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護健康應有的觀念

中醫世界首頁

生命的天秤

心理的摧殘

修補人際關係的破洞

頭腦退化的現象

腦內革命

微笑

睡眠

空氣與水

規律的作息

人瑞劇場

身體調節的機制

藥物調節的機制

藥物依賴性

藥物的代謝

 

 

生命的天秤: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 生存與死亡可比喻成生命天秤的兩端。生命的長短與生活品質的好壞端看自己是在生存那一端加籌碼,還是在死亡那一端加籌碼。但是不管加正面籌碼或負面籌碼,時間籌碼總是落在死亡那一端。我們充其量只是在延後死亡的降臨,好讓我們有充裕的時間與精力去完成理想與心願。

  • 要以畢生心力去研究甚麼東西是屬於正面籌碼?甚麼東西是屬於負面籌碼?

  • 一點一滴地累積正面籌碼可以延緩掉入惡性循環,縱使累積一小滴也勝過半滴都沒有,而當正面籌碼超過平衡點時就可以帶來身心的健康與良好的生活品質。通常人們急著想要把天秤扳回而未能真正尊重每一小滴的微薄貢獻。殊不知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沒有這一小滴,情況會更糟。因此,要有耐心信心研究心永遠以快樂的、正面的態度去迎接挑戰。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難或是處於再惡劣的處境,都不要放棄添加正面的籌碼!一定要確保正確的方向,同時也要捨棄心中無益的奢望。也就是說,不要去管結果會如何,只要注意維持正確的方向即可。因為好的結果往往需要多種因素配合,不是單一因素就可以決定的。所以,不要陷入一廂情願的迷思,否則只會給自己帶來更多的壓力和失望而已!而這種壓力和失望毫無疑問地又是一種負面籌碼,它必然把你推入惡性循環的深淵!

  • 記得要保持微笑!只有放鬆心情才有可能找到解藥。而悲觀、憤憤不平、、等負面的態度只會更加摧殘我們的身心,使我們更迷惘而已!

  • 再強調一次:再艱困、再絕望的情況下,都還可以找到正面的路!

  • 問題:如何讓自己能夠從善如流,而不受制於舊習慣

回到快速索引

心理的摧殘:

  • 縱觀我們的一生,大部份的時間都是在摧殘身體這部無辜的機器,很少時間是真正貼心地照顧它。試問:一天24小時當中,有多少時間心情是處於愉悅的狀態?

  • 摧殘身體的最主要禍源是來自心理上的摧殘,而這類的摧殘又可分為直接和間接兩種。

  • 心理上直接的摧殘:

 

  1. 失去至愛的打擊,例如親友喪亡、遺失寶物。

  2. 失敗的打擊,例如失業、破產、考試失利。

  3. 工作的壓力,例如趕工、達不到業績。

  4. 人際關係的衝突與對立,例如吵架、冷戰、離婚、法律訴訟。

  5. 生病時的絕望,例如肢體殘障、慢性病、絕症。

  • 心理上間接的摧殘:為了滿足不符合健康原則的心理慾望。(表面上可以帶來一時的舒暢與寬慰,實際上是在戕害身體。)例如:大吃大喝、抽煙、酗酒、吃檳榔、吸毒、通宵達旦的玩樂、、等等。

  • 當摧殘的程度累積到身體無法再承受時,身體就會反撲,以病痛的方式反過來折磨心理。此時,如果心理再掉入陷阱而產生負面思想的話,例如:懊惱、沮喪、憂慮、絕望、怨天尤人、憤憤不平、、等等,那麼免疫力就會更加低落而形成惡性循環

  • 如果一個人能夠很有智慧地化解或減輕這些心理層面所帶來的傷害,讓自己不管處於任何逆境都能隨時保持輕鬆愉快的心情,那麼健康長壽就非他莫屬了!

  • 對抗疾病的心:

 

  1. 根據醫學研究,自律神經是維持身體組織和臟器正常運作的重要機制之ㄧ。自律神經是由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組成的,它的特色是:當其中一方亢奮時,另一方就處於抑制狀態。通常,自律神經正常運作時,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兩者之間會產生完美的平衡。但是,如果其中一方長時間處於優勢時,就會打破這個完美的平衡。〈請參考→自律神經

  2. 通常,人們對於疾病總是抱持著對抗的心理,也就是,對疾病的觀點是採取「誓不兩立」的態度,一定要想盡辦法壓制它,最好是完全消滅它。這種對抗的心理可以激發交感神經,但是相對地,副交感神經則會受到抑制。

  3. 適當的心理武裝,有助於激發身體的自癒力。但是,過度的心理武裝或是長時間一直處於備戰的緊張狀態,反而會破壞自律神經的完美平衡。也就是,長期的緊張壓力會造成交感神經亢奮過度,進而影響免疫細胞之間的比例,例如:顆粒性白血球增多,淋巴球減少。

  4. 一般而言,疾病的痊癒過程都會出現波動起伏、時好時壞的現象,這時如果心中懷著過度的對抗心理,心情反而容易跟著病情起舞。特別是當病情惡化時,更容易受到打擊。因為這種心態的人好勝心很強,相對地得失心也會很重,所以一旦處於逆境,感受到的壓力會更大,腎上腺也會被迫分泌更多,反而不利於病情的發展!

  • 如果你能深切體認到「心理毒素」是造成疾病的三毒之首,你才會打消直接對抗、壓制、消滅疾病的念頭,而對疾病改採「和平共存」的溫和態度。因為,這樣一來,心中的不平才能獲得紓解,心情也才能隨時保持輕鬆愉悅的狀態。接著再悄悄地、間接地配合改善「環境毒素」「飲食毒素」,如此就可以大幅提升免疫力,讓免疫力在生命的天秤上一直維持優勢!

  • 思想會物質化,思想會在身體裡面形成激素,從而影響身體的機能。正面的思想會強化自癒力,負面的思想會弱化自癒力。根據站長觀察周邊的例子,絕症患者中,只要是「怨天尤人」型的人,都很難康復,尤其是那些罵老天不公平罵得最兇的人,都死得最快,可見「怨氣」的殺傷力有多大!

回到快速索引

修補人際關係的破洞:

  • 科學的調查顯示,老壽星的共同特質之ㄧ就是「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

  • 從現實生活中,我們也常常看到:喪偶的人、婚姻破裂的人、感情挫敗的人,常常不久之後就罹患了重症。嫉惡如仇的人、經常與人爭執的人、家庭失和的人,也常常會伴隨著嚴重的疾病。這種例子不勝枚舉,它們的共同點就是:人際關係出現了破洞。那麼,我們要如何修補人際關係的破洞呢?站長的妙方是:「寬恕

  • 寬恕可以撫平憤恨不平的心,帶來心靈的平和。心一旦平順了,氣也會跟著平順通暢。而氣一旦通暢了,身體自然就不會生病。這就是「心平氣和」的好處。

  • 任何心理上的不安穩都會影響到肉體的健康,特別是人際關係上的折磨更是容易帶來惡疾。所以,為了讓身體健康,我們有必要去修復人際關係上的任何破洞。

  • 對於已經生病的人來說,消極不衝突的人際關係是不夠的。生病可比是負債,消極的人際關係只是不讓債務更惡化而已。若是要轉虧為盈,我們還要更積極去經營人際關係。我們不只要寬恕所有傷害我們的人,我們還要積極主動示好,把愛心傳給所有的親友。這樣做的好處就是,他們也會把愛傳回來給你,讓你時時刻刻都浸淫在愛的洗禮中。而有了愛與關懷,殺手細胞就會更活躍,免疫力也會大幅提升,疾病自然就漸漸遠離了。這種心理與生理相互影響的現象已經被科學證實了,它不再是臆測了。而科學證實的事都是具有「再現性」,所以,只要您開始著手修補人際關係的破洞,您的負債就開始遞減了。如果您持續用心經營下去,有一天,您也會發現,您已經搭上健康的列車了!

回到快速索引

頭腦退化的現象:缺乏新的刺激

  • 每天做相同的事情(根本不必用到大腦,腦力自然就衰退)。

  • 有癮戒不掉(只能遵循舊模式,已經無法急轉彎)。例如:煙癮、賭癮。

  • 缺乏好奇心,排斥接觸新的人事物,例如:新思想觀念、新食物、新音樂、新工作、新朋友、新地方。(停止學習)

  • 值得深思的古諺:「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回到快速索引

腦內革命:改寫程式

  • 腦的重量大約只佔全身的2%而已,但是它所消耗的能量(血液量和氧氣量)卻高達20%。這意味著只有在充沛的氧氣、順暢的血液循環及分泌著腦內嗎啡的狀態下,腦細胞才具有高度的活性,也才能發出促使身體處於最佳狀態的指令。反之,如果缺氧3分鐘就會造成腦死;如果不是分泌腦內嗎啡而是分泌腎上腺素(Adrenalin)或去甲腎上腺素(Noradrenalin)就會導致血管收縮進而阻礙血流。一旦血流量不足,氧氣供應量就會跟著減少,腦細胞也自然跟著壞死。

  • 正常人的頭腦會因每天自然死去10萬個腦細胞而逐漸退化,如果無法活化腦細胞,情況會更糟!

  • 腦內嗎啡系的分子結構都含有酪氨酸(Tyrosine氨基酸的一種),因此,務必攝取足夠的蛋白質來提供製造腦內嗎啡所需的材料。

  • 當腦波呈現α波時,就會腦內嗎啡分泌。問題是如何製造α波?(參考→微笑法門

  • 思想卡位:思想中心無法同時間進行兩種思想,因此,建議多多採用正面的思想來卡位

  • 頭腦是人體的控制中心,有了健全的控制中心才能偵測到異常狀態而予以修復。如果控制中心的程式(基因程式)被改寫而無法辨識異常組織,亦即把異常組織誤認是正常組織,那麼這種異常組織就會繼續存在甚至擴大來影響正常的功能,例如癌症。

  • 主宰身體的基因程式並非一輩子不變的。有些有利因素可以改良壞的基因程式,也有些不利因素可以破壞好的基因程式。這些改變因素可能是外來的,也可能是情緒與心理因素造成的。

  • 有利因素包括有:乾淨的環境、規律的作息、適當的運動、適合體質的飲食、愉悅的心情、樂觀知足、良好人際關係、、等等。

  • 不利因素包括有:污染的環境、睡眠不足、個人衛生習慣差、劇烈的運動、不良嗜好(煙、酒、檳榔)、食用致癌食品(醃漬物)、紫外線、幅射線、病毒感染、緊張與壓力、憤怒與記恨、悲觀憂鬱、、等等。

  • 腦內革命就是要改寫不利的程式,而要改寫這些不利的程式就要靠建立新的程式來取代舊的程式。所謂舊的程式其實就是一種舊習慣。習慣是一種固定不變而且重複出現的模式,它是由一個存放在頭腦內對應的程式所表現出來的結果。因此,想要改寫不利的程式就要靠建立新習慣來取代舊習慣。

  • 利用習慣是靠長期不斷地重複做同一件事所養成的原理,我們就可以挑一些有益的模式來重複練習。例如勤練完全呼吸法,久而久之就取代了舊的短淺呼吸,也就是改寫了延腦裡面呼吸中樞的程式。又例如練習冥想,訓練心情長時間處於平靜的狀態,一旦習慣平靜的狀態後,如果有偶發的情緒干擾就會很不習慣而趕快調回平靜的狀態。其中一種冥想方式是想像眉心是身體的中心點,然後舌尖輕輕頂住上門牙後方同時微笑地重複默唸:「回到中心點!」,久而久之每次默唸:「回到中心點!」或舌頂上顎時就能很快產生定神的效果。又例如:想像自己的身體像小嬰兒般地柔軟,或者想像自己的身體是「流動的水」、「流動的能量」,從這個動作流到那個動作,再從那個動作流到這個動作。久而久之身體就會變得柔軟輕盈。

回到快速索引

微笑表情放鬆

  • 面部表情與精神狀態是息息相關的,精神狀態又與生理狀態息息相關。

  • 面無表情是能量枯萎的狀態;面帶嚴肅是身心緊繃的狀態,這時候只要一點點的微笑就能輕易地把身心帶入既有活力又真正放鬆的狀態。所以,再一次提醒您:平時要常常保持微笑,運動時亦然!

  • 微笑法門:想想快樂的事情,腦波就會呈現α波;面帶微笑也能製造α波。俗話說:「一笑一少,一怒一老」,意思是「一個笑容,年輕一歲;一個發怒,多老一歲」。

  • 習慣成自然:剛開始練習微笑時會覺得怪怪的、很不自然,不過,勉強擠出微笑同樣會對身心產生良好的效果!因此,非常值得我們多加練習!

  • 魔鏡:假想你的面前隨時都有一面無形的魔鏡,它會忠實地反射出你當下的儀容。當然,其中最重要的部位就是你的臉。你不妨練習想像此刻魔鏡可能會出現什麼樣的臉孔?而這張臉是否能讓你滿意?它是否能帶給別人快樂?最後,問問自己:你想不想調整自己的面孔?你打算調整成什麼樣的面孔?

  • 微笑可用來當做身心是否放鬆的指標

  • 大腦的和諧狀態有一個簡單的生理指針〈認知腦情感腦的和諧〉:微笑
    一百多年前,達爾文研究過它的生物基礎。他發現,為了交際應酬而擠出來的微笑,只會帶動口部周圍的顴骨肌肉,使牙齒外露。而「真正」的微笑還會牽動眼部周圍的肌肉。這第二組肌肉不能通過認知腦的指令根據意志來收縮,而一定要深層的、原始的邊緣葉區域發出指令。這解釋了為什麼眼睛本身永遠不會說謊,它們的摺皺透露了那個微笑是否真誠。一個溫暖的微笑會讓我們直覺地知道:在這一剎那,面前的這個人和他自己的所思所感,認知和情感是處於和協的狀態。〈本段文字摘錄自《痊癒的本能》,詳見好書介紹。〉

  • 參考口訣:鬆、靜、微笑!

  • 如果您不知道自己的想法或決策是否正確,您不妨保持微笑,因為微笑能改變腦波,一旦腦波進入α波,您就不容易犯錯!

回到快速索引

睡眠:第一優先

  • 睡眠的重要性,遠遠超過你的想像!

  • 良好的睡眠勝過任何藥物、運動、冥想、、等等。

  • 所有的疾病大多依賴睡眠來獲得痊癒。除非身體能夠處於完全放鬆的狀態(入靜),否則睡眠仍是修復身體最好的方式。

  • 睡眠時體表溫度會逐漸下降,醒來時才又回升。因為睡眠時,我們不再使用肌肉,所以大部分的血液會從肢體慢慢轉移到受傷部位、腦部和內臟,以便做維修的工作。

  • 腦部的維修作業:睡眠時,顯意識的生物電流會慢慢緩慢下來,而一些清醒時所遭受的刺激或壓力也會經由作夢之類的方式來調整成平衡的狀態。此外,在不受顯意識干擾之下,潛意識及自律神經才得以充分發揮作用。

  • 內臟的維修作業:清醒活動期間來不及清除的代謝廢物(包括壞死的細胞、微生物、、等等)會一直堆積在體內,等到睡眠時,身體就會動員起來,把這些殘餘的廢物運往肝臟解毒,然後再交給排泄器官(主要是腎臟和大腸)等候排出體外。因此,睡眠時大部分的血液會集中到這些重要的器官。

  • 身體需要保留足夠的能源來進行修復的工作,所以,站在節約能源的觀點,不宜把大量能源浪費在消化額外的食物上。如果睡前吃過多食物的話,睡眠時就必須轉移部分能源在消化食物上,這樣自然會影響到睡眠時身體修復的工作。據估計吃東西和消化食物會消耗一整日能量的10%,而且吃得越多,能量消耗越多。因此,睡覺前個小時內最好不要再進食,如此才能確保睡覺時食物已經完全消化了

  • 睡眠的質:睡前想想快樂的事情,使腦波呈現α,然後入睡,如此放鬆舒適的睡眠體內就會分泌成長荷爾蒙。這種成長荷爾蒙可以使肌肉成長強壯,有了強壯的肌肉才能燃燒脂肪。

  • 睡眠的量:芝加哥大學睡眠研究人員發現:睡眠時數短的人(每晚6.5小時以下)比起正常的人(每晚7.5~8.5小時),胰島素多分泌50﹪,對胰島素的反應敏感度降低40﹪(胰島素抗阻現象),這種現象與老化過程完全一樣。

  • 久睡的弊端:針對人類旺盛的活動力所帶來的長期緊張與壓力,我們有足夠的智慧發明一些計巧來放鬆身心,例如運動、按摩、休閒娛樂、、等等。另外,我們也有一項與生俱來的放鬆方式,那就是睡眠!但是,完全放鬆只是用來矯正平時過度緊繃的平衡工具而已,如果長期一直處於完全放鬆的境界(例如:植物人或長時間睡眠。),反而不利於血液循環,而且也缺乏適當的緊繃所帶來的人生積極面。

  • 失眠:失眠的可能原因之ㄧ是腦部供血不足,造成缺氧所致。由於睡眠時血液循環會變得更遲緩,腦部缺氧會更嚴重,所以我們的頭腦就會想辦法讓身體保持清醒,來避免腦細胞進一步缺氧壞死。如果是這種原因造成的失眠,我們就可以從改善腦部的血液循環著手,例如:

 

  1. 投予藥物。

  2. 喝溫開水:一方面藉由溫度活絡身體,一方面藉由水來稀釋濃稠、不易流動的血液。

  3. 鬆開頸部緊繃的肌肉:頸部的肌肉如果持續緊繃就會壓迫到通往腦部的血管,造成腦部缺血。紓解的辦法有:

 

  1. 針灸。

  2. 沿著肩膀、頸椎、頭部做熱敷按摩拍打

  3. 轉動頸椎和肩膀關節一般人都只轉動頸椎而忽略了鬆開肩膀關節的重要性,如果能夠兩者搭配輪流轉動,對鬆開頸部的肌肉會更有幫助!〈請參考頸部運動

  4. 大幅度的咀嚼動作或吃口香糖。

 

  1. 深呼吸。

  2. 冥想。

  • 要設法建立生理時鐘,也就是儘量在同一時間上床,也在同一時間起床。如果做不到在同一時間上床,至少要做到在同一時間起床。許多失眠者常常害怕少睡幾個小時會影響到隔天的工作效率,事實上,一個晚上不睡覺並不會有多大的影響力。反倒是隔日勉強提早就寢,刻意延長睡眠時間,反而會破壞了生理時鐘,使睡眠更無效率!身體也變得不知道何時要表達疲累的訊號,似乎時時刻刻都得保持待命的狀態。

回到快速索引

空氣與水:

  • 我們依賴空氣與水來幫助身體內外物質的循環流動。沒有足夠的空氣與水當介質,身體的新陳代謝就會不完全,代謝廢物也會無法完全排泄掉。

  • 品質:

 

  1. 活動的能量:就生命能源循環的觀點而言,攝取動態的物質可以帶給我們更多的能量。因此,空氣的品質要儘量保持流通(亦即所謂新鮮的空氣);水的品質最好也是流動的礦泉水。反之,靜態的空氣與水很容易滋生微生物,例如細菌和黴菌等。

  2. 無毒:無污染的水質;不含公害氣體。

  • 量:

 

  1. 在納入方面:

 

  1. 要吸取足夠的氧氣(肺活量要夠大)

  2. 要喝足夠的水。據統計,成人每天大約需要2.5公升的水,相當於8杯的水。天氣炎熱或運動期間,水的需求量要更多。但是,仍然要請您注意:水再好,也要適量。仿間有些書籍提倡一天要喝3000~4000c.c,甚至體重十分之ㄧ的水。這種喝法容易造成心臟衰竭、肺水腫、水中毒、、等後遺症。所以,喝水也要看身體實際需要而定,切勿盲從。

 

  1. 在排出方面:不能積留過多的二氧化碳和揮發性代謝廢物;排尿和排汗要順暢。

回到快速索引

規律的作息:

  • 黃帝內經:「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起居有,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

  • 建立一套規律的作息習慣可以讓身體很輕鬆地知道什麼時候該做些什麼事。

  • 一開始建立規律的作息時會很不習慣,一旦建立起習慣後就會驚訝地發現身體是多麼地有效率!

回到快速索引

人瑞劇場:

  • 應用思想會物質化的原理,假裝自己是要扮演百歲人瑞的年輕階段。首先必須知道百歲人瑞之所以能成為百歲人瑞是因為在年輕階段就養成了良好的生活習慣與人生觀。因此,先問自己什麼樣的思想與行為模式才能成為百歲人瑞?例如:想像百歲人瑞在吃飯時可能會怎麼吃?可能會吃些什麼?是在什麼樣的心情下吃飯?以此類推其他的生活細節。

 

自然與人 為

回到快速索引

身體自然調節的機制:

  • 身體的調節是靠兩個對立的系統來作用,一個是強化,另一個是抑制。如同套在馬頭的兩條繩子,如果馬車偏右,就要拉左邊的繩子來使馬車回正;如果馬車偏左,就要拉右邊的繩子來使馬車回正。通常給器官一個刺激,器官會回報一個結果,大腦就根據此結果作分析比對,然後決定要如何調節。要踩油門或要踩煞車端看前一個刺激所產生的結果而定,如果油門踩過頭,就必須再補踩煞車。如此就形成一個動態的生物回饋神經迴路Bio-FeedbackCircuit)。

  • 調節內臟器官的自律神經即是由主亢奮的交感神經和主抑制的副交感神經兩者互相拮抗所組成的。

  • 健康的身體擁有健全的生物回饋神經迴路,它的自然調節功能處於最佳狀態,隨時會把所有臟腑調節得剛剛好。這是目前藥物所辦不到的。

回到快速索引

藥物調節的機制:

  • 藥物的調節是單向的,不是雙向的。

 

  1. 藥物無法因應目標物的反饋信息而自動增減劑量。

  2. 藥物無法兼備拮抗劑的功能。也就是說,它只能仿傚兩個對立調控系統中的其中一個來作用而已,無法同時兼備正反調控兩種功能。

    例如:血壓過高時,醫生就會投予降壓劑。但是為了恢復正常的血壓值,醫生就得計算好劑量。如果給太多降壓劑,血壓反而會過低;如果給太少則血壓仍偏高。偏偏所謂「適當劑量」又受太多因素影響而無法算準,因此就必須仰賴醫院精密的儀器來做即時偵測。如果偵測的數據顯示藥效過強,就可以及時停藥並投予拮抗劑來糾正。如果沒有精密的儀器來輔助做即時微調的工作,通常都要等到出現嚴重症狀後,才知道要採取對策,此時往往就喪失了時效性。至於一般民眾服藥,每吃下一顆藥,就只能無奈地等藥效作用完畢,對於藥劑過與不及所造成的副作用,都得完全承受。

回到快速索引

藥物依賴性:

  • 藥物有其不可抹滅的貢獻,只是長期服用會產生藥物依賴與副作用,因此建議:只有在緊急狀態時才求助於藥物!

  • 藥物用久了,新建立的生物回饋神經迴路的公式會讓身體認為自己不用修復回原有100%的機能,久而久之,就永遠喪失了原有100%的機能,最後自體調節的功能逐漸從90%降成80%、70%、、、一直降到0為止,也就是完全要靠藥物來調節。

  • 原來的公式:自體調節=100%
    新的公式:自體調節+藥物調節=100%

回到快速索引

藥物的代謝:

  • 藥物能破壞細菌也能破壞正常組織,所以不能囤積體內,必須仰賴肝臟解毒後,由四大排泄器官(大腸、腎臟、肺臟、皮膚)排出體外。

  • 有些藥物常因個別體質差異而無法代謝完全,這些藥物將會永遠囤積在體內,形成慢性中毒!

  • 常服藥物最容易損害肝臟及腎臟。

  • 通常藥物廣告不會透露該藥物的副作用,只會吹噓誇大它的功效。因此,使用者最好查明其適應症、劑量、禁忌事項和副作用。

回到快速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