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急性腸胃炎、胰臟炎、肝功能障礙等病因明確的腹瀉,應先治療原有疾病。但長期持續的慢性腹瀉,則是水毒的一種症狀。這是為了排泄胃腸中的多餘水分,使身體溫暖所產生的反應。 
		簡單的說,若藉由尿液或汗水排出水分,就可止住腹瀉。中藥的利尿劑五苓散對腹瀉非常有效就是這個原因。 
		不過,針對身體寒冷而有腹瀉的人,則以加了茯苓、芍藥、生薑、朮等能使身體溫暖之成分的真武湯較為有效。   
		因應方法 
		從以下方法中選擇一、二種來實施。 
			
			
			每天喝二至三次梅醬茶 
				
					
						| 
						梅醬茶製作法: 
							
							將一顆去核梅乾放入茶杯,用筷子將果肉搗碎→加入醬油與果肉混合
							。
							生薑泥用紗布擠出3∼4滴生薑液滴入醬油與果肉的混合液
							。
							再注滿熱茶,充分攪拌後飲用。 |  
			
			
			將大蒜或生薑磨成泥,加入熱味噌湯中,每餐食用。
			
			蓮藕10公克與一杯水煮至水剩下一半,每天服用三次。
			
			胡蘿蔔、馬鈴薯、洋蔥以小火長時間煮成湯,加入適量天然鹽,僅喝湯即可。
			
			500cc胡蘿蔔汁中加入天然鹽,以小火煮二小時,過濾後加水至一公升,每天喝二至三杯。喝之前先加熱。
			
			毛巾浸生薑液,每天熱敷腹部二至三次。 
			
				
					| 
			老薑液的敷法: 
			【所需材料】 
			老薑約150公克、水二公升、棉布袋、厚毛巾二條。 
			【製作方法】 
						
						
						將生薑約150公克磨成碎泥。生薑最好使用老薑,而非嫩薑。
						
						將生薑泥放入棉袋,上部以細繩紮緊。也可以用棉手帕包裹,再以像皮圈紮緊。
						
						將二公升水和(2)生薑泥放入鍋中加熱,在水即將沸騰前將火轉小。
						
						不要讓(3)冷掉,繼續以小火保持溫度。
						
						將毛巾浸入大約70℃的(4)水中(注意勿被熱水燙傷)後適度擰乾,再將毛巾敷在患部。
						
						可在濕毛巾上加一層塑膠布,再蓋上乾毛巾,以防止濕毛巾很快冷卻。
						
						大約十公鐘後,再重新浸泡(4)的熱汁,擰乾後熱敷患部。
						
						如此反覆二至三次。
						
						疼痛或症狀嚴重時,每天實施二至三回。若症狀輕微,每天一回即可。
						
						煮生薑的熱水可重覆加熱使用二、三次。 |  
			
			
			全身浴後再進行半身浴,可利尿和促進發汗,對治療腹瀉有效。 
		在實施這些方法前,應先吃少量食物,並充分咀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