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屆考古題:
最弱的科目或是已經沒時間複習的科目,不妨做做歷屆考古題。因為命題都是有規律性的,如果回顧20年來的考題,我們會發現考來考去就是那幾個類型的題目在輪番上陣,有些題目更是常客,即使今年不出現,明後年也一定會出現。所以,只要做完歷屆考古題就可以確保基本分數!
雖然這是偷機取巧的方法,但是佔在防守科目的立場,這是明智的!(進攻科目是主力所在,要爭取最高分數,要遙遙領先,把分數拉開!防守科目要保住基本分數,不要落後太多!)
人和 | 生存之道 | 順 | 沉默的對手 | 平衡的觀念 | 忠言就一定要逆耳嗎 | 付出,付之流水? |
全方位的伴侶? | 滿漢大餐與清粥小菜 | 誰對誰錯的迷思 | 選舉的恩怨 | 抄襲 | 中醫是世界資產 | 熱心 |
宿命與規律性 | 親密關係的積極面 | 絕對的愛 | 劣根性 | 利益與人際關係 | 心 | 英雄Vs.時勢 |
爭 | 感受 | 追求 | 厭惡的心 | 受傷 | 未知的未來 | 負面的思想 |
用心 | 自私 | 有為Vs無為 | 改變自己 | 時間壓力 | 協商的氣氛 | |
新浪博客文集 | 零散的箴言 |
人和 《中庸》上有一句名言:“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這句話有很多家的注解,站長也是其中一家,哈哈哈!開玩笑的,站長並不是什麼經史家,純粹是為了好玩,目的是要拿這句話來解釋一些人際關係的突發狀況。 站長的注解是:如果情緒維持中立,不落入喜怒哀樂的形式,這就是一種守住中立的“中道”。如果情緒守不住中立,而萌發了喜怒哀樂,這時就要看抒發的方式與時機是否得宜,如果是恰到好處,那麼這種情緒抒發就是一種能帶來“人和”的“和道”。反之,如果不是恰到好處,那麼就會造成“失和”,背離了所謂的“和道”。 在人際紛爭當中,最常見的引爆點就是“發飆的情緒”,其中又以言詞上的發飆最能升高對立衝突。所以,“慎言”是維持“人和”的首要關鍵。尤其是當主管級的人物,一定要先學會守住“嘴巴”,儘可能不要口出惡言,破壞了整個團隊的和諧。 佛陀說:“找對言詞的人永不冒犯任何人,他一樣能說出真相;他的言詞明確,卻永不粗暴;他不會生氣,也不會令人生氣。” 大家千萬不能小看“嘴巴”這一關,俗話說:“病從口入,禍從口出”,大家要引以為戒才是! 從《中庸》的觀點來看,最理想的情形是情緒中立、心平氣和、不發脾氣,其次是發對脾氣,感動了對方,贏得了“人和”。但是如果情商(EQ)不是很高,常常脾氣亂發,嚴重破壞了“人和”,那又要如何補救呢? 站長的法寶是:“平衡”二字。 簡單說就是,扮一次黑臉就要再扮一次白臉來抵消先前所留下的惡劣印象。就這麼簡單! 就以公司為例吧。同事之間常常會因為業務上意見不同而引發爭執,理論上公務是公務,私交是私交,不應混為一談才對,可是實際上大家就是會混為一談,常常公務影響了私交,或是私交影響了公務。尤其是親友在同一個單位上班,更是常常發生反目成仇的情形。俗話說:“夫妻不共事”就是這個意思。哈哈哈! 公私不分明,公務會影響私交,私交會影響公務。這是人性之通病呀!或許有人會因此而害怕跟親友們合作做生意吧?哈哈哈! 其實,影響可以分成“有利的影響”和“不利的影響”,就如“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一樣,端看大家怎麼去操作! 站長的作法是:用良好的私交去成就公務(有利的影響)。 因為人性是徇私的,待人處世總是有多重的標準。很少人能真正做到大公無私、一視同仁。例如:交情好,再大的過錯也能原諒;交情不好,雞蛋裡也能挑出骨頭來。又例如:同樣的過錯,有人被原諒了,有人被嚴懲了。 很多人為了這種不公平的差別待遇而忿忿不平,殊不知人性就是人性,對方不會因為你的抗議就馬上改善。站長的見解是:與其譴責對方的不公不義,不如善加利用這種偏心,把阻力轉化成助力。(每個人的心不都是偏一邊的嗎?) 差別待遇的依據是什麼?答案是“交情的厚薄”。所以,想要獲得對方的合作、通融、偏袒、禮遇,平時就要收買人心,套好交情,不能等到需要時,才去獻殷勤,這樣往往為時已晚。俗話說:“平時不燒香,臨時抱佛腳”就是這個道理。相信大家都有“求人”的經驗,也多少嚐過被拒絕的滋味。有時候求人真的比登天還難,所以,想要家庭和諧事業順利,一定要懂得未雨綢繆,要懂得事先收買人心,要懂得適當的忍讓,眼光要放長遠,做人不能太現實、太絕情、太霸道。 在此,站長建議老闆或主管們,要常常舉辦聯誼活動,以拉近同僚之間的距離,強化員工對公司的向心力。而且還要多多誇獎員工,以鼓舞士氣。如果一定要責備,最好也要選擇私下進行,不宜在公開場合當眾羞辱。至於同僚之間則要盡量做到“主動付出、主動關懷、主動幫忙”。另外,大家還要找機會一起吃飯聊天,或從事一些休閒活動。這樣工作起來默契會更好,出差錯時也會互相照應,有歧見時也會互相包容,不至於鬧僵。 交情是一種潤滑劑,可以降低磨擦時的阻力,可以增加團隊的效率,大家應該善用之。當然,交情也不能濫用,否則久了還是會失靈的。 以上是公司內部的“平衡之道”,其通則就是用“愉快的一面”去平衡“不愉快的一面”。其他的場合或關係形式也是一樣,請大家自行舉一反三吧!
壯志未酬 很多有才華的人常常抱怨自己懷才不遇、時運不濟、壯志未酬、、等等,儘管他們有一流的頭腦,也能設計出一流的方案或政策,但是卻很難順利推行,總是被一些小人扯後腿,最後抱憾終生。為什麼這些天才的命運會這麼悽慘呢? 因為他們低估了“人和”的重要性,在“人、事、物”的排序上,總是把“事、物”看得比“人”還重要。在處理紛爭時,也總是把“是非對錯”看得比“人”還重要。殊不知,失去了“人和”,再完善的計畫、再雄偉的抱負一樣會變成泡沫,永遠都無法實現。 俗話說:“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人”才是成敗的關鍵!切記!切記! 大家想一想,如果你一定要突顯自己是對的一方或正義的一方,那麼,你就是在逼對方承認他是錯誤的一方、邪惡的一方。如果對方承認自己犯錯,就等於承認自己是蠢蛋,因為只有蠢蛋才會犯錯。如果對方承認自己是邪惡的,就等於承認自己是撒旦。試問,誰願意承認自己是蠢蛋?誰願意承認自己是撒旦? 站長最不願意見到“死腦筋的好人”,好人常常忽略了人情世故,老是把“是非對錯”擺第一,老是實話傷人。站長最希望見到“老狐狸的好人”,老狐狸深諳人情世故,不會逞口舌之快,不會得理不饒人。 其實,人都是可以收買的,只要抓對了竅門,小人照樣也能變成貴人,敵人照樣也能變成盟友。所以,與其耗費精力在鬥爭上,不如把心思放在“拉攏人心”上。 知道“人和”的重要性之後,路才會越走越寬,越走越順!
補充:談到人情世故,站長就想到了一則有趣的小故事:“秦檜的老婆”。
秦檜的老婆 有一天,宋朝宰相秦檜的老婆跟皇太后在閒聊,太后突然提起一種非常好吃的青魚,可惜市面上都買不到。秦檜的老婆聽了馬上跟太后說,前幾天家裡恰好有人送來好幾簍這種青魚,明天就叫僕人給太后送上一簍。 秦檜的老婆回家後就很得意地跟秦檜提起這檔事,秦檜一聽,知道大事不妙,馬上叫僕人把青魚換上一種類似的魚種,然後送去給太后。 太后收到之後,眉頭馬上皺了起來,竹簍裡面裝的並不是她想吃的青魚,突然,太后又眉開眼笑,得意地說:“村婦呀!村婦!你哪懂得啥是人間美味!” 過了幾天,太后特地設宴款待秦檜的老婆,其中一道菜就是“青魚”,秦檜的老婆吃了以後疑惑地說:“奇怪!這種魚跟我家吃的魚長得很像,可是味道卻好上千百倍,不知這是什麼魚?”太后得意地說:“這種魚才是聞名天下的青魚,上次你送來的不是真品。”太后又說:“如果你愛吃,我叫人送兩簍過去。”秦檜的老婆連忙起身恭敬地說:“謝太后恩典!太后深得民心,四方貢品盡是山珍海味!” 太后並不知道她所吃的青魚是日前秦檜悄悄用他人的名義贈送給她的,除此之外,秦檜還特別囑附老婆:“日後太后必然召宴,你要如此這般.......”。(2008-10-02) |
生存之道 供需關係 生存之道就是“你是不可或缺的”,換個說法是,別人無法取代你,別人仰賴你,非你不可。 一般人總是希望工作性質是錢多事少離家近,睡覺睡到自然醒。殊不知,越是簡單容易的工作、越是清閒的工作,你就越容易被取代。反之,越是冷門,越是困難,越是難熬、越是專業的工作,工作機會就越穩定,越不容易被裁員,薪資也相對較高。尤其是別人做不來,別人都不如你的工作,你的地位就高枕無憂了。 一個人想要在社會上謀得一席之地,一定要有被需要、被利用的價值才行。通常,被利用價值越高,地位越高,報酬也越高。 事業上存在著“供需的關係”,人際關係又何嘗不是如此! 供需關係是一個思考的方向,大家不妨朝這個方向去衡量自己的角色。
競爭 有人就會有競爭,不要迷信“機會人人平等”或是“打造無壓力、無競爭社會”的神話。人類的共同慾望就是要“更好”,雖然嘴裡說的是“人人平等”,可是打從心裡,人人都想擁有比別人更多更好的資源,例如:更高的地位(果位)、更高的收入、更高的成就、更優渥的生活條件、、等。好的工作大家都搶著要,但是只有能力強的人佔優勢;好的結婚對象大家也都搶著要,但是還是條件好的人佔優勢。大家只是苦於能力不足、條件不佳或是環境不許可,沒有人天生就希望自己過得很卑微,也沒有人天生就希望自己低人一等。 就拿讀書來說吧:現在有人認為小孩太辛苦了,主張課業要減量、不要分名次、減少教科書的版本、禁止能力分班、禁止設立資優班、禁止補習、禁止買參考書、、等等,這些都是違背人性的主張,因為有人就會有競爭,你禁止了這一部分,他還是會想盡辦法用別的方式來取得優勢。學生時代你不讓他們競爭,故意塑造輕鬆的學習環境,就業時他們還是得面臨殘酷的競爭。今日你不讓他們培養適應力,明日他們就可能因為缺乏抗壓能力而退縮厭世。
秘密武器 想要從競爭中獲得優勢,就必須擁有《秘密武器》。以讀書為例。大家都聽過:“成績想要好,就要懂得先偷跑。”所以,一年級時就要偷學一些二年級的課程,二年級時也要偷學一些三年級的課程,小學時要偷學初中的課程,初中時要偷學高中的課程,高中時要偷學大學的課程,以此類推,這樣在應付學校考試時,就易如反掌了。 不過,大家也別怪學生們要偷跑,很抱歉,連老師們也照樣偷跑,怎麼說?還記得小學畢業要考初中的情形嗎?請問命題老師是誰?答案是:命題老師都是初中的教師。又請問考題的內容都在小學的範圍內嗎?答案是:考題裡面都參雜了初中的課程。考初中是如此,考高中、考大學又何嘗不是如此!為什麼大家都偷跑呢?為什麼一定要出課外題?這個問題就留給大家去思考吧!哈哈哈! 其次,如果想要成績好,還必須懂得收集情報。例如:當同學們都只讀課本時,如果你能找到課外讀物,你就取得優勢。當同學們都在家自修時,如果你偷偷請家教或是上補習班,你就取得優勢。反之,如果你能解的題目同學們也都能解,你手上有的資料同學們也都有,那麼你還有啥優勢可言? 另外,成績若要領先,還要比同學們更能利用時間才行,例如:同學們休息看電視時,你仍然在讀書;同學們放假出去玩時,你仍然在家用功;同學們交友談戀愛時,你仍然孤家寡人默默地K書;同學們假日睡到自然醒,你一大早就起床唸書。 其他諸如:“仿照考試當天複習法”、“科目輪流學習法”、“聯想加強記憶法”、“大聲朗誦加強記憶法”、“手寫加強記憶法”、“考試時間學習法”、“歷屆考古題”、“課前預習法”、“多吃增強記憶力的食物”、“隨順父母不忤逆、不頂嘴”、“堅持到底”、、等等都是成績領先的“秘密武器”。 不只學生時代的競爭需要擁有“秘密武器”,各行各業也都需要。例如:想要賺大錢,廠商就必須要擁有專利技術;想要打勝仗,軍隊就必須要擁有先進的武器;想要升遷,除了要有本事外,還要懂得拍馬屁、送禮;想要家庭幸福,就必須摸清每個成員的習性、、等等。所以,大家不要太天真,不要以為成功會從天上掉下來,如果不勤奮研發秘密武器,遲早還是會被淘汰的。 ----------------------------------------- 【名詞注解】 仿照考試當天複習法: 仿照考試當天的情形去安排複習的時間與順序,例如:第一天考A、B、C三科,第二天考D、E、F三科,第三天考G、H、I三科。我們也要按照這樣的順序去複習,第一天複習A、B、C三科,第二天複習D、E、F三科,第三天複習G、H、I三科,完全仿照考試當天的情形。這是白天的複習法,晚上我們再挑出其中的弱科加強複習。 這種複習法,每隔3天就把所有科目輪番看過一遍,這樣一來,對每一個科目的感覺就不會很陌生,都是3天內複習過的。千萬不要一整周專攻某一科,第二周再換另一科,這樣下來,等到考試時就會發現某一科是幾個星期前複習的,感覺已經很遙遠、很生疏了。感覺一旦生疏,心裡就會害怕,一旦害怕,思路就會阻塞,一旦阻塞,簡單的題目也會答錯。 科目輪流學習法: 輪流學習法消除頭腦的疲勞,也就是,某一科讀累了、讀膩了,就馬上換別科,不用離開書桌。這個方法對考前的複習非常有用,因為考前不允許你做太多的休息! 考試時間學習法: 如果早上考數學,你就要習慣早上思考數學題目,不要晚上或半夜是數學天才,到了早上卻變成數學白痴。另外,如果考試日期安排在週日,你每逢週日就不能睡到中午,你也要配合考試時間早起,否則考試那天的早上必然昏昏沉沉。這種作法主要是考慮到生物時鐘的慣性。 歷屆考古題: 最弱的科目或是已經沒時間複習的科目,不妨做做歷屆考古題。因為命題都是有規律性的,如果回顧20年來的考題,我們會發現考來考去就是那幾個類型的題目在輪番上陣,有些題目更是常客,即使今年不出現,明後年也一定會出現。所以,只要做完歷屆考古題就可以確保基本分數! 雖然這是偷機取巧的方法,但是佔在防守科目的立場,這是明智的!(進攻科目是主力所在,要爭取最高分數,要遙遙領先,把分數拉開!防守科目要保住基本分數,不要落後太多!) 隨順父母不忤逆、不頂嘴: 唯有心平氣和,思路才會順暢。所以,考前一定要刻意塑造“順境”,不讓言詞上的衝突無限上綱,擾亂了思路。這是藉由EQ來提升IQ的具體作法。一個人若要成就大事業,就必須要能分辨“輕重緩急”,例如:考試前就是要以課業為重,不能在枝枝節節上跟父母長輩計較,這樣才不至於因小失大。 堅持到底:在偷跑或越級的學習中,往往會碰到令人頭痛的課程,例如:面對整篇文章都是不認識的英文時,大多數的學生都會選擇放棄,但是只要你能咬緊牙關,硬撐到底,最後就會發現自己的英文程度已經更上一層樓了,遠遠甩開那些半途而廢的同學。(事實上,英文進步的秘訣就是要越級學習,要專挑困難的文章閱讀。) 增強記憶力: 魚油(DHA、EPA)、維他命B群、雞蛋、桂圓、核桃仁、蠶豆、南瓜子、孔聖枕中丹(菖蒲、遠志、龍骨、龜板各等分)。 ---------------------------------------------- 給父母與師長:
自信心與出路 原則上,學業成績盡量不要掉到班級的後半段,否則小孩會認為自己頭腦不夠好而失去自信。失去自信後,很可能會全面否定自己,也就是,連自己的天賦能力也一概否決,認為自己是個廢物,毫無用處。 不是每個小孩都是讀書的料!也不是個小孩都要走讀書這條路!所以,如果經過長時間的努力,發現小孩實在不是讀書的料,我們就得改變策略,另外幫他找出先天上就佔優勢的項目,然後重點培養,讓他至少擁有一項占優勢的專長。因為只要有一個強項,小孩就不會自卑一輩子了!只要一項就夠了,就足夠讓他一輩子不愁吃穿了。 總之,一定要幫小孩找回自信!找到出路!
平衡點 缺乏壓力,人不會成長;壓力過重,人會被摧毀。如何取得“最佳平衡點”,父母師長就要多費心了。(2008-9-29) |
順 過年期間,眾多親友從四面八方群聚在一起,難免會有一些不愉快的摩擦,所謂“人多,是非就多。”如果新仇再加上舊恨,那麼就有可能越演越烈,終至不可收拾!其實,忍一忍就過去了,新年頭先討個“順利”再說吧! 當逆境來臨時,如何在最短的時間內讓“逆”轉變成“順”,的確是一門大學問!大家可以從日常生活中去做實驗,試著從眾多不同的反應模式中找出一個最快進入“順境”的模式。 當逆境來臨時,常見的反應模式是怨天尤人、心浮氣躁、脣槍舌劍、據理力爭、斤斤計較、誓死抵抗、、等等。而能做到任勞任怨、心平氣和、沉默是金、忍讓順從的人則是少之又少! “不順利”常常像滾雪球一樣,一路從山頂滾下山谷,越滾越大。這就是所謂的“惡性循環”、“禍不單行”。而處理這類的問題,開頭是最重要的關鍵,只要一開始有所警覺,稍微忍一忍、讓一讓,理一理情緒,不平順很快就會結束。通常第一關忍過去了,接下來就會一帆風順了。一旦我們嚐到了第一關過後的平順,我們就能體會前輩們所說的“退一步,海闊天空”與“忍一時之氣,免百日之憂”的含意。 “以和求和”或“以順導順”雖然不是萬靈丹,不過站長還是建議大家勇於嘗試!或許這些觀念會改變你的一生! 在人際關係上,或許有些人仍然不相信“忍讓”的好處,還是認為“是非對錯”非常重要,不能有模糊的灰色地帶。只要是對的,一定要堅持,絕對不能妥協讓步。這樣的觀點也不能說它絕對行不通,它也是有其適用的情況,不過,這種堅持的下場常常就是兩敗俱傷罷了。〈請參考→“誰對誰錯的迷思”〉 順境有順境的前提條件,所以,諸事不順的朋友們不妨安靜思考一下,哪些因素是“順境的前提條件”?俗話說:“萬事起頭難”,只要能起一個“順”的開頭,接下來就容易多了。 在此,站長贈送大家一句話:“偏離了愛,諸事不順!” 至於為什麼要忍讓呢?站長再贈送大家一句話:“路要越走越寬!”,大家就從這兩句話開始參悟吧!(2008-9-30) |
沉默的對手
|
平衡的觀念 婚姻生活裡,做出有效的付出,是大家都能認同的觀點,不過,再怎麼聰明能幹的人,也是無法100%滿足對方的需求。所以,經營婚姻生活,不只是要努力去逢迎對方,盡量抽空陪對方作同樣的事;同時也要互相尊重彼此能力不足之處,承認有些事是做不來的。也就是說,婚姻生活裡面,不能只“求同”而不“存異”,“存異”也是一樣重要的。 其實,“求同”與“存異”就像其他相對的觀念一樣,矛盾中有統一性,統一中有矛盾性。只“求同”,容易強人之所難;只“存異”,雙方將漸行漸遠。所以,兩者必須兼顧,不能偏廢一方,這樣才能產生合諧的平衡。古語說:“過猶不及”即是也。 在此,站長奉勸大家,還是要找出適合自己家庭的平衡點,切莫盲目套用別人家的公式!例如:作者一再強調“他們都太執著用“自己”的方法愛對方,而不是用“對方”的方式愛另一半。自己累得半死,對方還感受不到......”,其實,用“對方”的方式去愛另一半,有時候也是很累人的,不是嗎? 討好對方的道理,大家都明白,可是實際操作卻是有其困難度。不相信的話,大家可以回家試試看,體會一下困難度有多大。哈哈哈! 人性是好逸惡勞的,如果對方需要的不是像“陪聽音樂、陪聊天、陪散步”這等輕鬆的事,而是很枯燥、很無趣、很費勁、甚至是強人之所難的事,這時候真不知大家還能撐多久?畢竟,人的忍耐是有限的,能力也是有限的。 俗話說:“家家有本難唸的經”。經營親密關係就像走鋼索一樣,必須隨時保持平衡,否則就會摔下來。不只“求同”與“存異”之間要取得平衡,“自我意識”與“利他意識”之間也要取得平衡,“付出”與“回報”之間也要取得平衡...........好多好多的平衡。 說到這裡,大家或許就能體會“平衡”的重要性了。不過,體會歸體會,平衡點還是得自己去找,別人是無法教你的。哈哈哈!
後記: 只有持“整體觀”的人,才可能有“平衡的觀念”。也就是說,才能發現平衡的重要性,也才有可能找到最佳的平衡點。(請注意是“有可能”,而非“一定能”)。反之,只看到局部,或是落入一端的人,是無法產生“平衡的觀念”,當然更談不上找到最佳平衡點了。(2008-9-29) |
忠言就一定要逆耳嗎? 看了“乾隆王朝”與“鐵嘴銅牙紀曉嵐”的連續劇後,站長對《和珅》這個歷史人物,有了新的領悟。姑且不論他是忠是奸,他那種善於察言觀色的特點倒是深深啟發了站長! 相信大家都看過站長所寫的《付出,付之流水》這篇文章,裡面談到了“付出”分為兩種:“有效的付出”與“無效的付出”。那麼“忠言”究竟是屬於哪一種付出呢? 自古以來的教育,總是告訴我們要有道德良心,要說真心話,即使忠言逆耳也要說出來。過去的諍官更是強調寧可殺頭也要直諫,歷史上對死諫也是頗多褒揚。可是卻很少人強調“效率”的問題。 大家似乎都把“兩點之間最近的距離是直線”的數學公式套用在人際關係上了,所以我們常常看到許多直來直往的直線應對模式------只要是為對方好,就不用管對方接不接受、樂不樂意,也不用管時間場合對不對或口氣好不好,反正就是先吐為快。對方不接受是對方的損失,與我無關。說話的姿態也是一副“我就是正義,我就是真理,信我者得永生.............”的架式。這種作風讓兩旁的觀眾看了,也是一致翹起大拇指,高呼:“了得、了得,好一個肝膽相照的大忠臣呀!” 但是,在人際關係上,兩點之間最近的距離真的是直來直往的直線嗎?另外,無效的忠言真的值得褒揚嗎? NLP大師《李中瑩》曾說過:“溝通成功的先決條件是合諧氣氛,“聽者”的抗拒是對“講者”說話方式不夠靈活的指控。”因此,忠言的最佳時機就是對方耳根子軟的時候,而要讓耳根子軟,前置作業就得下功夫,也就是要懂得迂迴前進,先搞好氣氛,不是直線切入,強迫取分。這種前置作業有時候甚至需要好幾個月的佈局,試問各位朋友:您有這份耐性嗎?哈哈哈! 成就大事業是需要下工夫的,進獻忠言亦是如此,也是要有巧思、要有耐性的,不是嗎? 忠言+巧思+耐性=如虎添翼。這個公式,大家想通了嗎? |
付出,付之流水? 以下是站長對“愛情的6個危險信條”這篇文章的補充說明之一。 現在討論關於付出與回報的問題: 該文作者觀察得出一個結論:“但放到感情上,基本不成立。因為我們常會看到這樣的愛情:越付出,越沒有回報。”站長認為這樣的結論不是絕對的真理,例外情形實在太多了,希望大家不要矯枉過正,從此就不再付出了。哈哈哈! 人際關係是錯綜複雜、千變萬化的,專家們提出的意見多半是針對某些特殊情況有感而發的,它是某些前提條件下的產物,並非萬靈丹。所以身為讀者的我們,一定要搞清楚立論的背景條件,這樣才不至於誤用。相信發表過文章的朋友們都知道,要寫出一篇面面俱到的文章是非常困難的,尤其是關於人性心理學的題材。 大家在觀察“付出與回報”的因果關係時,有一個因素必須要注意,那就是“觀察時間的長短”。一般而言,觀察的時間拉得越長,因果關係就會趨向正常化,也就是趨向俗話所說的“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是時候未到。”反之,僅憑短時間的觀察,往往會下錯結論! 對於付出得不到回報的情形,站長的看法是: 1.付出也是有學問的。作家《吳若權》曾說過:“懂得付出才會幸福!”其實,“付出”分為“有效的付出”與“無效的付出”。付出並不是依照自己的意思去付出就能打動對方,而是要投其所好,否則不識相的付出只會帶來反效果而已!因此,所謂“懂得付出”的涵義是,除了知道付出的重要性之外,還必須能分辨什麼是“有效的付出”。 認真來說,不顧對方感受的付出,其實是一種片面的、自私的行為,談不上是“善舉”,當然也就得不到“善報”了。如果這種片面的付出更進一步構成了騷擾或威脅時,其結果如何?大家可想而知了。例如:“單戀”的一方猛獻殷勤、窮追不捨,常常讓提不起興趣的對方不勝其擾,避之猶恐不及。 2.付出不一定會立竿見影,不付出也是一樣。但是長遠來說,付出還是會比不付出來得好。除非你本身具有所謂的“永不退色的吸引力”,否則不付出遲早會惹人厭的,怎麼說呢?因為人性是計較的,下意識會自動累積交往的紀錄,並核算出損益表,只要吃虧大於忍耐的極限或是根本就無利可圖,人們就會自動做出“疏遠”或“絕交”的動作。 所謂“永不退色的吸引力”包括:總是能激起對方的征服慾、已經成為無法取代的感情寄託對象、能長期輸出利益,例如錢財、社會資源、、等等。請參考→人性研究/順從與抵抗。 總而言之,“利益”是人際關係變動的基準,只要利大於弊,人們就會選擇靠近,否則人們就會選擇逃離。站長常常開玩笑說:“人總是要有被利用的價值才會受到歡迎!”哈哈哈!不過話又說回來,價值是相當主觀的,利弊的認定也是一樣。所以,在思考問題時,不妨從更多的角度反覆切入,以免有遺珠之憾! 網路上傳來一篇不錯的文章,關於婚姻中的付出問題,請參閱→“有效的付出” |
全方位的伴侶? 沒有人能滿足我們全部的欲求,同理,也沒有所謂全方位的朋友或伴侶,所以,不滿足的部份,我們得從其他管道獲得滿足,切勿強人之所難,硬要對方身兼數職,否則雙方關係必然衝突不斷。 人的慾望是無窮的,滿足了一,就想要滿足二、滿足三、、。在親密關係裡,女人常常抱怨男人不陪他們逛街買衣,男人常常抱怨女人不准他們打牌喝酒。其實,男女是有別的,個性也是有別的,生長環境也是有別的,雙方只要有一些主要的“契合點”就可以成為親密伴侶了,不能要求十全十美,否則對方痛苦,自己也會飽受折磨。 要去尊重每個人的人格特性,不是每個人都能勝任多重角色的,因為人是具有高度規律性的動物,習性與能力並不是短時間就能改變或提昇的,所以,彼此“存異求同”即可(此四字乃是人際關係合諧的 心法)。換言之,伴侶不一定要是知己,知己也不一定要是伴侶;老婆不一定要兼秘書,秘書也不一定要兼老婆;工作有工作的伴,學習有學習的伴,吃喝玩樂有吃喝玩樂的伴,琴棋書畫有琴棋書畫的伴,每個領域都有志同道合的朋友。所謂:適才適用,皆大歡喜也。 角色錯亂,往往是悲劇(或煩惱)的開始!(2008-9-29) |
滿漢大餐與清粥小菜 下文是站長對“愛情的6個危險信條”這篇文章的補充說明之ㄧ。 現在討論關於“愛的是自己所投射的理想自我”: 我們在何種情況下會去愛慕一個人?通常都是對方具有某些令人激賞的特質,我們才會動心、動情。如果對方沒有這些特質,我們還會去愛慕他嗎?我們還可能在他身上投射一個“理想化身”,然後去狂愛這個“理想化身”嗎?所以說,對方一定具有我們欣賞的理想特質,只不過後來我們把它放大、完美化、神格化而已。為什麼我們會做出這種不切實際、違背事實的“造神運動”呢? 因為我們人類需要“神”,需要編織夢想來娛樂自己,來滿足渺小的自我。 人是具有強烈控制慾望的動物,總是妄想掌控世間的一切。可是客觀的事實卻是:不確定的東西遠遠多於確定的東西,無法掌控的東西遠遠多於可以掌控的東西、無法解決的事情遠遠多於能夠解決的事情。古人說:“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古人又說:“人算不如天算”,這些話道破了人類的無能、人類的卑微、人類的無奈!僅管人類自誇擁有高度的文明,可是人類連生老病死都無法自己掌控。 於是,人類異想天開地築起了一個大幻想------“假如能有一個超完美化身,能主宰一切的萬能天神來庇佑我們,那該有多好呀!” 越是理想主義者,所造出來的神,越是完美。而越完美,我們越快樂,所以投射“理想化身”的造神運動,我們又何樂而不為呢? 熱戀期間,對方主宰了我們的喜怒哀樂,甚至主宰了我們的生死,沒有對方,我們簡直就活不下去!這時,對方跟萬能的天神有啥兩樣?哈哈哈! 可是交往一陣子後,怎麼這些特質逐漸消失了?理想怎麼破滅了? 其實,對方的特質並沒有完全消失,它仍然存在,只不過是變淡了或是暫時隱藏起來而已。 “變淡了”可能是因為你的視覺疲乏了、習以為常了、不稀罕了。例如:再美的女人,看久了也不覺得特別美。 “暫時隱藏起來”可能是因為對方覺得你不再值得他表現這些特質來取悅你。這種情形就好像人的善惡一樣,兩者都一直存在。只不過心情好的時候,我們就表現出善的一面,心情不好的時候,我們就表現出惡的一面,善惡並沒有完全消失,只是暫時隱藏起來而已。那麼,為什麼對方會覺得你不值得呢? 因為人際關係漸漸由“點”的接觸進入到“面”的接觸,這時候對方開始注意到你的缺點。本來他只注意到你的優點而已,心目中的你如同天神一般,是零缺點的,如今盛況不再,優點的百分比越來越低,而缺點的百分比卻越來越高。此時的你已經不再是“天神”了,當然就不能再以“神的規格”來禮遇你。所以,原本是滿漢大餐招待,現在則是清粥小菜幾盤充數充數。哈哈哈! 接下來,雙方關係有可能繼續往下掉,掉入“惡性循環”。怎麼說呢?人家把滿漢大餐撤掉,改端上清粥小菜幾盤,你說你會甘心嗎?下次他來找你時,你會如何招待他?一樣用滿漢大餐招待?還是也學他來個清粥小菜幾盤? 於是一來一往,最後連一杯茶水招待都嫌浪費!哈哈哈!
看完本文後,最後站长再請您吃一道小點心︰ 滿漢大餐可以變成清粥小菜,那麼,清粥小菜是否也能變成滿漢大餐?這個問題就留給大家去深思吧!哈哈哈! |
“誰對誰錯”的迷思 在處理人際關係上,有的人是不知不覺一直在犯同樣的錯誤,有的人雖然已經警覺到規律性的存在,可是卻拒絕自我反省,一味堅持自己是對的。這兩種人一樣都無法改變厄運。 其實,一個人判斷對錯的標準幾乎都已經定型了,一時是難以更改的。而定型的東西就是一種死的東西、無法變通的東西。如果硬要把這種死的東西套用在人際關係上,人際關係不被它框死才怪。哈哈哈!因此,站長奉勸人際關係亮起紅燈的朋友們:如果想要讓人際關係活絡起來或是起死回生,一定要避免步入“誰對誰錯”的死胡同! 為什麼對錯的觀念會把人際關係框死? 這個問題就留給大家去印證吧! 請參考→“得失Vs對錯” |
選舉的恩怨
|
抄襲 現代人寫書實在很為難,如果內容超過幾個字跟別人雷同,人家就說你抄襲。可是別人的內容寫得這麼好,不引用、不抄襲實在太可惜了。所以為了避嫌,只好把內容改一改,故意加加減減,弄出一個不同的新面孔。可事實上呢?內行人一看就知道是換湯不換藥!那麼,花這麼多的時間與精力來纂修,圖的又是啥呢?唉,還不是為了規避“著作權法”。 真正100%原創的著作到底有多少?不知道有沒有人做過全面性的調查?站長猜測:不要說是100%的原創,恐怕連達到40%原創的著作都少之又少! 一個人的青春實在相當有限,就短短數十年而已。而在這短短的歲月中,真正花在思考的時間又有多少?即使思考了,又有多少東西是世上絕無僅有的創見? 其實,今日我們所說過的每一句話,所想過的每一件事,恐怕古人都已經想過說過了。站長常開玩笑說:“好話都被古人說完了,好詞也被古人用完了,現代人只不過是在重複而已。”此話怎麼說?因為人類大腦的結構基本上並沒有改變,所以,我們想得出來的鬼主意,難道古人就想不出來嗎? 自從“著作權法”頒布實施後,聰明的作家都知道要盡量避免抄襲或引用近代人的作品,特別是作者還活著的著作。反之,抄襲引用古代作品則是安全的,因為古人不可能從墳墓裡跳出來跟您打著作權的官司。哈哈哈! 在強調版權的現代社會裡,作家寫作動輒得咎。站長常常開玩笑說:“如果連唱《生日快樂》都要繳交版權費的話,那麼慶生會上,大家就只好拍手鼓掌了。如果哪一天,“拍手鼓掌”也被註冊成專利了,那時候,大家就比手畫腳吧!” 言歸正傳,站長認為,一本好書是不會因為它是抄襲的就從此失去了價值,即使是拼湊的,只要拼湊的內容是一流的、是合乎真理的,那麼這本書就是值得閱讀的好書。不是嗎?難道內容非得都是原創才行嗎? 站長還認為,從別人的著作中去取材、去尋找靈感是必要的,否則光憑自己的原創是很難出版一本像樣的書。 古人說:“過猶不及”,《著作權法》的利弊得失就留給肯思考的朋友們去傷腦筋吧! |
中醫是世界資產 以下是站長在“民間中醫”網站上的帖子,網址是→http://ngotcm.com/forum/viewthread.php?tid=50247&extra=&page=138 站長有感而發的原因是因為閱讀了人稱“老虎”的中醫奇才(秦神醫)的弟子(天臺無意子)給網友的答覆內容,內容如下: 秦老師的醫案就我負責整理,他嚴禁向外公開。因為醫案中有大量古中醫治病秘法,一旦外泄給日、韓等國,則即為韓醫、日醫療法了。而且一些療法是以準確辯病因的前提下,才能顯效。以前有個弟子看了幾個醫案,就偷著仿照治病,結果不理想。秦老師認為學中醫之前要學哲學,學道德經,學五行、陰陽,瞭解地理、氣象,各地生活、飲食習慣,瞭解現代人生活習性與古、近代人的差異。比如現在的年輕人頭痛病大多與熬夜有關,古人的頭痛病大多腎虛、受風有關。總之,一切在變化,而治病則萬治不離其宗:辯病因、定主次,分緩急。用藥則如用兵。 站長的帖子內容如下: 中醫的研究成果應為全人類的資產,不應只是中國人的資產,更不應只為少數人特權使用。再好的東西,如果不公開,對廣大的民眾而言,還是等於無用的東西。 本人覺得攸關人命的醫學發現或配方,最好是公開出來,這樣才能接受世人的檢驗,例如有些祕方雖然有療效,但是副作用也相當可怕。大家一味流傳神奇治癒的消息,卻往往忽略了背後不為人知的慘痛代價。中醫不夠進步,或許就是因為單打獨鬥,不攤在陽光下集思廣益吧! 日韓想竊取居功,就讓他們去竊取吧!老子說過:“功成不居”,孫中山也說過:“力不必為己出”,詳細內容我忘了,大概意思就是要有整體觀,以全人類為服務對象,不一定只限於中國人。 後記: 後來有網友針對站長的意見發表了不同的看法,站長覺得場合不對,不適合進一步討論,所以就此打住。 其實,“藏私Vs公開”是見仁見智的問題。如果用相對論的觀點來分析,兩者都是利弊互見的。不過,最終的選擇卻是跟“自身利益”有密切關係。哈哈哈! 每個人的立場不同,視野不同,所以最後的選擇也往往不同。這個問題就留給肯思考的朋友們去琢磨了。哈哈哈! 站長的願望就是“為人類做出一點貢獻!”,這種強烈的使命感一直存在站長心中 ! |
熱心
|
宿命與規律性 其實站長早在半年前就買了這本書《開啟中醫之門》,可是因為內容牽涉到“周易”,而站長最不喜歡的論調就是“宿命”之類的定數,站長認為能夠人為改善的東西才有意義,所以,就一直把它束諸高閣。直到最近陳醫師送我這本書的繁體版,才再一次引起站長的注視。說來慚愧,《劉太醫談養生》這本書也是同期購買的,也是因為朋友的推薦才靜下心來好好讀完它。這些書差點被站長糟蹋了。 之所以能有耐性重讀《開啟中醫之門》,是因為站長深深感觸到太多東西具有規律性了,包括一個人的行事風格也是一樣,八九不離十。這些現象讓站長不得不相信有“定數”、“宿命”這種東西。本來站長認為具有高度規律性的應該只是一些死板的東西而已,例如:引擎、電腦、行星軌道,想不到連活生生的人也是一樣具有高度的規律性〈個性〉。這點讓站長十分失望!對於人性突破窠臼的“可塑性”產生了悲觀的預期。 如果我們仔細剖析人類的行為反應,我們就不難發現,內容幾乎都是一些固定不變的模式,也因此,大多數人的行為都是可以預測的,八九不離十。 沒錯,大多數人都已經定型了,包括站長自己也一樣,都有固定不變的價值觀與行事風格。因為主觀認定的最完美、最有利的行事準則總是會被保留下來,成為一個人不變的基本教義,所以,除非有更好的觀念出現,否則這些基本教義是不會輕易被取代的。 從宏觀的角度來看,即使一個人再怎麼求新求變,還是可以看出其規律性。這就是每個人的“宿命”! 規律性是未來的燈塔!只要能找出規律性,我們就能預測未來的趨勢。例如:個性、股市的趨勢、流行的趨勢、病情的演變、世界局勢、、等等。 中國人常常講“道”,例如:養生之道、長壽之道、道德、天道、孝道、茶道、劍道、等等。這個“道”的意思就是可以達到某個目標的方法,就好像道路一樣,可以通往某個目的地。雖然有些道路隱密難尋,但是,只要用心追蹤,還是有可能找到蛛絲馬跡的。同理,變化莫測的東西,只要多用心,一樣也可能找出其變化的規律性,所謂“亂中有序”即是也。例如:“善變”本身就是它的規律性;“測不準原理”之所以會測不準是因為觀察者的注意力干擾了原子的運動軌跡,所以,只要人類能夠找到注意力的作用機制,觀察結果還是可以被測準的。 要如何找出規律性呢?持續追蹤、觀察、紀錄、整理、歸納。 照理說,我們只要能找到規律性,我們就能精準地預測出未來的動向。但是,有些領域實在太複雜了,充滿了太多的變數,即使投入畢生的時間也未必能理出一套精準的預測公式。例如:命相學、星座學、易經、中醫的五運六氣、、等。所以,如果一直無法得到滿意的成果,我們就必須緩下腳步,重新評估是否還要再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因為主觀上我們必須承認個人的領悟力是有極限的,客觀上我們也必須認知到有些變數可能一輩子也掌握不到。 站長的看法是:如果預測的結果常常與事實不吻合,不如改採“隨機應變”的方式,把這些超級複雜的狀況通通交給下意識的超級電腦去運算。俗話說:“人鬥人,仙鬥仙”,人鬥不了神仙,就要找神仙去跟神仙鬥。哈哈哈!或許用未知的潛能去對付未知的世界,會讓生活過得更輕鬆一點! 人是具有強烈控制慾望的動物,總是妄想掌控世間的一切。可是客觀的事實卻是:不確定的東西遠遠多於確定的東西,無法掌控的東西遠遠多於可以掌控的東西、無法解決的事情遠遠多於能夠解決的事情。古人說:“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古人又說:“人算不如天算”,這些話道破了人類的無能、人類的卑微、人類的無奈!僅管人類自誇擁有高度的文明,可是隨便出一道題就可以把人類考倒,您信不信?如果您也認清了這個客觀的事實,那麼,身為一個會思考的人類,您要如何面對這個殘酷的世界? |
親密關係的積極面 在親密關係裡面,如果缺乏“積極求進步”的觀念來提升品質,也就是缺乏“往上提升”的強烈意願與積極行動,而光靠著忍耐與包容來維繫,那麼,“戰爭與和平”、“美夢與惡夢”交替循環的戲碼,就很可能一再重演!因為大家畢竟都是凡人,忍耐都是有限度的,如果做得太過分,超過對方的忍受極限,則勢必會引起強烈的反彈,甚至會造成永久的決裂也說不定。即使沒有造成永久的決裂,也會留下深刻的心結,埋下未來更劇烈衝突的不定時炸彈。 其實這些不愉快是可以避免的,這種苦樂交織循環的生活也不是理想的生活。 《黃帝內經》說:“上工治未病,下工治已病。”同理,一流的親密關係經營者,是屬於先知先覺的人。這種人特別重視“防範未然”的工作,所以他會積極檢討每一次的錯誤,並且從中找出規律性。更可貴的是他具有高度的改過能力,所以歷史重演的可能性微乎極微。 二流的親密關係經營者,是屬於後知後覺的人。他還是會再犯同樣的錯誤,不過一旦發現錯誤後,他會在第一時間就做好“亡羊補牢”的工作,不讓關係更進一步惡化。 三流的親密關係經營者,是屬於不知不覺的人。這種人通常嚴重缺乏改過能力,只會任由自己的過失一再挑戰對方的忍耐極限,而且當對方指責自己時,自己還會振振有詞,甚至惱羞成怒。為什麼會嚴重缺乏改過能力?因為他習慣站在自己的角度看事情,不太會考慮對方的立場,所以他不覺得自己有任何過錯需要糾正。即使察覺到自己也有過錯,他還是會認為對方是大錯,自己是小錯,應該負起責任的是對方,不是自己。 總之,一個認真經營親密關係的人,一定會尋求最佳品質的關係模式。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他一定會嚴格要求落實“自省改過”的工夫,絕不輕易讓這些老毛病一再挑戰彼此的忍耐極限。而要落實“自省改過”的工夫,當事人就必須先有“積極求進步”的強烈意願才辦得到。如果連一絲“求進步”的想法都沒有了,那麼關係就只好退而求其次了,也就是,只好靠消極的、無奈的“忍耐與包容”來撐場面了。至於能撐多久,就看個人的忍耐工夫了。 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基礎在哪?在於“修身”,而修身就是要確實做到“自省改過”的工夫! 後言: 看完《親密關係的積極面》,請再閱讀《愛情的規律性》,然候再看看自己的情形,從中找出一條適合自己的路! |
絕對的愛 “絕對的愛”似乎大家都可以觸摸得到,那種絕對的狀態哪怕是片刻駐留也能帶來絕對的幸福感!站長雖然是主張“愛是相對的”,但是也一樣嚮往“絕對的愛”。在此,站長特地濃縮出其原理,為大家闢出一條通往“絕對幸福”的捷徑!
|
劣根性
|
利益與人際關係
|
心
心美,世界就美! 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 心中不執著,善惡不為所動!一旦執著於善,必然會對惡產生反感,然後一切的負面情緒就排山倒海而來!直到心念一轉,世界才再次平靜安和! |
英雄VS時勢
|
爭
|
感受
|
追求
|
厭惡的心
|
受傷
|
未知的未來
|
|
用心
|
自私
|
有為VS無為
|
改變自己
|
時間壓力
|
協商的氣氛
|
煩惱
|
追究過失
|
扮演上帝 俗諺說︰“當人類開始思考時,上帝就偷偷地笑了!”,俗諺又說︰“意外,其實是上帝的精心傑作!”,意思是在諷刺我們緲小無知的人類根本猜不透上帝最終會使出啥花招來! 有一句勸人的名言是︰“命運掌握在自己的手上!”這句話聽起來似乎也沒什麼不對,不過從另一個角度看,這樣做好像是搶了上帝的飯碗。哈哈哈! 每次朋友舉棋不定時,我總是贈送他們一句口頭禪︰“不要再扮演上帝了!”意思是世事難料,與其浪費腦力,不如把未來交給上帝 ! 不過,或許您是很有自信的人,那麼就請您仔細統計一下自己預測未來的準確率,看看是否能超過1%?哈哈哈! 就思考的層面來看:有規律性的、已知的,誰都能輕易推斷出未來的結局。但是,找不到規律性的、未知的、從未碰過的,我們只要三思就好了,不要再想第四次了,因為再怎麼思考,還是那幾套舊東西在腦裡循環播放而已。 |
快樂之道
|
溝通
|
選擇
雖然客觀上有因果的必然關係,但是主觀上我們還是寧願相信:
|
聊天備忘錄
|