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食期間只要出現   異常疲倦或異常飢餓 ,就要立刻結束斷食,並且在復食前30分鐘先補充綜合維生素礦物質,復食時也要注意復食遵守事項 。 
			 
			
			
			
			斷食期間,除了飢餓與便祕是正常的症狀之外, 其他症狀都不正常 ,必須密切注意,甚至終止斷食。 (這裡的飢餓是指一般強度的飢餓,不是異常飢餓或無法忍受的飢餓。)  
			 
			
			
			
			
			任何不舒服,要先含鹽巴來緩解,如果無效,隨時可以考慮結束斷食。  
			 
			
			
			
			小孩不適合斷食,因為他們無法生產足夠的酮體。  ( 編者補充:小孩生酮很快,但是產量不足。 ) 
			 
			
			
			
			服藥患者進行斷食,必須知會醫師,配合醫師指示,以確保安全。有些處方用藥可能需要減量或停用 ( 由醫師決定 ) 。  
			 
			
			
			斷食時不適合服用會造成胃腸不舒服的藥,例如: NSAIDS 、 Aspirin 、鐵劑、鎂劑、 M etformin 。 
			 
			
			
			
			斷食會降低血糖,血糖過低會有生命危險,但是血糖過低的判斷應以症狀為準,因為低醣飲食者很能適應超低血糖狀態,沒有立即的危險 !  
			 
			
			
			
			尿酸過高者 實施斷食比較容易沉澱尿酸結晶,造成痛風,必須事先與醫師諮商後才能進行斷食。  
			 
			
			
			斷食沒有上限,必要時要延長斷食時間,直到看到療效。 
			 
			
			
			斷食期間要排除干擾因素: 不要攝取人工增甜劑,以免增加飢餓感。 ( 會啟動大腦的食慾反應 ) 不要烹煮食物或接近食物,遠離食物氣味的誘惑。 ( 會啟動大腦的食慾反應 ) 
			 
			
			
			
			斷食期間會排水排鈉,必須補充水與鹽巴。鹽巴的種類建議採用粗鹽或玫瑰鹽,千萬  不要用精製白鹽 。大家 不要害怕補充鹽巴,鈉過少會比鈉過多更危險!補充鹽巴等同於注射生理食鹽水。比較特別的是, 我們建議的 鹽巴補充方式是:口含玫瑰鹽 。 
			 
			
			
			斷食期間可以喝茶與咖啡。天氣酷熱時,可以喝冰茶、冰咖啡。但是這些飲料都必須是無糖、無人工代糖或其他人工添加物。 
			
			 
			
			
			
			原則上,斷食是不能吃任何有卡路里的食物,但是有些派別的斷食是允許喝湯的,例如骨頭湯、蔬菜湯,但是湯要自己熬煮,不要買市售的湯頭,裡面可能摻入味精或人工調味料。另外,湯裡最好加些粗鹽或玫瑰鹽(精製白鹽缺乏豐富礦物質),防止血壓過低。需注意的是,骨頭湯是有熱量的,而且營養物質超多,有的還跟蔬果一起熬煮,高溫把纖維分解成葡萄糖,喝起來很甘美,但是會破壞斷食的低胰島素水平。  
			 
		 
		
			
			
			問:斷食會造成疲倦嗎? 答:斷食期間,人們會更有精神,可能是因為腎上腺素增加的緣故。基礎代謝率也是會升高。不過,萬一出現過度疲倦,還是要立刻中止斷食,尋求醫師的協助。 
			 
			
			
			問:斷食會造成注意力不集中或健忘嗎? 答:不會,恰好相反。古人就是用斷食來強化注意力與記憶力。 
			 
			
			
			問:我感覺頭暈,該怎辦? 答:可能是脫水了,也可能是電解質失衡了,解決辦法是補充水分與鹽分。補充水要特別小心,因為水多尿也會多,尿多會排放過多的鈉、鉀及其他電解質,所以,不能只補充水,還要補充鹽巴,而且最好是補充富含礦物質的粗鹽或玫瑰鹽,不要補充精製鹽。另一個可能性是服用降血壓的藥,造成血壓過低,因為斷食本身就會降低血壓,再加上藥物雙重作用,血壓可能會太低,造成頭暈。這時要趕快找醫師幫忙。 
			 
			
			
			問:我感覺頭痛,該怎辦? 答:頭痛是斷食初學者常見的症狀,不妨增加鹽分的攝取量,原因可能是從日常的高鹽飲食突然轉變成斷食的無鹽或超低鹽狀態,造成血壓太低所致。這種現象通常是短暫的,會自行調適。多補充鹽分會有幫助。 
			 
			
			
			問:胃部咕咕叫,怎辦? 答:喝點礦泉水。 
			 
			
			
			問:便祕,怎辦? 答:非斷食日要多攝取纖維性食物,例如木耳或車前子纖維,如果無效就找醫師開軟便劑或瀉藥。 (編者 建議咖啡灌腸 ) 
			 
			
			
			問:火燒心(胃食道逆流),怎辦? 答: 
			 
			
			
			問:想嘔吐,怎辦? 
			 
			
			
			問:我必須隨餐服藥,斷食時怎辦? 答:有些藥不適合空腹服用,例如: 
			
			M  etformin 容易造成噁心、腹瀉。 
			 
			
			
			問:抽筋了,怎辦? 答:缺乏鎂容易抽筋,尤其是糖尿病患特別常見,可以補充鎂或浸泡鎂鹽,鎂會經由皮膚吸收,例如:倒 1 杯硫酸鎂 ( Epsom 
			Salt ) 到浴缸,浸泡半小時
			。 
			 
			
			
			問: 糖尿病患斷食須注意什麼? 答:斷食會降低血糖,如果同時服用降糖藥或施打胰島素,就可能出現血糖過低的致命危機。最好身旁準備糖果或果汁,只要出現血糖過低就立即食用,甚至要終止當天的斷食。如果常常出現血糖過低,可能代表藥量太重,必須減輕劑量。 
			 
			
			
			問:斷食期間可以喝不含卡路里的人工增甜劑嗎? 
			 
		 
		
			
			
			
			斷食不會減少肌肉,因為斷食期間人類成長荷爾蒙  (HGH) 會增加,目的就是要保留肌肉,保證飢餓時還有肌肉去狩獵,否則原始人類冬天缺食物時早就死光了。 
			 
			
			
			斷食可以運動,而且適合運動,尤其是鍛鍊肌肉的重量訓練更是適合在斷食狀態下練習,因為斷食時 HGH 會增加,非常有利於肌肉的生長,同時腎上腺素也會增加,非常有利於高強度的鍛鍊。不過,斷食並不適合過度消耗性的運動,例如:長跑。 
			 
			
			
			斷食一段時間後,肝醣耗盡,肌肉還是有辦法直接利用脂肪酸來當能源,這也是斷食可以運動的依據。 ( 請參考 George 
			Cahill 的圖表 ) 
			 
			
			
			斷食期間運動可以培養身體燃燒脂肪的能力。 
			 
			
			
			
			
			肌肉增多要靠運動,不是靠飲食。體脂減少要靠飲食,不是靠運動。  
 
			
			
			
			斷食時,脂肪會先分解當能源,只有當體脂剩下  4% 時,身體才會開始分解肌肉。 (這個時候就必須中止斷食了,否則會有生命危險!因為心臟也是肌肉之一。) 
			 
			
			
			
			根據Krista Varady 的研究,長期斷食與低卡飲食都會造成肌肉流失,但是 短期的間歇性斷食不會造成肌肉流失。  
 
			
			
			
			根據Mariam Kalamian的說法,生酮飲食(仿斷食)的頭幾天確實會分解肌肉的蛋白質來糖質新生,幾天後就改由三酸甘油酯分解成甘油來支援糖質新生。所以,不要為了支援糖質新生而補充大量蛋白質,過剩的蛋白質還是會轉換成葡萄糖,導致身體一直依賴葡萄糖而無法進入生酮狀態。(《Keto 
			for Cancer》p.23)  
 
			
			
			
			
			一日一餐會減少體脂防,但是肌肉不會減少。  
 
			
			
			
			據研究,持續性低卡飲食所減少的體重,75% 是體脂,25% 是肌肉,但是間歇性斷食所減的體重,90% 是體脂,10% 是肌肉。  ( 肌肉量越少, 基礎代謝率越低 ) 
 
			
			
			根據Brad Pilon的資料:大多數研究斷食12~72小時的文獻指出,斷食的前2~3天,蛋白質的流失不會增加。2~3天以後才開始增加,直到第6或第7天,又開始減少。  
 
			
			
			Craig Emmerich指出,清水斷食容易流失肌肉,大約每天流失1/3磅瘦肉(約151克)。他建議採用PSMF來取代清水斷食。( PSMF=Protein-Sparing Modified Fasting=保留蛋白質的改良式斷食法。請參考→PSMF 。 ) 
 
		 
		
			
			
			成人如果缺乏生長荷爾蒙( HGH) 會導致肥胖、肌肉與骨質減少 。有人故意做實驗,在斷食期間用藥物抑制 HGH ,結果發現身體蛋白質減少了,肌肉分解增加了 50% ,證明了 HGH 確實在斷食期間扮演了促進肌肉生長的角色。 
			 
			
			
			
			
			斷食可以升高生長激素,得到生長激素帶來的好處,例如:保存肌肉與骨質,更可貴的是沒有注射人工生長激素的副作用,例如:高血糖、積水、高血壓、關節痛、乳房腫大、腕隧道症、糖尿病、心臟病(心臟擴大)、癌症  ( 尤其是攝護腺癌 ) 。  
			 
			
			
			
			HGH  的分泌是脈衝式的,一陣一陣,可以避免產生抗阻。 ( 連續性的分泌會產生抗阻 ) 
			 
			
			
			斷食、限制卡路里、生酮飲食→降低血糖→降低胰島素→抑制 IGF-1( 類胰島素生長因子 ) 、抑制 TAF( 腫瘤血管生長因子 ) →減少罹患癌症、減緩老化、減緩癌細胞成長。 ( 高濃度 IGF-1 與一系列癌症有關聯,例如:攝護腺癌。 ) 
			 
			
			
			Valter 
			Longo指出,攝取過多蛋白質會讓IGF-1濃度一直處於高檔狀態。 
 
			
			
			間歇性斷食可以降低促炎細胞因子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s) : IL-1 β、 IL-6 。(在末期轉移性癌症階段,促炎細胞因子是處於高檔狀態。) 
			 
			
			
			斷食會強力刺激生長激素的分泌,這是身體為了保存肌肉與骨骼的保護機制。研究顯示,經過5天的斷食,生長荷爾蒙(GH)的分泌會增加2倍以上,但是超低卡飲食卻無法帶來相同的效果。 
			 
			
			
			根據Ted Naiman的文章,斷食24小時後, 生長荷爾蒙會增加20倍。(請參考→https://www.dietdoctor.com/intermittent-fasting/time-restricted-eating?fbclid=IwAR3DRG2C_EYbO55yQ9pas0Ro2w9CLK4giKsnZqZniYpM8fEFygGPB_8JH1E  ) 
			 
			
			
			斷食會增加腎上腺素。腎上腺素不必依靠血糖的下降就能啟動體脂的燃燒。 
			 
			
			
			研究顯示,2周的間歇性斷食不會升高皮質醇,甚至72小時的斷食也不會明顯升高皮質醇。 (皮質醇會導致肥胖) 
			 
			
			
			
			一項宗教性40天斷食的追蹤紀錄顯示:(參考圖表)  
			 
			
			
			斷食與運動的共同效應: 胰島素:下降 生長荷爾蒙:上升 游離脂肪酸:上升 脂肪燃燒潛力:上升 胺基酸移動:上升 腎上腺素 / 正腎上腺素:上升 皮質醇:上升 瘦體素:下降 自我吞噬作用:上升 
			 
			
			
			斷食期間,降血糖的胰島素會下降,升血糖的生長荷爾蒙、腎上腺素、皮質醇、升糖激素都會上升,二者較勁之下, 如果血糖呈現上升現象,代表身體還有過多的肝醣需要傾倒,隨著斷食的延長,血糖上升現象會慢慢解除。 
			 
			
			
			胰島素上升,生長荷爾蒙就下降,胰島素下降,生長荷爾蒙就上升,所以在斷食或睡覺時,生長荷爾蒙才會大量分泌。 
			 
			
			
			女性斷食可以增加 13 倍的生長荷爾蒙,男性斷食可以增加 20 倍的生長荷爾蒙。 ( 生長荷爾蒙→促進肌肉生長→提高新陳代謝率→燃燒更多體脂。 ) 
			 
			
			
			
			
				
					
						
						
						
						斷食4天後,甲狀腺荷爾蒙的變化:(https://www.metabolismjournal.com/article/0026-0495(78)90137-3/pdf )  
						
							
							
							
							醣類在逆轉斷食引起的T3下降扮演重要角色。  
 
							
							
							
							rT3的製造不會像T3那樣依賴醣類。  
 
							
							
							
							男性在斷食時的甲狀腺變化比較明顯。  
 
							
							
							
							T3的吸收在斷食期間並沒有改變。  
 
						 
						 
					 
				
			 
			 
		 
		
			
			
			斷食的過程中,三大營養素的氧化率 ( 使用率 ) : ( 參考圖表 ) 
			
			蛋白質的氧化率下降後一直維持低水平,代表斷食期間並沒有大量消耗肌肉來提供能源。相較之下,脂肪的水平一直維持高檔,代表體脂一直都是能源的主角。至於葡萄糖,第 1 天就巨幅下降,代表肝醣 24 小時就用得差不多了,後續燃燒的葡萄糖可能是由脂肪轉化而來的。  7 日的斷食實驗也發現,白胺酸增加,尿素不變,這意味著斷食期間,肌肉也會出現常態的分解,但是馬上又資源回收合成新肌肉,所以尿中才沒有尿素增加的情形。簡單說,斷食期間身體有保護肌肉耗損的機制。事實上,肌肉的分解率還降低了 25% 。 
			 
			
			
			
			斷食時,體脂會分解成游離脂肪酸(FFA)、  β- 丁酸鹽(β  -hydroxybutyrate) 、 丙酮(acetone)  、 乙酰乙酸鹽 (acetoacetate)。這些脂肪的代謝產物會隨著斷食的時間而逐漸增加。(參考圖表) 
			 
			
			
			
			George Cahill  的研究顯示斷食期間氮的排泄量會大幅減少,代表蛋白質的分解是減少的,也代表構成身體重要組織的蛋白質並沒有被分解掉。 ( 參考圖表 ) 
			 
			
			
			
			隔日斷食(一天吃,一天不吃,輪替)的實驗期間,體脂與非體脂部位的變化:第  1 天與第 14 天幾乎沒有差別 (43.0 → 43.5) 。第 70 天時,體脂從 43.0 公斤降到 38.1 公斤,但是非體脂部位幾乎沒變化。可見身體還是以燃燒體脂為主,非體脂部位 ( 包括肌肉 ) 則是原封不動。 ( 參考圖表 ) 
			 
			
			
			斷食期間,肝醣用完了,蛋白質也沒被大量分解(糖質新生),那麼葡萄糖從哪來?從脂肪分解而來。脂肪的結構以三酸甘油酯為主, 1 分子的三酸甘油酯可以分解為 1 分子的甘油與 3 分子的脂肪酸,而 2 分子的甘油可以合成 1 分子的葡萄糖。這就是斷食期間葡萄糖的來源。 ( 參考圖表 ) 
			 
			
			
			
			【斷食時的葡萄糖來源】  2~3 天後,儲存的肝醣耗盡,身體會自行生產葡萄糖來供應特殊細胞。經過統計, 這種內臟自製的葡萄糖,每日總產量大約是 80 克。分布如下: (請參考→《Fuel 
			Metabolism in Starvation》) 1. 來自酮體的轉換,產量是每日 10~11 克。 脂肪組織的中性脂肪分解成脂肪酸與甘油 → 脂肪酸在肝臟合成為酮體供應大腦 → 一部份酮體再回流至肝臟,轉換成葡萄糖。 ) 
			2. 來自甘油的轉換,產量是每日 20 克。 脂肪組織的中性脂肪分解成脂肪酸與甘油 → 甘油在肝臟合成為葡萄糖。 )(以前認為脂肪酸不能轉換成葡萄糖,目前發現是可以的。請參考論文→http://journals.plos.org/ploscompbiol/article?id=10.1371/journal.pcbi.1002116)  
			3. 來自乳酸與丙酮酸的再循環利用,產量是每日 35~40 克。 
			(  紅血球與腎臟髓質釋出柯氏循環 (Cori 
			cycle) 的乳酸與丙酮酸 → 在肝臟合成為葡萄糖。 ) 
			4. 來自胺基酸的轉換,以丙胺酸為主,產量是每日 15~20 克。 
			(a)  肌肉釋出丙胺酸 (alanine) 與麩醯胺酸 (glutamine) → 丙胺酸 (alanine) 在肝臟合成為葡萄糖。 肌肉釋出丙胺酸 (alanine) 與麩醯胺酸 (glutamine) → 麩醯胺酸 (glutamine) 在腎臟合成為葡萄糖。 
			 
			
			
			斷食時,肌肉蛋白的丙胺酸 (alanine) 可以控制肝臟新生葡萄糖的產量。單獨增加丙胺酸 (alanine) 就可以增加肝臟的葡萄糖產量。但是腎臟新生葡萄糖的產量卻無法由麩醯胺酸 (glutamine) 單獨控制。 
			 
			
			
			
			肌肉蛋白質是長期斷食是否能生存的關鍵。  
			 
			
			
			脂肪分解後可以合成 Beta-hydroxybutyrate , Beta-hydroxybutyrate 增多到某個程度會反過來抑制脂肪的分解,但是這個過程必須配合胰島素才能進行。 ( 胰島素是抑制脂肪分解的主角 ) 
			 
			
			
			大腦使用酮體後,功能表現與使用葡萄糖是一樣的。研究顯示,酮體可以扭轉低血糖症,可見酮體有取代葡萄糖的功效。但是使用酮體後,促性腺激素 (Gonadotrophins) 會減少。這種情形也出現在非生酮狀態的低卡路里者或神經性厭食症患者身上。 
			 
			
			
			新生兒是處於生酮狀態, Beta-hydroxybutyrate 的濃度高達 2~3mmol/L ,新生兒的大腦會消耗總能源的 60~70%( 大人約消耗 20%) ,而且一半是使用 Beta-hydroxybutyrate ,也難怪母乳是高脂食物,含有大量三酸甘油酯與蛋白質,乳糖卻很少。出生後 2~3 天,母乳的乳糖才逐漸增加,結束生酮狀態。 
			 
			
			
			飢餓狀態下,葡萄糖的間接來源:短期是由乳酸轉換的,中期是由甘油轉換的,長期是由胺基酸轉換的。 
			 
		 
		
			
			
			
			斷食前,腸子要排空。( 編者補充:建議 採用咖啡灌腸較佳。) 
 
			
			
			
			最精確無誤的診斷是透過2~3天的斷食來進行診斷,因為斷食後,人體才有足夠的能量去發動清潔排毒工作,這時哪裡表現出症狀,就是哪裡有潛伏的垃圾或毒素被清出來。  
 
			
			
			
			一旦復食,清潔排毒工作馬上停擺,能量改轉移到消化工作上。(編者補充:人體的清潔排毒維修工作,大宗是在夜晚睡眠的時候進行,白天時,身體能量都用在日常活動與餐飲消化上,所以睡眠時要確保大部分的消化工作已經完成,能量才能轉移到清潔、排毒、維修上。)  
 
			
			
			斷食後的第一餐與之後幾天內的飲食,必須以具有排泄作用的食物為主,不是以追求營養為主。 
 
			
			
			斷食後的第一餐要越快通過身體越好,目的是要盡快清除胃腸脫落的黏液與毒素。 
 
			
			
			
			斷食後吃完第一餐,如果2~3小時內未排便,要趕快服用瀉藥或灌腸劑來排便。(編者補充:建議斷食全程都要搭配咖啡灌腸 。)  
			 
			
			
			斷食後通便效果最好的是新鮮的甜水果,例如櫻桃與葡萄。但是,肉食者禁止斷食後攝取水果。 
			 
			
			
			斷食後攝取 水果只適合平時就實施無黏液飲食或少黏液飲食的人。( 容易形成黏液的食物:麵粉(酥皮)、米飯、馬鈴薯、豆類、烹調乳品、乳酪、肉類。其中,澱粉比肉類更容易形成黏液。) 
			 
			
			
			
			斷食後的第一餐最好是攝取生的或熟的無澱粉蔬菜 ,其中燉菠菜的效果特別好。  
 
			
			
			
			如果斷食後的第一餐沒有產生不良影響,就可以盡量多吃一點,以加速排便。  
 
			
			
			
			斷食後2~3天內沒有排便是很危險的! 這種情形常發生於聽從專家建議只攝取少量食物而導致無法排便。(編者補充:斷食後仍需要灌腸,不管是腸道癱瘓或斷食後食物攝取過少,只要是沒有排便,都很危險,尤其是那些試圖用斷食來改善健康的重病者!斷食後可以吃少,但是不能沒有排便!所以,  Arnold Ehret才主張斷食後要吃能迅速排便的食物!他甚至要求吃完第一餐的2~3小時內要排便,否則就要設法通便。 ) 
 
			
			
			
			只要循環系統當中有廢棄物,你在斷食的時候就會覺得很難受;一旦廢棄物透過腎臟排出,你就會覺得沒事。2∼3天之後,同樣的過程又會再重複進行。現在,你應該很清楚為什麼斷食的過程中身體狀況會一直改變,也應該很清楚為什麼你會在斷食第20天時覺得自己比第5天時強壯。  
 
			
			
			
			斷食時,封存多年的毒素或藥物如果大量湧入血液,就會帶來不舒服。這時建議使用灌腸劑,並且躺下來。如果無法承受排毒副作用,請立刻停止斷食,而且復食時還要禁吃水果!(編者補充:水果會增加排毒量。)  
 
			
			
			斷食時,起床要緩慢,否則容易頭暈,造成意外!(例如:摔倒骨折或腦殼破裂顱內出血) 
 
			
			
			
			有些人必須吃點食物才好入睡,因為餓肚子時如火如荼的排毒工作會讓這些人不舒服,必須利用進食來中斷排毒工作,換來暫時的和平。  
 
			
			
			
			
			實施一日一餐斷食法,唯一的一餐要安排在下午3~4點,並且在1小時內完成用餐。  
 
		 
		
			
			
			
			斷食是目前啟動自我吞噬作用最有效的方法。  
			 
			
			
			
			
			運動也能啟動自我吞噬作用,尤其是重量訓練。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3463459/  
			 
			
			
			自我吞噬作用 (Autophagy) 會把毀壞的組織結構回收再利用,清除細胞垃圾,恢復細胞的正常功能。 
			 
			
			
			斷食→胰島素下降→mTOR休眠→自我吞噬繼續作用→保持細胞的年輕化 
			 
			
			
			所謂【 mTOR 】是 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 的簡稱,中文翻譯是「 rapamycin 在哺乳類動物細胞的標靶」。 Rapamycin是1964年在復活島發現的。 
			 
			
			
			
			Rapamycin  具有抑制免疫、抗腫瘤的特性。 Rapamycin可以調控mTOR。 
			 
			
			
			
			mTOR是1994年發現的  。 mTOR是細胞生長、繁殖與存活的主要調節者。 
			 
			
			
			
			mTOR有二種:mTORC1與mTORC2。  
			 
			
			
			
			以下是複雜的生化機制,僅供學術參考:  
			
				
					
						
						
						
							
						mTOR、AMOK  
						
							
							
							
							LKB1, 
							  
							 
							
							AMP  活化AMPK →AMPK活化TSC2→TSC2抑制Rheb→  抑制mTORC1 
 
							
							
							
							DNA毀損→活化p53→p53  活化TSC2→TSC2抑制Rheb→抑制 mTOR C1 
 
							
							
							
							胰島素 活化AKT→AKT抑制TSC2→TSC2抑制Rheb的功能減弱→  活化mTORC1 
 
							
							
							
							Ras活化ERK1/2→ERK1/2  抑制TSC2→TSC2抑制Rheb的功能減弱→活化 mTORC1 
 
							
							
							
							Arginin  抑制CASTOR1→CASTOR1抑制GASTOR2→GASTOR2抑制GASTOR1→GASTOR1抑制RAG→ 活化mTORC1 
 
							
							
							
							Leucine  抑制Sestrin2→Sestrin2抑制GASTOR2→GASTOR2抑制GASTOR1→GASTOR1抑制RAG→ 活化mTORC1 
 
							
							
							
							mTORC1活化p70S6K→p70S6K活化CAD→CAD幫助合成Pyrimidine  
 
							
							
							
							mTORC1活化p70S6K→p70S6K抑制eEF2K→eEF2K抑制eEF2→eEF2促進Ribosome內的多肽加長→促進蛋白質的合成  
 
							
							
							
							mTORC1活化p70S6K→p70S6K活化eIF4B→eIF4B活化S6→促進Ribosome內的多肽譯碼→促進蛋白質的合成  
 
							
							
							
							mTORC1活化p70S6K→p70S6K活化S6→促進Ribosome內的多肽譯碼→促進蛋白質的合成  
 
							
							
							
							mTORC1抑制4EBP1→4EBP1抑制eIF4E、eIF4G→促進Ribosome內的多肽譯碼與合成→促進蛋白質的合成  
 
							
							
							
							mTORC1抑制ULK1→ULK1促進Autophagosome的製造與成熟→抑制自我吞噬與蛋白質分解  
 
							
							
							
							mTORC1抑制TFEB→TFEB促進Lysosome的生物合成作用→抑制自我吞噬與蛋白質分解  
 
							
							
							
							mTORC1抑制ATF4, Erk5, Lipin1  
 
							
							
							
							mTORC1活化HIF1a  
 
							
							
							
							AMP  活化 AMPK 
 
							
							
							
							AMPK的作用: 
							讓癌化細胞與瑕疵細胞自動凋亡  (apoptosis) 
 
							
							
							
							
							可以活化AMPK的因素: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ZKQDaK4ip4&t=1115s ) 
 
							
							
							
							
							不管卡路里多少,只要醣類攝取越多,AMPK的活性就會越差。  
 
							
							
							
							
							肝醣庫存耗盡時,AMPK的量就會增加。  
 
							
							
							
							胰島素、瘦體素、飢餓素可以直接影響下視丘的AMPK的狀態(活化或抑制)  
 
							
							
							
							進食後,當胰島素與瘦體素告訴下視丘要停止進食時,AMPK是處於抑制狀態。  
 
							
							
							
							飢餓狀態時,飢餓素會活化下視丘的AMPK。  
 
							
							
							
							
							抑制  mTORC+活化AMPK→活化修補DNA的重要酵素OGG1。  
 
							
							
							
							OSU-53可以產生抑制mTORC+活化AMPK的雙重作用,有效地抑制甲狀腺腫瘤的生長。  
 
							
							
							
							 
 
						 
						 
					 
					
						
						
						
						總結:  
						
							
							
							
							胺基酸、生長因子(例如:胰島素)、能量(例如:ATP)→活化mTORC1  
 
							
							
							
							DNA毀損、AMP→抑制mTORC1  
 
							
							
							
							mTORC1→抑制自我吞噬作用  
 
							
							
							
							mTORC1→活化蛋白質的合成  
 
							
							
							
							mTORC1→活化核苷酸的合成  
 
							
							
							
							生長因子(例如:胰島素)、能量(ATP)→活化mTORC2  
 
							
							
							
							mTORC2→活化AKT→AKT抑制細胞自殺(apoptosis)  
 
							
							
							
							mTORC2→活化AKT→AKT活化葡萄糖代謝  
 
							
							
							
							mTORC2→活化PKC→PKC促進Cytoskeletal Reorganization  
 
							
							
							
							mTORC2→活化SGK→SGK促進Ion Transport  
 
						 
						 
					 
					
						
						
						 
					 
				
				 
				
					
						
						
						
						
						促進自噬作用的方法  
						
							
							
							
							資料來源:《KetoFast》p.37~38  
 
							
							
							
							高強度運動→刺激代謝途徑PGC-1  α→ 促進粒線體的生物合成作用。 
 
							
							
							
							活化AMPK→促進粒線體  自噬作用+ 促進粒線體的生物合成作用+刺激其他代謝途徑(insulin、leptin、mTOR、PPAR)+刺激神經生長因子。活化AMPK的方法:Berberine  
 
						 
						 
					 
				
			 
			 
			
			
			科學家發現餵給老鼠 Rapamycin ,可以增加老鼠 20% 的壽命,相當於人類 15 年的壽命。除了延壽之外,調降 mTOR 的好處還包括:改善記憶力、改善認知能力、降低罹癌風險,但是 Rapamycin 也給老鼠帶來了副作用,例如:骨頭變軟、感染增加、肌肉萎縮、白內障。 
			 
			
			
			mTOR是營養素的感應器,當它偵測到營養素進來,它就會送出信號,關閉自我吞噬作用。所以,如果一天到晚吃不停,點心不離嘴,身體根本沒有機會進行自我吞噬作用。 
			 
			
			
			mTOR與自我吞噬作用的關係是: 
			mTOR活化→自我吞噬作用下降 
			 
			
			
			mTOR不是荷爾蒙,它是一個代謝上的信號系統。每一種食物都有其對應的信號,例如: 
			 
			
			
			
			mTOR  與胰島素密切相關,當胰島素分泌時, mTOR 會調高。 
			 
			
			
			
			mTOR  是細胞合成蛋白質的主要控制者, mTOR 的表現會受到細胞營養與能量狀態的影響。 
			 
			
			
			
			mTOR  能促進細胞分裂,因為 mTOR 是一種酵素,它的工作是在細胞分裂的前一刻把蛋白質收集在一起,提供細胞分裂使用。 
			 
			
			
			
			斷食狀態、運動狀態→胰島素下降→  mTOR 關閉→蛋白質分解、自我吞噬作用啟動 
			斷食後進食、運動後進食→胰島素上升→  mTOR 啟動→蛋白質合成、自我吞噬作用關閉 mTOR 啟動→蛋白質合成、自我吞噬作用關閉 
			 
			
			
			
			活化  mTOR 的因素:胺基酸 ( 特別是白胺酸 leucine) 、胰島素、生長因子 (growth 
			factors) 、脂磷酸 (phosphatidic 
			acid) 、氧化壓力 (oxidative 
			stress) 。 
			 
			
			
			
			
			刺激  mTOR 的物質當中,以胺基酸 ( 蛋白質 )  最強! 只要 3克的白胺酸(leucine)就能活化mTOR,關閉自我吞噬作用。 
			 
			
			
			
			即使你降低了血糖、降低了胰島素、降低了  IGF ,只要你攝取了太多蛋白質,你還是強烈刺激了 mTOR 。 
			 
			
			
			
			斷食期間不要攝取醣類  ( 升高胰島素 )與 蛋白質(增加胺基酸與升高胰島素),以免活化了 mTOR ,進而抑制了自我吞噬作用。 
			 
			
			
			Valter Longo的 酵母菌實驗發現,1.把酵母菌從充滿糖分與營養素的液體移到清水中,讓它飢餓,結果它的壽命會延長一倍。2.糖會激活Ras和PKA這種基因,加速酵母菌的老化與死亡。 
			 
			
			
			Valter 
			Longo指出,糖與蛋白質可以激活一些加速老化的基因與路徑: 
			 
			
			
			
			Ron Rosedale 指出:一般人的蛋白質攝取量應該降到0.75 克/ 每公斤體重,甚至更低,這樣才能降低mTOR ,讓身體進入維修狀態,減少糖尿病、癌症、肥胖的罹患機率。而已經罹患糖尿病或癌症者,必須攝取更低的蛋白質。  糖尿病:低於 0.6 克 / 每公斤淨瘦肉體重 癌症:低於 0.45 克 / 每公斤淨瘦肉體重 
			
			(  淨瘦肉體重 = 體重 - 體脂肪,也就是體脂肪以外的身體重量。 ) 
			 
			
			
			Valter 
			Longo推薦的長壽飲食中,蛋白質攝取量是0.3~0.37克/每磅體重(約0.66~0.81克/每公斤體重)。65~70歲以後,如果體重與肌肉流失,就要稍微提高蛋白質攝取量。 
			 
			
			
			
			Linus 
			Pauling建議蛋白質每日攝取量是0.45克  / 每公斤體重,大約是0.20克/每磅體重。 
			 
			
			
			
			PSMF飲食法的蛋白質攝取量是2.2克/每公斤淨瘦肉體重。  
			 
			
			
			Ron 
			Rosedale指出:高蛋白質會升高IGF,而IGF與癌症、老化有關。 
 
			
			
			Ron 
			Rosedale警告說:當今社會,限制蛋白質可能比限制醣類還重要! 
 
			
			
			Ron 
			Rosedale指出:60年來減緩老化的的唯一飲食操控方法是限制卡路里。最近的研究顯示,這個結果不必然是限制卡路里造成的。我們只要減少色胺酸(tryptophan)、半胱胺酸(cysteine)、甲硫胺酸(methionine),也可以達到相同的效果。 
 
			
			
			限制 甲硫胺酸(methionine)的老鼠,會減少內臟脂肪、降低胰島素、降低血糖、降低瘦體素、降低IGF、延長壽命。(編者補充,問題不是在甲硫胺酸過量,而是 要維持甲硫胺酸(methionine)與甘胺酸(glycine)之間的平衡
			。 ) 
 
			
			
			編者補充:很多人知道自我吞噬作用的重要性,知道要讓mTOR蜇伏,知道哪些因素會活化mTOR,但是也害怕營養不良,尤其是蛋白質可能會不足的問題,我的看法是:幾十年的累積,身體的廢棄物實在太多了,自我吞噬作用不可能短短幾天或幾周就能幫我們清掃乾淨,完成資源回收再利用的工作,所以短期內實在不用擔心蛋白質過少的問題,短期內應該以啟動自我吞噬作用為首要任務,等到出現蛋白質缺乏症狀時再來補充也不遲,例如:肌肉減少、指甲毛髮生長異常。大家可
			以google一下《蛋白質缺乏症》就能知道包括了那些症狀,這裡就不再贅述了。 
 
			
			
			
			斷食可以活化自我吞噬,而自我吞噬作用的其中一項就是回收損壞的粒線體,這個過程也稱為【粒線體自噬(mitophagy)】。這是癌患特別需要的,因為粒線體汰舊換新,細胞才能恢復正常的代謝與正常的凋亡(apoptosis),不至於癌化。  
 
			
			
			若要健身強肌者,不妨善用蛋白質能激發mTOR的原理,在重量訓練後30分鐘內馬上攝取支鏈胺基酸來啟動mTOR,促進肌肉纖維的蛋白質合成作用,達到增長肌肉的目的。支鏈胺基酸包括:白胺酸(leucine)、異白胺酸(isoleucine)、纈氨酸(valine)…等。 
 
			
			
			Michael Vanerschelden建議重量訓練後服用8克的白胺酸來促進肌肉生長。如果換算成食物,相當於下列食物的其中一項: 
 
			
			
			Michael Vanerschelden認為,空腹下激烈運動,運動完馬上服用乳清蛋白,是增加肌肉的最佳策略。 
 
			
			
			根據Morgan 
			Levine的2014年研究論文,50~65歲,採取高蛋白飲食者,在18年的追蹤期間統計出,總死亡率增加75%,癌症死亡率增加4倍。但是65歲以上,採取高蛋白飲食,總死亡率與癌症死亡率都減少。 
 
			
			
			抑制 mTOR可以啟動 細胞的自噬作用(autophagy)與自殺作用(apoptosis),p53基因也能 啟動 細胞的自殺作用,但是癌細胞可以讓p53基因突變,所以癌細胞不會自殺而能無限繁殖。 R apamycin可以抑制mTOR,不用透過 p53基因就能 啟動癌細胞的自殺作用。 
 
			
			
			Valter 
			Longo指出,根據針對老鼠與人類在生長荷爾蒙路徑突變的觀察結果,長期限制熱量毫無疑問會對許多疾病影響深遠,例如:癌症、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而且也可以減少或延緩神經退化性疾病。然而,它的致命效果卻可能抵銷了它對上述疾病的延緩效果,因為它會增加其他類型疾病和狀況的發生機率,而這些疾病和狀況是我們較不瞭解的。總之,這些限制熱量的實驗讓我們可以肯定: 
 
			
			
			
			自噬作用可視為一種消化作用,如果我們把消化外來的食物歸類於【外消化】,自噬作用就可以歸類於【內消化】,專門用來消化分解堆積在體內的垃圾。這二種消化都需要大量能量、酵素與輔助營養素的配合才能順利進行,所以,一旦啟動外消化,內消化就會缺乏足夠能量、酵素與輔助營養素來完成任務,反之,如果要把內消化(自噬作用)推到頂點,外消化勢必要停止才行,這樣才能有足夠的能量、酵素與輔助營養素去推動內消化(自噬作用)。一般而言,頻頻用餐者、食量太大者、晚餐離睡眠時間太近者,都不利於自噬作用的進行。相反地,少餐者、少食者、長時間斷食者、空腹時間很長者、營養素充足者,都比較能創造自噬作用的良機!其實,自噬作用一直都在進行著,身體一直都在做資源回收再利用的工作,差別只是做多做少而已。  
 
			
			
			
			Craig Emmerich與Robb 
			Wolf在訪談中指出,運動與三溫暖比斷食更能刺激自噬作用!二位都傾向 PSMF飲食法,主張要稍微提高蛋白質攝取量。( http://robbwolf.com/wp-content/uploads/2018/04/Paleo-Solution-396.pdf )
 
		 
		
			
			
			大家不要以為口含玫瑰鹽是發瘋了,其實,這是救命的良方,道理跟吊點滴打生理食鹽水一樣,不管是斷食或咖啡灌腸或生酮飲食,只要不舒服,就要趕快含一點玫瑰鹽在嘴裡,不要喝鹽水,速度太慢,口含的效果才快!很多緊急情況跟電解質失調有關,具體原因不一定找得到,但是趕快含玫瑰鹽就跟送急診打生理食鹽水一樣,先做了再說。 
 
			
			
			斷食重不重要,留給大家去拼圖!我常說:玩營養學玩到最後,還是要走向上帝的內建修復程式---斷食。信不信由大家!哈哈哈! 
 
			
			
			我們不能去否決其他養生法,我們推廣的斷食只是養生光譜的ㄧ小段頻寬而已,其他養生法也佔了一些頻寬,菜色很多,任君挑選,不同需求有不同的選擇,沒有一套養生法是萬能的,這世界就需要這麼多養生法,缺一不可,千萬不要有統一天下的妄想! 
			
			請斷食的朋友高抬貴手,留一盞燈給晚歸的人!這是我對擁護斷食的朋友的請求!我知道大家一路走來非常辛苦,斷食不是一條平坦的路,大家都用異樣眼光看你,都用放大鏡檢視你,這是一種歷練、淬煉,過了這一關,你的身與心都會更上層樓!絕對值回票價! 
			
				
				補充: 
				
				
				斷食是中性的,沒有情緒化的問題,我們的出發點是幫助需要的人,不是爭名奪利,不是搞鬥爭,任何人,任何機會,我們能提供斷食的經驗與技術時,我們絕對不遺餘力貢獻出來,即使對方曾經反對我們、恥笑我們、羞辱我們,我們還是要全力協助,絕不計前嫌,因為我們的出發點是幫助需要的人,不是為了個人的面子或地位。反之,如果我們的出發點偏差了,我們就很可能以牙還牙,留一手,見死不救!希望大家隨時反省自己的出發點是否偏差了? 
				 
				
				其實,反對斷食者之所以反對,是因為目前他們不需要,所以才會反對斷食,他們不明白你的困境,不明白你為何要走極端,他們認為斷食是走極端,咖啡灌腸也是走極端,低醣飲食與生酮飲食統統都是走極端,等以後他們走頭無路時,或許就會想到試試這些他們曾經反對過的異端邪說。 
  
			
			
			斷食的二大秘訣: 1.斷食前,大量吃內臟,大量喝骨頭湯。 2.斷食時,記得口含玫瑰鹽。水不要喝多,身體有很多【內水】,不需要喝太多【外水】,而且喝多尿就多,尿多電解質就排放多,必須補充更多的玫瑰鹽或粗鹽才能解決電解質失衡的不適症!同樣地,也不要喝油(防彈咖啡),身體有很多內酮,不需要額外補充外酮,套用David 
			Sinclair的說詞:眾多美妙的事都是發生在內酮狀態下!(there are a ton of beneficial things 
			that occur during endogenous ketosis such as autophagy, mitogenesis, 
			mitophagy, upregulation of SIRT1 and increase of NAD+.) 
			 
			
			
			
			斷食最好配合咖啡灌腸或其他灌腸法,這樣才能減輕毒素,減輕或消除不適症。大部分嘗試斷食者都是其他方法無效了才會想用斷食來幫忙,說真的,沒有人會無故虐待自己,無故放棄美食讓自己挨餓。反對斷食的人很難理解斷食者的苦衷,說好聽是關懷勸說,說不好聽是不知民間疾苦,甚至自己也未嘗試就遽下結論。  
			
			
			這些重症的人,體內可能囤積了很多毒素,被封存在脂肪內,一旦斷食,大量燃燒體脂肪,封存的毒素就會釋出,除了腸道的既有毒素外,再加上脂肪組織釋出的毒素,等於是毒上加毒,對於重症者來說,有可能變成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所以,斷食時,最好先清除腸道的毒素,先減輕一半負擔,這樣身體比較有能力去承受脂肪組織釋出的毒素或進行維修的工作(自噬作用)。  
			
			
			在蘇聯,有專門的斷食醫院,病患住院後會先做檢驗,斷食期間也會定期檢查,必要時會強制終止斷食。這才是最安全的斷食方式!至於個人私下的斷食行為,坦白說風險還是很高!有些人好勝心特別強,把斷食變成了軍備競賽,變成了打破紀錄的遊戲,根本不去理會身體的警告,不知適可而止,所以,原則上,沒有專家指導監督下,還是不要斷食為妙!我的一貫主張是:  
			
			●警告:進行斷食必須告知醫師,並在醫師的監督下進行,以保障安全! 
			
			
			最近有人問到哪裡有願意監督斷食的醫師,我的答案是沒有,西醫是不會碰這一區塊的,出事了誰負責?斷食期間的任何其他差錯,例如:宿疾發作、情緒性高血壓...等都可能歸咎於斷食造成的。坦白說,坊間的斷食營都是冒著被關的危險去經營的,我真為這些勇者捏把冷汗!這就是台灣目前的狀況,私下斷食者必須心裡有數!  
 
			
			
			
			其實,我的生酮飲食觀念是偏向於斷食,而不是刻意增加膳食脂肪來達成高脂的比例。因為油脂的缺口可以由體脂自動填補,另外也可以由過剩的醣類與蛋白質去轉換成脂肪來填補。只要空腹時間夠長,生酮狀態是水到渠成,自然達成。我認為斷食才是真正適合自己的生酮飲食,斷食時的三大營養素比例是因人而異的,身體視需要而自動調節成最佳比例,不是人為猜測的比例。 所以,補充外酮,我都稱之為假生酮。  
			 
			
			
			【內部談話】 
			我有個感想大家看看是否也有一樣的感想 
			
			想吃的日子 就是想吃食物 尤其是某些食物 例如9號花生 
			
				
				問題是 想吃的日子多於不想吃的日子 
				
				
				不想吃的日子 是我覺得健康的日子 
				 
				
				我來貼上去給大家分享 難得是在飢餓中寫文章 超清爽 
 
			 
			
			
			
			古人是做有水斷。斷食期間為了充分啟動自噬作用,盡量不要攝取含有卡路里的食物,骨頭湯即是高卡路里食物,因此不建議,不妨擺在斷食前喝,奠下礦物質的基礎。至於黑咖啡,沒有熱量,可以少量喝,不宜多喝,因為喝多了可能會耗損維生素B,容易引起復食症候群。如果不小心喝多了,請補充大量B群。為了讓斷食更順利,斷食期間請務必搭配【斷食三寶】 :  
 
			
			
			
			改善胰島素抗阻的自然療法:延長空腹時間。 
			
			
			空腹時間的長短要客製化,必須自己去抓。 
			
			
			通常,空腹時間長一點的,超過24小時的,直接叫做斷食,而短一點的,24小時以內的,現在流行叫它:間歇性斷食。斷食就是斷食,前面冠上間歇性是很奇怪的稱呼,據我個人的語詞認知,間歇的相反是持續,斷食如果一直持續,沒有間歇,沒有停止,不就必死無疑!哈哈哈!同理,斷食的相反是進食,進食有那種一直持續的嗎?如果沒有,我們
			還需要也搞一個間歇性進食來形容進食?哈哈哈! 
			
				
				
				關於空腹,更嚴謹來說,應該是從完成消化後開始計算起,不是從用餐的時刻。吃多,消化時間就長,真正空腹的時間就短。吃少,消化時間就短,真正空腹的時間就長。而斷食的好處,認真來說,也是從完成消化後才開始顯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