為主藥 。桃仁、紅花、川芎、白芷,活血化瘀止痛為輔藥。

 

治法5__放血針刺療法

【主治】急性痛風性關節炎。

【取穴】放血:患側隱白、大敦、阿是穴。針刺:太沖、三陰交、太溪、照海、足三里、陰陵泉。

【操作】點刺放血:取患側隱白、大敦、阿是穴,穴區皮膚嚴格消毒後,用三棱針分別點刺上穴,放血6~8滴。每日1次,6次為1個療程。

針刺:取太沖、三陰交、太溪、照海、足三里、陰陵泉,常規皮膚消毒後分別進行針刺,太沖、三陰交得氣後行瀉法,餘穴得氣後行平補平瀉手法,10分鐘後再行針一次並出針。每日1次,6次為1個療程。

【來源】放血療法為主治療急性痛風性關節炎72例。譚武、陳志斌、何澤多等,上海針灸 雜誌,2008年07期。


站長補充:

  • 本篇文章出自《放血治百病》--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