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吃與發炎性的疾病 |
||||||||||||||||||||
作者:石原結實 |
||||||||||||||||||||
肺炎、支氣管炎、膀胱炎、膽囊炎、髓膜炎、皮膚炎等等,這些「炎」字的疾病,通稱為「發炎性疾病」。 當體內開始發炎的時候,通常會伴隨「發燒」和「食慾不振」等症狀。從西方醫學的觀點來看,發炎的原因在於細菌、病毒、真菌類等病原菌的感染,所以會使用抗生素或抗菌藥物來殺死「壞菌」,然後用「解熱劑」對付「發燒」,面對「食慾不振」則說「為了增加體力,多少吃一點吧」來強制病人進食,甚至打點滴來補充「營養」。 曾任美國明尼蘇達大學醫學系教授的M•J馬雷博士,在1975年勘查過撤哈拉沙漠中總是呈飢餓狀的游牧民族,並提供食物給他們,結果發現「過了一段時間,他們突然就發生瘧疾、布氏桿菌症、結核等感染疾病」這個經驗讓他聯想到「營養過多是不是會引發病菌感染?」「我們吃下的食物中所包含的營養,除了維持身體機能之外,會不會反而被病原菌用在分裂、緊殖上面?」 後來這位教授進行了各種實驗,並在美國臨床營養學會期刊上發表了這樣的論文內容:「病菌感染等疾病發生時,人們會食慾不振,但是這屬於身體防禦機能的表現。」 這項實驗的內容大概如下: 先把一百隻老鼠分成四組。這四組老鼠分成沒有病菌感染的老鼠,和在腹腔內植入病原菌,強迫染病的老鼠。接著再把這兩組老鼠分成自由進食的老鼠,和用管子強迫餵食的老鼠,來觀察牠們的平均生存天數。結果如下面表格所示。
從這個實驗來看,可以發現當碰上感染各種疾病時,用「增加體力」為理由強迫進食,對身體反而威脅更大,甚至還會使病情惡化,加速死亡呢。 馬雷教授最後作出結論,那就是「食慾不振,其實是我們身體中的一個重要防衛反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